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管理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2-08-21 10:06: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交流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交流管理論文

篇1

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謝和耐曾在其名著《中國社會史》中言道:“正是地理環境促使形成了某種生活方式并強加給它一些限制。在某種海拔高度之上和某些氣候條件之外,小麥就要讓位于大麥了,蒙古那遼闊的草原牧場更有利于大規模的飼養業而不是農業,需要大量灌溉的水稻種植業最理想的選擇地是溫帶和熱帶那些能灌溉的平原。”[1]而事實也確如其所言,不同地區的不同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大體而論,在中國主要有兩種完全迥異的生活方式,或曰飲食方式,即牧區飲食與農區飲食。這種情況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了一些改變,由于匈奴、鮮卑、氐、羯、羌等胡族的大量進入內地,導致中原腹地和黃河中上游的一些地區處于半牧半農的狀態之中。胡族在和以農業為生的漢族的長期接觸交流中,漸漸放棄了傳統的畜牧業而開始了農業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正是胡漢民族飲食方式、飲食觀念以及飲食風俗互相交流的過程。

中國農業與牧業之間有著比較明確的分界線,譚其驤先生認為:“(東漢末以后)黃河中游大致即東以云中山、呂梁山,南以陜北高原南緣山脈與涇水為界,形成了兩個不同區域。此線以東、以南,基本上是農區;此線以西、以北,基本上是牧區。”[2]但魏晉南北朝時期胡人開始大量內遷,使自己完全處于一個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其傳統就受到漢族文化傳統的劇烈沖擊,首當其沖的便是農業生產對牧業的沖擊。

自漢代開始的胡族內遷至西晉時已蔚為大觀。西晉初期,西北和北方的匈奴、鮮卑、氐、羯、羌、烏丸等民族已大量進入黃河流域。江統在《徒戎論》中分析當時形勢云:“關中之人,百余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汾河流域匈奴“五部之眾,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于西戎”;馮翊、北地、新平、安定各郡有羌人;扶風、始平、京兆等郡有氐人[3]。西晉末年時,太行山區已遍布雜胡,“群胡數萬,周匝四山”[4];北魏初年“西北諸郡,盡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弘農往往有之”[5];北魏末期和東、西魏時,“自蔥嶺已西,至于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所謂盡天地之區已。樂中國土風,因而宅者,不可勝數”[6],北魏的政治中心洛陽甚至專設下四夷館以接待四方附化之人。此可見胡族向中原地區的遷移是持續不斷的,分布的地區亦越來越廣,從甘肅、陜西、山西逐漸擴展至河南、河北、山東、四川等地,遍布整個中國北方和西北方。

注釋

[1](法)謝和耐:《中國社會史》,耿昇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頁。

[2]譚其驤:《長水集》(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2頁。

[3]《晉書》卷56《江統傳》。

[4]《晉書》卷62《劉琨傳》。

[5]《通鑒》卷81“太康元年引郭欽上疏”。

[6]《洛陽伽藍記》卷3《城南》。

[7]《晉書》卷97《北狄·匈奴傳》。

[8]《晉書》卷113《苻堅載記》。

[9]《晉書》卷113《苻堅載記》。

[10]《晉書》卷105《石勒載記》。

[11]《晉書》卷106《石季龍載記》。

[12]吉發習:《嘎仙洞調查補記》,《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

無法否認,在和漢族的雜居中,胡族內部始終有一部分頑固地堅持著游牧生活,但到最后他們都走上了農耕的道路,并且不乏成績斐然者,如羯族石氏、鮮卑拓跋氏、氐族苻氏等。今以當時的“五胡”為例對此加以探討。

五胡中匈奴族是最早開始內遷的,西漢末期由于內亂,匈奴五千余落在呼韓邪單于的率領下開始遷徙,居于朔方諸郡,與漢人雜處,漢朝政府“歲給絲絹錢谷……其部落隨所居郡縣,使宰牧之,與編戶大同,而不輸貢賦”[7]。可見,從這個時候起,與漢人雜處的匈奴人已開始過著定居生活,與漢族編戶農民相同,那么這個時期肯定已經有了農業生產,并且享受到不輸貢賦的特殊待遇。漢末魏初,和漢族雜居的匈奴人越來越多,主要分布在平陽、西河、太原、新興、上黨、樂平諸郡,由于長期和漢人雜居,其族人的漢化程度越來越高,如劉淵、劉聰等人皆飽讀儒家詩書,后建立政權,國號為漢,其政治、經濟、文化政策與漢人幾無差別,其鼓勵農業生產必然無疑。只是內部紛爭加上兵戈不息,致使國祚不長,其統治區域幾無寧日,農業生產并沒有什么大的發展。

再看關隴南緣的氐族。我們無法從史書的零散記載對氐族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加以確切的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氐族全面而大規模的從事農業生產當是在進據關中,并建立了前秦政權以后。當時氐族統治者的漢族文化素養很深,加上王猛等一批漢族知識分子的參政,其政權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視,勸課農桑的政令屢見于史書,如苻堅“親耕藉國,其妻茍氏親蠶于近效”[8],并針對關中少雨易旱的特點下令推廣漢代的區種法,還征發富室的奴隸“開涇水上源,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溉岡鹵之田。及春而成,百姓賴其利”。在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前秦出現了“田疇修辟,帑藏充盈”的安定繁榮局面[9],可見在東晉時期農業生產已完全占據了主要地位,麥、粟、稷成為氐人維持生活的最重要的物資。

羯族在東漢時期已開始隨匈奴內遷,漢晉時期的羯人雖還保持有一定的游牧經濟,但農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羯族尚未建立正式的國家之前,所需軍糧除一部分自給以外,其它皆掠奪而來,如《晉書·孝愍帝紀》說公元317年夏北方大旱,隨之蝗蟲泛濫,“時石勒亦竟取百姓禾,時人謂之胡蝗”,在他攻打襄國時“分遣諸將收掠野谷”。這或多或少有戰爭不斷,居無定處的因素在。即待石勒建立趙,政局稍穩以后就開始進行了農業化,他令右常侍霍浩為“勸課大夫”,與他人一起“循行州郡,核定戶籍,勸課農桑”,平常賞賜也多以谷帛為主,如在巡幸冀州諸郡時,引見“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士,班賜谷帛有差”。[10]石勒的后繼者也繼承了他發展農業的政策,如石虎就對“田疇不辟,桑業不修”的地方官員嚴加貶抑。在上下的一齊努力下,羯族石氏統治區內農業生產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國倉豐盈,石虎就曾經“以租入殷廣,轉輸勞煩,令中倉歲入百萬斛,余皆儲之水次”[11]。農業生產的發達可見一斑。

在內遷的幾個民族中,鮮卑族應該是農業化最徹底的民族。在他們還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一帶時,畜牧和狩獵是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考古工作者在嘎仙洞收集了許多陶片、石器、骨器和角牙器等,其中狩獵工具占多數,并有大量的野豬、野鹿、野羊等動物骨骼,這表明這個時期狩獵業在經濟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在魏晉時期鮮卑拓跋部在其酋長力微的帶領下游居于鄂爾多斯草原,其以畜牧為生是可想而知的,及至四世紀初建立代國之時,其統治區內有大量漢人的存在,故這個時期可能就是糧食初步進入鮮卑生活的時期,如《晉書·禿發利鹿孤載記》曾言:

(利鹿孤)置晉人于諸城,勸課農桑,以供軍國之用,我則習戰法以誅未賓。若東西有變,長算以縻之,如其敵強于我,徙而以避其鋒。

此處雖指的是鮮卑禿發氏的情況,但據此可推知拓跋氏亦大抵如此,自己本部族人仍以畜牧為業,而以漢人從事農業生產以補充國用,主要是用于飼養牲畜,人的食用糧食是少量的,只到四世紀中期即拓跋什翼犍時期情況還是如此,如他曾經想要修筑宮室,其母平文皇后曰:“國之上世,遷徙為業,今事難之后,基業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來,卒難遷動。”[13]這即表明這個時期他們尤習于遷徙之俗,農業生產自然不可能有很高的地位。

糧食真正進入鮮卑拓跋氏的生活是在建立北魏以后,拓跋珪“離散諸部,分土定居,不聽遷徙。其君長大人,皆同編戶”[14],其氏族成員開始轉化為編戶農民,農業生產的比重自然有所提高。另《魏書·食貨志》記載:

天興初,制定京邑,東至代郡,西及善無,南極陰館,北盡參合,為畿內之田。其外四方四維置八部帥以監之,勸課農桑,量較收入,以為殿最。

這條材料表明四世紀末、五世紀初,部落成員很多都已經成為封建性質的農民,勸課農桑也成為北魏政府的一項重要措施。

但是長久以來的畜牧傳統并不能輕易地改變,農業取代畜牧而成為國家的主導經濟,糧食取代肉類成為維持人們生存的基本食物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盡管北魏統治者對農業十分重視,在入主中原以后不斷地“教行三農,生殖九谷”[15],各給耕牛,計口授田,但事實上從事這些農業生產的主要是農奴、亦兵亦農的部落成員和新民[16],鮮卑本族人從事農業生產的還不普遍。在前中期他們真正重視的還是畜牧和狩獵經濟,國家建有四個大型的牧場和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苑囿,這些牧場和苑囿不僅僅水草鮮美、適宜放牧的漠南、河西有,而且連黃河以北的許多老農業區亦變成牧場,孝文帝命令宇文福:“規石濟以西,河內以東,距黃河南北千里為牧地”[17],當時上谷(河北懷來縣境)民上書“言苑囿過度,民無田業,乞減大半,以賜貧人”[18]。除此以外,當時的個體畜牧業也十分發達,如爾朱榮在秀容(今山西原平)的“牛羊駝馬,色別為群,谷量而已”[19],私家有馬千匹者為數亦多,這也使相當數量的農田化為牧場。這種情況的出現表明在鮮卑人的心目中農業次于畜牧,糧食次于牛羊肉,這種狀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北魏初入中原,正是兵革并起的時代,不停的戰爭客觀上需要大量的戰馬以擬軍警之備;第二,長期的戰亂導致農業人口的銳減和農田的荒蕪,史載,“自永嘉喪亂,百姓流亡,中原蕭條,千里無煙”[20],“太祖定中原,接喪亂之弊,兵革并起,民廢農業”[21],這客觀上給畜牧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生存的資源。第三,飲食習俗是一種非常頑固的民俗現象,它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胡族對充滿鮮膻氣的牛羊肉有著執著的喜愛,在前中期,北魏和漢民族在生活習俗上的融合還未達到使胡族完全接受五谷雜糧的生活方式的程度,例如:

(王)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經數年以后,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

而茶被稱為“酪奴”,朝貴相聚,“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唯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22]。

這一“怪”字和“恥”字便反映出當時胡漢兩族在飲食方式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故而,對于能夠提供他們所需之食物的畜牧業便十分重視了。

但是,農耕與畜牧在食物能量生產力及人口供養能力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初步估算,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唐代可供養62.5人,同樣面積的草場卻只能供養6人[23],如此懸殊的能量差距促使北魏在面對人口逐步增多、胡漢融合程度漸深、軍糧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了農業,如呂思勉曾說:“野蠻之人多好肉食,然后卒改食植物者,實由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之故”[24],而一些人類學家甚至認為:“農耕是最后一著生計策略,而只有當狩獵采集民族沒有任何現實的選擇之時,他們才會從事農耕”[25]。故而牧場開始廢棄,苑囿大量被罷,正始元年,“以苑牧公田分賜代遷之戶”,延昌二年又“以苑牧之地賜代遷民無田者”[26],這是政府從根本上的改變。《魏書·和跋傳》記載平原太守和跋死時囑其弟說:“灅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廣為產業。”[27]這表明一般鮮卑貴族也和漢人一樣,開始廣畜田宅,以田地作為資生之業,糧食自然也就成為一般家庭的資生之物了。

另外,我們從北魏賈思勰所作的《齊民要術》也可看出農耕在整個北魏經濟中所占有的份量。從該書的內容結構看,農業放在種植、畜牧之前,這表明農業的地位最為重要;其次,從卷六的標題次序看,牛在馬、驢、騾、養、豬、雞、鵝、鴨、魚之前,也體現了農耕是重點;最后,如果把畜牧和種植合起來看,種植業的比重遠遠超過了畜牧業,二者的比例約為79.09:20.98[28],顯而易見,農業已完全占據了絕對的主要地位,自然毋須置疑糧食在鮮卑人飲食生活中的地位了。

其它北方、西北方、東北的民族如吐谷渾、高昌、龜茲國等在這個時期也或多或少地從事著農業生產,如《北史》卷九十七記載:

(高昌)國有八城,皆有華人……谷麥一歲再熟,宜蠶,多五果……引水溉田。

(焉耆)谷有稻、粟、菽、麥,畜有駝馬。

(疏勒)土多稻、粟、麻、麥。

同書卷九十六記載吐谷渾“亦知種田,有大麥、粟、豆”,龜茲國“人以田種畜牧為業”[29]。另《三國志》卷三十言烏桓族“耕種常用布谷為候”,《魏書》卷一百亦載勿吉族“有粟及麥”,室韋族“頗有粟、麥及穄”。從上述記載我們可以斷言在高昌、焉耆、疏勒、烏桓等少數民族區域內農業已經占有一定的比例,至于究竟有多大的份量尚無法斷言,但至少可以肯定一點,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民族都已經開始了農業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胡族農業生產中比較重要的糧食作物是黍、粟、麥、稻,換言之,小米、面和大米開始成為胡人飲食生活的重點。黍在中古文獻中一般稱之為“穄”,今西北地區稱為黍子、糜子,籽脫殼后稱“黃米”。它的特性是耐干旱,對雜草的競爭能力強,故常常作為開荒的先鋒作物。先秦時黍與稷并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是釀酒的主要原料,到兩漢時黍在五谷中的地位已無足輕重,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長期的戰亂造成了經濟的凋弊和土地的荒蕪,這使得黍的先鋒價值再次凸顯,當農民拿起鋤頭走向雜草叢生的土地時,種黍成為他們的首要選擇,如《齊民要術》卷一《耕田》記載:“耕荒畢……漫擲黍穄,勞亦再遍。明年,乃中為谷田”,卷二《黍穄》記載:“凡黍、穄田,新開荒為上”。如此廣泛的種植使得黍在五谷中的地位回升,品種也較以前大為增加,《齊民要術》中記載有包括《廣志》在內同時代近20個黍的品種。黍在此時大致有三個用途:一是做飯和粢餌、煮肉羹的配料,如《齊民要術》中所言黍臛;二是用于食品釀造(助發酵),如飴糖;三是用于釀酒,前秦趙整《酒德之歌》云:“獲黍西秦,采麥東齊,春封夏發,鼻納心迷”[30],《齊民要術》中記載了14種以黍米為原料的釀酒法,如作春酒法、河東頤白酒法、黍米酎法等等。

黍在新開荒時占據主要地位,但當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粟就取代了黍而成為最主要的糧食作物。《齊民要術》卷一《種谷》言:

谷,稷也,名粟。谷者,五谷之總名也,非指謂粟也。然今人專以稷為谷,望俗名之耳。

以稷代指五谷本身也就說明了粟在當時農作物中的主導地位[31]。粟的品種繁多,《廣志》原載有11個品種,《齊民要術》中的記載又新增加了86個,并列有11種以粟為原料的釀酒法,這反映出粟的生產在當時十分發達。當時少數民族占據的黃河流域粟的種植十分普遍,《魏書》卷五十《慕容白曜傳》記載北魏獻文帝派他攻克肥城,獲粟30萬斛;攻破垣城,得粟10余萬斛;攻占青州東陽,獲倉粟85萬斛。《晉書·劉聰載記》也曾記載慕容白曜攻郭默與懷城,“收其米粟80萬斛,列三屯以守之”。統治階級的賞賜和賑濟也以粟為主,史書的記載不勝枚舉:

賜畿內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帛二匹。[32]

(韋)朏以家粟造粥,以飼饑人,所活甚眾。[33]

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后,粟類作物更是大面積種植,租庸調制規定:一夫一婦交租粟二石,以粟作為納稅的標準,充分體現了粟在整個農作物中的地位。而這一點我們亦可從《齊民要術》的謀篇布局中看出來:粟排在其它作物之前,其次是黍,再次是粱秫,最后是大豆、小豆和其它作物,顯然粟是當時最重要的糧食作物。

麥是當時北方廣泛種植的另一種糧食作物,許多少數民族很早就已開始種植麥,如《魏書》卷一百記載勿吉族“有粟及麥”,室韋族“頗有粟、麥及穄”。《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張既傳》言張既大散關追討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晉書·桓溫傳》載桓溫討伐前秦,想“待麥熟,取以為軍資”,苻堅卻搶先一步。《魏書·釋老志》載拓跋燾至長安,“長安沙門種麥寺內,御騶牧馬于麥中”。《周書·劉璠傳》說同和郡太守劉璠廉潔,“秋毫無所取,妻子并隨羌俗,食麥衣皮終不改”。從上述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勿吉族、室韋族、氐族、鮮卑族、羌族都已經開始種植麥。

由于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差異,水稻的種植一般在秦嶺——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東的廣大地區,所謂南方“飯稻羹魚”。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黃河流域的部分地區,水稻也有少量種植,左思《魏都賦》云:“畜為屯云,泄為行雨,水澎稉稌,陸蒔稷黍,黝黝桑柘,油油麻纻,均田畫疇,蕃廬錯列”[34],說明曹魏時鄴城附近除種植稷黍外也有水稻的種植。北魏水稻的種植情況我們從當時中原士族楊元慎和南朝陳慶之的對話中略知:

我魏膺箓受圖,定鼎嵩洛……移風易俗之典,與五帝而并跡,禮樂之盛,凌百王而獨高,豈卿魚鱉之徒,慕義來朝,飲我池水,啄我稻粱。[35]

楊元慎以稻粱來指代日常食用之物,至少表明北魏有稻粱的生產。但北方由于戰亂的影響,農田水利設施遭到破壞,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水稻的種植總體而言并不很普遍,只是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有種植,“水種秔稻,陸藝桑麻”[36]即是此情景的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水稻品種體系已經頗具規模,見于文獻記載的就有幾十個,北方氣溫較低,耐低溫的粳稻是北方農民當時的最佳選擇,所以《齊民要術》中記載的粳稻的品種就有13個,如黃甕稻、黃陸稻、飛蜻稻、赤甲稻等等。

胡族的內遷使得族人遠離了草原與大漠,當他們拿起鋤頭開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時,他們或許并沒有想到這一行為將使自己的飲食生活發生多大的改變。由于農耕所提供的飲食原料遠不同于昔日,所以他們的生活漸漸豐富起來,餐桌上不僅有自己熟悉的牛羊肉(當然,這得視各個家庭的生活水平而論),還有五谷雜糧、蔬菜瓜果;不僅有奶酷與奶酒,還有漢族人以黍、粟、麥、稻等釀造的各種醇郁的美酒。自然,漢族人在這種雜居中也獲益非淺,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就是在這種交流中逐漸走向了博大精深。

胡漢的雜居使得雙方的飲食生活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從飲食原料上來看。胡族的農耕化使得五谷雜糧取代牛羊肉而成為飲食生活的主要部分,日常飲食生活基本和漢族人一樣,如《十六國春秋》記載羯族石鑒“好食蒸餅,常以干棗胡桃瓤為心,蒸之使拆裂方食”,《鄴中記》言羯族在過寒食節時“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不僅如此,胡族的上層人物中不乏美食專家,如氐族苻朗,“善識味,咸酢及肉,皆別所由。會稽王司馬道子為朗設盛饌,極江左精肴,食訖,問曰:‘關中之食孰若此?’答曰:‘皆好,惟鹽味小生耳。’既問宰夫,皆如其言。或人殺雞以食之,既進,朗曰:‘此雞棲恒半露。’檢之皆驗。又食鵝肉,知黑白之處,人不信,記而試之,無毫厘之差。時人咸以為知味。”[37]做為少數民族人,苻朗不僅對北方漢族的飲食而且連南方飲食也是如此熟悉,甚至遠遠超出了一般漢族人,如果不是長久浸潤于此是不可能做到的。從這里也可看出,至少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日常飲食生活已基本和漢族一致了。而就漢族來看,戰亂、荒蕪的土地、胡族人的影響也使得畜牧業在漢族生活區有所發展,牛羊肉的總體數量有很大增加,這使得一般家庭的肉類食物比重明顯高于漢代。[38]

其二,從釀酒的原料來看。胡族以前由于生活區內不產糧食,日常所飲之酒以果酒和奶酒為主,但農耕化以后,不僅僅喝漢人釀造的酒,自己也采用漢族傳統的釀造工藝,以米、麥、粟為原料進行釀酒,《齊民要術》中記載了15種以糯米、粳米等為原料的釀酒法,如釀白醪法、冬米酒法、九醞法等;有14種以黍米為原料的,作春酒法、河東頤白酒法、黍米酎法等;11種以粟為原料的,如造粟米酒法、作粟米爐酒法等。而酒麴,書中記載有九種,其中八種是小麥麴,一種是粟麴。當時不僅酒的品種多,酒的消費市場也很大,如洛陽,“市西有退酤、治觴二里,里內之人多醞酒為業”,其中不乏釀酒大師,如劉白墮,他的“鶴觴酒”“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踰于千里”[39],其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其三,從加工方法上來看。這時期加工牛羊肉時往往喜歡加米和面,從表1(據《齊民要術》卷八和卷九的記載列)可以看出,這十二種菜肴皆少不了米和面這二樣東西。我們知道,在漢族傳統的鮓法和菹法中米(糝、米飯)這一配料是必須的,這是為了便于發酵,但在上述羊蹄臛等方法中顯然并不是為了發酵,而是為了“口調其味”,以此來沖淡牛羊和野味的鮮膻氣。另外,有些菜肴如酸羹法加糖、兔臛法加酒進行調制很可能也是為了此目的。胡族人對鮮膻氣情有獨鐘,在未和漢族雜居以前不可能以此種配料來損卻其味,故只能是在適應農耕生活以后才有可能采取這種作法,或者也可以說是漢族吸收了胡族的烹飪方法而加以改進的產物。

表1

類別——|菜肴及烹飪法|用料

羊肉類

————|羊蹄臛法|羊蹄、羊肉、蔥、豉汁、米、生姜、橘皮

————|酸羹法|羊腸、餳、瓠葉、蔥頭、小蒜、面、豉汁、姜、橘皮

————|羊節解法|羊,米、蔥、肥鴨、羊、豬肉、蜜

————|羊盤腸雌解法|羊血、羊脂肪、姜、橘皮、椒末、豆醬清、豉汁、面、米、羊大腸、白酒、苦酒、醬

————|肺法|羊肺,羊肉、粳米、姜

野味類

————|兔臛法|兔、酒、木蘭、蔥、米、鹽、豉、苦酒

————|蒸熊法|仔熊、豉汁、糯米、蔥白、姜末、橘皮、鹽

————|蒸羊法|仔熊、豉汁、糯米、蔥白、姜末、橘皮、鹽

————|蒸肫法|仔熊、豉汁、糯米、蔥白、姜末、橘皮、鹽

————|熊蒸|熊、豉汁、糯米、薤白、橘皮、胡芹、小蒜、鹽、蔥、姜

————|蒸鵝法|仔熊、豉汁、糯米、蔥白、姜末、橘皮、鹽

————|蒸鴨法|仔熊、豉汁、糯米、蔥白、姜末、橘皮、鹽

同時,在《齊民要術》中我們也看到這個時期漢族傳統的羹臛法也有一些改變,如表2所示(僅列葷配料):

表2

序號|菜肴及烹飪法|主料|配料|

1|芋子酸臛法|芋子|豬羊肉、|

2|鴨臛法|鴨|羊肉|

3|鱉臛法|鱉|羊肉|

4|瓠葉羹法|瓠葉|羊肉|

5|槧淡|鵝鴨肉|羊肉|

6|魚鮓法|魚|豬牛羊肉|

7|菹肖法|菹菜|豬羊肉、鹿肥肉|

8|缹瓜瓠法|冬瓜等|豬肉或肥羊肉|

9|缹菌法|蘑菇|肥羊肉或雞肉等|

10|苦筍紫菜菹法|苦筍、紫菜|乳|

篇2

中國人的老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度建設是保障,沒有規章制度在具體工作中就無法可依。有了制度自然要遵照執行,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有些管理規定缺少可操作性,有的時候更是生硬地套搬了對中國學生的管理制度,沒有針對這些外國學生設定操作性強的管理辦法,更是缺少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1.2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單一

沒有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一般民辦高校留學生管理機構基本不是獨立的,沒有獨立部門沒有專人負責,原因在于規模不大,投入不足,經了解基本是由外事辦或者國際合作交流處兼顧。加之留學生工作尚處起步階段,在學校的影響力也比較小,受重視程度不高,各部門在配合留學生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普遍認為留學生是某個部門內部的事情,沒有與外事部門站在同一個立場上,這給留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沒有抓住課外教育管理的機會。一般在民辦高校的來華留學生大多是語言生,多為合作院校選派或者自費生,這些學生學習的核心內容是漢語,學習的時間相對又比較短,一般在一年以內。有的學校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卻忽視了課后的輔導和文化交流的機會,不僅導致語言學習和應用的效果不好,還給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增加了難度。

2.針對民辦高校在留學生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對策

2.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留學生當然是和中國學生一樣是學校的“學生”,那就應該遵守學校制定的相關管理規定,不能允許他們特立獨行,更不能把他們視為完全的外國人而不與中國學生融合,在這方面要采取趨同化的管理。當然,我們還要認識到留學生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具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種族和等成長背景,我們要在工作中尊重他們的特殊性,接納并理解他們的不同,使留學生在學校得到認同,這樣才能使留學生穩定并健康發展。留學生來到異國他鄉會經歷一個漫長艱難的適應過程,作為學校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縮短適應期,從而使留學生實現最大收貨。

2.2不斷提高留學生教育管理隊伍人員綜合素質

一線的教育管理人員是直接與留學生接觸的工作人員,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直接關系到工作效果的好壞。熱情周到并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管理人員可以讓留學生很快放掉戒備心理,打開心扉來交流,更加容易適應學校的留學生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留學教育本身培養的是國際人才,那么作為這一行業的從業者首先應該是具備這樣素質的人。本文認為學校要培養吸納具有留學生工作熱情,有良好的語言溝通及表達能力,有良好的統籌協調能力,思想觀念進步的留學生管理者,打造素質過硬的留學生管理團隊,從而推進留學生工作的進步和發展。具體做法可以是經常選派一線的留學生工作人員參加相關的培訓,也可以是到國內外高校參觀學習,也可以是給予更多的實際工作鍛煉的機會,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讓他們感到工作的動力和壓力,從而實現能力的提升。

2.3建立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

關于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總理曾經說過:“政治上積極引導,不強加于人;學習上嚴格要求,熱情幫助;生活上嚴格管理,適當照顧。”這是對留學生管理工作原則與標準的精辟概括。我們說留學生是具有不同成長背景的群體,留學生來到中國有個異國環境的適應問題也有留學生之間的異國文化的適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把握大原則的情況下,讓制度更加符合學生的特點,同時要注意措辭即要意思明確又要避免生硬,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就更容易管理。

2.4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課上課下緊密聯系

如果有條件,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當然是最好不過。若是資源有限,由外事部門兼管的話就要在留學生工作所涉及的所有部門中協調好。首先是態度正確,留學生教育管理是學校工作內容的一部分,不能有任何偏見。其次在具體工作中,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例如在后勤管理上適當給予住宿和飲食方面的關心,讓留學生能夠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管理與關愛,而不是完全推到外事部門來生硬管理。充分利用課下的學習交流的機會。留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也是理論占主導,課外時間對他們來說作用更大。我們可以組織留學生參與中國學生的日常活動,給留學生創造與中國學生交流的機會,例如參加學校的各種文藝演出,給活動本身增加亮點也提高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和了解;組織留學生參觀學校所在地的文化古跡、自然景觀等等;組織校際留學生的交流活動,提高學校留學生工作的知名度,擴大留學生視野;在留學生入校之即安排留學生與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或相應外語語種的中國學生進行一對一結對子,幫助留學生結交中國朋友實現中外學生互相學習的雙贏目的。

篇3

2高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造成當前高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被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2.1思想上不夠重視。

目前從電子商務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來看,學生的課程非常多,學生的學習日程幾乎被必修課程占滿了。學生普遍的感覺是什么都學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學生大多忙于考英語、學數學以及考各種各樣有用無用的資格證,而對專業課都不夠重視,對《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也是如此。其實這門課程是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具有較強理論性,又必須在實踐中加以應用,理論與實踐性兼具的一門課程。所以,光有理論的學習或只注重實踐的操作都學不好這門課程。而一旦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那么在后續學習過程中,又會由于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讓學習難度加大,形成難度越來越大、興趣越來越少的厭學惡性循環,顯然,這并不利于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由于這門課程不僅知識性和系統性強,而且是與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知識結合緊密,發展異常迅速的一門功課,擔當該門課程教學的老師工作任務較重。如果老師授課量大,一則教師疲于應付,沒有時間與時俱進、持續學習跟上物流行業發展的步伐;二則課時短,老師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講解重點和難點知識,同時給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這樣,教師只好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從思想上到行動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惡性循環。

2.2相關教學設備匱乏,影響教學效果。

當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雖然都開設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但是作為本科院校的課程,由于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的實驗和實踐設備的配備上,往往不如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條件。相關的實驗器材和設備嚴重不足,相關的綜合實驗和綜合技能訓練實踐活動也基本上無法進行,動手實驗相當少。對于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樣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來說,學生無法從實踐和實驗中得到扎實而系統的動手實踐能力訓練,將會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后續課程的學習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礙。

2.3校企缺乏合作渠道。

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干中學、在學中悟、在悟中創新。同時,由于電子商務的極速發展,行業本身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發展,物流管理也處于快速跟上、超常發展的快速軌道上,并沒有現成的運營和發展模式可供學習、借鑒。所以,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實際上實踐是超前于其理論和學科發展的。因而,這門課程的學習,如果拘泥于書本知識,而不立身于行業實踐,從實踐中去吸收營養,其收效是會大打折扣的。但是,目前由于電子商務企業普遍的民營所有制形式以及當前社會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企業總是希望聘用即來即用的人才,而不是對在校的大學生進行儲備和培養。對于來自學校的見習、實習和聯合培養等要求,通常不予積極配合。事實上,歷史和國外的經驗都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是產學研一體化的主要方式,不僅學校,企業本身也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知識共享以及隨之而來的知識創新所帶來的收益。

3構建多層多維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體系

為了有效地提高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的教學效果,必須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構建多層多維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體系。

3.1根據學校層級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本科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理論基礎相對扎實,可以學習較多較深的物流相關理論知識。這些學生的培養目標是面向電子商務或物流行業中的物流規劃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但本科院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的學習也必須立足于學生對物流行業有著基本扎實的理解和領悟的基礎上,所以,其實踐環節不是削弱而是應該增強。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由于其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而且其培養目標是具備物流行業物流師職業資格,能從事具體的物流活動如采購、倉儲、運輸、配送、庫存管理、裝卸搬運、包裝和物流信息系統等業務的從業人員。所以,對物流行業的各個流程務必充分熟悉,對各流程相關的原理有著必要的了解。

3.2借鑒國內外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經驗,構建多維實踐教學體系。

文獻記載,德國采用以企業為主、實踐和理論并重的雙元制物流課程教學模式:學生同時與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在企業進行在職培訓;到職業學校注冊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培訓并行不悖,在學生畢業時既要進行書面考試也要進行實踐操作技能考核,只有二者同時達到合格標準,才能畢業。而由于考試是由行會負責,所以,學生畢業的同時,就取得了該行業的執業資格,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熟練工。而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則仍然是以學校為主,只不過實踐體系與工廠完全無異,其教學工廠硬件完全由工廠提供,教師既是理論授課者,也是實踐授業者。借鑒以上國家的教學經驗,我國也應構建多維物流教學模式:校內實訓、企業實踐和社會實踐多維一體,共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篇4

(1)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盡管學校、系部、教研室包括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都一直在進行改革創新,但就總體而言,單一化灌輸性教學方式仍然在實驗室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師生間缺乏交流,實驗、課程設計都采用多年以來形成的傳統方法。在實驗設計前,教師把實驗的內容、操作方法與步驟、報告格式都寫得一清二楚,學生按照教學大綱完成規定內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機械性地操作,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一旦離開了教師,學生就不知所措。

(2)學生學習興趣缺乏

一是機械性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完全不能理解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對未來工作的益處,學習興趣也無從談起。二是學校實踐教學普遍時間較短、課時較少,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實際操作內容,課程已經結束,而學生在課堂之外又沒有其他渠道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放棄。三是教學與實際脫節。學生清楚地知道實踐教學環境只是對現實的模擬,即使敷衍了事,也不會產生任何后果。因此,個別同學學習態度極不認真。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在實驗室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均感覺效果不甚理想。

1.2校企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開發真正有效果的實訓基地困難重重

企業的開設根本目的是為了利潤,而學校的開設根本目的是為了教育。兩者追求的不同決定了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必然存在分歧。企業需要的理想員工是不用培訓即可直接上崗的熟練工人,而恰恰學生都是毫無實踐經驗,需要花費大量人力時間進行培訓的“職場菜鳥”。此種培訓的成本企業既不愿自我消化,又無法從學校獲得補償。所以實踐中,企業往往不愿與學校進行實踐教學方面的合作。同時,作為企業的員工,工作的基本目的是為了獲取勞動報酬,企業也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員工的勞動來為本企業的發展服務。如果企業的資深員工被學校聘用進行實踐教學工作,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在企業的正常工作,這也是企業所不愿接受的。

(2)普遍教學難以實現

一方面,企業接受的實習學生數目有限,企業不希望在實習過程中不斷更換實習學生。所以學校只能不斷擴大合作企業的數量,來增加學生實習機會。另一方面,適宜去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范圍有限。大一大二學生基礎不牢,大四學生又面臨就業,只有大三學生較為適宜。因此,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只能使少數學生受惠,難以實現普遍教學。

2物流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大學生校園快遞中心構建

2.1建設構想

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可以依托物流管理專業的學術性組織—物流協會,與物流企業合作,在校內建立經營性物流企業,以本校學生為經營對象,以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為員工,以物流協會骨干成員為企業管理者,真正進行物流經營運作。實現學生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物流實際運作中學到真正的實踐經驗,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基礎,同時也可以為在校生提供更方便的物流服務,提高學生的生活水平。

2.2建設步驟

(1)實踐教學業務種類確定

根據近年來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現狀,快遞已經成為新興的朝陽產業,而大學生是使用快遞的主力軍。通過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89%的同學進行網絡購物,82%的同學每月收取快遞1次以上,46%的同學經常使用快遞。如果針對快遞業務進行實踐教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同時,快遞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人員,其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也恰恰滿足了實踐教學需要學生輪訓的要求。校內師生希望校外快遞公司能夠提供暫存服務和代收代簽服務,但由于學校的特殊性,快遞公司難以滿足此種要求,客戶的需求也為建立校園快遞中心提供了有利條件。綜上所述,在校園內建立大學生快遞中心,模擬快遞企業實際運作,成為了校內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的首要選擇。

(2)校企合作伙伴確定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校園周邊分布著順豐、宅急送、申通、匯通、中通、圓通、韻達等數十家快遞公司,日均處理快遞400件左右,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其中申通快遞的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因此,2012年6月,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與申通快遞大連分公司旅順營業部合作,共同組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學生校園快遞中心,將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新模式引入校園。

(3)實踐教學形式確定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將專業社團活動和開設專業實踐課程相結合,實訓周期為一年。在第一學期,以物流協會的名義,組織對快遞業務實際操作有興趣的同學,進行常態化的社團活動。在第二學期,開設專業實踐課《快遞業務模擬》。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由教師講授快遞業務的理論知識,著重講解快遞業務的具體運作流程。同時,采用分組輪訓的形式,安排學生到校園快遞中心內進行實際操作,保證每名參與同學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參與快遞業務實訓的機會。

(4)實踐教學內容確定

大學生校園快遞中心的業務流程與快遞企業營銷服務部完全相同,提供的是校園內“最后一公里”的快遞服務。主要包括2類實訓內容:一是快遞郵件的派發,從快遞的卸車與清點開始,包括快遞的短信通知與標記,快遞的上架與排列,快遞的派發與登記,到付郵件運費和貨款的收取,快遞的信息處理以及問題件的處理等工作。二是快遞郵件的收寄,包括快遞禁寄品和限寄品的了解,快遞公司的選擇,快遞費用的計算,快遞單據的填寫,快遞郵件的包裝,快遞費用的收取,快遞郵件裝車與快遞信息錄入。在此過程中,快遞企業派遣資深員工擔任實訓指導教師,定期進入校園快遞中心指導工作。本校物流管理專業指派專任教師,負責該中心的日常管理。參與學生進行分組,負責該中心的具體業務操作。

2.3實施效果

自2012年6月校園快遞中心建立以來,已對物流管理專業2011級,2012級,2013級同學進行實訓,參與同學超過150名,此種新型實踐教學模式的學生覆蓋率達到33.7%,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通過本實踐教學平臺,學校、企業和學生3者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三元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創新了實踐教學模式,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了教育;企業獲得了業務利潤,又減少了運營成本;學生增強了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篇5

二、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

1、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

物流管理專業設置與區域物流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物流專業培養方向的對接,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物流產業人才需求結構需求的對接,物流專業學生能力、技術、知識、素質與物流產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崗位需求的對接,物流人才的知識結構與行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接。

2、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對接,為職業能力核心課程、專業基本技能課程、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物流管理崗位對接,物流管理崗位橫向類型分為:采購、倉儲配送、運輸、物流信息、國際貨代。縱向類型崗位分本三層級:管理員、助理、主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應與物流管理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考核評價體系與職業標準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對接。物流管理專業中職、高職、本科層次體系與職業標準層次體系的對接。

3、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能力類課程與物流管理工作人員知識結構與能力要求相對接,物流管理專業工程技術類課程與物流管理工作實際操作技術與工程水平相對接。教學過程設計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理論課程與生產過程理論體系相對接,實踐課程與生產操作過程相對接。物流管理專業實訓類課程體系與物流管理生產過程所需要技術進行對接。

篇6

(一)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嚴重,致使實訓教學環節形同虛設。

目前,市面上物流管理教材大部分是由缺乏實戰經驗的理論專家學者編寫,大多數是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匯總,教材中缺乏對學生物流管理實踐知識的指導,老師在課程教學中,也僅工作流程視角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探析文/齊君伶能從理論知識和一些簡單案例分析層面進行面授講解,缺乏實踐操作演示,由此,造成學生對物流知識的理解是嘴上厲害,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拿到實際問題時缺乏實際動手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苦思冥想,毫無對策可言,久而久之,學生被就業市場所摒棄。然而,物流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實踐教學主要由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校內實訓主要以實驗室教學為主,校外實習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實習基地,主要以短期參觀和頂崗實習為主。由于校內實訓基地受資金、場地等條件的限制,導致校內物流實訓基地建設,跟不上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影響實訓實踐教學效果;而校外實習基地主要由企業負責,但是企業往往考慮生產經營、數據保密、學生安全及短期實習等因素,對于短期參觀實習只能是走過場、匆匆帶過,而對于校外的頂崗實習則很少被安排在與物流相關的崗位上,更多的是生產一線的操作工,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實訓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并未真正了解、學習到物流管理工作的本質,體驗物流工作的真諦,使得實訓課程教學環節形同虛設。

(二)實訓課程師資力量薄弱。

物流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在我國,從事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大部分高職院校老師,并沒有受過系統地物流理論知識教育,大多是從管理科學、交通運輸學等相似專業轉移過來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側重管理或運輸技術現象,而對物流管理知識的深入研究往往不夠系統,很難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且目前絕不大多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缺乏物流行業的從業實踐經驗,物流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尤其是熟悉企業物流工作流程的實訓師資力量更加薄弱。

(三)實訓資源缺乏有效的篩選與整合,實訓課程監督體系缺失。

目前,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發展起步較晚、專業實訓人才匱乏等因素,使得高職院校不能對校內、校外實訓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規劃,加上教師受從眾心理影響,在未充分篩選、整合實訓資源和實訓方案的基礎上,便蠢蠢欲動的去嘗試、開展實踐教學,結果是實訓內容單調、不符合實際等導致實訓教學資源不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學生通過實訓沒有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不能從根本上熟悉、了解企業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業務工作流程,造成“學非所愛、學無所成”的局面,進而影響實訓效果。同時由于在絕不多數高職院校除了班主任或輔導員外,專職教師不需要坐班,教師只需要根據教學計劃完成施教任務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師更加愿意將理論教學轉換為實踐教學,但是由于高校院校還未從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當前實訓課程教學處于監督失效或無監督的“真空狀態”。

二、工作流程視角下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革措施

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門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專業,且涉及的知識面廣,因此,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應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套以“企業工作流程”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在三方實踐參與主體學生、教師和企業的共同參與下,共同提升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課程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建立以工作流程為導向的教學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實訓課程教學效果。

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對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必然讓位于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新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緊緊圍繞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的精髓展開,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應從高職院校培養實用型人才使命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創新實訓課程教學,提高實訓教學效果。因此,在高職教育體系中,物流管理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應建立在“以工作流程為導向”的基礎上有條不紊的開展。基于“工作流程為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物流管理專業實訓的基礎都是圍繞企業工作流程逐步展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實訓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實訓課程教學方法、實訓課程教學效果評估等實訓教學方案;二是實訓課程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應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出發點,即在物流管理工作實際過程中,學生應該掌握或具備物流管理的知識與操作技能;三是實訓課程的教學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即在實訓教學中,可以通過頂崗實習、分組物流實景模擬演示、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進行;四是實訓教學效果的評估,通過企業點評、實訓總結報告、競賽成績等手段評價實訓效果,并依據實訓效果的評估反饋情況,改進實訓教學,最終形成物流管理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PDCA”良性循環。在工作流程為導向的指導下所開展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訓教學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有助于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雙師型”教學團隊。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高職院校可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性開展“引進來、走出去”工程,即根據需求引進、培養一批物流管理專業師資力量,尤其是具有企業從業經驗的物流實訓教師力量,同時高職院校應有系統的規劃,選派或鼓勵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走出學校,為青年骨干教師提供企業實踐或參加高端學術會議的機會,從而有效把握市場最新資訊,有效促進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內容改革與創新;二是創造、安排教師,利用寒暑假等時機到物流企業兼職或頂崗實習,深入到物流行業第一線,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和物流管理工作最新的技能,從而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升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效果;三是聘請行業專家或物流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形成一支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四是打造“理論+實踐”雙向師資人才,從事物流管理教學的老師,除了具備理論知識和從業資質證書外,還應具備與所從事教學工作相適合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例如:物流師、高級物流師等。

(三)有效整合實訓資源,建立健全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監督評價機制。

物流實訓資源是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核心,決定實訓成效的關鍵所在。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資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校內的實驗室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實訓信息、人力資源以及與實訓相關的其他資源。由于實訓資源的零散化和多樣化,因此,必須加強實訓資源的有效管理與整合,通過優化實訓教學資源配置,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實訓資源為實訓教學服務,進而提升實訓教學效果。同時,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監督評價機制,監督評價的對象涵蓋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實訓指導老師和實訓學生。這種監督評價機制是全面的,是雙向多維評價機制,一是通過實訓指導老師和實訓學生對校外實訓基地的評價,達成校企長期合作意向和合作機制;二是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和實訓學生對實訓指導老師的評價,對實踐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綜合評價,注重對實訓指導教師對實踐教學水平以及教學內容質量等的考評;三是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和實訓指導老師對實訓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滿意度評價評價以及在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專業知識鞏固、實踐技能訓練、職業道德培養等方面收獲和感悟的總體評價。

篇7

2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產生的問題

高校擔負著培養物流管理高級人才的任務,物流管理高級人才不但要具備較高的物流設施設備及仿真軟件的操作和應用能力,更應具有物流管理的綜合能力,特別是較好的管理技能。但這些能力不可能完全在實驗室中得到,還需要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的實踐教學方法。經研究發現,國內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不夠規范。

大部分院校開辦物流管理專業時,因經驗不足,制定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完整,教學時數偏少。雖然有些院校制定了較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投入不足或師資缺乏,有的院校用多媒體演示或簡單的軟件模擬替代。在學生的認識實習、畢業實習方面,學校缺乏統一的組織和指導。學校不安排統一實習,讓學生自己聯系單位,自主實習,實習與否,實習質量怎樣,不得而知。這些都導致了實踐教學的質量不理想。

(2)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仍沿用簡單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

仍舊保留理論課程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忽視了實踐教學對素質能力的培養。而物流管理專業的許多課程重視實際操作,傳統課堂單一的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真正掌握物流業務的具體操作方法,最終導致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低于社會的需求。

(3)實踐教學保障不完善。

大多數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是在本校交通運輸類、經濟管理類等專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于該專業起步晚、投入資金不足,絕大多數院校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實踐教學設施借助于其他專業。有些院校建起了實驗室,但是專業軟件配備不足,規模小,這樣的實驗室只能模擬業務流程,無法開設綜合性、設計性的仿真實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4)雖然相當一部分院校都有與之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

但是實際上企業由于擔心泄露內部信息與商業機密,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尤其是課程實習。學生勉強進入企業實習后,很難真正進入業務角色,無法了解物流的真正內涵,企業內部員工也不愿意傳授實用的業務知識,只能依靠學生自己的領悟能力。校外實訓只能讓學生獲得淺層次的了解。

(5)專業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起步較晚,物流專業教師不是從交通運輸類、管理類、經濟類等其他相關專業轉型而來,就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轉型而來的教師不僅知識結構老化,而且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年輕教師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工作,缺乏相應實踐教學經驗。教師的經驗不足自然不能適應培養現代物流人才的教學要求。

篇8

物流管理專業涉及到的學科較多,如社會學、計算機學科、經濟學、機械學、管理學等,同時也涉及到各行各業,如倉儲業、工商、金融業、海關、零售業、稅務、海陸空交通運輸業、通訊業等,因而物流管理專業包含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較為復雜,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各個學科專業術語,在實踐過程中涉及到各種物流設備、技術,由此可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具有十分強的專業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二)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過于抽象

在物流管理課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學科及各行各業的知識,因此,存在部分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增加學生對其的理解難度,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并且有些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學生對其學習的態度并不積極,而對于很多數學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當物流管理課程中出現微積分學、運籌學等理論知識時往往遇到頸瓶。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物流教學的現實重要意義

(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物流管理知識的興趣

總所周知,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源泉,只有對某種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地探究其本質。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圖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躍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神經的興奮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信息傳遞多樣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地位,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這種灌溉式教育不僅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嚴重限制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網絡資源,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技術查詢相關物流方面的資料,提高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認識與理解。網絡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學習的開放性,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及師生與網絡媒體技術之間的交流。通過網絡技術學生可以進行相關物流管理知識制作,如PPT制作,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物流管理學習的樂趣,還可以促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互動性。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創設情境教學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涉及到的范圍過廣,故其相關專業概念與專業術語較多并且較為抽象,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盤點、分揀、出入庫、配送、流通加工及裝卸搬運等作業流程,而通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建設一個物流管理實訓基地,在這個實訓基地中可以讓學生操作相關系統軟硬件設備,如電子標簽揀貨、第三方物流軟件等,使學生身臨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關物流管理技能鍛煉。

(四)有效地解決物流管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學質量,可以地解決相關實踐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發現問題,并利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在總結教訓的同時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通過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物流管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健全完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建設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順利應用的前提與基礎是擁有較為完善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建設,因此,應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課程中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建設,主要有實訓基地建設與教學資源庫建設兩大方面內容。加強對物流管理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可以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物流管理實踐活動當中,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應做好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建立規模齊全的資源庫,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同時還應鼓勵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多利用資源庫進行課件制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師綜合業務素質

為了提高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應加強對其業務及技能的培訓,提高其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性。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現代物流發展狀況、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培養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多關注市場動態,做好相關物流行業的探究與分析工作,確保掌握最新物流行業動態,使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術。

(三)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

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主動性,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動當中,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明確每個項目目標及相關任務,按照相關步驟開展(目標—計劃—實施—評估),讓學生一一進行探究與解決,進而提高學生對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開展“物料采購計劃與組織”項目式教學模式教學時,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輔助作用,正確引導學生緊繞項目任務制定相關項目計劃并予以實施,明確物料管理與采購管理目標,構建有效的物料管理與采購組織結構,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購計劃,做好相物料與采購成本分析,完善相關細節工作內容,通過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探究與解決,進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計劃與采購管理”相關內容。

(四)采用適當的實踐教學模式

通過采用適當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理論知識。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與集中式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指每門專業課的課內實踐與學期集中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如物流實驗中心軟件實訓、單元實訓、典型物流企業參觀實習、綜合實訓等。)進行教學,該模式主要突出整個業務流程的綜合實訓目的,基于工作過程和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根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重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實踐教學是使學生認知與行動、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分散式實踐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流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將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而集中式實踐教學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的一種模式,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積累一定的經驗,為今后就業打下扎實基礎。

篇9

(二)專業性強,涉及范圍廣物流管理專業涉及到的學科較多,如社會學、計算機學科、經濟學、機械學、管理學等,同時也涉及到各行各業,如倉儲業、工商、金融業、海關、零售業、稅務、海陸空交通運輸業、通訊業等,因而物流管理專業包含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較為復雜,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各個學科專業術語,在實踐過程中涉及到各種物流設備、技術,由此可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具有十分強的專業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三)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在物流管理課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學科及各行各業的知識,因此,存在部分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增加學生對其的理解難度,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并且有些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學生對其學習的態度并不積極,而對于很多數學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當物流管理課程中出現微積分學、運籌學等理論知識時往往遇到頸瓶。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物流教學的現實重要意義

(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物流管理知識的興趣總所周知,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源泉,只有對某種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地探究其本質。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圖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躍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神經的興奮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信息傳遞多樣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地位,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這種灌溉式教育不僅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嚴重限制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網絡資源,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技術查詢相關物流方面的資料,提高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認識與理解。網絡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學習的開放性,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及師生與網絡媒體技術之間的交流。通過網絡技術學生可以進行相關物流管理知識制作,如PPT制作,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物流管理學習的樂趣,還可以促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互動性。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創設情境教學由于物流管理專業涉及到的范圍過廣,故其相關專業概念與專業術語較多并且較為抽象,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盤點、分揀、出入庫、配送、流通加工及裝卸搬運等作業流程,而通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建設一個物流管理實訓基地,在這個實訓基地中可以讓學生操作相關系統軟硬件設備,如電子標簽揀貨、第三方物流軟件等,使學生身臨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關物流管理技能鍛煉。

(四)有效地解決物流管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學質量,可以地解決相關實踐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發現問題,并利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在總結教訓的同時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通過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物流管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健全完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建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順利應用的前提與基礎是擁有較為完善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建設,因此,應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課程中的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建設,主要有實訓基地建設與教學資源庫建設兩大方面內容。加強對物流管理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可以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物流管理實踐活動當中,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應做好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建立規模齊全的資源庫,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同時還應鼓勵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多利用資源庫進行課件制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師綜合業務素質為了提高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應加強對其業務及技能的培訓,提高其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性。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現代物流發展狀況、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培養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多關注市場動態,做好相關物流行業的探究與分析工作,確保掌握最新物流行業動態,使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術。

(三)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主動性,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動當中,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明確每個項目目標及相關任務,按照相關步驟開展(目標—計劃—實施—評估),讓學生一一進行探究與解決,進而提高學生對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開展“物料采購計劃與組織”項目式教學模式教學時,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輔助作用,正確引導學生緊繞項目任務制定相關項目計劃并予以實施,明確物料管理與采購管理目標,構建有效的物料管理與采購組織結構,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購計劃,做好相物料與采購成本分析,完善相關細節工作內容,通過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探究與解決,進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計劃與采購管理”相關內容。

(四)采用適當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采用適當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理論知識。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與集中式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指每門專業課的課內實踐與學期集中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如物流實驗中心軟件實訓、單元實訓、典型物流企業參觀實習、綜合實訓等。)進行教學,該模式主要突出整個業務流程的綜合實訓目的,基于工作過程和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根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重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實踐教學是使學生認知與行動、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分散式實踐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流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將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而集中式實踐教學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的一種模式,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積累一定的經驗,為今后就業打下扎實基礎。

篇10

目前,大多院校的實踐教學目標都依據專業培養目標而定。但在目標描述中:大多為總體目標。如: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為物流行業培養工作在物流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決定實踐教學目標為授予學生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熟練的實務操作技能、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職業意識;同時還要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具體可考量的教學目標。

因此,以質量評價系統為核心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即要將實踐教學目標更明晰化、指標化、量化研究。

2.實踐教學內容項目化評價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前提下,制訂出合理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將課程中的專業技術按照構成要素如工作流程、技巧進行分解,遵照教育規律形成若干訓練單元,即實踐教學項目。對每個實踐教學項目實行實訓的目標、內容、進程、時數、環境、教師、經費、實訓后的檢測考核辦法等進行規定,從而形成涵蓋實驗、實訓和實習的,規范的實踐教學指導文件。這些文件又隨專業的發展和行業技術的變化而不斷修訂。

3.實踐教學條件企業化評價

實踐教學條件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內部條件,即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基礎、職業素質和對該專業的喜好程度。二是外部條件,即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重點研究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營,和校外實訓基地的長期合作機制。因為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項目化的較佳平臺,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載體,而其能正常生產運營是根本;校外實訓基地的長期持續合作需要良好的機制去推動而不是僅靠個人關系。所以,借鑒德國和日本職業教育的經驗:實踐教學條件企業化研究是培養合格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4.實踐教學師資“雙師型”化評價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質量,是確保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敗也決定著實踐教學的成敗。因此,培養一支具備“雙師型”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高職物流教育中師資建設的核心目標。

從實際物流管理專業師資普遍年輕的現狀出發,制定能推動“雙師型”化的政策。以便從機制上推動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企業項目,在科研經費、企業聯系、學校待遇等方而制定鼓勵政策,并在培養過程中建立中青年教師科研與項目開發的科學考核與動態競爭的管理機制。設立教師科研基金,改善科研條件,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工作。職業院校應該加強橫向課題在教師的職稱晉級的重要性。

5.實踐教學管理項目化評價

針對實踐教學內容項目化,其管理也應該進行項目化管理。實踐教學管理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和質量保障。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管理,包括實踐教學的管理機構設置、實踐教學的實施、實踐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制訂等。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管理的加強在高職院校的建設和教學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實踐教學方法、手段現代化評價

物流行業處于全面優化升級,學校教學也要跟上這個步伐,充分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的方式、手段的總稱,一般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個方面。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高職物流專業實踐性教學方法、手段是實現該專業對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之一,由此可見,在高職物流教育中更應該加強實踐性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與評價。

7.實踐教學評價指標化評價

實踐教學評價是根據實踐教學特點制定的考核、評價方式,是根據實踐教學目標系統地對實踐教學活動的成效進行價值性的評判,并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實踐教學評價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可缺少的一環。實踐教學評價是重點,應在評價指標提煉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研究。

二、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化為核心是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的關鍵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高清中文字幕| 中国武警gaysexchina武警gay| 最好看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freee×xx性欧美|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偷| 果冻传媒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影院| 99久久免费国产香蕉麻豆|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日本漫画大全无翼无彩全番|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看|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男人天堂2023| 办公室娇喘的短裙老师在线视频 |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得|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日韩无人区电影|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有没有毛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