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10:32: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英語下冊知識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模塊,也是學生感到頭疼的內容。很多學生可能只是英語筆試能力較強,在接觸聽力部分時就會感到苦惱。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反復聽錄音機里面的英文段落,要是學生聽不懂,教師就會接著再播放一遍聽力內容,事實上這種反復播放的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同時還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從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聽力教學中注重學生微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從實質上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聽力微技能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注重聽前預測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預測技能
聽前預測技能指的就是,在進行聽力訓練前,先通讀一遍題目要求和聽力的題目設置,然后根據這些題目預測聽力的大致方向,從而提高聽力的準確度。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讓學生在聽力之前先讀一遍題目要求,但是卻沒有給學生灌輸“聽前預測”的意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聽前預測技能鍛煉,幫助學生提高聽力預測技能,從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Past and present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前預測技能訓練。該單元的聽力部分涉及到“星光鎮的變化”。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設計:“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small town. Before we start the listening practice, we shall predicate what the town was like in the past and what it is like at present.”教師引導學生對將要聽的內容進行預測,可以使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聽力內容進行把握,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聽力理解。
二、注重聽力細節把握,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初中階段的英語聽力問題設置,通常是根據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以及事件來進行設計的。所謂的細節部分也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傳統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很少注意培養學生的細節把握能力,使得學生在聽力中不知道重點所在,盲目對播放內容加以理解,容易造成誤解的現象發生。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把握聽力細節,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聽力理解。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2 Traveling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細節把握。由于這部分的聽力內容和旅游相關,教師應該讓學生注意旅游地點、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旅游原因等細節。教師應該這樣說:“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aveling. When you listen to the radio, you have to notic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who the guy is traveling with, how he travels, when you travels, what he sees.”教師指出聽力中的幾個細節部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這些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三、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聽力準確度
很多情況下,學生會碰到那些播放時間較長的聽力材料,要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對聽力內容做筆記,就不能準確把握聽力內容,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聽力準確度。傳統的初中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太注重培養學生的筆記能力,使得學生容易出現漏聽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教學生使用各種簡便符號,提高聽力的準確性。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3 Online travel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由于這部分聽力內容和Online travel相關,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In this part, we will listen some contents about number. And when we listen, we should keep note by using some simple symbols.”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做筆記時,用“,”隔開千位數,然后用簡單的t代替thousand,用m代替million。通過這種筆記方式,可以使學生大大提高聽力的效率。
【參考文獻】
0.引言
教科書中的插圖,能夠幫助學生直觀的了解圖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科書中的插圖想要良好的發揮出作用,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與教師的感受。一本圖文并茂、插圖與文字良好結合的教科書不僅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的分析
筆者通過對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的插圖進行統計與分析發現,七年級上冊插圖總數488幅,96頁。七年級下冊495幅,96頁。八年級上冊564幅,96頁。八年級下冊563幅,96頁。九年級上冊406幅,96頁,九年級下冊213幅,48頁。
從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其中的插圖十分豐富。通過對學生認識規律的考慮與學生理解能力、思維水平的提升,插圖數量隨著年級的增加而減少。特別是到了9年級學生進入到復習階段,插圖數量的減少符合該階段學習的要求。
從插圖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發現,七年級上冊照片17幅,卡通漫畫類392幅,卡通簡筆27幅,圖表52幅。七年級下冊照片15幅,卡通漫畫類399幅,卡通簡筆24幅,圖表57幅。八年級上冊照片18幅,卡通漫畫類472幅,卡通簡筆15幅,圖表59幅。八年級下冊照片20幅,卡通漫畫類469幅,卡通簡筆11幅,圖表63幅。九年級上冊照片78幅,卡通漫畫類267幅,卡通簡筆9幅,圖表52幅。九年級上冊照片58幅,卡通漫畫類129幅,卡通簡筆2幅,圖表24幅。從上組數據可以發現照片數量與年級成正比關系,而圖表與卡通類則隨著年級的出現先增后減的趨勢。不同的圖片形式對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意義,特別是照片由于復合學生直觀理念的增長因素照片比例出現增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仍然存在問題。
2.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應用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教科書中的圖片存在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其對圖片的認知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無法做到對圖片與教學內容的聯合思考,無法理解插圖對教學的幫助點在哪里。
(2)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識的限制只能了解插圖的大致意思,無法深入理解其信息,無法理解插圖在這里插入的本質。
(3)學生對插圖的理解不夠深,就會影響到對教學內容的理解[1]。教師對插圖的理解即使通過講解也不能代替學生自身對圖片的理解,長期在這種思想惰性的影響下學生不愿意對插圖進行深入思考,影響了插圖在教科書中的應用。
3.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應用研究
3.1以圖引出教學意義
探究插圖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從這一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插圖的特點進行教學。
例如,以仁愛版七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Our Local Area》為例,教師利用插圖進行教學。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根據課文中的這幅插圖進行思考,這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同學是在什么環境下做著什么?整幅圖傳遞出來什么信息呢?生:這個同學拿著書本在學習,從人物的表情上可以發現這個同學學習的十分快樂,在這位同學的身后是一個書柜,書柜里全是書。師:這個同學回答的特別好,說明這位同學有認真思考。同學們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同學拿著書本的表情是微笑、愉快的?現在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教師利用學生初步建立的的情感體檢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進入到學習中。
3.2以圖詮釋做人道理
英語教科書中很大一部分的插圖表達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合插圖將做人的道理穿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教會其做人的道理。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仁愛版八年級上冊2單元的教學時,首先讓同學們熟悉這段內容,讓學生利用英語朗讀一遍之后,又利用中文翻譯一遍。這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師:我們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班級中有同學也住院了,你們會怎么做呢?另外觀察第二幅插圖,病床上的同學是一種什么表情?這個表情說明了什么?生:如果我們班級中也有同學住院了我們肯定會去醫院看望他。生:插圖2中可以看出躺在床上的同學因為其他同學來醫院看望他忘記了病痛,顯得十分高興。在同學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補充了插圖中隱含的知識后又補充了在日常生活中看望病人應該多安慰人。
3.3以圖陶冶學生情操
插圖不僅僅要傳播出一定的教學意義,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4]。教師可以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在引導學生挖掘其內涵的同時陶冶學生情操,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Who is your favou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的教學時,并沒有先進行教學內容的教學,而是以插圖作為切入點,首先對這幾幅插圖的一些知識點闡述出來,讓學生有一個大致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教師再轉回到教學課文的學習,學生在之前分為的感染下積極、專注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有效套也了學生情操。
4.結語
總而言之,插圖在英語教科書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另外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插圖聯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較為靈活的方式,結合插圖的特點進行教學,充分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定,李臣之.教科書插圖二次開發制約因素與實施途徑――以新課改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11(01):132.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許多外語研究者結合交際教學法,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了任務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以任務為中心,以任務的完成為目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言,達到了語言學習與運用的高度統一,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總的來說,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作用:
1.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奉行教師至上,教師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講授知識,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接收者。初中生的自律能力并不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而任務型教學模式則突破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地位,將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一方面,這樣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與語言交流活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它給予了學生“做”的主動權,使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開流的機會,不利于初中英語的口語教學。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更加突出了語言實際運用的重要性,它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的培養。任務型教學方法重在實際應用,在任務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具體的交流實踐中去感知、認識、運用語言,充分實現了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的相結合,對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作用。
二、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具體過程
1. 設計任務,引導學習
任務的設計是該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作詳細的了解,包括初中生的整體心理特征、學生的英語基礎、教學要求等,這樣才能合理、科學地設計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如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4 A good read.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與之相關的任務,比如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并解釋喜歡它的原因,從中受到什么啟迪等。在明確的任務的驅使下,學生的學習目標會更加明確,學習效率也會大增,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也達到了強化學生組織、表達能力的目的。
2.組織練習,鞏固知識
在學生學習了知識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不斷的練習,將所學的詞匯靈活應用于生活實踐、日常表達,這樣就能達到英語知識的深化與遷移的目的。比如在上完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int 5 Good manners的課程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并表演與禮儀相關的情景劇或圍繞相關主題開展采訪等。如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禮儀知識和英語詞匯,模擬餐廳中禮貌點餐、用餐的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練習知識點,更加透徹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達到在生活實踐中靈活運用的效果。
3.交流心得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c)-0139-02
1 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的現實意義
1.1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利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中講述的內容要比傳統教學模式講述的內容少很多,但是課程內容的質量卻很高。由于教授的內容少了,就有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思考,并使學生能夠獨立理解知識和消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學習時擁有自由的空間。另外,在教學形式上也更加靈活。因此,翻轉課堂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無論是在教學質量上,還是在學生學習能力、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1.2 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渠道和方法
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渠道增多。傳統教學中,學生的知識都是來自于教師,知識的范疇有限。而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改變了這種方式,在課堂中,除了來自教師的授課知識,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媒介拓寬知識的來源渠道,從而滿足自己學習需求。同時,翻轉課堂也增加了知識內容,優化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3 體現了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都采用單純的教授方式,占據了課堂的主體角色。這種方式屬于一言堂的情況。教師將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變成了主動地學習。根據教師課前放映的視頻進行內容學習和問題討論,讓學生充分地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也不再只依靠書本知識進行教學,還利用外界媒體作為知識的來源。他可以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和知識解惑者,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答,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2 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應用策略
2.1 做好科學的學習規劃,實現自主學習過程的優化
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了解課程學習的內容,確定自己學習的方向,然后將自己制定的計劃上交給老師。課堂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自定的計劃進行內容和效果的監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規劃更加完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W習英語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第一節課主要是以提問和對話的形式,來學習can,may,could等情態動詞的具體用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程做一個合理的學習規劃。首先,放映房間雜亂和聚會的一些圖片,然后讓學生自己試著朗讀課文,當遇到不會讀的單詞或者詞語時,可以做好標記,通過查詞典進行音標標注,也可以請老師和同學進行幫忙。然后對課文的基本詞匯和句型進行理解和掌握。放映圖片時可以搭配相關提問語句。“Can I help you?”“May I use your ruler?”“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讓學生利用這些語句進行互相問答,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試著完成課后習題,檢測自學成效。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反復地觀看視頻,結合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問題解決,最后做好課堂筆記,完成課后作業,并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檢查,總結課程知識重點。其中,可以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問題討論,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2 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翻轉課堂教學內容
翻轉課堂的開展主要依賴于網絡平臺,通過視頻教學和基礎知識的配合,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對句型和問題進行講解,講解的時間需要控制在10 min左右,利用輕松明快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課堂中的知識點較多或者講述的內容比較抽象和復雜,教師可以做更細致和透徹的講解,對知識點進行細化,制作多個相應的視頻來授課,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突出了課程內容的重點,豐富了授課資料,擴大了學生的接觸范圍,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課程中,教師通過播放《愚公移山》的圖片來講述課程要表達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圖片來獲取課文中的信息,同時對知識進行擴展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減少。
在“A man told Yu Gong that he could never do it.”和“My mother told me to buy some fruit.”兩句話的講解中,分析“tell”在tell sb. That和tell sb. to do sth.中的具體用法和表示的具體含義,分析兩種句式有哪些區別。讓學生可以舉例練習,試著講一個簡短的小故事,教師和同學可以進行詞匯和語法的把關,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效果逐漸體現出來。它適應了現代教學理念的發展,不僅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也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充分地體現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利用創新思維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要將翻轉課堂的形式充分運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利用現代化設備充實課堂,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拓寬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利用多種渠道獲得更多有助于學習的信息,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應筱艷,吳星陽.信息技術助力英語“翻轉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0):26-28.
一、目標為導向的語法學習的必要性
1.初中英語語法的必要性
(1)從學英語的環境來看,必須學語法。我們學習英語缺乏習得目的語的環境,所以必須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這樣才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從學英語的目的來看,要學好語法。聽說讀寫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語法進行。新中考語言運用部分就涉及語法填空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語法規則,并根據語境對其進行靈活運用。
2.初中英語語法教與學的現狀
大部分學生語法學習跟著感覺走,沒有明確的目標。這樣缺乏目標或者說目標模糊的語法學習顯然是盲目的、被動的、低
效的。
3.目標在英語語法學習中的重要性
(1)目標導向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目標是教師教、學、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制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策略,使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其導教、導學、導測的功能。
(2)目標導向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目標導向教學尊重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習者學習驅動力的激發,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身終身受益。
(3)目標導向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
當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要學什么,什么是有用的知識,就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以目標為導向的初中英語語法學習的探索與實施
為有效地實施以目標為導向的初中英語語法學習,我嘗試著將整個過程分為三個方面:即目標的制定(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實施(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對目標的評價(教師的反思,學生的反饋)。那么,我想作為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應該重點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在有限的學校和課堂教學時間內,什么值得學習(學習
問題)
(2)如何計劃和進行教學才能使大部分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教學問題)。
(3)如何選擇或設計測評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信息(測評問題)。
(4)如何確保目標、教學和測評彼此一致(一致性問題)。
同時教師要明確總體目標、教育目標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具體如下:
總體目標、教育目標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把上面的三個方面細化為五個步驟:即定標(目標的制定)、導標(引導落實目標)、測標(目標的檢測)、補標(目標的矯正)和達標(目標的達成)。以下我將以初中階段現在完成時這項語法為例進行分析。
1.定標
以目標為導向的初中英語語法學習,那么目標的主體應該是學生,目標的結構應該是行為類別+教材內容。比如初中階段英語5級語法知識目標:
(1)理解附錄“語法項目表”中所列語法項目并能在特定語境中使用;
(2)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常用表意功能;
(3)在實際運用中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理解并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體事件和具體行為的發生、發展過程;描述時間、地點及方位;比較人、物體及事物等。
這樣的總目標既有認知性目標、智能性目標,又有德育性目標,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三維目標。將總體目標細化到現在完成時的教學中,也就是落實到教育目標這個層次中,我把它表述為:現在完成時學習目標。
(1)明確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和意義;
(2)識別現在完成時句子中的標志性提示詞;
(3)區別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
(4)理解并掌握現在完成時的使用語境(輸入層面,即聽,讀);
(5)使用恰當的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有效組織信息談論過去的經歷(輸出層面,即說,寫)。
在對現在完成時教學有了一個總的目標后,下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教材,包括教材的編寫特點,教材中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難點等。在接觸初中教材后,我把初中階段所有語法知識點做了梳理,發現現在完成時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8,Unit 9,Unit 10的重點語法項目。具體內容為:
此外,我又對所任班級學生的現在完成時情況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并進行了摸底練習。比如,針對新中考題型語法填空題我們自編練習中有一題是這樣的:My grandparents (16)
(move) to the countryside six years ago. They (17) (live) there for six years. 學生對一般過去時的標志詞ago比較明確,知道第一個空格要填moved, 但是對于第二個句子中的for+一段時間的結構比較模糊,很多學生沒有考慮到要用現在完成時。根據以上的目標,基于對教材及學情的前饋信息,我把這三個單元的現在完成進行了整合,在上到八年級下冊Unit 8的時候給學生設置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引言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受不同家庭、生活經歷、自身能力、認知能力的影響,使得每個學生客觀上都存在一定差異。而這種差異性使得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都會有所差異,如果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會讓一部分學生感到不適應。而分層教學法主要是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級,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展開目標設計、講授、提問與任務,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一、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
課堂分層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理解,這也是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前提。只有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足夠透徹,才能夠合理的將學生分層,進而設計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大致將學生分為三個層級,即優(A層級)、中(B層級)、差(C層級)。每節英語課根據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設計不同層次學生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分層。
二、英語課堂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目標分層
結合初中英語教學大綱,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
A層:達到大綱要求,掌握教材內容,聽、說、讀、寫、全面發展,具備初步寫作和會話能力。
B層:基本達綱,掌握教材重點內容,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C層: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具有基本的聽、讀能力,兼顧說、寫。
(二)講授分層
同一個知識點根據A、B、C層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掌握不同層次的用法。如在講授賓語從句的用法時,教師可先用英語講授一遍其用法,要求A層學生能聽懂。然后教師再用中英文夾雜講解一次(這時只有關鍵語法詞如(object clauses等用英語,其余用中文表達),要求B層學生聽懂。最后用全漢語再講授其用法,要求C層學生聽懂。通過三種不同方式的講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全英語教學的需要,又讓知識點得以鞏固。既滿足了A層學生全體英語教學需要,又滿足了B、C層學生獲得基礎知識的需要。針對A、B、C層學生要求其掌握不同程度的難度、深度和廣度。如下表
A、B、C層學生掌握賓語從句的用法表
(三)操練分層
如講授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5 topic2,sectionC時,對A、B、C層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操練要求。A層:能夠自己設計情景用as…as…和not as(so) …as…自由表達。B層: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情景用as…as…和not as (so) …as…進行表達。C層:能用教師提供的替換詞作機械的替換練習。
(四)提問分層
如上課復習提問仁愛版七年級下冊的有關問路交際用語時:
T:(提問A層學生)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Bank?
S1:…
T:(提問B層學生)Excuse me.Is the library in Xinhua street or in Zhongshan Road?
S2: It’s in Xinhua street.
T:(提問C層學生) Excuse me. Is there a restuant in Zhongshan Road?
S3:Yes ,it is.
T: Thank you.
(五)作業分層
A層:多自學,挖潛能,快速解題,總結規律。
B層:多鼓勵,勤反饋,作業快速批改,互相訂正。
C層:低起點,降難度,作業當天面改,逐題弄清。
三、分層教學實施的效果
分層次教學既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讓每一位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學習目標和方向,激發了各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和興趣。同時,使得整個課堂的學習競爭氣氛更為濃厚更為活躍,達到保尖、促中、補差的作用。多年來,在英語課教學中,我一直堅持使用分層教學模式,不僅學生的英語成績明顯提高,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的全面性與有效性,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分層教學能蠐行Ы學生、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進行分層,實現因材施教,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鄒丹.《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情況實驗報告》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綜觀當前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的現狀,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學生對單元復習課重視不夠,加之缺乏有效的復習方法,從而導致課堂復習效率低。因此,在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筆者試圖借助思維導圖開展復習教學,引導學生梳理每一單元的重點知識,建構每一單元的知識框架結構,這樣在條理清晰、主次分明的結構圖的指引下,學生可以輕松把握整個單元的脈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復習效果。
如在復習八年級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相關知識點時,筆者圍繞“talk about consequences(談論因果關系)”這個話題將本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分成四個模塊,并在每個知識模塊中列出與之相對應的知識點,通過pair work 的方式進行句型練習活動引起學生的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單元里的單詞、短語以及if 引導的條件句和一般將來時的用法。以下是復習Unit5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專題復習課中的應用
專題復習作為復習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圍繞某個專題進行復習,它是在一輪復習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的知識回歸與整合,以強化知識的交叉滲透,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系統掌握知識。在專題復習課中,借助思維導圖開展復習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煉出各分類復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在最后復習的時候,各類重點一目了然,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的理解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渠道,實現自我建構知識網絡,優化復習課課堂教學。
以詞匯專題復習為例,在復習單詞take ,cost , pay 和 spend 的用法和區別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對這些表示相同含義的單詞的用法進行回顧和總結:take后面常跟雙賓語,常見于“ It takes sb.+時間+to do sth.”結構中表示 “做某事花了某人多少時間”;cost的主語是物或某種活動, 常見用法是: sth.+cost (sb.) +金錢,表示“某物花了(某人)多少錢”;pay的常見用法是:sb. pay +金錢+ for sth. 表示“付錢買……”;spend的主語必須是人,常用于以下結構:(1)spend time /money on sth.“在……上花費時間(金錢)”;(2)spend time /money (in) doing sth. “花費時間(金錢)做某事”。然后給出與之相應的例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詞匯分析、辨別,幫助學生透徹地了解并掌握其用法,在頭腦中形成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脈絡,構建思維導圖,以便考試時能夠準確、快速地提取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提高復習效率。以下是take/cost/spend 和 pay 用法區別的思維導圖。
一、交際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近年來,在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英語意識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一直都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努力實現的課題。語言和交際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語言幫助交際有效的實現,交際能力在某些方面也影響著語言的發展。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交際教學法進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交際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們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時候,對英語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交際教學法也可以為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增強語言的敏感性和預見性。教師運用交際教學法所要實現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們擁有熟練的社會交際能力,在不同的場合能夠把自己所掌握的語言應用自如,這同時也是我國初中英語課程改革所要實現的目標。
二、交際教學法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
1.情景設置的必要性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是教師對于課文逐字逐句的講解,而初中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雖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初中生在英語基礎知識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初中生的交際能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更提不上綜合素質的發展。由于初中是接觸英語這門課程的初級階段,如果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們在腦海里對英語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那么對于今后更高年級的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將是非常不利的。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改善這個問題,在真實的情景中引用交際教學法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必要手段。
2.交際教學法在真實情境下應用的教學案例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3《This is my sister》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真實情景的創建下使用交際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基礎知識的吸收效率和交際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介紹自己朋友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每一個學生都要把自己和sister/brother的照片帶到課上來,向每一位同學展示和介紹自己的sister/brother。在介紹自己的sister/brother的時候,初中生們對于Her/His name is、He/She is、He/She likes等句型可以做到很好的利用和復習。接下來教師可以設立一個采訪的情景,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對講臺上的學生進行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例如 What is、Who is等問答句型也都可以被復習和利用到。雖然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情景的建立,但是交際教學法在它的幫助下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對于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引導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推動意義。
三、交際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核心
初中生所處的應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齡段,學生們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善于表現自己。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交際教學法給學生們提供交流表演的機會,并讓學生們親自選擇課文,自行編排表演,這種做法非常有利于學生英語方面的創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表演形式可以讓學生進行任意選擇,英語歌舞表演、英語音樂劇表演等都可以被搬到英語課堂上。這種以學生為核心的交際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揮,對學生創新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以學生為核心進行交際教學方法的實踐。由于八年級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關鍵年級,所以大部分英語課的課時都貢獻給了較為枯燥單一的基礎教學知識的講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掘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the party”的學習機會,把課堂變成一個真正的大“party”。教師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為課堂“party”準備一個小的表演,并在表演之前對自己的節目進行報幕。在這個過程中,be going to以及will句型都可以被應用以及復習到。以學生為核心的交際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得到些許的放松,對于他們創新以及交際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交際教學方法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
多媒體技術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把交際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的融合,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是非常有幫助的。多媒體技術包括幻燈片、照片、動畫特效以及影片等等,它們對于交際教學方法所依賴的情景的還原是非常真實的。在學生受到視覺以及聽覺雙重感染的情況下,教師交際教學方法的使用將獲得更為有效的成果。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13《Rainy days makes me sad》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的放映實現交際教學法的使用。由于本篇課文主要學習了excited、surprised、upset、bored等幾種表示心情的英文單詞以及how things effect us等問答句型,所以交際教學方法的要針對這些知識點進行使用。教師可以為同學們準備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表情圖片的幻燈片,每一張幻燈片都要自帶一個音頻提問的文件,當文件播放的時候教師指定學生回答問題,以實現學生與多媒體之間的人機交流。每當學生對回答正確的時候,計算機都要發出鼓勵的掌聲。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的交際教學法對于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交際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五、總結
初中英語課程的教育趨勢正朝著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培養英語文化意識與提高交際能力相結合的教育方向上發展。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結合殷實的教育理論,真正把交際教學法實踐到課堂教學中去。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也要兼顧初中生交際能力的引導。只有真正做到這些,才能真正的實現初中英語的課改目標。
參考文獻
[1]史寶輝.交際式語言教學二十五年[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7, (3).
語法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多數的英語學習者來說,要真正掌握英語,就必須掌握基本英語語法知識”。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語法教學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它真實地存在著,卻又在一些對外教學展示活動中被悄悄“隱藏”,展示過后,再將語法知識點通過簡單“灌輸”塞給學生。我認為,情境創設是改變語法教學“尷尬”現狀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依托教材內容創設情境
以譯林新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語法(Grammar)板塊設置在單元第四課時。學生是在完成了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和Reading板塊(兩課時)三個課時之后,進入語法學習。也就是說,學生在系統學習語法知識之前,已經在單元話題和閱讀板塊的學習中對相關語法知識有了接觸、了解和體驗。因此,教材提供的語法知識學習背景,可以作為情境創設的資源之一。
如執教譯林新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 Let’s Play sports! 一課“實意動詞的一般現在時”語法內容時,我就以閱讀板塊提到的主人公Li Hua作為線索導人。先在屏幕上出示了教材中提到的Li Hua的相關信息(見圖1),并讓學生假設自己是Li Hua,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從而引出了六個一般現在時的句子:(1)1 am Li hua; (2)1 am 22years old; (3)I am a member of HuangheFootball Club;(4)1 look strong;(5)I comefrom Guangdong; (6)1 live in Beijing。這六個句子中,前三句是本冊教材第一單元的語法學習內容,即"be動詞”在一般現在時中的應用;后三句是實意動詞在一般現在時中的應用,是本單元的語法學習內容。教師通過在屏幕上將
關鍵詞 重點標注,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知曉本課的語法學習重點。
利用多媒體,配以圖片、文字,從教材中已經學過的知識著眼進入語法學習,是語法教學中最常用的情境創設方法。這種方式便捷、直接,涉及的內容學生熟悉、易懂,進而能對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學習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
二、依托身邊素材創設情境
這里的“身邊”,是指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素材可以來自他們的同學、老師和朋友。因為“熟悉”,所以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
仍以譯林新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法教學為例,我課前以課文插圖中所提供的活動為背景(見圖2),準備了一段視頻(視頻對話內容見圖3),邀請一名同學采訪,一名同學回答。
課堂上,我先不播放視頻,而是展示了一張Mike(班上一名男生的英文名)的照片,讓學生猜一猜Mike的個人喜好。因為話題來自自己熟悉的同學,學生非常感興趣,同桌之間一問一答的對話自然展開。在對話中,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一般疑問句及肯定或否定回答的語法知識點,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學生討論之后,筆者再播放事先準備的視頻,Mike親自回答了同學們剛才熱烈討論的話題。學生饒有興趣地觀看視頻,并為自己剛才“猜”對Mike的喜好而感到興奮。而后,筆者又鼓勵學生根據Mike的真實情況,介紹一下他的個人喜好。
這樣的訓練再次強化了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的應用,并且也不顯得那么呆板無趣。學生在此環節中,不僅掌握了語法知識點,更獲得了在真實情境中用所學語法會話的機會。
三、依托熱點話題創設情境
智能化、人工化現在越來越普及,多媒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教育領域近些年來大力植入信息技術資源,這極大地充實了當前教育模式與方法。微課程教學應用而生。微課程作為一種新興式教學方式,以其符合時代特色、調動學生興趣等幾大顯著優勢迅速走俏,并受到了社會的極大關注。但由于其起步時間較短,它存在的問題也較為明顯。
一、初中微課程教學的含義及意義
1.含義:2011年,廣東省佛山教育局胡鐵生率先提出應充分利用現有優秀教育信息資源,以微視頻進行課堂教學的新課程方式――微課程。微課程學習被納入未來學習,這正代表著其教學模式的不可或缺。微課程學習簡單而言就是將微小的,碎片化的知識通過教學視頻傳達給學生,以此方式將碎片化、微小化逐漸理論化、實際化。微課程教學以視頻多媒體內容為載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利用其對微小化、碎片化的知識進行講解。
2.意義:微課程細微、靈活能夠將課堂中較為碎片化的知識通過視頻播出的形式進行整合,同時微課程教學也符合當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再加上文字、畫面、聲音、音樂的有機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了趣味性。在欣賞中學習,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還能激發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力。
二、微課程教學的特點
1.具體內容少。微課程雖然方便理解,操作簡單,但是其一般是教師在正常授課中針對難點或者片面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利用的手段。微課程實際含有的知識點比初中英語正常課堂授課的知識點還是少很多的。
2.服務時間短。微課程服務主要是以提供視頻播出為主要內容的,但顯然,課堂授課是無法以視頻作為主要內容的。尤其是初中階段正處于青少年生長發育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若視頻時間控制不當,往往會事倍功半,學生不但沒有集中注意力于知識講解還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3.知識容量小。由前面提到的時間問題可以得知,微課程授課時間一般比較短。因此,教師在微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去授課,最大程度的彌補學生知識點不足而且也能節省寶貴課堂時間。
三、微課程教學的實際補改措施
1.把握時間,設計比例。微課程教學只是初中英語課堂眾多教學方法的一種,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趣味性和當前資源優勢將碎片化、細微化的知識傳達給學生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率。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明確此觀點,不能抱有一種想要活躍課堂氣氛而一味地去迎合學生口味的心理,要適可而止。
2.知悉難點,及時講解。微課程雖然廣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其還是無法做到在極短的時間里對一些難點、疑點、冷門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學生們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該充分想到這個問題。在準備微課程課件時也要對其中的難點、疑點進行課后課堂詳細講解課件的準備。
四、初中英語微課程的實際策略
1.導入設計。將碎片化、細微化的英語知識導入到以音樂、文字、聲音、畫面為主的視頻中,讓學生在趣味體驗中學習,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課堂的主動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比如在仁愛版課本八年級下冊中的Food festival章節里面,提到了很多食物,這時教師就可以準備很多食物相關的微課程視頻,既能作為課外閱讀拓展還能作為課內知識補充。
2.學習策略指導。一味地觀看視頻肯定是行不通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合理運用經典的“what、who、when”形式,帶領學生理清關系,理順思路。教師也可以利用此形式制作一個微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熟知這種經典模式。還有一種策略指導需要引起重視,那就是答題卡規范性策略指導。英語選擇題在初中英語試卷中所占分值較高,若教師忽略填涂答題卡策略指導從而導致學生填涂答題卡不規范失分,實在得不償失。
3.情景設計。情景設計是指在微課程英語教學中以符合人腦活動過程的思路作為教學思路。人體大腦分左右半球,左右半球的分工也是不同的,左半球主要負責分析性活動,像邏輯、數學、書寫一類的,右半球則主要負責直觀性活動,像音樂、圖案、顏色一類的。雖然二者在任務分工上是不同的,但二者相互聯系,相互支撐共同服務于人體活動。情景教學就是將二者充分調動,既有初中英語基礎性的聽說課程,還要有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情景設計,從而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學習過程中,以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