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 制度設定 意義闡釋 身份認同
摘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的完善不僅是制度問題,也是文化問題。該制度雖然從身份界定、權利與義務、社會組織與管理等方面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制度層面的意義設定,但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意義在商品消費文化領域卻被重新闡釋,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資本。傳承人根據身份認同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意義進行策略性地接受,其中部分傳承人更重視商人的身份,利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品牌價值滿足自己盈利的欲望,忽視了官方認定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社會責任,這導致了非遺傳承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綜合運用培訓、財政與監督等方式,強化傳承人對官方認定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認同,是改善制度實踐效果的可能路徑。
文化遺產雜志要求:
{1}如系有關部門的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的正式名稱和編號。
{2}凡投稿3個月后未收到本書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稿件,請適時關注投稿郵箱回復。本書限于財力物力,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3}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GB3100-93),采用國際單位制(SI單位)。文中的外文字符應大小寫與上下角標清楚,黑體字符(張量、矢量符號)明晰。
{4}注釋時,必須將其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社、出版時間、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5}前言須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說明論文研究的熱點及存在的問題,點明主題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研究方法及結果,應言簡意賅、重點突出。引言內容應避免與摘要和結論雷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