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益氣養陰 肝癌 蛋白質組
摘要:目的:觀察基于癌毒病機制論的臨床驗方——消癌解毒方的益氣養陰組分藥—太子參和麥冬對肝癌大鼠血清蛋白差異表達的影響。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n=10)、模型組(n=10)、益氣養陰組(n=10)。給予模型組與益氣養陰藥組大鼠0.01%DEN(Sigma,純度為99.9%,蒸餾水配制)溶液自由飲用8周后,停藥2周,期間改為普通喂養,繼續給藥喂養6周。益氣養陰組大鼠于第4周同時給予2.75 g·kg-1·d-1的太子參、麥冬水提液灌胃,每周6 d。模型組于第4周同時給予0.9%生理鹽水灌胃,1 mL/d,每周6 d。大鼠于第16周灌胃結束后全部處死,取血清樣本。將3組血清樣本進行TMT肽段標記,質譜鑒定,應用KOBAS軟件分析三組差異表達蛋白質的生物信息學。結果:共鑒定到1151個蛋白點。模型組與正常組相比,差異表達明顯的蛋白共234個,包含正調控蛋白151個,負調控蛋白83個。益氣養陰組與模型組相比,差異表達明顯的蛋白共116個,包括正調控蛋白47個,負調控蛋白69個;對差異表達蛋白對應基因于PUBMED數據庫逐一進行檢索,發現這些差異表達蛋白與代謝、免疫調控、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細胞周期與凋亡、腫瘤轉移、肝再生修復等均相關。信號通路分析涉及PPAR代謝、谷胱甘肽代謝、糖酵解等多條代謝相關通路。免疫相關的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號轉導通路的激活,癌基因相關如Ras、PI3K、P53通路等的調控,分析結果亦提示有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自噬,細胞黏附分子,NK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細胞周期等的變化。結論:本研究證實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法作用于肝癌大鼠有多靶點,多中心的調控作用。
遼寧中醫雜志要求:
{1}投稿須留下第一作者簡介,并留下有關電話及郵寄的聯系方式。
{2}稿件要求觀點明確,論證科學嚴謹、條理清晰,論據可靠、數字準確并應為能公開發表的數據。
{3}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4}參考文獻應該盡量選用近年公開發表的文獻,應在正文中加以標注,并按正文引用順序著錄。
{5}每篇文章應選3-6個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作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