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6 01:00: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能源調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018年12月5日
第一部分 遼中區概況
一、遼中區簡介
遼中區隸屬遼寧省沈陽市,位于遼寧省中部、沈陽市西南部,因在古代遼郡以西、遼水以東,宛在中央而得名。區域面積164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3萬,轄16個鄉鎮,4個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近海經濟區,全國第18家綜合保稅區—沈陽綜合保稅區,也坐落于此。遼中區是沈陽市轉身向海,打造近海經濟的重要戰略舉措,是沈陽成為沿海城市的重要里程碑,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疊加互動的先導區域和鉆石節點,形成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遼中區是東北首家國家級生態縣,相繼獲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綠色小康縣等多項殊榮。遼中有全國岸線最長、沈陽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遼中蒲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遼寧省最大的平原水庫—“珍珠湖”。“遼中寒富蘋果”、“遼中大米”、“遼中鯽魚”、“遼中玫瑰”、“遼中葡萄”五大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已成為遼中靚麗的名片。2018年10月,遼中區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二、沈陽近海經濟區簡介
沈陽近海經濟區是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經濟區,享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于2007年6月正式啟建,規劃總面積66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20平方公里,核心區20平方公里。沈陽近海經濟區是沈西工業走廊的門戶空間、沈西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承接地、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增長極;依托母城沈陽和營口港,服務沈陽經濟區、輻射環渤海經濟圈、面向東北亞,最終建設成為沈陽對外開放的門戶。沈陽近海經濟區主要發展商用車及零部件配套、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表面精飾五大主導產業。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生產型企業118家。其中,汽車產業有華晨金杯商用車、遼寧忠旺特種車、沈陽鈞翔專用車、沈陽沃特專用車、沈陽遠程摩擦、海達熱交換器、裕森車飾、天勤座椅等各類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24家,整車生產企業4家,專用車生產企業7家,零部件企業14家。
三、沈陽近海經濟區汽車產業園發展規劃
規劃定位:聘請頂尖規劃院所,系統編制了沈陽近海經濟區卡車及特種汽車產業園控詳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用地總面積為5.4平方公里,園區總的空間規劃布局為 “四區二中心”:“四區”即整車生產區、專用汽車生產區、零部件配套生產區和商貿物流區;“二中心”即展覽展示銷售中心和科技孵化與整車檢驗檢測中心。打造集研發、生產制造、商貿物流產供銷一體化,具備商務功能的新型綜合產業園區。
產業定位:園區以生產銷售卡車整車、專用汽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配套為主要目標,在大力引進卡車整車、專用汽車、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同時,“搭平臺"、"鑄鏈條",積極引進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及汽車后市場項目。充分發揮規模效應,為沈西工業走廊汽車產業提供生產及配套服務,打造沈西工業走廊遼中節點的汽車產業集群。
發展目標:計劃用3-5年時間,以金杯商用車、忠旺特種車項目為龍頭,引進商用車、特種車、專用車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10-15家,零部件配套企業30-50家,整車生產能力達到30萬輛,汽車零部件生產能力達到1200萬套(件),產值達到500億元,成為遼寧地區重要的商用車、特種車、專用車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基地、商貿物流基地和展示銷售中心。
四、沈陽近海經濟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
區位交通:沈陽近海經濟區位于遼寧省中心,沈陽市西南,距沈陽市45公里,距營口港69公里,距桃仙國際機場65公里。一小時經濟圈輻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化纖城遼陽、石化城盤錦等8大工業城市,覆蓋人口2400萬。沈陽近海經濟區地處沈遼鞍營城際連接帶的中心,京沈高速,沈大高速,遼中環線高速,通海開發大道,沈盤公路,秦沈鐵路,出海貨運鐵路,與正在規劃建設的沈陽至遼中輕軌,直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的寶航路等交通干線,構成了中國北方最為密集的陸路交通網絡。
生產資質:落戶在沈陽近海濟區的專用車、特種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可以與沈陽宇龍汽車改裝有限公司(詳見附件)、遼寧忠旺特種車輛制造有限公司合資合作。
市場優勢:2015年11月,國家已批復沈陽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實施方案。遼寧省人民政府、沈陽市人民政府相繼出臺了《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16]139號)和《沈陽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促進產業做大做強實施方案》(沈政辦發[2018]142號文件。沈陽市明確規劃新能源汽車發展總體目標、主要任務、相關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到2020年,力爭實現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0萬輛。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充(換)電站200座,充電樁2.1萬個。
人才優勢:沈陽市擁有140所各類科研機構,47所高等院校,2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截至2015年底,全市擁有各類人才220萬人。遼中區具備良好的人才優勢,擁有各類專業技術、管理、科研人員5000余人。“國家級重點職業院校”—沈陽市遼中區職業教育中心已實行校企聯合辦學,有針對性的實行“訂單式”職業教育,實現了職業教育與企業人力資源儲備的良性互動。遼中職業教育中心設有機械加工、汽車制造、汽車維修、網絡技術等相關專業,包括汽車電子、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等相關學科,為客商的入駐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技術優勢:“遼寧增材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由沈陽市遼中區人民政府發起創立,依托遼寧三維打印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積極整合遼寧省科技廳、沈陽市科技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東北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工業大學、中航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沈陽黎明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科煜宸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等各方在技術、管理、市場及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優勢,以提高沈陽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產學研用聯合體,共同打造遼寧省智能制造公共研發中心、示范中心、教育培訓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及孵化基地等,力爭為沈陽制造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加速遼寧智能制造技術水平的提升。
進出口優勢:2011年9月7日,國務院在整合原沈陽保稅物流中心、遼寧沈陽出口加工區、沈陽(張士)出口加工區的基礎上批準設立了“沈陽綜合保稅區”,它是東北內陸城市中唯一的綜合保稅區,匯聚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等多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全部優惠政策,是我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特殊開放區域。
沈陽綜合保稅區總控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沈陽綜合保稅區作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沈陽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有利于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企業搭建“引進來”的通道和“走出去”的平臺。未來,沈陽綜合保稅區將著眼國家“一帶一路”和“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大格局,構建國際化生產業樞紐和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
第二部分 預選址地塊基本情況
一、項目預選址地塊
(備注:沈陽近海經濟區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擬選址地塊)
(備注: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擬選址地塊1,原沈陽營口港物流有限公司,項目占地1097畝)
(備注: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擬選址地塊2,位于開放大路和沈盤公路交匯處東北,總占地面積477.2畝,其中商業用地131.6畝,工業用地345.6畝)
(備注: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擬選址地塊3,位于開放大路和沈盤公路交匯處東南,總占地面積待定,其中商業用地267.5畝)
(備注:華晨金杯商用車生產項目建設中期航拍圖。項目總占地面積1592畝,一期占地面積755畝,建筑面積45.6萬平方米)
(備注:遼寧忠旺特種車生產項目航拍圖。項目占地面積375.9畝,廠房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
二、項目預選址地塊概況
1項目擬選址地塊沈陽近海經濟區汽車產業園
2土地面積 待定
3土地招拍掛價格13.3萬元/畝
4政府規劃用途已批國有工業用地(二類)
5與城鎮中心距離距離遼中區城8公里
6平均海拔21米
7降水量634毫米
8年平均氣溫8.1。C
三、項目周邊基礎設施及投資成本
1周邊基礎設施基本情況
(8公里范圍)“七通一平”及公路、鐵路貨運專線
2供水情況供水廠一座,日供水5000噸
3用水成本2.35元/m3
4污水成本0.95元/m3
5電力供應情況可提供66KV雙回路高壓電力,無停電、斷電問題
6用電成本普通工業電價平期0.79元,大工業電價平期0.48元
7電力來源孫家萬供電站距離項目地12公里,楊士崗供電站距離項目地25公里
8天然氣供應情況由沈陽港華燃氣公司提供壓力為2.2帕左右的天然氣管線接口
9天然氣用氣成本4.2元/m3
10供熱供應情況2號熱源廠已于2017年底10月建成供熱,兩臺30MW汽輪機組
11供熱成本32元/平
12勞動成本普通工人1200-1800元/月
技術工人2500-5000元/月
管理人員2500-5000元/月
13建筑成本鋼結構廠房約:700-750元/平
框架結構廠房約:800-900元/平
框架辦公樓造價約:1100-1200元/平
四、項目周邊交通、物流運輸情況
1最近火車站的名稱及距離遼中火車站8公里,規劃輕軌站2公里
2最近鐵路線的距離沈營貨運專線2公里
3周邊公路沈西工業走廊開發大道、沈盤公路
4周邊高速公路京沈高速、本遼遼高速、燈遼高速
5海運港口距營口港70公里,大連港300公里
6空運港口距桃仙機場65公里,車程約60分鐘
五、項目周邊區域建筑環境情況
1最近公共區或者住宅區距離0.1公里(西山村正在組織整體搬遷)
2環境污染源情況無
3周邊設施可能導致危險情況無
六、項目選址地質構造情況
1土壤類型①耕土、②粉質粘土、③粉細砂、④中砂
2地下水標高7.9米
3地質沉降無
4地面平整程度良好
5地面高度差0.5
6歷史發生地震情況無
7歷史發生洪水情況1995年出現一次洪澇災害
8公共及其他地下設施無
七、建筑及其它法律、政策規定
1周邊整體發展規劃遼中區城市總體規劃、近海經濟區汽車產業園規劃
2建筑相關要求建筑密度30%-45%,容積率不低于0.8,綠化率不低于15%。
3項目通常批準時間15個工作日
4建筑規模及尺寸限制無
5交通、環境事務、廢物處理等方面特殊的強制性規定無
八、節能減排情況
1廢水排放通過接口排放到污水收集管網
2廢水排放成本以排放量、排放濃度除以國家規定的當量數收取費用
3污水排放標準單位1m3COD≤100mg/L
4三廢處理法定程序環保局形成環境影響報告,根據評估履行程序
九、外籍員工生活配套設施情況
1周邊主要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沈陽工業大學,沈陽建筑大學、沈陽理工大學等47所
2周邊主要中小學遼中第一高中、遼中城鎮二中、茨榆坨九年一貫制學校
4周邊主要職業培訓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教中心-遼中職業教育中等專業學校
5周邊主要醫院遼中區人民醫院8公里,遼中區第三人民醫院6公里,遼中區濟康醫院4公里。
十、周邊社會事業基本情況
1每100,000居民就業人數50000
2每100,000居民擁有病床數300
3每100,000居民擁有牙醫16
4每100,000居民犯罪人數90
5產業工人教育程度和技能中專以下80%,中專以上20%。工種:車、銑、磨、電、鉆、鉗、焊、鉚等工種及數控機床、自動化控制等專業工種。
6工會組織20個
第三部分 汽車產業配套環境
一、特種車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平臺
以華晨商用車項目為龍頭,建設專用汽車生產資質和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以沈陽忠旺特種車項目為引領,建設商用車、特種車生產資質平臺。
二、汽車金融服務平臺
設立沈陽市汽車產業發展基金。由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出資設立汽車產業發展基金,一期規模2億元,二期規模3億元。以股權+債權的模式重點扶持近海經濟區入駐的新能源汽車、卡車、特種車生產企業及其配套企業。
三、汽車后市場及物流建設平臺
通過興順集團建設近海汽車展覽銷售中心,實現汽車產品的展覽展示、動力驅動系統及電池材料供應、充換電服務及相關倉儲物流、車檢、金融、商旅服務等功能,打造“一站式” 的汽車后市場服務平臺。
四、汽車產業人才培養培訓平臺
通過我區國家級職業技術中專業學校實訓基地的合作辦學,引進大連天巳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沈陽近海汽車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培養培訓汽車產業技術工人、管理人才及汽車后巿場服務人才,為客商的入駐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第四部分 新能源汽車項目優惠政策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沈陽市人民政府出臺的《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16]139號)和《沈陽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促進產業做大做強實施方案》(沈政辦發[2018]142號文件精神,為鼓勵和推進沈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特制定本優惠政策。
一、推廣政策
1、到2020年,沈陽市力爭實現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0萬輛。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充(換)電站200座,充電樁2.1萬個。
2、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先行先試,以城市公交、出租、網約、郵政物流領域為重點,同時在汽車租賃、環衛、市政服務、通勤班車及私家車領域推廣。
3、新增和更新的公務車及用于公務使用的租賃車輛除特殊需要外,全部采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全部采用純電動車輛;新增網約出租車全部采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鼓勵巡游出租車采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在物流和環衛領域大力推廣和應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新增分時租賃車輛全部采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二、補貼政策
1、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行補貼。對在我市一手銷售、上牌并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貨車及物流車、新能源客車(不含市區新能源公交客車)生產企業,給予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50%的地方財政補貼;國家和本市財政補貼總額不超過車輛售價的60%。對符合補貼范圍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車輛銷售上牌且獲得國家補貼后即可按相關程序申領地方財政補貼。市內新能源公交補貼政策根據每年實際情況按市政府有關決策執行。
[3]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EB/OL].,2016-04-28.
[8]楊揚.2013年湖北居民閱讀指數報告出爐[EB/OL].,2016-05-26.
主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調查報告
指導老師:謝東風 韓佩華 陳玉梅 張若明
地點:演藝廳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主題的確立:(篇幅所限 省)
活動目的:
1 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精神,發揮學生共同探索、和諧共事的能力。
2讓學生對我校太陽能的開發進行調查,提高學生對新能源利用的認識,同時提高他們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確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觀念,自覺地“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積極主動參與學校以及面向社會的環境保護行動。
ESD(可持續教育)滲透點:對學生滲透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如何合理開發新能源,共建和諧節約型社會,確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觀念。
活動準備:
學生:1. 分組收集有關太陽能的資料;
① 我國能源狀況
② 新能源開發的前景
③ 新能源開發的重大意義
④ 新能源在我校的開發利用情況
2 . 對我校的太陽能利用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與調查(包括采訪我校相關的負責人);
3 . 完成調查報告,在班上進行宣傳。
報告會實錄:
第一部分:(開場,屏幕顯示學校太陽能設備,同時顯示字幕:開發新能源――太陽能)
(10個女生身著白色衣服圍成一個雙重圈――表示水)
(三個女生走在校道上議論著:)
(旁白):新學期到了,同學們都發現校園多了許多新設施,同學們議論紛紛,讓我們聽聽他們議論些什么吧!
女生1:聽說我們洗澡的熱水都是用太陽能熱水器提供的。
女生2:是嗎?我也聽說了。以前都是用天然氣燒的,現在改用太陽能了!這是我們學校為了節省開支和保護環境而建的呀!
女生3:是呀,我也聽說啦,設備就安裝在我們宿舍樓頂,不如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位物理老師和一位學校主任正在視察太陽能設備,三女生走過來)
三女生:主任好!老師好!
女生1:老師,這些就是太陽能設備嗎?
老師:對呀!
女生2:咦!為什么太陽能熱水器的管子都是黑色的?
女生3:黑色更容易吸收熱量嘛!
女生1:為什么它們都是傾斜的呢?
物理老師:這是為了得到最大的日射量,在正午時必須盡可能使集熱部分的采光面垂直于陽光。
女生2: 哦!不知道它是怎樣工作的,老師,你能介紹一下嗎?
物理老師:好的,我校的太陽能熱水器裝置是吸熱真空玻璃管,……達到一定溫度就可以向我們供應每天洗澡用的熱水。
三女生:哦!原來是這樣的!
黃主任:要不你們現在就來試一試吧!
(五人一起走到由女同學扮演的水圈旁)
黃主任:你們先來摸一下這里的水是涼的還是熱的?
同學們:涼的!
黃主任:好,現在讓它通過這個太陽能熱水器。
(這群扮演水的女生排成行穿過太陽能熱水器,走了兩圈,然后走到熱水器的另一邊,然后組成一個雙重圈)
黃主任:現在試一下這里的水怎么樣。
三女生(用手摸):好熱呀!這么快就變得這么熱了,太了不起啦!
黃主任:每天只需要2―3個小時的陽光,不管夏天和冬天都能達到70℃以上的水溫。
女生1:對了主任,這么多熱水器需要多少錢呀?
黃主任:我們大約投資了180萬。
女生2:能供應多少人用呢?
黃主任:2700人。
女生3:如果下雨或者陰天怎么辦,我們豈不要洗冷水?
黃主任:呵呵……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都會帶有輔助能源的,在陽光不足時自動啟動,即使遇上陰雨天也能24小時照樣工作。
三女生(長噓一口氣):哦!
女生1:改用太陽能熱水器有什么好處呀?
黃主任:這樣吧,你們做一道計算題。以前我們使用的是24臺熱水機,每臺機每小時燃燒2.4立方米天然氣,每天燒3個小時,每立方米天然氣13.5元人民幣,請同學們算一算:每個月要花多少錢(女生1回答:69984元),每年呢(女生2回答:839808元)?現在改用太陽能每個月只需要花費過去二十分之一的資金。同時,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的能源,不會給環境帶來污染!
三女生:太好了!可以節省能源的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
黃主任:其實除了我們宿舍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以外,看,我校的游泳池旁也安裝了20盞太陽能燈,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還有,在小學部安裝了風力發電裝置,你們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帶你們去參觀參觀!
同學們:好呀!謝謝主任,謝謝老師。Let?蒺s go !
(演員一起退場)
2第二部分:
男主持1:……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能源供求矛盾仍將十分尖銳。就開采儲量而言,有關專家估計,我國石油資源和東部的煤炭資源將在2030年耗盡……煤和石油在燃燒的過程中,生成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氣中經過一系列反應形成硫酸和硝酸,這些酸性物質隨著降水等回到地球的表面而形成酸雨,同時煤和石油在燃燒的過程中還會增強溫室效應,帶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城市的急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攀升,同樣也對能源供應商、工業品制造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盡可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進入中國的近20年問,伊頓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科技,從新能源車輛技術、可再生能源到綠色建筑,都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得到了應用。伊頓還積極為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做貢獻。在與國內高等院校等機構廣泛合作的同時,2010年,伊頓攜手AECOM公司、IBM公司等共同成立了“新能源可持續交通系統國際聯盟”,旨在加快推進新能源車輛在中國各城市應用;首次了中國綠色產品行業調查報告,為致力于中國綠色產品行業發展的各方提供了有益參考。為了更好實現未來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上的互相合作和溝通,2011年6月9口伊頓在北京成功舉辦了“能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城市論壇”系列的第一站,論壇從技術創新、城市規劃、新能源等多方面對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前景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展望。
新平臺新目標
發揮企業專業優勢,聯合產學研機構,聚焦能源技術創新和應用,在未來十年內至少與十個城市進行對接,通過項目實踐,探索低碳城市發展的能源技術創新之路,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城市化做出貢獻。未來行動
舉辦“能源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系列論壇,分別就“綠色交通”、“節能建筑”、“綜合能效管理”等相關議題進行研討。
探索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搭建一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通過打造一系列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發展論壇,與行業各界在可持續發展、能源效率、可替代或可再生能源、環境責任等領域進行深入溝通,經驗共享及優勢互補,為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加大農村沼氣民生工程建設力度
2、積極申報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治理環境污染和資源再利用
3、強化沼氣服務網點建設,確保項目持久發揮效益
隨著農村沼氣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戶用沼氣保有量已達3.6萬戶,急需配套沼氣服務網點建設。2009年我市五個縣(市、區)爭取國家扶持資金93萬元,省級配套24.8萬元,新建村級沼氣服務網點62個,到5月10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全市應建服務網點目標任務60%以上,配備專用抽渣車15臺,設立專人服務,配置沼氣灶具配件,使項目區用戶得到及時技術服務,方便了群眾。
4、重點開展項目建設和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專項督查
5、組織全市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調查工作
我市是農業大市,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低,長期以來以燃料消耗為主,作為飼料和肥料利用率不超過30%,浪費了大量資源,污染了環境。根據農業部要求,組織了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調查工作,并開展相關部門的培訓。目前各地正在組織調查和測定工作,預計7月底可完成資源調查報告,為我市今后秸稈資源利用做好規劃,以爭取國家項目扶持。
二、存在問題
1、發展不平衡
我市目前有7個縣(市、區)承擔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任務,正在實施有07、08、09年等歷年項目,大部分項目縣都能按期按質完成。但也有少數縣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項目施工進度緩慢,工程一拖再拖,直接影響到全市進度和全省排名位次。
2、服務網點運行效果差
目前全市已建成62個沼氣服務站,設立了村級服務站,設置了門點,有專人服務,配備了專用設備和灶具配件。但有償服務市場化運作仍不夠完善,群眾一時還不適應有償服務模式,長效服務機制不健全。
3、沼氣綜合利用率低
全市沼氣保有量已達到3.6萬戶,目前90%以上用戶以沼氣作為能源使用,其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料與現代農業種植業結合較少,其經濟效益與農民增收沒有直接掛鉤,推廣與示范力度和培訓較少。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安排
1、加大對項目督查與監管
我市2009年新增農村沼氣民生工程第二批建設任務3000戶已全面啟動,要求12月底全面完成,因此要加大對項目實施進度、工程質量資金使用的督查與監管。同時督促其它年度任務未完成項目縣加快建設進度,爭取提前完成。
2、組織對2009年農村沼氣民生工程實施考核。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他的能源政策顧問們一直聲稱,政府向風力發電和智能電網等諸多領域投入巨資恰恰是促使美國經濟復蘇所必須的。這一做法的誘人之處在于,它能創造數百萬個由政府提供補貼的“綠色就業崗位”。
奧巴馬的能源問題顧問巴拉肯?亨德里克斯說,美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很糟糕,但令人興奮的是清潔能源問題正在引起一些關注。“綠色就業崗位”之說的論據是,創造這些崗位雖然當前需要在新能源技術上投入巨額資金,但這一成本日后將足以被因減少化石燃料消耗而節省的能源開支所抵消。奧巴馬的政綱稱,政府在兩年內斥資1000億美元發展清潔能源將創造200萬個綠色就業崗位。
長期以來,在美國建立一套清潔能源體系的呼吁一直遇到高昂成本這個攔路虎的阻撓。而現在,美國向使用清潔能源過渡所需的成百上千億美元正在成為一項能源政策的賣點。
克里夫蘭市場咨詢公司最近的調查報告說,綠色技術已經成為新的最具吸引力的風險投資方向之一,目前每年已經吸引了超過10 億美元的私人和基金投資。全球投資者目前正對相關的清潔能源技術以及新興的中國市場越來越有興趣。
克里夫蘭的報告說,風險投資者已經開始將上億資金投入硅谷太陽能產業。 調查預計,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的規模將從2007年的160億美元一路擴張,到2015年將高達550億美元。在硅谷生產高效能太陽能電池板的“太陽能”公司總裁理查德?斯旺森說:“眼下的太陽能就像1983年時的電腦芯片,很快將成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技術。”
過去5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的年均增幅達19.6%,專家預計由于許多國家的政府補貼和激勵措施,加上其對原料的大量需求,使多晶硅變得奇貨可居。預計,未來5年約30%的全球硅供應量將被用于生產太陽電池板。
報告指出,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節能領域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最多可達到將同等資金投入油氣領域所創造就業崗位的4倍,因為后者的基礎設施如油氣井、煉油廠和輸送管道等經過多年建設已經大體完備。美國未來10年斥資1500億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將幫助創造50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職位涉及提高住房的能源使用效率的絕緣設備安裝人員、拆除燃煤發電裝置的風力發電機建筑人員、還有修建更環保的建筑和升級電網的建筑工人。
硅谷風險資本家多年來一直苦苦探索高科技領域下的大事件,現在許多人已轉向綠色事業,風險資本家現正積極投資太陽能、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新照明微晶片、“智能”電網和其他新能源。美國硅材料信息中心的調查,在2010年以前,在硅原料的使用方面,增長更為迅速的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將超過芯片行業。
其中比較大的清潔技術投資額是投資給位于加利福尼亞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帕洛阿爾托納米太陽能公司的7500萬美元,以及投資給位于加州洛杉磯的可再生生物燃料的生產者阿爾切股份有限公司的5000萬美元。
據來自清潔力公司的消息稱,生物燃料,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燃料電池將有可能在新能源增長中遙遙領先。雖然清潔能源技術的開支增長遠遠高于其他傳統風險資本投資行業,包括計算機、衛生護理和零售公司,然而,在整個大市場中它只占一個很小份額,只有3.7%。
國際油價周三突破每捅60美元,創6個月新高。油價創新高未能刺激中國石油(601857)走強。煤炭股表現搶眼,露天煤業(002128)周漲幅超過20%。國信證券指出,煤價下行風險小,有上行趨勢,6月底7月初若鋼鐵向好明顯,再加上化肥使用旺季來臨,煤價可能上調,不少公司有09整體上市計劃,行業2Q業績應應不低于預期。
新能源板塊亦超越大盤,拓日新能(002218)和天威保變(600550)分別上漲6.59%和1.28%。5月21日,財政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財政新能源與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對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具體部署。
銀行地產走軟,招商銀行(600036)和萬科A(000002)備跌3%和7%。中國人壽(601628)一周跌3.43%。4月公司保費收入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保費收入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的趨勢近幾個月可能還將延續。“平衡策略”仍在繼續推進,業務結構改善有望驅動新業務價值實現較快增長。中金公司指出。基于不斷改善的業務結構,完成探底并可望有所回升的利差水平和可望實現較快增長的新業務價值,維持對中國人壽A股和H股“審慎推薦”的投資評級。
公共交通體系和新能源客車始終是政府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重要切入點。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新能源公交車輛達到8.6萬輛,同比增長136%,其中純電動車3.6萬輛,同比增長3.9%,全國共有純電動出租汽車7000多輛,同比增長72%,增幅比較大。
數據統計,2016年1-8月間,北京、深圳、上海、珠海、南京等地先后發生了14起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客車的燃燒事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經調查分析,多數是因電池組技術故障,特別是夏季高溫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電池熱失控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既預示著機遇,也暗藏著挑戰。“按照規劃,到‘十三五’,全國新能源的公交車輛要達到20萬輛,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的配送車輛要達到10萬輛。新能源汽車已經從試用階段向普及時期過渡,但實際來看,能夠達到真正方便安全應用的層面還有很長距離。”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既重要又復雜。從全產業鏈來看,多數事故原因涉及電池單體、電池組和管理系統、線束、高壓部分、充電樁、充電站。
數據統計,在近來17起事故中,有4起因電池系統事故、有6起與電池相關部件有關、有2起因充電系統缺陷而發。從全生命周期看,安全問題涉及的電池及整車的制造存儲、運輸使用維護、報廢回收拆解等全周期的各個環節中。
隨著國家政策激勵制度的逐步退出,行業普遍意識到,研發試驗能力偏弱,關鍵技術不足,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低,燃料電池產業鏈不完整、低溫環境適應性差等技術滯后問題將成為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障礙。尤其是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甚至決定著產業最終的成敗。
提高安全性能
據J.D.Power亞太公司日前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車輛的安全性和質量是中國意向購車者的首要標準,超過66%的高檔車意向購車者和超過72%的非高檔車意向購車者選擇車型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安全。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以前里程焦慮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痛點,但是沒有了安全這一基礎,里程的遠近本身也就沒有了意義。新能源汽車推廣幾年來,市場上對安全的質疑之聲始終不斷,說明廣大消費者除了里程焦慮,還普遍存在著安全焦慮。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應該從產品安全功能設計、產品測試驗證、售后服務和培訓等三個方面提高新能源產品的安全性能。”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湯玉祥認為,電動客車必須從防水、防火、防觸電、乘客逃生、事故處理等方面綜合考慮,從研發制造、運輸存儲、維修保養、報廢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著手,在電池安全、控制安全、高壓安全、電磁兼容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全面提升安全技術水平。并對車輛、零部件運行實時監控,起到預警作用,保障大規模安全運營。
2015年被稱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元年,在國家多種政策疊加效應的作用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呈現了暴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超過當年汽車產銷量的1.5%。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第一大國,整車、電池、電機等關鍵產品都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部分產品還實現了批量出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在此良好的發展勢頭下應避免安全事故傷害整個產業的發展。因此,在國家支持政策向促進創新轉型的關鍵時期,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研發力度,尤其是在動力電池、核心零部件、電控技術、輕量化、智能化等方面實現技術創新,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脫離政策補貼后,依然能保持高速穩定發展的后勁所在。
落地安全標準
2016年7月6日,國務院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提出要加強安全技術支撐、建立安全標準、明確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等五大體系規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李東表示,工信部以此為部署,發揮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與財政部、科技部積極配合從市場準入、生產銷售、使用三個環節,促進和保證新能源產品安全。
“30萬就這么沒了!”
山東沂星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延爽在由第一電動網舉辦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充電設施的國家標準出臺了,但是該公司已售出的100臺沂星電動客車因與標準接口不合,而被迫召回整改,每輛車花費3000元左右,總花費超過30萬元。
而由第一電動研究院的《2011年度中國新能源大巴示范運營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國累計投入9268輛新能源客車,距離2012年末全國共投入24220輛的目標相差甚遠,僅完成38.15%。
24個示范運營城市中,完成率超過50%的城市10個,僅占城市總數的40%;完成率在30%以下的城市達到14個。
先行者的標準之痛
其他公司也存在類似情況。劉延爽表示,關于新能源大巴,還有很多關鍵性標準未出。
“當前是賣得越多,可能虧得越多,標準問題是制約新能源大巴發展的最重要問題。”劉延爽稱。
《報告》指出,新能源客車成本較高,短期商業化運營難度大,因此部分城市采購積極度不高。部分地方因為地方保護導致無法實現充分的市場競爭,在一些有新能源客車企業的城市,外來品牌很難進入。目前新能源客車還處在政府推動的階段,一旦政府斷奶,其發展尚難斷言。
“標準未統一是制約電動客車發展的原因。”劉延爽在接受媒體時表示。去年12月22日,糾結三年之久的電動汽車充電標準終于出臺。
而由企業來埋單的標準之痛還不止這些。
充電接口標準雖統一,但換電標準卻仍未出臺。不僅不同電網運營商之間的換電箱標準未統一,連國家電網內部不同的換電站所采用的換電箱也未統一。
劉延爽無奈的表示:“未來標準出臺后,如果沂星的電動客車換電箱與標準不同,每輛車需花費七萬到八萬進行整改。”如此算來,換電標準滯后導致的浪費更是驚人。
作為電動客車最重要的部分,即動力電池標準何時出臺,也備受企業關注。作為沂星電動客車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河南環宇集團的董事長李中東表示:“電池標準出臺前,相當于有很多標準,因為企業需要根據不同客戶需求,進行專業化研發設計。因此標準統一后,企業要根據新標準來進行產品設備的改造。在新標準確定后,企業只需針對一個標準來組織研發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
標準未定、零部件以及整車未實現產業化等因素,導致新能源客車的成本高昂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難題。
其中,價格因素仍是最大掣肘。劉延爽表示:“雖然每輛純電動客車國家提供50萬元補貼,山東省政府提供40萬元補貼,臨沂市政府補貼10萬元,但利潤仍極低。沂星電動客車目前單車利潤不到10%。”
市場購買力限制產量,生產成本高,再加之未出臺的各項標準,車企頭上猶如懸著一顆定時炸彈。
而作為全國新能源客車投入數量最多的城市,深圳市共投入新能源客車2003輛。借助第26屆夏季大運會召開的契機,深圳在新能源客車的推廣工作中走在了前列。但標準問題也讓當地政府苦惱不已。
深圳市發改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助理陸象楨表示:“全國性標準未出臺,作為地方只能先制定自己的標準。”
但是未來國標出臺后,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是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難躍地方保護藩籬?
除了標準問題,新能源客車在推廣過程中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地方保護主義。
目前有能力生產新能源客車的企業超過26家,但各地方采購新能源客車時擇地不擇優,造成了嚴重的區域壁壘。
其中,作為“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城市之一的長沙,上路的純電動公交車僅1輛。
2011年12月下旬,長沙有關單位與比亞迪簽訂了100輛純電動客車的采購協議,每輛約200萬元。但由于比亞迪產能有限,這100輛純電動客車何時上路仍未能確定。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雖然采購經過了招標過程,但有關方明確表示長沙市前200輛純電動客車除了用比亞迪的車之外,其他車企暫不考慮。”
此言既出,“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顯而易見。
上述知情人士還表示:“位于長沙的比亞迪分廠目前產能不足,已經簽約的100輛比亞迪K9純電動客車短期內難以交付,剩下的100輛車更難說了。如果想進入長沙市場,只能繼續等待。”
地方保護還帶來了采購成本的上升,例如,比亞迪的電動大巴每輛要賣到200萬元,而國內大部分電動大巴售價基本在150萬元以下。
業內人士普遍擔心,由于地方政府購買電動大巴的錢基本上來自于財政,而這種低效率的財政購買,不僅沒有對新能源大巴發展起到支持作用,反而制約了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從投資來看,中國本應是一個很完整的大市場。但目前國內采取25個城市示范運營模式,地方政府參與補貼,這恰恰把市場割裂開,分成一塊一塊小市場,產生了嚴重的區域壁壘。”作為長期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機構,英國歐瑞基金投資總監葛原表示:“用什么車、選什么電池,往往都從本地企業考慮,補貼也一定補給自己的企業,肥水不流外人田。”
誰將會被“末位淘汰”?
先期目標過高也是示范運營情況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報告》指出,北京新能源客車數量為1270輛,但完成率僅為25.4%;而上海雖然僅投入411新能源客車,但完成率高達102.7%。
杭州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何秀林表示:“杭州雖然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先期過于樂觀,訂立目標過高,因此杭州也難以完成目標數量。”
去年11月底,由四部委組成的督導檢查組奔赴25個試點城市進行督導檢查。有消息稱未達示范目標便會面臨“銷號”的可能。
光纖產量首破4000萬公里
2015年,亨通的光通信產品、海洋工程產品、通信網絡設計和工程施工業務等幾大板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都取得了較大增長,其中通信網絡產品和電力傳輸產品依然是亨通主要的收入來源。
據年報,亨通2015年通信網絡產品營收47.3億元,同比增長15.9%;電力傳輸產品營收62.3億元,同比增長24.1%。特別是,光纖預制棒和光纖產品的產量都取得了突破,其中光纖預制棒銷量破千噸,達到1184.5噸,較2014年產量大漲57.9%;光纖產量繼2014年突破3000萬公里之后,2015年突破4000萬公里,達到4220.6萬公里,同比增長37.4%。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在2015年年報中首次單獨披露了海洋工程產品和通信網絡設計與工程服務兩大板塊業務的收入情況,其中海洋工程產品營收2.8億元,通信網絡設計與工程服務收入為5.1億元。
之所以在通信網絡產品板塊取得較大的營收增長,亨通在年報中披露是因為低損耗光纖、智能ODN等高端產品銷售占比提升、光纖市場供應緊張致使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
2015年,“寬帶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4G建設加快、“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進,以及“提速降費”新要求的提出,對光纖光纜行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根據CRU調查報告,2015年中國光纖光纜銷量超過2億芯公里,同比增長約30%。另據中移動提供的數據,該公司2015年集采光纖總量達9452萬芯公里,光纜總數量達9821萬芯公里。2015年商務部對原產于日本和美國的光纖預制棒實施“反傾銷”,規范了國內光棒市場,為國產光棒企業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國產光棒的市場規模和產品質量因此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16年,亨通為了有效整合原有光纖預制棒業務,進一步提升光纖預制棒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于4月5日公告稱,將亨通原光纖預制棒相關業務,包括相關的資產、技術專利、人員、債權、債務統一重組與整合到新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江蘇亨通光導新材料有限公司。
亨通在公告中披露,通過此次重組與整合,該公司將原有光纖預制棒業務與亨通光導新建光纖預制棒業務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自主研發技術的光纖預制棒規模化量產的進一步提升,將進一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培育亨通新的利潤增長點。
加速轉型升級
2015年,亨通光電加快了由生產研發型企業向創新創造型企業轉型、產品供應商向全價值鏈集成服務商轉型、制造型企業向平臺服務型企業轉型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首先,亨通積極布局大數據業務和網絡安全。2015年,亨通控股收購優網科技,優網科技是國內領先的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服務提供商,在精準營銷、網絡安全、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廣泛的市場應用。通過收購,公司高起點、快速進入大數據、網絡安全、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次,亨通延伸拓展通信服務領域,布局智慧社區。2015年,亨通相繼取得了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蘇錫常三市寬帶駐地網運營牌照,實現了向寬帶接入業務運營商的升級轉型,為布局智慧社區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次,亨通全面進軍系統集成及EPC總包領域。2015年,亨通完成了對電信國脈及萬山電力的控股收購,通過這兩次收購,亨通能夠同時在通信、電力兩大領域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同時加速推進海外EPC總包業務發展。
最后,亨通部署推進新能源汽車業務戰略布局。2015年,亨通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共同發起了“江蘇清研亨通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部件、智能充電系統、互聯網運營等領域的研發力度,推進亨通在新能源汽車線纜及智能線控系統集成與充電站運營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國際化步伐加快
據年報,亨通2015年海外銷售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44.4%,這主要得益于海底電纜、海底光纜等產品海外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在提升2015年海外營收的同時,亨通亦實現了由市場國際化向資本國際化、品牌國際化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