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5: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關于普通話的資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推廣使用普通話是履行法定責任
推廣使用普通話,這是法律規定的公民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具體規定:“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四川省實施辦法》進一步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接待、發表講話、信息等履行公務時應當使用普通話”。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以及召開的全國、全省語言文字工作會議,都對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
省語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黨政機關大力推廣使用普通話,是履行法定責任,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公務人員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水平,確保政令暢通、民情順達,樹立良好機關形象,帶頭示范和引領全社會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重要意義。”
普通話測試等級分為三級六等
據介紹,普通話水平等級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個級別再分出甲乙兩個等次;一級甲等為最高,三級乙等為最低。普通話水平測試不是口才的評定,而是對應試人掌握和運用普通話所達到的規范程度的測查和評定,是應試人的漢語標準語測試。
普通話測試是采取機考,考試內容有讀單音節字詞、讀雙音節詞語、朗讀短文和命題說話四個項目,總分為100分。
一般來講,央視播音員主持人要達到的標準為一級乙等:得分在92分以上但不足97分,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匯、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偶然有字音、字調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8%以內。
而三級甲等水平為倒數第二等級,具體要求為: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范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明顯。詞匯、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 “其實,只要稍加練習,達到三級甲等水平對于四川人來說一點也不難。”上述負責人說。
普通話測試站21個市(州)全覆蓋
有網友問,普通人特別是公務人員,到哪里可以接受普通話培訓,以及如何參與普通話測試呢?
省語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國家到縣,各級都成立有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各級語委成員單位分層負責各自行業系統的普通話推廣工作,每年都會針對青壯年群眾、基層干部、教師等各個群體組織開展普通話培訓。個人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和專業APP進行普通話練習。目前,全省已建立普通話水平測試站103個(108個測試點),21個市(州)、78所高校都建立了普通話測試站,面向公眾開放。個人可在網上報名參加測試,測試后1個月可取得等級證書。公務人員可以結合工作實際,由單位聘請普通話專家組織開展專題培訓,采取就近就便的形式,在當地預約測試機構安排專場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
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簡稱推普周)
今年第24屆推普周
定于9月12日至18日舉行
主題為
“普通話誦百年偉業 規范字寫時代新篇”
01
“普通話”是什么?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通用語。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是,普通話并不等于北京話,也就是說,普通話不包括北京話里的土詞、土語和土音。這就表明普通話實際上是規范化的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口語形式。也體現了普通話與北京話的共同點與區別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并不是不讓說方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政策。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要在會說方言的基礎上,還要會說民族共同語。推廣普通話總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場合和公眾交際的場合講普通話,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場合講方言。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場合一律不讓說方言。
普通話已于1982年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從此,普通語具有了明確的法律地位,成為全國通用的語言。
02
為什么要推廣普通話?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于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增強凝聚力。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能夠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統一的大市場。
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通話有利于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03
你的普通話標準嗎?
普通話
不僅僅是我們日常交流便捷的工具
更是中華優秀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
凝練出的具有時代性意義的產物
學好普通話、用好普通話
營造良好語言環境
構造和諧語言生活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語言文工作,把它當作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按照市語委的要求,學校積極探索把語言文工作和常規工作相結合的方式,使之成為學校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找準結合點,語言文工作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為把此項工作抓好落實,我校進一步明確了由校長負責的語言文工作小組的成員及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詳見領導小學名單)。
在組長的領導下,分工負責,配合協作,把語言文工作落到實處。組長:對全校語言文工作負總責,負責目標責任制的簽訂和實施。副組長:負責語言文工作計劃,組織機構,負責監督及獎懲制度的落實。負責教學中貫徹落實語言文規范化工作,實施教師普通話執證上崗制度的落實,抓好教師和學生的普通話使用,進行業務培訓,使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
各科室職責:
教導處負責教學中語言文的指導檢查工作,以語文教學為主渠道,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嚴格審查授課教師的普通話等級,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
大隊部負責學生語言文教育工作,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及優化的校園環境增強學生的語言文規范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文水平。
辦公室負責檔案的管理及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宣傳氛圍。
學校有長期的宣傳環境,使語言文規范化深入人心。
1、校園內有宣傳標語,教室、辦公室及師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貼有警示語。
2、各班黑板報開辟語言文知識宣傳專欄,每月更換一次,內容新穎實用。
3、學校利用校廣播站,每周廣播兩次,廣播涉及語言文政策及知識。
4、每年配合語委精心組織“推普周”活動。
5、我校每學年都要舉行講故事比賽,在各班初賽的基礎上選出比較優秀的參加校級比賽。我們經常開展的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國旗下的演講等活動,學生積極性很高,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全體學生又發現了人才,對語言文工作的宣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6、今年,我們還要加強學校博客的建設,博客設有普通話欄目,利用博客推廣普通話。
三、制定各項制度,發揮激勵作用。
學校把普通話和規范列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評估考核中,由教導處負責檢查,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將普通話合格列入錄用、招調教師的一項條件。將普通話合格及使用規范作為教師評優、評職、晉級的一項條件。在學校的規章制度中,有關于教師在教學、談話、會議、公務中都要使用普通話的規定。在學生的評優、評比中,也有關于講普通話,寫規范的條件。以上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語言文規范化工作地落實。
為了更好地落實語言文工作,學校還有監督制度,讓每個人講普通話,寫規范的行為受到大家的監督,督促師生共同進步。另外,我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對校內外不規范的進行調查并建立檔案。
四、加強教師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目前教職員工普通話水平和使用情況。
1、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
我校語文教師22人,百分之百用普通話上課,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
2、非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
我校其他教師百分之百用普通話上課,70%達到二級甲等水平。
3、非教學人員普通話水平
我校非教學人員百分之百說普通話,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乙等。
4、教師在教學、集體活動、會議、公務中使用普通話的達100%。
5、教職員工與學生交談使用普通話的達100%
6、教職員工之間交談使用普通話的達95%。
我們每年都要制定教師普通話培訓計劃,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并有會議記錄。每學年都組織青年教師素質賽,項目有粉筆、鋼筆、朗讀、演講。通過訓練,我校多位教師在國家、市語言文基本功比賽中榮獲特等獎、一等獎。
五、發揮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聽懂普通話,要求學生堅持說普通話,口齒清楚,能當眾說出要說的意思,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我校十分重視拼音教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都要進行拼音驗收。直到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均是繼續鞏固漢語拼音,一至六年級的期末考試題中拼音均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數。我校一至六年級設有語文活動課,以口語交際為主,還定期舉行課本劇表演,古詩文誦讀,朗讀比賽等活動。從一年級我們就開設了寫課,這是我校的校本課程,由專職老師任課,老師們十分重視孩子寫的規范性、美觀性。為了鼓勵學生們,我校還經常組織寫比賽,讓他們有成就感。由于經常讓學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學生使用普通話及規范的情況非常好:
1、畢業班的學生95%能達到語文課標對聽說讀寫的要求。
2、畢業班的學生95%能熟練認讀音節,運用音序查法查。
3、學生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中100%做到使用普通話,學生與教職員交談中100%做到使用普通話。
4、學生考試時的卷面非常干凈、規范,經常受到閱卷老師的好評。
六、規范校園用,發揮示范作用。
1.嚴格檢查校園環境用:
(1)學校的名稱牌、標志牌、標語牌都使用規范。
(2)指示牌、電子屏幕等使用規范。
(3)櫥窗、板報使用規范。
(4)學校周邊環境使用規范。
2.嚴格規范師生員工用
(1)學校公文、校刊、規章制度使用規范。
(2)教師教案、計劃、總結等使用規范。
(3)教師板書及批改作業、評語等使用規范。
(4)學生90%能正確分辨其識范圍內的規范和不規范的。90%的學生能正確書寫所學漢形,筆順規范。
要想提高學生普通話語言能力,教師的普通話語言能力起決定性因素,而我市教師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加上本地方言根深蒂固,完全沒有說普通話的氛圍。必須采取措施,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培訓的內容有:
(一)找出方言與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拼讀音節等方面的對應的規律,學習難點,掌握其突破方法,讀準并記住常用字詞的普通話正確讀音。
1. 學好《漢語拼音方案》的聲母、韻母、聲調的正確讀音,能準確流利地拼讀所有音節。
2. 找出聲、韻母學習難點和對應規律,學會突破難點的方法,幫助記憶容易讀錯的常用字詞。
(二)普通話常見多音字的正確讀音和常見音變現象的規律,提高普通話朗讀水平。
1. 常見多音字詞的定音方法。(據詞定音定調)
2. 普通話常見的音變規律。(上聲的變調;“一、不”的變調;輕聲;兒化;語氣詞“啊”的音變;單音疊字形容詞的變調等。)
(三)懂得方言常用詞匯、語法和普通話詞匯、語法使用的對應規律,學會說標準的普通話,提高普通話語言能力。
此外,還要求老師課堂上一定要用普通話教學,課后用普通話交流;每天用普通話讀書半小時;每天看普通話播音的電視節目半小時,并跟著主持人發音等。
二、營造氛圍,提高學生普通話語言能力
教師的普通話語言能力提高了,我們就要切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語言能力。具體的措施與方法是:
(一)是在校園、教室里貼一些推普的宣傳語,如:普通話,不普通,從小學起不放松;說好普通話,熱愛我中華;普及普通話,世界看中華;普通話,給你美麗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
(二)是要求師生、生生日常交流全是用普通話,要是偶爾說了方言的,也要用普通話再說一次。鼓勵學生離開學校后也一樣說普通話。
(三)語文課堂教學用足與課文相關的錄音錄像資料,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聽感,形成有效語言輸入。具體做法是一般至少使用三次:課開始聽一遍初步感知內容;課中間聽一遍加深印象,與文本對應;課結束聽一遍,回顧全文。
(四)每天利用課前的三分鐘進行聽故事或口語訓練游戲。
(五)每天利用學生到校后而又還沒到上課的時間播放兒歌或故事的普通話朗讀錄音。
三、善用評價,培養學生說普通話的自信心
教學評價具有導向、調控、診斷和促進發展的作用。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正確把握粵方言區小學生說普通話的特點和規律,運用課堂評價培養學生說普通話的自信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一)激勵法
表揚和肯定幾乎對所有的孩子都產生正效應。但是表揚和贊許并非是無原則的,而是以有效為前提的。因此,一定要掌握激勵的技巧,使得表揚和贊許真正成為促進學生進步的有效方法。其要點有二:一是善于找出表揚點;二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實施。
(二)容錯法
本屆推普周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營造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語言生活為目標,全面、深入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法規政策,積極引導師生樹立科學的語言觀。促進推廣普通話在全社會的推廣普及進程,為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二、活動時間
三、活動主題
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
四、活動內容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推普活動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營造推普氛圍,提高推普意識
在推普周期間,利用校園廣播向全校師生發出推普周活動倡議,介紹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范字的意義;星期一在全校升旗儀式上做關于推普周宣傳的專題國旗下講話,做好推普周宣傳和動員,努力營造良好的推普氛圍。
(三)開展推普活動,提高推普實效
1、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向家長宣傳說普通話,寫規范字。
2、開展二年級學生普通話培訓。由二年級各班語文老師在班級內對學生進行校園常用普通話培訓,如問候語、文明用語等,形式為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學生互動、師生表演。激發孩子說普通話的興趣。
3、舉行經典詩文誦讀會。在推普周期間,結合活動要求,各班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評選出閱讀之星。
4、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成立啄木鳥小隊,讓學生在校園、社區、街頭查找錯別字。
5、舉行一次全校學生寫規范字的寫字比賽,每班評比書寫最漂亮的寫字作品并且以板報的形式進行展示。
6、舉行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手抄報設計比賽,學校進行專項評比,以推普小報的形式開展推普宣傳活動。
五、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注重活動實效
各年級要加強對推普周工作的組織協調,認真策劃、精心組織、穩妥實施推普周的各項活動,各年級在開展活動時,要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同時注意安全,嚴防意外傷害事故發生。
寶雞話隸屬于中原官話區關中方言西府話分區,本文擬以寶雞市福臨堡村作為調查點,以漢語方言學、音韻學、語音學和比較語言學的理論為指導,運用定性和定量、描寫和解釋、歷時和共時相結合以及比較的研究方法科學地揭示出寶雞話的語音特點。研究中使用了海柳文教授主持開發的語料處理軟件,利用統計數據觀察語言現象,結論的得出都以定量分析為基礎,避免了舉例論證的主觀隨意性。對立足共時層面描寫出的寶雞話音系的特點,從語言的內外部因素以及歷史音韻的角度進行觀察,深入探討特點背后反映出的規律性特征。這樣,一方面可以填補目前寶雞話研究的一些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可以為現代漢語、漢語史、語言學理論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事實。
一、寶雞話韻母系統
二、寶雞話韻母系統特點
(一)寶雞話韻母系統與普通話韻母系統的差異
通過以中古韻母系統為參照,用寶雞話韻母系統與普通話韻母系統作比較的辦法,我們發現寶雞話的韻母系統與普通話韻母系統存在著以下幾點差異:
1.介音方面。一方面,寶雞話韻母A、e、ŋ、əŋ分別對應普通話韻母iA/uA、uei、iŋ/uŋ、uəŋ。另一方面,寶雞話韻母ue、uəŋ分別對應普通話韻母ei、əŋ;另外,還存在少量寶雞話韻母yŋ對應普通話韻母iŋ的情況①。這說明寶雞話韻母系統的四呼與普通話韻母系統四呼存在差別。
2.韻腹方面。一是寶雞話韻母與普通話韻母存在i與ei、o與ei、e與ai、e與ə、ue與uo的對應現象,這些現象發生在古入聲字韻母的今讀音值上。二是寶雞話一部分韻母ʅ與普通話u韻母對應,這些現象的發生以部分中古合口三等韻與知系聲母相拼為條件。三是寶雞話韻母uo與普通話韻母ə對應,這一現象主要發生在陰聲韻(特別是果攝韻)和部分入聲韻陰聲化韻母今讀音值上。四是韻母發音動程方面,寶雞話雙元音韻母動程比普通話雙元音韻母動程短,與普通話韻母ai、ei、au相對應的韻母在寶雞話中記為ɛ、e、ɔ。
3.韻尾方面。前、后鼻音方面:寶雞話韻母無前鼻音,分別以韻母æ̃、əŋ、iŋ對應普通話韻母an、ən、in。
(二)寶雞話韻母特點專題研究
上節比較研究所揭示出的寶雞話韻母系統與普通話韻母系統的差異,在反映了寶雞話與標準語韻母系統之間差異的同時,也揭示出了寶雞話韻母系統的特點。對這些特點進行分析,探討特點背后所反映出的寶雞話語音演變的一些規律性特征,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寶雞話韻母系統及其特點。因此,本節將針對這些特點做一些研究。
1.介音方面
根據唐作藩先生對中古韻母的構擬可以歸納出8種介音:i、ǐ、w、u、iw、ǐw、iu、ǐu。在演變到現代韻母時,復合介音(iw、ǐw、iu、ǐu)主要表現為合并、脫落或單介音化的發展模式,單介音(i、ǐ、w、u)表現為或繼承或脫落的演變模式。在寶雞話韻母系統的發展變化中,脫落和繼承表現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北方方言的特殊變化。本節主要探討這些特別的演化所形成的寶雞話特殊的韻母音值。
(1)部分中古合口韻今讀為開口呼
從上節統計資料可以看到寶雞話韻母ŋ有156個例字,其中有25個對應普通話韻母uŋ,215個韻母æ̃中有26個對應普通話韻母uan,118個韻母ʅ中有67個對應普通話韻母u。這些中古合口三等韻字在與知系聲母相拼時,寶雞話中今讀音值轉為開口呼。這種現象主要是三等韻的復合介音脫落造成的。
復合介音的脫落可以從其自身的語音特質與聲母發音特點兩方面進行考察。知系聲母其發音位置由舌面前前移至舌葉再到舌尖后②,在前移的過程中會對復合介音(iw、ǐw、iu、ǐu)產生影響,其中超短音ĭ或因自身發音輕而短的性質極易發生脫落(如在大部分北方話[包括普通話]中,此類復合介音演化為u,如止攝合口三等字“吹”,普通話韻母為[uei]),或像i一樣與w、u一同隨著聲母發音位置也向前移動,并逐漸融合,最終至舌尖后,形成后圓唇元音ʯ,之后ʯ的圓唇逐漸弱化,形成ʅ(如遇攝合口三等字“豬”在鳳翔話(寶雞下屬一個縣區的土語)中讀[tʂʯ], “豬”在鳳翔年輕人中已經讀為[tʂʅ],與寶雞話讀音相同),最終與其發音位置相同的聲母發生聲介合流。
寶雞話與普通話的中古合口三等韻的復合介音演變沿流不同,如上舉例,“吹”在寶雞話中讀作[tʂe11],其中古復合介音*ǐw完全脫落,這種演變沿流的不同造成了寶雞話這類韻母獨特面貌。
此外,普通話以u為介音的韻母與零聲母相拼時,在寶雞話中轉為開口呼。如:晚[van3]、挖[vᴀ1]等。這也是一類中古合口韻今讀為開口呼的現象,這種現象與介音有關,但卻與上述原因不同。
在寶雞話的聲母系統中存在一個v聲母,其產生條件是:中古影母、微母、云母以及部分匣母、以母、曉母在與合口韻相拼時,如果介音為u,則由u濁化形成v聲母。正因為u轉變為聲母,于是出現了此類合口韻轉為開口呼的現象。(可參看第二章聲母特點研究的量化資料分析中對v聲母的分析,和本章韻母量化資料分析中對ua、uan、uang韻母的分析。)
(2)部分中古合口三等韻今讀撮口呼
據上節統計數據,寶雞話韻母yŋ共39個例字,其中對應普通話韻母uəŋ的有4例,對應韻母un的有2例,對應韻母iŋ的有2例;寶雞話韻母yɛ的23個例字中對應普通話韻母iɛ的有1例;寶雞話韻母y有107個例字,對應普通話韻母u的有2例。
這些對應雖為非主要對應,但同樣表明了介音的不同演化沿流在寶雞話韻母特點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上一小節我們討論的現象反映了復合介音在寶雞話中脫落的情況,現在提到的這一現象反映的是復合介音合并的情況。
以“容”字為例。“容”通攝(鐘)合口三等字,中古韻母構擬為*ǐwoŋ,寶雞話讀作[yŋ24],普通話讀音為[ʐuəŋ35]。很明顯,復合介音在普通話走的是ĭ脫落的演變模式,寶雞話走的是ĭ與w合并的演變模式。與“容”字情況類似的還有9個字,分別是“蓉、融、榮、嫩、論、劣、俗、傾、頃”。
(3)部分中古合口韻今讀保持古音特點
寶雞話韻母ue對應普通話韻母ei的共有8個字:“類累累連累壘累積累儡內雷”。其中“雷、儡”的中古擬音為*luəi,“累積累累連累”的中古擬音為*lǐwe,“類、壘”的中古擬音為*lwi,“累”的中古擬音為*luɒi,“內”的中古擬音為*nuɒi③。可見,在普通話中這些字的介音在演變過程中脫落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寶雞話韻母保留著比普通話韻母更古的語音層次。
寶雞話韻母uəŋ對應普通話韻母əŋ的情況,與上述情況類似,同樣也反映出寶雞話韻母保留著比普通話韻母更古的語音層次。
2.韻腹方面
從上節的對比分析,寶雞話韻母uo與e與普通話的對應一致性最差,下面我們將以這兩個韻母為考察對象,探討寶雞話韻腹的一些特點。
(1)根據統計資料,寶雞話的韻母uo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來自中古果攝,占uo韻母總例字數的57.25%;二是入聲韻,占到總例字數的42.75%。
1)果攝在中古音構擬中其主要元音為*,在寶雞話中有三個音值:[uo][iɛ][o],其中[uo]是主要音值,[iɛ]只有一個例字“茄”,音值[o]以果攝與幫組聲母相拼為條件。根據張維佳先生對果攝中古演變到現代語音層面的過程作出的推測(張維佳,2002),寶雞話果攝演變的主要沿流應該是元音的高化。
在與普通話的對應比較中,我們看到寶雞話uo韻母果攝這一來源的例字總數有71個,其中有21個在普通話中音值為[ɣ]。根據張維佳先生的推測圖式,可以明顯地看出普通話果攝主要元音的發展進程比寶雞話更快,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寶雞話中滯留了較普通話稍古的層次。也正是這個原因,產生了寶雞話韻母的這一特點。
2)對于寶雞話uo韻的第二種來源,首先,我們看一下山、宕、江入聲在中古時期的構擬讀音和寶雞話今讀及普通話今讀的比較:
當中古韻母的塞音韻尾脫落后,上述六類入聲簡化為四類:a、u、ĭa、ɔ。這四類演化至寶雞話今讀的模式與果攝的演化途徑相近,完全可以用果攝的沿流模式圖進行解釋。根據“a>ɔ>o>uo”的演化,寶雞話中*at>ᴀ/uo、*uat>o /uo、*ak>o/uo、*ĭak>yo/ uo、*uk>uo、*ɔk>yo這些演變都能給予充分的解釋。
另外,從寶雞話uo韻的中古入聲這一來源我們可以看到入聲舒聲化的一些演化模式,即塞音尾韻脫落,其主要元音與相近的陰聲韻發生共變。
(2)寶雞話韻母e對應了普通話的ei、uei、ai、ɣ等韻母,其中對應uei韻母的情況在上面討論介音的特點時已經涉及到了,其余的三個對應韻母反映出了兩種現象:①從e對應ei、ai來看,寶雞話韻母發音動程短;②從對應ai、ɣ來看,寶雞話古入聲韻尾對韻腹還存有影響。
寶雞話韻母發音動程較普通話短,在調查記音中筆者根據發音人的嘴形和發音時長將相當于普通話中的ai、ei、au三個韻母記為ɛ、e、ɔ。筆者也是操這種方言的人,認為這種記音是與語感相一致的。
寶雞話韻母e共有116個例字,其中對應普通話韻母ai、ɣ的共有34個例字,33個來自中古入聲韻,一個“廁”來自止攝。這些來自入聲韻的例字(除了“澀”),在發音時存在一個十分細微的喉部緊縮動作(在韻尾的討論中會進行進一步說明),這一動作十分微小,但對于主要元音發音的動程卻可以產生直接的影響,喉部的緊縮同時也引起舌頭的稍微緊張,于是就不會出現普通話中的ɣ音值(ɣ在語流中通常音值弱化ə),這個元音是舌頭在比較放松的狀態下發出的。
發音時喉部的細微動作可以認為是入聲韻尾的一種余留,但因為這一動作十分細微,之前的研究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一現象。普通話的普及加速了入聲韻尾這一殘存動作的消亡,在寶雞年輕人中,這種細微的發音動作已經消失了⑤。
3.韻尾方面
中古音有兩套韻尾:陽聲韻尾-n、-ŋ、-m和入聲韻尾-d、-k 、-p。在寶雞話中,這6個韻尾只剩一個-ŋ,這是寶雞話韻母系統的一大特點。下面我們分別從這兩類中古韻尾的角度探討寶雞話韻尾。
(1)寶雞話韻母系統沒有前鼻音韻尾,普通話中的前鼻音韻尾,在寶雞話中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與后鼻音合流,另一種表現為主要元音的鼻化。
1)主要元音鼻化――æ̃、iæ̃、uæ̃、yæ̃
從上節的統計資料看,iæ̃、uæ̃、yæ̃整齊地對應普通話的iɛn、uan、yɛn;æ̃稍微復雜一些,對應了普通話的兩個韻母,分別是an、uan。從對應的字數來看,æ̃總字數是215個,對應的an有189個,為主要對應;uan有56個。
æ̃對應uan的條件是聲母為中古影、微、云母。我們知道,寶雞話聲母系統中,中古影、微、云等聲母與今讀合口呼韻母相拼時聲母為[v],是由介音u產生的。如此,æ̃與uan的對應現象就可以理解了。
2)與后鼻音合流――iŋ、əŋ、yŋ
根據上節的統計資料,寶雞話韻母iŋ共有220個例字,其中有87個對應的是普通話的前鼻音韻母,əŋ的236個例字中有94個對應普通話的前鼻音韻母,yŋ的39個例字中有27個對應普通話的前鼻音韻母。
北方方言韻尾的一個共同特征是沒有入聲韻尾。陽聲韻尾在經歷了-m并入-n的變化后在不同的次方言或土語中繼續發生著三種演變方式:合流、弱化和分流。合流表現為 -n>-ŋ和-ŋ>-n兩類;弱化情況復雜,主要表現為主元音的鼻化和鼻音尾的脫落⑥;分流指方言音系中存在鼻尾韻之間的對立,但不同鼻尾韻字的歸屬發生了變化。
可以看出,寶雞話陽聲韻尾的發展變化有兩種演變方式,即合流和弱化。合流主要是-n>-ŋ的這種類型;根據張維佳先生研究的弱化演變模式,寶雞話韻尾的弱化應該是第三個階段,即:(VN>ṼN>)Ṽ。
通過上節統計資料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話陽聲韻尾從中古到現代的演化規律性強,中古咸、山、臻、深攝韻尾今讀為-n,宕、江、曾、梗、通攝韻尾為-ŋ。這說明普通話陽聲韻尾在經歷了-m并入-n后,保持穩定,未繼續演化。寶雞話的陽聲韻尾則在-m并入-n后繼續演化,因此形成了韻尾的這些特點。
(2)寶雞話沒有入聲韻尾,但中古入聲韻有少部分字在寶雞話中發音時有一個不易被發覺的細微的緊喉動作,這應該是入聲韻尾消失前的殘余發音動作,這個動作十分細微,且在寶雞青年人中已經完全消失,因此沒有記錄為韻尾的必要。但這個殘余的發音動作對韻腹和聲調還是存在一些影響的。這也是入聲韻尾給寶雞話韻母系統帶來的一個特點,因此有必要在這里提起,更具體的說明將放在聲調特點討論的部分。
三、結語
通過本章的研究,我們注意到寶雞話韻母系統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寶雞話與普通話韻母之間的差異上,如韻尾的差異;中古合口三等韻與知系聲母相拼時在普通話中仍是合口呼,在寶雞話中轉為開口呼;普通話ai、ei、au在寶雞話中發音動程較短等。其次,表現在韻母系統的變化速度和方向上。正如在探討寶雞話聲母特點時指出的那樣,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隨著國家推廣普通話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強,普通話正加快步伐走向全國各地。在普通話與方言的接觸中,更多的使用場合、更廣闊的交際空間使得方言迅速向普通話靠攏。從中古合口三等韻與知系聲母相拼時的開口呼來看,這些字是否轉為合口呼讀法是判斷一個人說話“土”與“洋”的標志。寶雞話新派讀音這部分字的讀音正在向合口呼轉變。
語言演變過程中不同的演變沿流和同一沿流不同的演變進程形成了寶雞話韻母富有特點的面貌,但在與普通話的接觸中這些特點正在消亡。筆者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一些人們口耳相傳的原本押韻的兒歌、順口溜都因不再押韻而逐漸失傳,小孩們現在口中的兒歌都是以普通話的押韻規則制成的“標準兒歌”,這種現象將會進一步加快寶雞話韻母特色消亡的速度。
注 釋:
①寶雞話韻母yŋ所對應的普通話韻母iŋ的情況發生在中古梗攝字上,
根據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這些字的中古韻母擬音為*ĭweŋ,上古擬音為*ĭwɛŋ。為可見在*ĭweŋ的發展演化過程中,韻腹e/ɛ弱化脫落了,現代語音中的韻腹y或i是古介音演變來的,寶雞話中表現為復合介音ĭw的合流,普通話中表現為復合介音ĭw中w的脫落。因此,筆者將寶雞話韻母yŋ與普通話韻母iŋ的對應放在介音方面的差異中。
②關于知系聲母從中古的“知”[ȶ]、“章”[ȶɕ]、“莊”[tʃ]合流
為現代卷舌音[tʂ][tʂʰ][ʂ],唐作藩先生(2002)結合不同的材料作出了兩套不同的演化圖示:1.“章”[ȶɕ]、“莊”[tʃ]首先合流為[[tʃ]再與“知”[ȶ]合流出[tʃ],最后演化到[ȶɕ];2.“知”[ȶ]、“章”[ȶɕ]先合流為[ȶɕ],再與“莊”[tʃ]合流出[[tʃ],最后演化至[ȶɕ]。但不論哪種演化途徑,都是發音位置由舌面前前移至舌葉再到舌尖后這一過程。詳見唐作藩先生所著《音韻學教程》(第三版)2004年8月第4次印刷版的第125頁。
③以上擬音來自郭錫良先生的《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
④中古音采用唐作藩先生的構擬。
⑤在調查記音時,筆者對這幾個字進行過專項調查,后文將有討論。
⑥張維佳先生以關中各次方言的語音材料總結出弱化的演變模式,
即:VN>ṼN>Ṽ>V。
參考文獻:
[1]孫立新.20世紀陜西方言研究綜述[J].唐都學刊,2002,(4).
[2]張維佳.演化與競爭:關中方言音韻結構的變遷[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唐作藩.音韻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5]王軍虎.陜西關中方言的ʯ類韻母[J].方言,2001,(3).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統籌推進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切實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二、活動主題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三、活動時間
2020年9月14日至23日
四、活動安排
1.設立推普宣傳站(點),面向公眾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開展街頭宣傳活動。
責任部門:各監管所
2.發揮微信公眾號宣傳平臺作用,向廣大群眾發起推廣普通話倡議,營造氛圍。
責任部門:辦公室
3.利用LED滾動播出推普標語,利用宣傳欄張貼推普宣傳海報,發放推普宣傳資料。
責任部門:辦公室、各監管所
4.在全局內部組織普通話推廣活動,組織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結合《憲法》《》等新時代新思想新要求,組織普通話誦讀活動。
責任部門:辦公室、法規股
5.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向貧困人口宣講推普標語,提高貧困人口學習使用普通話的熱情。
根據縣語委辦和教師進修學校關于推廣普通話、使用規范漢字創建普通話達標縣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學校語言文字領導小組在組織師生繼續認真學習、深入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其它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并進行了自查自評,現就自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機構健全,成立了以校長梁占輝為組長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語言文字工作辦公室,有專人負責,工作網絡機構健全,計劃安排到位,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二、學校建立了長效的“推普”工作宣傳環境,在校園、教學樓、辦公室、教室、均有宣傳標語標牌。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如演講賽、朗誦會、論文評比、普通話專題講座、口語實踐活動等。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將普通話、用規范漢字納入師生獎勵方案、量化評比中,并占有一定分值。
三、認真整理了各種語言文字檔案資料。
四、學校有計劃的開展了教師普通話培訓,通過測試,現全體教師普通話水平均達到上級要求,語文教師一級乙等4人,占語文教師的66%,非語文教師一級乙等2人,占非語文教師數的7%。
五、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能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教師教學集體活動及交談多用普通話;語文教學中能注重聽說讀寫訓練和漢語拼音訓練;學生課堂上大多能用普通 話交談或回答問題,但相對有一些差距,尤其是課下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差距更大。
通過自查自評,學校認為基本達到普及普通話要求,但因學校地處望都方言和順平方言交匯地帶,在口語交際方面的推普工作存在一定難度,本學期學校將繼續加大推普力度,力爭克服各種困難,使推普工作走上一個新臺階。
一、組織機構健全,成立了以校長梁占輝為組長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語言文字工作辦公室,有專人負責,工作網絡機構健全,計劃安排到位,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二、學校建立了長效的“推普”工作宣傳環境,在校園、教學樓、辦公室、教室、均有宣傳標語標牌。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如演講賽、朗誦會、論文評比、普通話專題講座、口語實踐活動等。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將普通話、用規范漢字納入師生獎勵方案、量化評比中,并占有一定分值。
三、認真整理了各種語言文字檔案資料。
四、學校有計劃的開展了教師普通話培訓,通過測試,現全體教師普通話水平均達到上級要求,語文教師一級乙等4人,占語文教師的66%,非語文教師一級乙等2人,占非語文教師數的7%。
五、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能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教師教學集體活動及交談多用普通話;語文教學中能注重聽說讀寫訓練和漢語拼音訓練;學生課堂上大多能用普通話交談或回答問題,但相對有一些差距,尤其是課下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差距更大。
A1: 1.校務會議安排上有記載召開會議研究語言文字的資料。(校辦)
2.有實施方案,工作制度、計劃、總結。(教務教研)
3.學校工作計劃,各教研組計劃上有關于落實規范語言文字的要求。(校辦、教務教研)
4.教師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展示、學生鋼筆字、毛筆字展示,普通話演講比賽(教師、學生)。以上均有照片、評分表、通知、總結。(教務教研)
5.“講普通話、用規范字、做文明人”倡議書。(政教)
6.家長會記錄上有相關記載。
7.匯報材料。(校辦)
A2:1.校園文化建設中有語言文字規范化要求。(校辦、總務)
2.目標管理責任書。(有語言文字方面的要求)(教務教研)
3.年度考核細則。(有相關內容及評分要求)(教務教研)
4.優秀課評分標準表。(原件)(教務教研)
5.“文明班級”考評標準。有語言文字方面的要求包括評分記分冊的原件,注意書寫
A3: 1.成立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校辦)
2.有語言文字辦事機構,有專(兼)職工作人員。(校辦)
3.辦公機構內有適應工作需要的辦公條件。(教務教研)
4.有專項經費(附發票及復印件)。(總務)
5.推普周活動計劃(材料)。(校辦)
6.普通話測試等級證書,全校教師普通話測試情況總表,普通話測試等級一覽表。(校辦)
7.學校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活動(實錄、簡報、照片)(各處室)
A4:1.各種競賽測試卷,期中、期末考試卷(附一份)(教務教研)
2.名稱牌(各種),標語牌(照片、文字)(總務)
3.考核成績公布表(照片、文字)(教務教研)
4.學校宣傳欄、校報、墻報、課件屏幕相關內容(照片、文字)(政教、信息)
5.有永久性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標語牌(鐵質兩處以上)(總務)
6.校辦刊物、網絡等處用字規范(校辦、信息)
A5:1.學校領導帶頭說普通話。
2.學校內所有人員均使用普通話交流。
3.課程安排表。(教務教研)
4.各種計劃、總結。(均含有相關內容)(各處室)
B1: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說普通話(有學校日常檢查材料)(教務教研)
2.教師在輔導答疑中堅持說普通話。(教務教研)
B2:1.教師在會議,集體活動,學校公共場合說普通話(有錄像最好,照片亦可)(信息)
2.教師與學生、教師之間堅持說普通話。
B3:1.各科板書各一例(照片、文字)(教務教研)
2.各科教案各一本。(教務教研)
3.各科作業各5本(教師批閱、學生書寫)(教務教研)
4.學習筆記本。(黨支部、校辦)
5.教師參加經典詩文朗誦,及獲獎證書(校辦、教務教研)
B4:1.普通話測試證,教師普通話水平一覽表。(校辦)
2.學校科任教師普通話水平匯總表。(校辦)
3.學校語文教師開設語言文字或普通話講座(有照片、有培訓簽名、有相關培訓材料)
4.各班“推普員”人員名單表。
B5:1.語言文字工作科研成果(以獲獎證書為準)(參加各類普通話演講證書、論文證書)(教務教研)
2.在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相結合方面有探索、有特色、有經驗。
3.學校獲獎證書;教師論文集,學生作文集等。(教務教研)
C1:1.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用普通話。
2.學生日常用語用普通話。
C2:1.學生在會議、集體活動、學校公眾場合說普通話。
2.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交談說普通話。
3.學校有校園廣播員。(政教)
C3:1.學生作業本。(教務教研)
2.班會記錄、各類學生會議記錄。(政教)
C4:1.寫給親朋的一封信(樣本幾份)注意格式、用字規范。(教務教研)
2.課堂實錄或照片及獲獎證書。(教務教研)
3.各種論文證書。(教務教研)
4.學生參加經典詩文朗誦活動(材料,照片)(政教、信息)
5.休閑廣場中有“普通話及規范字”的專欄(照片、實況)(教務教研)
6.以推普為主題的黑板報(政教)
D1:大力宣傳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計劃及總結(每學期一份,共6學期)(校辦、教務教研)
D2:1.廣播站、黑板報的宣傳作用(錄音、材料、照片)(政教)
2.家長會上進行宣傳(照片、家長會記錄)(政教)
3.宣傳欄。(政教、總務)
D3:1.“校園廣播站”工作人員安排表。(政教)
2.“校園廣播站”節目安排表。(政教)
3.“校園廣播站”成員安排表。(政教)
4.“校園廣播站”各欄目材料。(政教)
5.國旗下講話材料(有安排表、有照片)(政教)
D4:1.各類演講材料,每周周初會上安排的素質教育論壇、班主任經驗論壇材料。(政教、教務教研)
2.連續三年“推普周”活動計劃、總結及落實材料。(校辦)
3.向社會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講座(有照片、材料)。(校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