關鍵詞:胃腸動力紊亂 括約肌 十二指腸 交感神經興奮性 思維認識
摘要:胃腸運動紊亂是最早被確認的功能性胃腸病的重要發病機制[1-2]。然而,由于(1)胃腸道各部位運動狀態復雜,導致運動紊亂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詳;(2)運動紊亂與臨床癥狀之間缺乏有利于藥物治療決策的對應關系;(3)臨床上可應用的胃腸動力調節藥物的種類有限,藥理作用難以實現趨向生理需要的運動狀態,致使療效差強人意等諸多原因,目前如何處置復雜的胃腸運動紊亂,仍然是取得消化系統相關疾病療效研究突破的主要挑戰,尤其是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難治性功能性胃腸病[1,3]。近年來,腸道微生態、“腸腦互動”神經胃腸病學方向的基礎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尤其是消化心身整體醫學臨床實踐的積累,使得人們對胃腸動力紊亂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不斷加深。針對胃腸黏膜和神經平滑肌炎性反應、腸道微生態調節以及神經遞質調節藥物的應用,拓展了胃腸運動紊亂的處置思路,豐富了治療手段,有效提升了功能性胃腸病的療效[1]。本文從臨床實用角度,就消化道各部位(1)神經支配和生理狀態的運動狀態;(2)精神心理因素、腔內(物理、化學以及微生態)環境因素影響下,胃腸道運動紊亂的特征;(3)這些運動紊亂的臨床聯系;(4)消化心身整體醫學理念下的藥物治療策略等內容,作簡要評述。
國際消化病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
{2}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收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
{3}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4}作者及其工作單位中姓名、單位均居中單列。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及部門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用圓括號括起。
{5}論點明確、新穎,邏輯嚴密,數據準確,文字精練。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