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精密工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品由部頒標準收載的品種陽春膠囊(WS3-B-3834-98)改變劑型而成〔1〕。由水貂鞭粉、羊鞭膠、狗腎膠、鹿茸、首烏、山藥、菟絲子、枸杞子、肉蓯蓉、黃芪、熟地黃、陽起石、羊藿十三味藥材組成。其主要功能為補腎、益精補虛,用于由腎虛引起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神疲健忘。經過方法學研究,建立羊藿苷HPLC含量測定方法含量測定,方法簡便,可靠,準確,可以用于陽春滴丸的質量控制。
1、儀器與試藥
waters515 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2487 紫外檢測器;HedraODS-2 (Size:250mm×4.6mm,Media:10nm 5um)色譜柱。羊藿苷(110737-200312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供含量測定用);陽春滴丸(批號:20090403,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實訓室生產);羊藿陰性對照滴丸(批號:20090404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實訓室生產)論文開題報告范例。甲醇為色譜純,乙腈為色譜純,其它試劑為分析純,水為重蒸餾水。陽春滴丸為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實訓室提供,批號為:20090601、20090602、20090603、20090604、20090605、20090606、20090607、20090608、20090609、20090610。
2 陽春滴丸中羊藿苷的含量測定〔2-6〕
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羊藿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含量測定,加流動相制成每毫升約含0.05mg的溶液,即得。
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粉末約1.0g,精密稱重,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量取稀乙醇25ml加入錐形瓶中,密塞。精密稱定重量。冷水超聲0.5小時,放冷,精密稱重,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含量測定,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3 色譜條件的選擇 選擇色譜柱:HedraODS-2 (Size:250mm×4.6mm,Media:10nm5um);乙腈:水(25:75)為流動相;流速0.8ml/min。檢測波長270nm。理論塔板數按羊藿苷峰計算應不低于1500。
2.4空白試驗
按本制劑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不加入羊藿藥材,制得缺羊藿的空白樣品。按樣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空白對照溶液。分別精密吸取羊藿苷標準對照溶液、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各10ul,分別進樣測定,可見:羊藿苷峰位在12分鐘左右,樣品溶液有同樣的吸收峰,而空白溶液在相應位置無吸收,不影響羊藿苷定量。2..5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稱定80℃減壓干燥至恒重的羊藿苷對照品適量含量測定,加流動相制成每1ml含0.056mg的溶液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分別精密吸取2μl、4μl、6μl、8μl、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測得峰面積。對峰面積與進樣量進行直線回歸處理。得回歸方程y=3E+06x+57560;相關系數r=0.9998。表明羊藿苷進樣量在 0.112~0.560μg之間與峰面積分值呈線性關系。
表1:線性試驗
進樣量(ug)
0.112
0.224
0.336
0.448
0.560
峰面積
316987
653763
論文摘要: 帶有欺騙性質的有什么特點
論文關鍵詞: 欺騙性質 特點
是有成本的,論文寫作中介機構是需要付費給論文的,價格不會太低。假設價格低于市場價格很多的,一定是騙子,比如說一臺蘭博基尼賣10萬元錢,我們會相信么?再就是論文交稿速度特別快的,說是12小時就能交稿,這是不現實的,首先需要確定選題,然后查找文獻資料,在進入寫作環節,['']論文完成初稿后需要檢查修改,最后才能交稿客戶。大家試想一下,就算在專業的論文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量這么大的工程,除非網絡查找論文進行拼湊,這在短時間內才會有交稿的可能,但是如果這樣寫作,論文質量是一塌糊涂,有重大抄襲嫌疑,學校時是不能通過的。
我們都知道,在精密的機械也會出問題,一塊500萬的江詩丹頓也有偷停的時候,更何況,沒有一次性100%通過,凡是吹噓自己論文一次性通過,這都是騙子,任何論文交稿時,導師都會提出相應的論文修改意見,在經過2至3次修改后才會放行的。網絡畢竟是虛擬的,在虛擬的環境中大家需要有分析能力,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林彬,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天津大學先進陶瓷及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林彬老師在機械工程研究領域頗有建樹,他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刀協先進切削技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精密工程與納米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兵工學會機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硅酸鹽學會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軍地聯合培養高級軍事人才高級專家、“天津大學先進陶瓷及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代制造工程》雜志編委。
“天津大學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于1993年底,由高溫結構陶瓷材料研究部和工程陶瓷加工技術研究部組成,承擔大量的國家和地方研究課題,近五年來承擔國家級課題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代表的研究成果有:高性能莫來石陶瓷強韌化及其應用;多元系氧化鋯增韌陶瓷;陶瓷延性域加工機理和精密加工技術;工程陶瓷高效加工機理及其應用研究;現代陶瓷材料制備技術及無機材料聯結;工程陶瓷精密高效加工設備的研究。其中不少研究成果為國內首創,并進行產業化運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該實驗室學科是我國高溫結構材料、工程陶瓷加工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林彬老師是該實驗室的重要成員之一,多年來,他先后在該領域做出了許多突出的成果。
在學術研究方面,林彬老師先后參加并主持國家“七五”、“八五”、“九五”重點攻關課題9項,天津市青年基金課題4項,天津市攻關課題1項,軍工重點課題6項,教育部重點攻關課題1項,重點實驗室基金課題多項。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4人。發表科技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19篇。1988年林彬老師參與完成國家陶瓷絕熱發動機研究計劃中陶瓷汽車零部件的加工研制工作;2000年,他在國際上首先開展并完成了弧形移動熱源溫度場理論的解析解和數值解的研究工作,為硬脆材料端面磨削過程的熱分析奠定了理論基礎;2002年,他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非穩態磨削技術理論,開辟了一種適于硬脆材料超精密加工的新方法;2003年,林彬老師開展了陶瓷材料燒成過程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計算研究工作;2005年他主持完成某重點武器關鍵技術研究,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軍事工業的一個難題;2006年,林彬老師開展硬脆材料脆性加工去除理論研究。
林彬老師多次獲得各種獎勵,先后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1994年獲得天津市青年科技獎;1992年林彬老師以“陶瓷冷加工技術”獲得當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他獲得天津青年科技獎;1997年,林彬老師以“陶瓷材料加工機理研究”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林彬老師以“莫來石陶瓷增韌機理與應用”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他又以“陶瓷材料加工技術及應用”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由專業組對申報者面對面的答辯考核
二、答辯考核內容
(一) 申報者簡要介紹基本情況
1、什么時間畢業什么學校、什么專業及學制(如:2009年8月畢業于福大機械專業四年制本科)
2、工作經歷,什么時間任工程師和在本專業工作年限
(如96年畢業就到省機電控股公司工作(講重要的幾個工作地點),2002年8月任工程師,在本專業已工作了13年)。
3、任現職以來主要專業工作業績(按簡明表講重點部分,含獲獎情況、發表的論文、專著等){如獨立完成、主持、參與、負責(負責研制“豪邁”摩托車柱孔加工專用機床液壓系統、電氣控制部分的設計制作,采用PLC控制,由原來五道工序改為一道加工工序,提高了精度和生產效率,獲公司科技獎;在機械雜志上發表三篇專業技術論文)*設備的設計研發,解決了什么,實現了什么,該產品銷售收入利潤各獲獎情況;在***刊物發表了****文章及獲獎}。
4、本人代表作的主要內容與價值(講重點、如對摩托車腳蹬支架和上聯板行高強度零件,研究應用有色金屬液態技術,提高產品性能、質量和精度,實現產品零件輕量化取得成效)
5、指導下級專業人員工作和學習(講重點,舉例說明)
6、 簡要介紹本專業發展現狀、本人今后開展本專業的工作思路、設想和計劃(簡要說明如:工程爆破已發展到調室爆破、中深孔爆破、隧道掘進爆破、城鎮拆除爆破、水下工程爆破等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城鎮拆除爆破,用控制爆破拆除比人工或機械方法可靠、快速、省工省力。結合本專業,我認為發展炸藥能量轉化過程精密控制技術,提高炸藥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應是本發展方向;今后應以發展新型爆破提高控制爆破水平,是爆破安全技術的發展方向。)。
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二)申報者回答必答題(論文代表作中的問題)
具備條件的每人回答兩道問題;不具備條件回答三道問題
(三)專業組提問
針對一下問題提問
1、對學歷等基本情況和業績、論文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核實、質疑。
2、對論文的論點、論據及正確性、科學性進行質疑
3、對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提問在該獲獎項目中的作用,該成果的技術水平。
(時間不超過15分鐘,破格不超過20分鐘)
三、答辯考核成績與評價
1、專業組無記名投票,按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定性。
2、寫出綜合評價意見
①根據申報者介紹的基本情況、論文、業績成果等填報是否真實。
Mazak公司的JoeKraemer工學博士曾提出“高性能加工中心”的新概念。他著重強調了加工中心切削速度與加工零件精度的同時提高,它比高速切削機床更合理、更全面地反映了現代制造技術目前的發展方向。
高性能加工中心與高速加工中心的區別在于它除有一個能高速旋轉的主軸外,還設計了高精度的直線運動導軌、大功率主軸電機、精密主軸軸承、滾珠絲杠、高效伺服驅動電機和先進的CNC系統等。因而使加工中心在高效率下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
1.直線運動導軌
機床的各軸向運動的速度和精度,對實現高速切削至關重要。JoeKraemer博士在為高性能加工中心下定義時指出,在機床主軸轉速與刀具系統不變和保證滿足加工零件精度的前提下,如果各軸向運動不能達到f=7.62-11.43m/min的進給速度,就不能稱之為高性能加工中心。但是要達到如此高的進給速度,則采用普通機床的方形導軌是遠遠不能實現的,必須選用直線運動導軌。試驗證明,直線運動導軌的摩擦系數僅為普通方形導軌的1/20。由于直線運動導軌的滾柱與導軌間的接觸面積遠遠小于方形導軌,因此使功率消耗也降低為方形導軌的1/20,且能保持長時間的很少磨損,大大提高導軌的使用壽命。精密的直線運動導軌具有一個淬火硬度為HRC58-62的經精密導軌磨床磨削的V型直線形導軌,直線形導軌的結構簡單,因此,容易加工、裝配、測量,以及能選擇合適的滾柱直徑等。
直線運動導軌具有高的剛度,與相互運動體之間無間隙存在,因而很少產生振動,能加工出低表面粗糙度的零件表面,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THK獨自研制開發的LM滾動直線導軌副,由于改進了鋼球接觸部的形狀,采用近似鋼球直徑的曲率半徑的R溝槽形狀,使得鋼球接觸面的容許負荷增加了十幾倍,而且能長時間保持高精度狀態,運行2000Km后,磨損量僅為0.5Mm。正是由于其高剛性,并能實現高速進給,廣泛應用于高速加工機床。
2.精密滾珠絲杠和直線電機
加工中心的滾珠絲杠精度,以及直徑和螺距的大小直接影響加工中心的性能,尤其是在采用直線運動導軌的高性能加工中心都選擇高精度和大直徑大螺距的單頭滾珠絲杠。
競爭促進技術發展的典型例子莫過于THK美國公司的驅動速度可達200m/min的高速滾珠絲杠。一般認為滾珠絲杠傳動達到90m/min就不容易了,再快只能用直線電機驅動了。THK公司采用多種技術措施來提高滾珠絲杠的驅動速度:用特殊工程塑料做滾珠隔離架,既隔開滾珠,避免珠子間的摩擦,又起作用;為消除熱影響,絲杠為中空通冷卻液;為消除高速振動,中空絲杠內填阻尼材料,以提高阻尼特性。這是目前見到的驅動速度最快的滾珠絲杠。
大功率直線伺服電機,直接驅動工作臺作直線運動,并與由碳素纖維增強塑料制成的輕型結構工作臺和直線滾動導軌副匹配,實現高進給速度和高精度加工。
3.主軸軸承
從長遠的觀點上看,對磁力、氣動和靜壓軸承的市場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但是,目前在高速機床中,最常用的還是組合式的向心推力滾珠軸承。在標準的機床主軸轉速條件下,在主軸前端經常安裝三排組合式的向心推力滾珠軸承,在主軸后端安裝兩排滾珠軸承。因為在主軸前端安裝三排組合式的向心止推滾珠軸承能極好地提高主軸剛度增加主軸的承載能力,這一點對于重載切削至關重要。
合理地選擇軸承材料同軸承種類同樣重要。雖然由軸承鋼制成的軸承目前仍被廣泛使用,但實踐證明,高速切削使用陶瓷軸承將表現出許多優點。盡管軸承鋼制成的軸承價格便宜,但其重量遠比同樣規格的陶瓷軸承重得多,由于重量重,高速切削中發熱量大,必須配置復雜的冷卻系統。同時隨著主軸轉速的提高,使作用在軸承上的向心力增大,使軸承溫度升高,引起主軸尺寸增大,影響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使機床主軸所需功率增加。陶瓷軸承由于重量輕,將較好地解決這一技術難題。為了提高機床主軸剛度和切削能力,在陶瓷軸承上還可施加很大的預加載荷。由于陶瓷軸承有以上特點,因而使其使用壽命增長。
4.冷卻、及密封技術
高速機床容易產生較高溫度,如果不進行冷卻,將會引起熱變形。如為保證機床主軸的高精度,就必須穩定地控制主軸和軸承的溫度。目前,機床根據主軸結構不同,選擇外冷方式、內冷方式或內外共同冷卻方式對主軸、軸承進行冷卻。為達到高速,技術也得到發展,美國SETCO公司采用Kluber-speed BF72-22合成脂對精密主軸組,可達到極高的速度,其速度系數可達到dn值2000000以上。
精密主軸常常由于污物的進入,造成主軸的失效,原因是應為密封不好。美國SETCO公司開發了新型專利“SETCO AisShield”空氣隔離密封,集成了摩擦密封和迷宮式密封的優點。壓縮空氣切向送入固定前軸承座的循環槽,與主軸一起構成一個封閉的迷宮,空氣在槽內環繞主軸流動,該密封方式可使軸承壽命提高3倍。
5.數控系統
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數控系統向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發展提供條件,系統的運算速度和操作界面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數控系統向高速、高精度和易操作的方向發展。
主要有以下特點:
(1)納米插補:為了減少插補的輪廓誤差,FANUC開發了納米級的插補功能,使數控系統在進行插補運算時采用1nm的精度進行運算,并以1nm的當量控制伺服電機的運行,系統的插補精度在1/1000000mm精度下運行,大幅度降低了系統的誤差。
(2)加速度控制(JERK):機床在加速度變化時,會造成機床振動,影響加工精度。采用了加加速度控制功能后,會自動對進給速度處理,使本來為單位脈沖函數的加加速度變成一定時間內加加速度變化的函數,減少機床的振動。
(3)編程導入功能(manual guide I):該功能改變了傳統的使用G代碼的形式,而采用圖形對話編程的形式,提供大量的輔助編程、計算的對話畫面,使系統更容易操作。
綜上所述,對高性能加工中心,不僅需設計出高轉速的主軸,還需有高性能CNC系統、高精度直線導軌、精密滾珠絲杠、軸承、選擇合適的冷卻方式、機床/刀具接口等。上述技術目前已用于許多高性能機床的生產實際,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江華.TK7640數控銑鏜床的運動誤差分析及其補償(碩士論文),2007.
[2]暢越星.數控落地銑鏜床主軸箱動力學分析與結構設計研究(碩士論文),2007.
[3]李軍華.數控機床主傳動齒輪綜合嚙合剛度研究(碩士論文),2007.
[4]張利平主編.液壓氣動技術速查手冊.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0、引言
景觀工程是城市面貌的一個重要體現,而如何實現城市景觀的合理布局,更是城市測量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它不僅是一項綠色工程,更是一項城市數字化工程的延伸[1,3]。免費論文,應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站儀因其具有自動測角、測距、采集及放樣等多種功能而深受城市測量工作者的歡迎。它的操作性能安全、數據準確可靠、經濟效益合理、方便可行實用,已在城市景觀測量中得到廣泛的應用[1]。正因為全站儀的使用,使工程的進展變的更為快捷,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益。
1、全站儀概念
全站儀,又稱全站型電子速測儀,它由電子測角、電子測距、電子計算和數據存儲單元等組成的三維坐標測量系統,可實現測量結果自動顯示、記錄和存儲,并能與計算機進行測量信息互換,能快速完成一個測站所需的工作,包括平距、高差、高程、坐標及放樣等方面數據的計算及地形成圖[2]。
全站儀,它是一種用于高精度測量的精密儀器,集光學測量與電子計算功能于一身。全站儀通常有兩大類型[1]:
(l)組合式,它是指電子經緯儀和測距儀可以分離開使用,照準部與測距軸不共軸。作業時,測距儀安裝在電子經緯儀上,相互之間用電纜實現數據通訊,作業結束后卸下分別裝箱。目前,這種類型儀器在工程中使用很少。
(2)整體式,它是將電子經緯儀和測距儀融為一體,共用一個光學望遠鏡,使用起來更方便。面前這種類型是全站儀發展的一種趨勢。并且,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用戶的特殊要求,市場上出現了帶內存、防水型、防爆型、電腦型等等各種類型的全站儀,使得這常規的測量儀器越來越滿足各項測繪工作的需求,發揮更大的作用。免費論文,應用。
常見的有日本拓普康(TOPOCON)系列、索佳(SOKKIA)系列、尼康(NIKON)系列、瑞士徠卡(LEICA)系列,蔡司(ZEISS)系列以及我國的南方(NTS)系列和蘇一光(ETD)系列。
2、全站儀功能
(1)、角度測量:可進行水平角、豎直角的測量。
(2)、距離測量:可測量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
(3)、坐標測量:可測量目標點的三維坐標(X,Y,H)。
(4)、點位放樣:根據設計的待放樣點P的坐標,在實地標出P點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其放樣原理為:(如圖1)
1)在大致位置立棱鏡,測出位置的坐標。
1996年,付永啟博士畢業。近20年過去,付永啟一直沒有離開過微納光學研究領域,在他看來,盡管微光學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從人們的生活乃至國家的高尖端科學都離不開它。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微納光子雖小,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1994年,付永啟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當時是跟導師一起做國家航天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動態目標發生器’的研究,我主要負責曲面光刻的研究。”那是他接觸到微光學并逐漸對微光學元器件的設計制作產生興趣的開始。
在博士后研究階段,付永啟又接著在衍射光學元件的設計制作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隨后為了開闊視野、提升研究能力,付永啟于1998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精密工程與納米技術中心作研究員,借助當地優越的軟硬件條件繼續深入開展微光學以及后期納米光學領域的研究工作。
從此,一個嶄新的世界――納米光學這個交叉領域逐步在他面前展開。
正如他所說的“學得越多就會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越多”,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他覺得不應該囿于領域,萌生了走出國門看看的念頭。1998年,他選擇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精密工程與納米技術中心做研究員。后來,又通過那里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作訪問學者的機會。
通過與科研院所及工業界的合作,付永啟開展了多個橫向和縱向項目研究,接觸到了微電子、微機電系統(MEMS)、微納加工、納米計量及生化分析等多學科領域的知識,先后完成了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并取得了許多創新性成果。
借助于國外較好的軟硬件條件,付永啟快速提高了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東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相遇,已經不再是形式的混體,而是精神層面的和平融合,使得付永啟的治學態度里,囊括了中國智慧的通達以及西方思想嚴密的邏輯性,在這種態度的指引下,他對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對科學研究也更加熱愛。
2001年,付永啟將目光專注到了一種新的微納光學元件一步加工制作方法―聚焦離子束制作技術上,經過兩年的反復研究、實驗,終于獲得成功并使該技術逐漸走向成熟。
付永啟利用納米加工技術實現了微光學元件與光電子元/器件的集成一體化,即利用聚焦離子束技術直接一步將微光學元器件甚至納米光子元器件與光電子器件(如半導體激光器、光導纖維等)集成于一體,從而達到直接控制光束的目的。這一技術擺脫了傳統的采用離散光學元件對激光束進行準直或聚焦的方法,不但減少了光學系統的元件數,而且節省了空間,更容易實現系統的輕量化和小型化,對微系統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他還發現了兩種材料,它們在聚焦離子束轟擊下具有材料自組織成型特性,該特性可直接用于微光學元件的結構成型。以該技術為基礎,能夠制作出幾種特定的微光學元件,包括微正弦光柵、微閃耀光柵等。
此外,付永啟還利用聚焦離子束直接寫入法和輔助沉積法成功實現了微光學元件與光電子元/器件的集成一體化;也就是說,該集成一體化既可以采用基于聚焦離子束去除材料的方法實現,也可以利用材料生長的方法來得到。從而為光學系統的小型化、微型化、平面化提供了制作技術保障。該集成一體化元/器件已經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生化、通信、數據存儲等領域,至今仍在應用,還沒有其他方法能夠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離子束技術在微電子行業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微電子工業上材料、工藝、器件分析及修補的精度和速度,目前已經成為微電子技術領域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之一。同時,由于它集材料刻蝕、沉積、注入、改性于一身,有望成為高真空環境下實現器件制造全過程的主要加工手段。
“研究要服務社會,我們要瞄準國家重大需求”
“在國外更能體會到‘國家’兩字的真實內涵,真心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早日強大。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播放出《我的祖國》這首歌時,激動的心情難于言表,內心百感交集。” 付永啟感慨道。2007年,付永啟放棄國外優越的待遇和生活,帶著累累碩果和先進理念回國,先后受聘于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院。
“剛回國時想有一個屬于自己獨立的科研小組和相對寬松的科研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能靜下心來實際做點科研,希望能從科研工作和培養學生方面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所在。科學研究最終是要服務社會的,而具體的應用領域要瞄準國家的重大需求。”付永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學校和所在團隊的支持下,付永啟在納光子結構、元器件及其應用方面取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提出了兩種基于納金屬結構的超分辨透鏡,該透鏡可方便地通過聚焦離子束技術一步制作出來,其光學表征可利用近場掃描光學顯微鏡實現;基于表面等離子體極化用于生化免疫分析:設計和制作了菱形納金屬顆粒,并成功地用于老年癡呆癥(ADDL)以及SEB病毒素的測試;有源及無源光電子器件與衍射光學元件的集成;基于聚焦離子束技術的微光學元器件的一步制作技術的開發和拓展;基于納光子器件微探頭的納米計量系統的概念設計:提出利用納光子超透鏡微探頭并結合激光多普勒外差干涉技術實現納米缺陷的動態在線檢測,該內容已獲得美國專利授權。
研究工作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微光學元件的加工制作技術上,國際上首創采用聚焦離子束技術直接一步加工和制作微小光學元件,具體包括微型衍射、折射、折衍混合、柱面、及橢球面透鏡等。這一創新技術解決了一些常規微光學元件制作方法難以實現的微光學元器件集成一體化問題,為光學系統緊湊化和小型化,以及微光學系統的研究開發提供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
如果把才華比作劍,那么勤奮就是磨刀石。付永啟和課題組成員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經過多年的努力拼搏,在納米光學、微細加工、納米加工、衍射光學及微光學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在國際相關著名學術期刊和國內核心學術期刊上150余篇,其中被SCI檢索收錄論文120余篇,以第一作者撰寫和58篇,以通訊作者100余篇,JCR分區一區刊物論文23篇,影響因子IF>3.0的論文46篇(占SCI論文總數的34%),論文累計被引次數1100余次,單篇他引最高次數83次,JCR統計h指數18。其中,代表論文之一:“Optics Express 18(4), 3438-3443 (2010)”被國際文獻追綜機構BioMedLib于2011年2月28日評為納光子結構領域的“Top10”論文之一;此外,在該領域國際著名學術刊物Plasmonics(該刊物屬于JCR分區一區刊物)上陸續發表系列研究論文22篇。
此外,付永啟在微納加工及納米光學領域分別撰寫五部英文專著中的各一章:即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nd Edition,出版號:ISBN: 1-58883-159-0)、Lithography: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Materials(出版號:I S B N: 978-1-61761-837-6) 、Plasmon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出版號:ISBN: 979-953-307-855-6)Ion beams i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出版號:ISBN 978-3-642-00622-7)、和《Nanofabrication》 (出版號ISBN: 978-953-307-912-7);并獨立撰寫中、英文專著各一部,分別為《納光子學及其應用》(出版號ISBN: 978-7-80248-537-2)(該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部具有自己獨立編著版權的全面系統地介紹納米光學發展前沿的中文專著,出版后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英文專著書名為《Subwavelength Optics:Theory and Technology》;并以此為基礎,在國內首次開設了《亞波長光學》課程,于2009年秋在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研究生專業課程講授。自2010年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均采用《納光子學及其應用》一書作為研究生專業課程:《亞波長光學》及《納米光學》的指定教材。該書作為2011年電子科技大學“十二五”規劃研究生教材建設立項支持(項目編號:11211CX20401),于2012年12月末成功出版了修訂版。
有關利用聚焦離子束一步制作微光學元件的內容被法國DELAWARE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Robert G.. Hunsperger教授寫入其編著的教科書《Integrated Optics: Theory and Technology》(第五版)的一個章節中。部分研究結果還被美國網絡多媒體組織NANOPOLISTM于2007年出版的《納米技術百科全書》多媒體教程引用并收錄, 并被邀請作“聚焦離子束”章節的內容評審人。
學術刊物論文中有關基于聚焦離子束直接沉積實現微型柱面透鏡與邊緣發射型半導體激光器集成化實現激光束的一維和二維整形的技術、以及類金剛石薄膜上一步寫入微透鏡技術,被國際上面向工業界的雜志Laser Focus World分別摘錄并以新聞簡報的形式在“光電子世界新聞”欄目中公布;并已分別獲得美國發明專利和中國發明專利的授權。
鑒于他出色的科研成就,近年來相繼在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等國舉辦的衍射光學與微光學、微加工及納米加工、離子束及應用、精密工程、納米技術NanoTech 2004、亞洲光電子Photonics Asia 2004、ICAMT2005、NanoMan2008、Nanophotonics2009等專題會議及年會上作大會報告及特邀報告。
[1]任志剛.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裝備制造技術,2015(3):166-168.
[2]田濤,鄧雙城,楊朝嵐.工業機器人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新技術新工藝,2015(3):92-94.
[3]陳韶輝.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1):81.
[4]黃興,何文杰,符遠翔.工業機器人精密減速器綜述[J].機床與液壓,2015,13(43):1-6.
[5]韓鵬,劉建龍,馮強.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機脂的研制及應用[J].石油商技,2015(6):25-29.收稿日期:2016-07-15。
工業機器人論文參考文獻:
[1]陳佩云.我國工業機器人現狀與發展[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13:1-6.
[2]李瑞峰.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戰略[J].航空制造技術,2010(09):32-38.
[3]郭永濤,唐洪濤.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
[4]陳小艷,沈潔.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N].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
[5]劉彩琴.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牛祥永.高職“工業機器人安裝與調試”課程開發和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4,3:86-90.
[7]楊薇,葉暉,胡威.仿真教學應用在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J].科技視界,2014,32:18.
工業機器人論文參考文獻:
[1]梁一新,劉凱.促進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的戰略思考[J].現代產業經濟,2013:28-33
[2]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5》
[3]陳韶飛.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
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立于正文,撰寫好摘要對于論文是否被Ei收錄至關重要。
《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已被Ei收錄,但從Ei返回的信息發現,所刊登的論文摘要撰寫的質量有待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中英文摘要的寫作質量,根據GB 6447-86和Ei提出的要求,整理本文,請作者認真閱讀,切實按以下要求撰寫好摘要,以提高Ei收錄率。
1. 摘要的要素
1) 研究的目的主要說明研究、研制、調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務,所涉及的主題范圍,或本文主要解決的問題。
2) 研究的過程,采用的方法主要說明作者主要工作過程及所用的原理、理論、條件、對象、材料、工藝、結構、手段、設備、儀器或軟件等。盡可能詳盡描述出具體……的過程、……的變化規律、……的有效措施等。
3) 主要結果作者在此工作過程或使用文中的研究方法最后所得到的實驗的或研究的結果與數據,被確定的關系,觀察的結果,得到的效果和性能等。
4)結論結果的分析、研究、比較、評價、應用范圍和應用情況,提出的問題等。但是結論力求精確、直接、詳明。
2. 摘要的長度
在不遺漏主題概念的前提下,摘要以簡潔為主,用盡可能少的詞語表達盡可能多的對讀者有用的信息,充分表達出作者的創新所在。摘要以200-300字(英文摘要150—300 words)為宜。
3. 撰寫摘要的注意事項
1) 客觀、如實地反映所做的研究工作,作者不可進行自我評論。提供盡可能多的定量的信息,能定量化表述的一定要全部定量化,不要僅僅定性描述。不應有:“本文所描述的工作,屬于……首創”;“本文所描述的工作,目前尚未見報道”;“本文所描述的工作,是對于先前最新研究的一個改進”。
2) 重點反映創新點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對新情況新內容要重點詳盡寫出,取消過去的研究細節。不寫無用的語句,如“本工作首次實現了……”、“……有待進一步研究提高”、“……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等切不可寫入摘要。
3) 去除本學科領域常識性內容;摘要的第一句不要重復標題的內容。
4) 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對……進行研究,進行……調查,分析了……現狀,等
不用“本文”,“作者”,“筆者”。
5) 縮略語和簡稱首次出現宜用全稱加以說明,關鍵詞中不宜用縮略語和簡稱。
6)不應有正文中未涉及的內容。
7) 未來計劃不列入摘要。
4. 英文摘要文體風格
1)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結論。
例如 “The structure of dislocation cores in GaP was investigated by weak-beam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dislocations are dissociated into two Shokley partials with separations of 80±10 and 40±10 A in the pure edge and screw cas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2)盡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單調。
3)能用名詞做定語不要用動名詞做定語,能用形容詞做定語就不要用名詞做定語。
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用experimental results不用measuring accuracy不用 experiment results 可直接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定語的情況下,要少用of 句型。 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用camera curtain shutter
用equipment structure不用 accuracy of measurement不用 curtain shutter of camera不用 structure of equipment
4)可用動詞的情況盡量避免用動詞的名詞形式。
例如: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
不用 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5)避免使用一長串形容詞或名詞來修飾名詞,可以將這些詞分成幾個前置短語,用連
字符連接名詞組,作為單位形容詞(一個形容詞)。
例如:應用 The chl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 index.
代替 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6) 組織好句子,使動詞盡量靠近主語。
例如:不用 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 of UV irradiation,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
本建筑位于天津市河東區衛國道與雪蓮路交口處,主體部分為地上十二層、地下一層,裙房部分為地上三層。建筑高度為58.00m,占地面積為4515m2,總建筑面積為29600m2。建筑工程等級為一級,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建筑防火等級為一類公建,工程總投資為1.4億。主體部分主要為各個部門的辦公區,裙房部分為士兵的住宿區。
1室外消火栓系統
室外消火栓系統用水量為30L/S,全部取自市政給水管網,引入管有兩條,分別位于衛國道和雪蓮路上,管徑均為DN200,引入后在室外成環,管徑DN200,布置了多處室外栓。室外栓同時滿足兩條要求:1)間距不大于120m;2)每個水泵接合器均能在15~40 m范圍內找到一個室外栓供其取水。科技論文,設計。
2室內消火栓系統
室內消火栓系統用水量為40L/S,全部取自消防水池。科技論文,設計。低位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位于地下一層,水池有效容積為402.5m3,滿足2小時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及1小時噴淋用水量。科技論文,設計。消火栓與噴淋合用的高位消防水箱位于屋頂水箱間內,有效容積為21m3,另設有增壓穩壓設備以保證最不利點的消防壓力。
室內消火栓箱采用鋼-鋁合金箱體,箱內設自救式消防卷盤JPS0.8-19和啟泵按鈕。8層及以下消火栓均采用減壓穩壓消火栓,以保證栓口出水壓力不大于0.5MPa。
室外設置四套消防水泵接合器,分散到兩處,設置的位置同時滿足消防車易察覺易取用及離建筑外墻距離大于5m的要求。
3水噴霧滅火系統
首層大臺階下設有柴油發電機房及儲油間,在這兩個場所設置了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噴霧強度為20L/min.m2,保護面積約50m2,持續噴霧時間為0.5h,設計用水量為30m3。
采用高閃點油類水霧噴頭;
4氣體滅火系統
本指揮中心樓內設有多處機房,但重要性不一,經與甲方協商,在三、五、七、九、十二等層內的部分特別重要的房間內設置了氣體滅火系統,其余機房仍采用水系統保護。
可用于機房滅火的氣體主要有兩種:七氟丙烷和IG541。七氟丙烷較為便宜,但滅火劑輸送距離較短,且滅火時分解出的HF對人有一定的毒性、HF結合空氣中的水蒸汽又會對精密設備有侵蝕,因此本工程選用了IG541作為滅火劑,其性價比也得到了甲方的認同。
因三層的部分機房對溫、濕度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暖通專業在這些機房內配置了恒溫恒濕空調,給排水專業則需要給這些空調機組配置補水并排放冷凝水和加濕溢流水。為防止給排水管道對機房產生不必要的不利影響,管道設置時都盡可能地靠近空調機組,縮小管道長度,給排水管道處設置漏水報警器。
5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除配電室、變電站、消防值班室、消防水池、面積小于5平米的衛生間及設置了氣體滅火和水噴霧的房間外,其余場所均設置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危險等級按中危 I計,設計用水量為30L/S。
噴淋與消火栓合用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積為21m3,另設有增壓穩壓設備以保證最不利噴頭處的消防壓力。室外設有兩套消防水泵接合器,接至報警閥前。科技論文,設計。
地下一層消防泵房內設有五套濕式報警閥和一套雨淋閥,各層各防火分區內分別設有信號蝶閥和水流指示器。科技論文,設計。10層及以下樓層的水流指示器之后均加裝減壓孔板,以保證配水管入口壓力不大于0.4MPa。科技論文,設計。具體的孔板孔徑為:3層及以下,40mm;4~7層,50mm;8~10層,60mm。所有噴頭均為玻璃球型,動作溫度68°C,K=80。
6問題討論
本工程在設計的過程中,曾多次得到天津市建筑設計院給排水專家的指導,我也根據專家的意見作了設計優化,但對于以下指導意見,我在進一步的研究基礎上堅持了自己的看法。
1)專家意見:消火栓的火災延續時間為什么采用3小時,而不是2小時?
設計人意見:本樓裙房為士兵宿舍,此樓應定性為綜合樓,故消火栓的火災延續時間采用3小時。
2)專家意見:室外給水引入管既然有兩路DN200,那么在計算水池容積的時候就可以減去水池的補水量。
設計人意見:DN200的給水管道所能提供的流量約40L/S,減去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再減去生活用水量9.6L/S,已經所剩無幾,故未考慮。
3)專家意見:換熱機房的溫度較高,噴頭動作溫度建議改為93度
設計人意見:經向暖通設計人及換熱設備廠家咨詢得知,換熱機房夏天不用,室溫應為常溫;冬天時又未設采暖系統,換熱設備均有保溫措施,室溫應該不會高過20度,所以63度噴頭即能滿足要求。
7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