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技術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23 15:24: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視技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電視技術論文

篇1

2制定發展措施

面對新媒體傳播技術的挑戰,廣電行業應當高度重視,深刻反思,找準差距,從多方面入手,制定發展措施,盡快擺脫被動不利格局。一是要重視提高節目質量,調研不同受眾者的需求,認真策劃和研發節目內容。二是借鑒其他傳媒的成功經驗,重視拓展業務空間,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用高質量的節目和周到的服務贏得客戶。三是急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制播分離,通過改革節目制作運作機制,提高節目制播能力,不斷豐富節目內容,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多種需要。四是充分開發利用廣電傳媒的實用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資源優勢,從抓好市場調查研究入手,不斷研發更新廣電傳媒新產品,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鞏固城市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媒體陣地。五是拓展互聯網新媒體領域,爭取政府在政策層面上更大力度和更有實效的協調和支持,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手段,不斷拓展新媒體業務發展空間,鞏固農村直播衛星覆蓋等優勢。六是要心存危機憂患意識,積極開拓創新和銳意進取。

3加強技術監測的必要性

廣播電視技術監測是政府履行監管職能與確保安全播出的技術監管手段和重要技術環節;是主管機構實施行業技術質量評比、評判和規范化管理的基本依據;是維護空中廣播電視電波運行秩序、保護用戶權益和監測廣播電視覆蓋效果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廣播電視行業自身發展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實現廣電行業內部自我管理和建立廣播電視技術質量自我監督機制的耳目和有力助手;是加強安全播出管理、改善播出質量和擴大有效覆蓋的科學技術手段,是實現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廣播電視監測是伴隨著廣播電視傳輸和覆蓋的發展而發展的,廣播電視覆蓋到哪里,相應的監測技術系統就應當跟隨覆蓋到哪里。一個龐大的現代化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需要構建一個高質量、高效率和完善的廣播電視監測網,并且不同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手段需要不同的技術監測措施,以實現監管機構對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的播出質量實時監測,對電波覆蓋效果和傳輸情況準確、有效和及時地進行核查,維護和管控空中電波和網絡頻道運行秩序,核查各類播出系統是否符合播出相應的技術參數標準。廣播電視監測的主要任務是:監測廣播電視覆蓋效果和傳輸及播出技術質量;監測廣播電視頻段無線電波秩序和網絡頻道秩序;監測境外電臺對我國廣播的動態等。這就是說,要對廣播頻段各種傳輸和播出手段的技術質量和覆蓋效果進行監測;要對各種傳輸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準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傳輸和播出進行監測;要嚴格保護并有效利用頻譜資源,保證廣大受眾良好收聽收看;要對境外對我國的廣播是否按國際法規和國際協議規定的技術條件進行監測,以維護我國的合法權益。加強廣播電視監測,完善對廣播電視多媒體播出傳輸的全方位無縫隙監管,是廣電職能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廣播電視行業在求生存、謀發展的同時,要牢記“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根本職責和義務,務必高度重視對廣播電視監測系統的技術更新改造,采用科學、有效和完備的技術監測系統,加強對廣播電視監測系統及時進行補位、跟進和完善,加大對廣播電視新媒體播出全方位的監測監管,不斷增強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有效地保障廣播電視播出質量和傳輸覆蓋效果。

4甘肅廣播電視監測技術系統現狀

甘肅廣播電視監測工作起步較早,從最早的手動、半自動廣播電視監測階段,發展到單板機自動監測、磁帶記錄、及時報警、紙帶打印;再到采用上海科江公司的自動化無線廣播電視監測系統,實現了全省15個地市30多套中波廣播的聯網監測,以及蘭州市區4套開路模擬電視、10多套調頻廣播的有效監測,使我們的監測工作邁上了新臺階。隨著國家廣電總局有線網絡監測中心甘肅分中心的建成,對所轄地區有線電視播出前端的數據采集和監測終端進行質量、內容和安全的監測,實現了對全省15個地市模擬有線電視的有效監測,我們的監測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北京博匯公司TrinityAres數字衛星電視監管系統的使用,標志著我們的監測工作進入了全新的數字化時代,實現了監測手段的現代化、網絡化、智能化,是甘肅省廣播電視監測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圖2為該系統的結構圖,圖中的虛線框表示可選的連接方式,因為組播數圖2TrinityAres數字衛星電視監管系統框圖據中已經包括監測參數及TS碼流,碼流監測集中監管主機與監測前端主機網絡相連,前端監測主機一塊板卡對應一個碼流,即可完成信號監測、畫面顯示、集中控制等全部功能。另外還引入了博匯公司無線數字廣播電視監測技術,隨著新平臺的建設和不斷完善,逐步實現了對廣大縣級地區無線調頻廣播的遠程監測,極大促進了無線廣播的有效覆蓋。雖然甘肅省初步建立了有線廣播電視監測系統、無線廣播電視監測系統、衛星廣播電視監測系統,對廣播電視無線、有線和衛星傳輸與覆蓋的安全播出能夠進行監測,但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目前省級廣播電視監測系統還不適應新技術發展和新媒體監測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別是受當地經濟條件制約,省級監測系統設備技術升級改造經費不到位,造成全省廣播電視數字化節目、網絡視音頻信息節目和多媒體手機電視節目等至今尚未配置相應的技術監測設備,造成廣播電視數字化節目和多媒體手機電視無法進行有效的監測和管控,亟待引起有關方面予以高度關注和重視,盡快落實技術升級改造經費,確保數字化監測系統設備得到及時更新改造,確保數字化廣播電視節目得到有效監測,全省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得到保障,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發展和技術變革要求。

5提升技術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確保安全播出關系到國家輿論導向正確性,關系到廣大用戶的收聽收看權益,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也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健康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要不斷增強對安全播出重要性、緊迫性和責任感的認識,務必把提高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可靠性和不斷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廣播電視節目的套數越來越多,節目播出時間越來越長,而對設備所要求的檢修時間卻越來越短,對維護人員的技術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節目信息量的不斷加大,對監測技術崗位人員帶來的工作壓力和難度加大。同時隨著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設備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其系統設備的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涉及安全播出技術環節的底層設計問題越來越成為難以破解的“黑匣子”,這一系列問題給安全播出技術一線單位帶來了相當大的工作難度。這說明無論是廣播電視監管機構還是安全播出責任單位,都務必高度重視安全播出技術環節工作,無論對人員素質要求還是在技術設備層面上來講,都必須想方設法地全面提升技術保障能力,特別要在兩方面入手:一是播出傳輸機構務必要嚴格落實《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總局62號令)及其各專業實施細則,才能有效化解技術和管理上的難題和挑戰;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盡快提升和完善廣播電視監測技術系統,對廣播電視播出質量及其安全性實施全方位的全程可靠監測和有效監管,以更好地適應廣播電視多媒體繁榮發展對廣播電視安全運行和播出保障提出的要求。

篇2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隨著廣播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移動接收成為發展方向之一。廣播電視雖然有很長的歷史,但移動接收的進展卻不盡人意。即使是調頻廣播,在汽車高速行駛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難。電視的移動接收問題要比廣播的移動接收困難得多,所以至今還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引起廣電界的重視。

一、移動電視

移動電視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重要應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在應用需求上要求實現移動和便攜接收的功能,使整個技術系統的要求最高。它具備無線數字系統所共有的優點,較之衛星接收,有實現容易、價格低廉的特點;較之有線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設、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造成的斷網影響。移動和便攜的獨特優勢使該系統能滿足現代信息社會“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無論何人何時在何地均能任意獲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動接收制式

眾所周知,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目前有多種制式,除了國外正在使用的幾種標準外,還有我國自己提出的若干種制式。這些制式總體上可以分為單載波方式和多載波方式兩類,美國用的ATSC是單載波的,歐洲的DVB-T是多載波的。國外主要有三種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歐洲的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美國的ATSC(Advanced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Terrestrial)(綜合業務數字廣播)。

ATSC采用的是單載波調制方式(VSB),抗多徑干擾和抗多譜勒效應能力差,難以建立單頻網和進行移動接收。ISDB-T雖然支持單頻網和移動接收的應用要求,但是該技術應用較少。從世界各地對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的采用情況來看,DVB-T標準較ATSC和ISDB-T更具優勢。DVB-T是歐洲DVB系列標準中較新的一個標準(此外還有有線數字電視標準DVB-C,以及衛星數字電視標準DVB-S),也是最復雜的DVB傳輸系統。此標準是1998年2月批準通過的。DVB-T標準的核心是MPEG-2數字視音頻壓縮編碼,采用編碼正交頻分復用COFDM(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調制方式,適用于大范圍多發射機的8k載波方式。為高清晰度電視(HDTV)信號傳輸提供大于20Mbps的凈荷碼率,支持簡單天線室內固定接收。為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信號傳輸提供大于5Mbps的凈荷碼率,并能在車速移動條件下支持移動接收。具有單頻組網能力。目前采用DVB-T標準的國家和地區有德國、西班牙、挪威等歐洲國家及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其它國家。其中新加坡和德國等國將移動接收和手持設備作為主要方向。歐洲的DVB-T標準最初是為便攜和固定接收而設計,它采用的是COFDM(編碼正交頻分復用)多載波調制方式,其調制參數(如星座圖、編碼率、保護間隔等)可調,可提供120種常規模式和1200種分級模式。隨后,針對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在移動接收中的不足,人們提出了一種DVB-H的制式專門用于移動接收,而原有的數字音頻廣播(DAB)也發展到播出多媒體。DVB-H(Digital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通過地面數字廣播網絡向便攜/手持終端提供多媒體業務所制定的傳輸標準。該標準是歐洲的數字電視標準DVB-T的擴展應用。和DVB-T相比,DVB-H終端具有功耗更低、移動接收和抗干擾性更強的特點,因此該標準適用于移動電話、手持計算機等小型便攜設備通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網絡接收信號。也可以說DVB-H標準依托DVB-T傳輸系統,通過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進技術使手機等手持便攜設備能夠在固定和移動狀態下穩定地接收廣播電視信號。DVB-H采用時分數字多媒體廣播帶寬、以脈沖方式發送各頻道的數據。一般情況下,除接收所需頻道的數據外,調諧器電路在其它時間均處于關閉狀態,因此可有效減少耗電。DVB-H的基本商業要求是用電池供電的小的屏幕移動終端。它應該能夠在手提式的,移動的和室內的環境中,使用單一天線接收多媒體業務。目前看來,數字移動電視非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莫屬。中國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于2006年8月18日頒布(GB20600-2006),并自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標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簡稱為DTMB-Digital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較早時也稱為DMBTH)。DMB-TH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TDS-OFDM)多載波調制技術,這種獨特的先進技術有機地將信號在時域和頻域的傳輸結合起來,在頻域傳送有效載荷,在時域通過擴頻技術傳送控制信號以便進行同步、信道估計,實現快速碼字捕獲和穩健的同步跟蹤性能。DMB-TH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較好地支持移動接收,高清數字電視廣播,單頻組網。

三、小結

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作為當前的技術熱點,盡管它的市場前景和受眾分析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術還在發展中。它還有著信號衰落、多普勒效應、覆蓋網的建設,接收機(特別是便攜機)的耗電,接收天線的安裝等問題,所以要說哪一種制式最適合移動接收還為時尚早,因為每種制式都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改進其技術,從而改善其移動接收的性能。

參考文獻:

篇3

隨著數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線傳播領域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就在這一兩年間,無線數字媒體的類型驟然豐富,除傳統媒體之外,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樓宇分類電視,多媒體信息亭、地鐵多媒體信息系統等新興媒體紛紛涌現,移動接收是個熱點,尤其是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成為發展方向之一。現階段,廣播的移動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但是電視的移動接收問題要比廣播的移動接收困難得多,所以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但我覺得,已經快接近目標。

一、數字電視地面廣播(DTTB)

在現代通信中,通信傳輸手段主要是光纖、衛星、數字微波等,加上地面無線電視廣播電視發射構成信息主體。目前在我國數字電視按信號傳輸方式可以分為地面無線傳輸數字電視、衛星傳輸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數字電視三類。而移動電視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重要應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在應用需求上要求實現移動和便攜接收的功能,使整個技術系統的要求最高。它具備無線數字系統所共有的優點,較之衛星接收,有實現容易、價格低廉的特點;較之有線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設、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造成的斷網影響;數字電視地面廣播通過電視臺制高點天線發射無線電波,覆蓋電視用戶,用戶通過接收天線和電視機收看電視節目,主要的受眾也是針對本地區的。完善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系統所具備的蜂窩單頻網功能,不僅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而且可應用與寬帶無線接入市場;而移動和便攜的獨特優勢使該系統能滿足現代信息社會"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無論何人何時在何地均能任意獲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動接收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移動接收采用的方式是無線數字信號發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動接收所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衰落,這是所有無線通信系統都會遇到的問題。對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對于移動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顯然不實用,因此衰落問題尤為突出。電波在沿地表傳播中會受到各種阻礙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實際到達收信天線處的電波除了來自發射天線的直接波外,還存在來自各種物體(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線處形成干涉場,此外,在移動通信中,還存在因移動臺(天線)的快速移動而劃過顛簸的波節和波幅的駐播現象及由于多普勒效應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種種原因,就使得實際移動臺接收到的場強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隨時隨地在急驟變化,使信號很不穩定,這就是無線電波的衰落現象。衰落的嚴重程度通常隨頻率或路徑長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還無法對衰落進行精確的預測,但區分繞射衰落和多徑衰落兩種不同類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為慢衰落,短期信號中值電平在長期中的起伏;后者為快衰落,即瞬時信號電平在短期中的起伏。這兩種衰落的表現和影響是不同的。另外,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不同的是,移動接收的關鍵點是移動。因此,移動接收還存在一個其他無線通信不會遇到的問題,這就是多普勒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注意到遠處迎面駛來發出警報聲的警車在離你越近時,汽笛聲的音調越高。從警車到達你所在位置開始,音調開始降低,而當警車離開你后,聽到的音調會越來越低,這種現象就稱為多普勒效應。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是這樣解釋這種現象的:朝你駛來的警車發出的聲波對你而言稍微壓縮從而相對集中,這時你聽到的聲音波長短于該聲源靜止時的波,而短波音調是高的。相反,離你而去的聲源的聲波稍微擴散,這時你聽到的波長比該聲源靜止時的波長長,長波音調是低的,這樣的效應對電磁波同樣適用。比如一個趨近我們的天線發出的信號,它的頻率高于該天線相對于我們靜止時的頻率,波長相對變短;相反,一個離我們遠去的天線發出的信號,其頻率則會低于該天線在相對我們靜止時相對于我們的頻率,波長相對變長。同時波長的位移量與天線的運動速度存在正比關系,即速度越快,則波長移動越大。以上現象就是多普勒效應(Doppler)。系統方面,移動接收還要考慮覆蓋網的建設,接收機(特別是便攜機)的耗電,接收天線的安裝等問題。從基本原理考慮,模擬廣播電視信號是不宜實現移動接收的。為了解決移動接收中遇到的問題,廣播電視信號必須首先實現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無線接收,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只要在信號有效覆蓋范圍內,所有移動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設備,都可以接收數字移動電視信號。三、移動接收中的關鍵技術--OFDM

OFDM是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縮寫,是在嚴重電磁干擾的通信環境下保證數據穩定完整傳輸的技術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數據流通過串/并變換,分配到速率相對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傳輸,每個子信道中的符號周期相對增加,這樣可減少因無線信道多徑時延擴展所產生的時間彌散性對系統造成的碼間干擾。另外,由于引入保護間隔,在保護間隔大于最大多徑時延擴展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徑帶來的符號間干擾。如果用循環前綴作為保護間隔,還可避免多徑帶來的信道間干擾。OFDM的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擴頻調制后的頻譜可相互重疊,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還大大提高了頻譜利用率。主要技術特點如下:1)可有效對抗信號波形間的干擾,適用于多徑環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數據傳輸;2)通過各子載波的聯合編碼,具有很強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調制和解調可通過離散傅利葉反變換和離散傅利葉變換實現;OFDM能夠有效地對抗衰落和多普勒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受到干擾的信號能夠可靠地接收。OFDM碼率低,又加入了時間保護間隔,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其多徑時延小于保護間隔,所以系統不受碼間干擾的困擾。在有關移動接收的幾種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都采用OFDM作為其核心技術。

篇4

1數字電視概念

1.1數字電視定義

數字電視是電視數字化和網絡化后的產物。數字電視是一個系統,是指從電視節目采集、制作、編輯、播出、傳輸、用戶端接收、顯示等全過程的數字化,換句話說就是系統所有過程信號全是由O、1組成的數字流。

數字電視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而是能提供包括圖像、數據、語音等全方位的服務,是3C融合的一個典范,是計算機、傳輸平臺、消費電子三個環節的聚焦點。

1.2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的對比

數字電視采用的技術與原模擬電視有著很大的不同。其技術比較見下表。

1.3數字電視的優勢

1)現有模擬電視頻道帶寬為8MHz,只能傳送一套普通的模擬電視節目。采用數字電視后一個頻道內就傳送1—8套數字電視節目(隨著編碼技術的改進,傳送數量還會進一步提高),電視頻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的技術比較

模擬電視

數字電視

描述

采用模擬信號傳輸電視圖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號

采用數字信號傳輸電視圖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號

信源編解碼

因為信號數據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編碼壓縮問題

電視信號數字化后,其信號的數據傳輸率很高。須具有良好的數據編碼壓縮技術

復用

無夏用器,視頻、音頻信號分別傳輸

將編碼后的視頻、音頻、輔助數據信號分別打包后復合成單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數字電視具備了可擴展性、分級性、交互性、與網絡的互通性

信道編解碼調制解調

圖像信號按行、場排列,并具有行、

場同步信號、前后均衡脈沖等,并對

視頻信號有補償處理。調制方式一般采用調頻或調幅

有壓縮及復用,傳送時的信號不再有模擬電視場、行標志及概念。通過

糾錯、均衡來提高信號抗干擾能力,調鍘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隨著調制方法技術的改進。傳輸效率會進一步提高

特點

信號數據量少,技術成熟.價格便宜

信號不易在傳輸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頻帶窄。數字電視信號可方便地在數字網絡中傳輸,與計算機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頻效果好、抗干擾能力強。在同樣覆蓋范圍內,數字電視的發射功率要比模擬電視小一個數量級。

3)可以實現移動接收、便攜接收及各種數據增值業務,實現視頻點播等各種互動電視業務,實現加密/解密和加擾/解擾功能,保證通信的隱秘性及收費業務。

4)系統采用了開放的中間件技術,能實現各種交互式應用,可與計算機網絡及互聯網等的互通互連。

5)易于實現信號存儲,而且存儲時間與信號的特性無關,易于開展多種增值業務。

6)由于保留了現有模擬電視視頻格式,用戶端僅需加裝數字電視機頂盒即可接收數字電視節目,利于系統的平穩過渡,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1.4數字電視的應用范圍

1)基本業務:只要節目源許可,用戶可以收看數百套數字電視節目,以及幾十套調頻廣播節目和數字音頻廣播(DAB)節目。

2)擴展業務:可提供如圖文電視、電視會議、數據信息廣播、加密電視、視頻點播等。

3)增值業務:可通過雙向傳輸系統進行交互式的多功能應用,如互聯網接入、遠程教學、遠程醫療、電子郵件、計算機聯網、數據通訊、家庭保安監控等多媒體信息服務。

1.5數字電視的弱點

數字電視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同樣存在著一些弱點。例如在取樣的過程、量化誤差、壓縮編碼所帶來的信號損傷,在節目制作及傳輸過程中貫通延遲。有些損傷可以修復,并不影響圖像的最終質量,而有些損傷只能通過一些補償措施削弱它的影響,但這并不能影響電視領域向數字化的轉變。與電視信號數字化后所帶來的好處相比,這些影響往往會被忽略。

2數字電視分類

2.1按信號傳輸方式可分為:地面無線傳輸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衛星傳輸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數字電視(有線數字電視)。

2.2按圖像清晰度可分為三大類

1)數字高清晰度電視(HDTV):需至少720線逐行或1080線隔行掃描、屏幕寬高比應為16:9、采用杜比數字音響,能將高清晰格式轉化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顯示較低格式的信號,圖像質量可達到或接近35mm寬銀幕電影的水平。

2)數字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必須達到480線逐行掃描,能將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變為480逐行輸出,采用杜比數字音響。對應現有電視的分辨率,其圖像質量為演播室水平。

3)數字普通清晰度電視(LDTV):顯示掃描格式低于標準清晰度電視,即低于480線逐行掃描的標準。對應現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產品類型可分為

數字電視顯示器、數字電視機頂盒和一體化數字電視接收機;

2.4按顯示屏幕幅型比分類

數字電視可分為4:3和16:9幅型比兩種類型。

3數字電視技術

數字電視的實現,以下幾項技術是關鍵:

3.1數字電視的信源(視頻、音頻)編解碼技術在1920x1080顯示格式下,數字化后信號的數碼率在傳輸中高達995Mbit/s,這比現行模擬電視的傳輸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須去除圖像信號中的多余信息,將數碼率壓縮到能在一個8MHz模擬電視信道中傳送。視頻編碼技術主要功能是完成圖像的壓縮,使數字電視的信號傳輸量由995Mbit/s減少為20Mbit/s~30Mbit/s。國際組織已經制定了對圖像進行壓縮編碼的標準有JPEG(靜態圖像壓縮編碼標準)、MPEG-2(運動圖像壓縮編碼標準)等。音頻編解碼主要功能是完成聲音信息的壓縮。對伴音進行壓縮編碼標準有MPEG伴音壓縮編碼標準、AC-3等。

3.2數字電視的復用系統

數字電視的復用系統從發送端信息的流向來看,它將視頻、音頻、輔助數據等編碼器送來的數據比特流,經處理復合成單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給信遭編碼及調制。接受端與此過程相反。在HDTV復用傳輸標準方面,美國、歐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標準。

3.3數字電視的信道編解碼及調制解調

為了提高傳輸的頻帶利用率,通過調制把傳輸信號放在載波或脈沖串上,為發射做好準備。數字電視采用多進制調制方法,例如:殘留邊帶調制(VSB);正交振幅調制(QAM);四相相移鍵控調制(QPSK);差動四相相移鍵控調制(DQPSK);編碼正交頻分復用調制(COFDM)等。

為了提高數字電視傳輸的可靠性,通過糾錯編碼、網格編碼、均衡等技術,提高信號的抗干擾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羅門碼、卷積碼、交織、格狀編碼調制等。美國、歐洲、日本數字電視的制式、標準不統一,主要是指在該方面的不同。

數字電視標準

數字電視標準是指數字電視采用的視音頻采樣、壓縮格式、傳輸方式和服務信息格式等的規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種:

美國的ATSC(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歐洲的DVB(數字視頻廣播);日本的ISDB(綜合服務數字廣播)。

每一種標準對于信源的處理、畫面格式及傳輸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別。每一種數字電視標準又可分為衛星傳輸、電纜傳輸和地面傳輸方式。

4.1美國ATSC標準

ATSC標準由四個層級組成,最高為圖像層,確定圖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陣列、幅型比和幀頻。接著是圖像壓縮層。再下來是系統復用層,特定的數據被納入不同的壓縮包中。最后是傳輸層,確定數據傳輸的調制和信道編碼方案。下面兩層共同承擔普通數據的傳輸。上面兩層確定在普通數據傳輸基礎上運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還確定ATSC標準支持的具體圖像格式。

另外,ATSC還開發并通過了可為采用50Hz幀頻的國家使用的另行標準。

ATSC成員30個,其中有美國國內成員20個、來自阿根廷、法國、韓國等7個國家的成員10個,中國的廣播科學研究院也參加了ATSC組織。

4.2歐洲DVB標準

支持室內接收、移動接收等需求,包括4個系統。

1)DVB傳輸系統:涉及衛星、有線電視、地面、SMATV、MMDS等所有傳輸媒體。

DVB-S數字衛星廣播系統標準。衛星傳輸具有覆蓋面廣、節目容量大等特點。

DVB-C數字有線電視廣播系統標準。系統前端可從衛星和地面發射獲得信號。

pWB-T數字地面電視廣播系統標準。本地區覆蓋最好。傳輸質量高,但接收費用也高。

DVB-SMATV是數字衛星共用天線電視(SMATV)廣播系統標準。

DVB-MS高于10GHz的數字廣播MMDS分配系統標準。

DVB-MC低于10GHz的數字廣播MMDS分配系統標準。

2)DVB基帶附加信息系統:可傳送接收IRD調諧、節目指南及圖文、字幕、圖標等信息。

DVB標準定義的畫面格式

DVB-SI數字廣播業務信息系統標準。

DVB-TXT數字圖文廣播系統標準,用于固定格式圖文電視的傳送。

DVB-SUB為數字廣播字幕系統標準,用于字幕及圖標的傳送。

3)DVB交互業務服務:對應標準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條件接收及接口標準:條件接收是付費電視廣播的基本部分。DVB數字廣播系統與其他電信網絡(如SDH、ATM等)連接,可實現DVB向電信網絡的過渡。標準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員已經達到265個(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歐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國的廣播科學研究院和TCL電子集團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標準

日本數字電視首先考慮的是衛星信道,采用QPSK調制。并在1999年了數字電視的標準--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數字廣播專家組)制訂的數字廣播系統標準,它利用一種已經標準化的復用方案在一個普通的傳輸信道上發送各種不同種類的信號,同時已經復用的信號也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傳輸信道發送出去。ISDB具有柔軟性、擴展性、共通性等特點,可以靈活地集成和發送多節目的電視和其它數據業務。

ISDB籌劃指導委員會委員17個,其他成員23個,其成員均為日本國內電子公司和廣播ISDB標準定義的畫面格式三種數字電視標準對比機構。

4.4三種數字電視標準的對比

無論哪一種制式,它們的視頻壓縮技術都采用了MPEG-2標準,但是由于美國和歐洲等在模擬電視的制式的差別,為了兼容性,它們的視頻采樣格式也存在差別,主要體現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場頻等。

在數字電視信號的傳輸中,衛星傳輸一般采用QPSK調制技術,電纜傳輸一般采用QAM調制技術,但地面傳輸采用的技術則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別,如美國的ATSC采用的是VSB調制技術,而歐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則使用oFDM調制技術。

服務信息是指在數字電視中開展增值服務所用的數據,美國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歐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別規定了各自數字電視中的服務信息格式。

ATScATV優點:頻譜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顯地減少了脈沖干擾。可將與原模擬NTSC信號的同頻和鄰頻干擾減至最小。缺點是不能抵抗多徑干擾,不支持移動接收。

DVB-T優點: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頻道的眾多發射機,每一個均覆蓋一個較小的區域的這樣一種單頻網絡來說,DVB是一三種標準數字地面廣播系統的比較

種最佳選擇。同時提供了良好的移動接收性能。缺點是:其載/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號的有效傳輸距離,對來自于電機的脈沖干擾較敏感,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較高功率的發射機,保護間隔降低了頻譜效率并明顯減少帶寬的比特/赫茲率。

ISDB-T和DVB-T非常類似,根據分層和窄帶接收同時實現固定、移動和便攜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點;與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層傳輸功能。

5中國的數字電視

早在1996年,我國便開始了數字電視的研究工作,數字電視被列人原國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并成立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的總體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國慶50周年大典的數字電視現場直播。后國家將數字電視發展計劃納入“十五”高新技術的12個重大專項之列,數字電視研究工作全面啟動。

5.1中國數字電視標準

1)信源編碼技術標準:

中國的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標準工作組制定了面向數字電視和高清激光視盤播放機的AVS標準。該標準與MPEG-2標準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國際標準基本層,其壓縮水平可達MPEG-2標準的2-3倍。

2)信道傳輸技術標準

中國的衛星數字電視標準采用歐洲DVB—S標準。

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的標準還在報批過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線電視臺多采用歐洲的DVB-T標準在試播。

中國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方案目前還在制定過程之中。

3)條件接收系統標準(CA)、用戶管理系統(SMC)已制定完成。

5.2數字電視現狀及發展:

1)中國數字電視規劃:

國家廣電總局制定了《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

2003年數字電視標準出臺(未按期實現)。

2005年進行數字電視的商業播出,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3000萬戶,直轄市、東部地區地(市)級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市和部分地(市)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008年用數字電視轉播奧運會,東部地區縣以上城市、中部地區地(市)級城市和大分縣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地(市)級以上城市和少數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010年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中部地區縣級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015年停播模擬信號,西部地區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

2)數字電視現實的困難:

篇5

一.鍵控特技的分類

1.按鍵源的性質分

內鍵

鍵源與填充(前景)信號是同一個圖像信號,即用要填的圖像信號一路經過鍵控信號處理器產生摳像電視信號,另一路作為“填充信號”填入被摳掉的部分。內鍵也稱自鍵。內鍵特技以前常用于黑白字幕插入,鍵源信號通常是在黑底上的白色字符或圖形,它的電平只有高低兩種,且對應白色部分的電平高,如果填充信號記作A,背景信號記作B,則內鍵可簡述為A摳B填A。這種技術現廣泛地應用于色鍵特技。將疊加的全電視信號經消色電路和放大整形處理后,形成摳像鍵控信號,從而進行混合疊加。

(2)外鍵

相對于內鍵特技而言,外鍵特技的鍵信號不是由填充(前景)信號或背景信號形成的,而是由第三路視頻信號作為鍵源所形成的,外鍵的鍵源信號也是由黑底上的白色字符或圖形,填充信號通常為單一色調的彩色信號,因此外鍵特技通常用于彩色字幕的插入。如果填充信號記作A,背景信號記作B,鍵源信號記作C,則外鍵可簡述為C摳B填A。

在計算機顯示像素時,其RGB像素,一路通過電平合成得到摳像信號,另一路經過D/A變換,編碼器編碼產生填充信號,如圖2所示。其中存儲器輸出為數字RGB信號(各8位),經D/A變換成模擬RGB,然后經編碼器合成成為填充信號,另一路經求和電平處理器產生摳像信號。圖2的鍵控信號疊加器輸出為0和1兩種狀態的電平信號,隨著字幕機技術的發展,現已有利用另一8位信號通道產生具有256級電平變化的ALPHA鍵,從而產生具有半透明漸變的效果(后文詳述)。

2.按產生鍵信號的鍵源圖象成分分

(1)亮度鍵

它是利用鍵源圖像中亮度成分來形成鍵信號,亮度鍵要求鍵源圖像要有較高的亮度反差,即要求鍵源中作前景的圖像部分要亮,其余部分要暗(黑),要形成明顯的黑白反差,亮度鍵又稱黑白鍵。圖3為亮度鍵原理示意圖。

(2)色度鍵

又稱色鍵,它是利用彩色幕布的前景圖像(填充信號)的色度成分(主要是色度中的色調,也就是圖像的顏色)與其后的彩色幕布的色調(幕布的顏色)差別來形成鍵信號,用鍵信號去摳背景圖像,再填入彩色幕布的前景圖像。色鍵也是內鍵的一種形式,所不同的是鍵信號的形成方式,內鍵是利用鍵源信號的黑底和白字符之間的亮度差別來形成鍵信號,而色鍵是利用鍵源信號的彩底(即彩色幕布)和前景圖像(如演員圖像)之間的色調差別來形成鍵信號,同時鍵源信號又作為填充信號。色鍵要求鍵源圖像信號有較高的色度反差,即要求鍵源信號中作前景的圖像不能含有其后作幕布(背景)的彩調相同或相近的色調,也就是要求鍵源信號的前景和背景的色調盡量分開,最好是補色關系,以保證兩者之間的色調差別。

在電視制作中為了獲得最佳視覺效果,使用色度鍵時應盡量滿足下列要求:

.背景應平坦,照明條件要好,顏色要均勻。

.拍攝物體的照明要好,不能帶有被鍵出的顏色。

.視頻必須以分量格式拍攝。

圖4為色鍵原理示意圖。

3.按鍵信號波形分

硬色鍵

鍵信號波形是前后沿很陡的矩形脈沖信號,硬色鍵合成輸出圖像的前景和背景的分界處有抖動和突變現象,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自然,還存在分界處彩色閃爍和有幕布色鑲邊等現象。另外,對于自然景物中的半透明物體作為合成圖像前景圖像時,其后面的背景圖像應該是部分地透明,但是硬色鍵在任何瞬間其鍵信號所控制的視頻切換開關不是接通就是斷開,鍵信號只有兩種取值,不是高電平就是低電平,因此硬色鍵合成圖像中前景圖像不是全透過就是全不透過其后的背景圖像,這與我們日常見到的自然景觀是不同的,所以硬色鍵特技給人缺乏真實效果的感覺。在硬色鍵中,鍵信號為高電平時視頻開關接通,前景圖像全透過其后的背景圖像,鍵信號為低電平時視頻開關切斷,前景圖像全不透過其后的背景圖像。

(2)軟色鍵

鍵信號波形是與前景圖像透明度相關的斜坡形(梯形)信號,鍵信號在上升和下降期間有一定的斜率,軟色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硬色鍵的上述缺點,軟色鍵中將用于硬色鍵的脈沖門控混合電路改成了線性混合電路。

目前,在軟色鍵的基礎上發展了線性鍵控特技(也稱透明鍵或ALPHA鍵),線性鍵合成圖像能線性地與前景圖像的透明度成比例地透過背景圖像。軟色鍵和線性鍵擴大了色鍵特技的應用范圍。線性鍵是具有半透明混合效果的鍵控特技,其鍵信號決定合成圖像中前景圖像(填充信號)后背景圖像以什么樣的透明度可見,即鍵信號根據前景圖像的透明度而線性地成比例地決定前景信號與背景信號的合成比例或混合程度。線性鍵的數學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VOUT=VF*K+VB*(1-K)

其中VOUT為前景(填充)信號和背景信號合成后的輸出信號,VF為前景信號,VB背景信號,K為鍵信號,K值取值范圍為大于等于0而小于等于1,從該式可知,當K=1時,VOUT=VF,此時線性鍵的合成輸出就是前景(填充)信號,這種情況稱為完全疊加。當K=0時,VOUT=VB,此時線性鍵的合成輸出就是背景信號,這種情況稱為完全不疊加。當大于0而小于1時,線性鍵的合成輸出為前景(填充)信號VF和背景信號VB按照K值所決定的比例進行合成以后的圖像,合成圖像看上去是半透明的效果,透過前景可以看到背景,透明度的大小取決于鍵信號K的值。實際上,當K=0或K=1時,線性鍵就工作在硬色鍵方式,但反過來硬色鍵卻不能達到線性鍵的效果,因為硬色鍵的鍵信號K的值只有0(低電平)和1(高電平)兩個值,所以硬色鍵合成輸出要么是前景信號,要么是背景信號,不可能出現半透明的混合效果。

圖5給出了線性鍵(ALPHA鍵)原理示意圖。

二.色鍵技術應用于虛擬演播室

隨著數字電視.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色鍵已從二維特技發展到三維特技,近幾年出現的虛擬演播室技術就是三維色鍵視頻特技的典型應用,它將活動的演播人員圖象通過色鍵方式鍵入到三維立體動畫背景之中。做到真實的演員能深入到虛擬的三維場景中,并能夠與其中的虛擬對象實時交互。在虛擬演播室中在一間蘭色屏幕代替的真實背景里進行現場表演,三維計算機圖形發生器實時產生一個逼真的虛擬環境,并按照以下程序工作:攝象機采集前景視頻信號,同時攝象機上的跟蹤定位系統實時提供攝象機移動的信息。這些數據被送至一個實時圖形計算機。從計算機的鏡頭視角再產生一個虛擬環境。以蘭色屏幕為背景拍攝的攝象機圖象,經延時后與選自計算機的虛擬背景以相同時碼進行工作,并通過數字視頻切換臺“聯合”在一起,實時產生一個組合圖象。

圖6給出了色鍵技術應用于虛擬演播室的原理示意圖。

傳統的色鍵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應用于虛擬演播室,成功解決了前景與背景之間的透視關系.比例關系,使合成的圖像有了極佳的立體效果,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三.鍵控技術應用于電視播出系統

目前鍵控技術已廣泛地應用于各級電視臺的播出系統,主要用于臺標時鐘和字幕信息的疊加,所采用的方式多為并聯方式,即只將實現鍵控特技功能的鍵控混合器串接于電視播出系統視頻通道中,而將臺標時鐘機與字幕機并接于鍵混合器,如圖7所示。其優點在于簡化了電視播出系統視頻通道,提高了電視播出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故障率和人為差錯率,因為播出節目視頻信號經過鍵混合器而不經過臺標時鐘機和字幕機,而且即使鍵控混合器出現故障,也因為其具有掉電旁路直通功能而不影響播出節目視頻信號的傳輸。同時,采用鍵控混合器并接方式也方便了播出設備的維護和檢修,當臺標時鐘機或字幕機出現故障時,可以方便地將其拆下檢修,而不會影響視頻通道的節目播出,只是暫時無法疊加臺標時鐘或字幕信息而已。

圖8給出了鍵控混合器的原理示意。作為播出通道的關鍵設備,其必須具備以下功能:

主信號斷電直通功能(BYPASS)。

采用兩路外鍵處理方式,可同時進行底行字幕游動和臺標疊加處理。

視頻信號通道指標滿足規定的要求。

具備各種檢測功能。包括主信號在線檢測,填充信號與主信號的同步檢測。

通過對鍵控信號的處理,使得鍵控特技的混合層次靈活可選。

具備手動/遙控功能,作為播出設備,通過相應的遙控接口很容易接入自動播出系統。

鍵控混合器從使用上說分為兩種,即開關鍵和ALPHA鍵。開關鍵即前文提到的硬色鍵,其核心部分是一高速開關,開關的速度很快,一般在15ns以下,主信號和疊加信號經鉗位后分別到達二選一開關一端,鍵信號產生的控制信號用來控制開關。

自1998年6月中央電視臺率先采用半透明臺標以來,已有許多地市電視臺都選用了新型具有256級透明效果的ALPHA鍵代替了傳統的開關鍵,使字幕和臺標能出現半透明或浮雕等效果。

四.鍵控特技應用于電視后期制作

篇6

電視是以科技進步為依托的現代電子媒介,高清電視技術的出現必然給電視節目制作帶來新的活力,自從2005年9月1日,中國第一個《央視高清》頻道正式開播以來。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劃,2008年數字高清電視地面傳輸全面推廣;2009年央視新臺址全部啟用高清制作系統,每天需要高清節目自產量達50h;而中國高清接收設備的發展早已超前于高清節目制作和播出,有統計資料表明,僅2005年國內就賣出支持高清電視的接收機100萬臺以上,中國高清時代已經大踏步走來。

一、標清與高清技術標準之對比

目前,中國執行的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英文縮寫SDTV,簡稱“標清”)標準,是1982年2月公布CCIR601,現改為ITU-RBT.601《演播室數字電視編碼參數》標準。

分辨率720×576、總有效像素41萬、畫幅寬高比4:3、場頻50Hz、隔行掃描。記做576/50i。2000年8月公布GYfr155—2000《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制作及交換用視頻參數標準》。對應國際標準ITU-RBT.709,這是中國規定的高清晰度數字電視(英文縮寫HDTV,簡稱“高清”)標準。分辨率1920×1080、總有效像素207萬、畫幅寬高比16:9、場頻50Hz、隔行掃描。記做1080/50i。高清畫面像素數5倍于標清,16:9畫幅比標清寬了1/3。其畫面細節的豐富度和色彩還原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當我們使用大屏幕寬屏電視機觀看高清節目時,那恢宏遼闊的寬幅畫面、清晰細膩的逼真圖像、豐富分明的層次、自然亮麗的色彩,無不帶給我們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極大的視覺享受。

二、鏡頭

標清鏡頭成像面積58.1mm2,寬高比4:3;高清鏡頭成像面積51.8mm2,寬高比16:9。兩者具有不同的感光成像面積,使得兩者的感光靈敏度不同。另外,由于鏡頭折射特性基本不變,而拍攝同樣大小的實景轉到不同面積的成像面上時,鏡頭焦距就要不同,這樣拍攝的景深也就不同了。和標清比較,用高清鏡頭拍攝時靈敏度降低、景深范圍縮小。另外,由于高清圖像像素數5倍于標清,其像素點細小到只有標清的一半左右,而觀看高清圖像時一般都采用大屏幕電視機,使得圖像對調焦誤差非常敏感。調焦稍有偏差,立刻就能在屏幕上看出來。這樣一來,高清鏡頭本身景深就小,拍攝的圖像對調焦誤差又敏感,再加上由于靈敏度低需開大一擋光圈,景深就更小了。因此,高清拍攝對聚焦操作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三、曝光

調整光圈的目的就是準確地控制曝光量,曝光量直接影響到畫面的層次、細節、色彩飽和度。只有準確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圖像。因為高清攝像機水平清晰度提高,其畫面寬容度更接近電影膠片,層次比標清更加豐富。在拍攝景物時。需認真觀察被攝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圍,根據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與拍攝主體的關系,確定曝光量并調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攝像機還提供了伽馬曲線的調整。當拍攝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較大且超過了CCD所能表現的范圍時,圖像的高光部分就會出現泛白現象,導致高光部分層次和細節丟失。當被攝景物處于比較暗的環境中,如果超過CCD的最低照度范圍,圖像暗部就會層次減少甚至丟失,表現為畫面一片漆黑。這時可以通過調整拐點、伽馬曲線和黑伽瑪曲線進行畫面的補償和修飾。為了充分表現高清晰的畫面。更需要發揮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畫面上有可能會模糊不清,這類似于焦點不實的現象。特別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畫面水平方向的擴展部分,這就更需要合理運用燈光照明技術。在陰天或多云天氣下拍攝時,需要燈光輔助以達到較好的成像效果。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攝時,使用反光板等會得到效果較好的圖像。總而言之,高清拍攝時照明用燈量要比標清多。高清拍攝時照明光線性質的硬與軟對物體外觀的清晰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從畫面的總體效果來說,由于硬光能勾劃出被攝景物的輪廓,質感十分明顯,所以使我們感到空間感強。而柔光照明很容易產生平淡的無立體感的圖像,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從畫面的局部效果來說,可能由于硬光造成過大的明暗反差,而使物體細部的再現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細膩的影調層次,相反能提高我們對物體細部的分辨能力,故此感覺畫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攝像照明時宜使用較軟的光線,這對提高畫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布光要均勻,光比要小,注意營造透視感。在拍攝現場為保證精確曝光,要使用專業監視器和波形監視器。波形監視器的參數值可為曝光提供客觀標準,專業監視器可得到現場實拍圖像的主觀感覺。觀看圖像時要注意保持觀看環境黑暗,一般采用黑布將監視器和觀看者頭部完全遮蓋住,觀看圖像層次是否豐富。亮度是否適中。

四、構圖

高清電視比標清電視畫幅變寬,16:9的寬畫幅比4:3標清橫向加長了1/3,視角很寬。16:9的構圖方式顯的大氣,而且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這在拍攝大場面或大全景時非常有表現力。更接近電影的視覺效果。從電視畫面的角度看,構圖就是鏡頭語言,通過畫面講述拍攝者要表達的內容。在視覺效果上,需要掌握一些規律,尤其是使用16:9畫幅比進行構圖時。從突出主題出發,畫面離不開線、形、色調、影調這四大元素。根據上述要求。在16:9的構圖中,由于水平視角的增大,更需要留意線條在畫面上的延伸感,形成視覺上的透視感。由于畫幅變寬,景物增加,構圖上要注意主體和陪襯體的合理位置,既要有對比又不失平衡,虛實的比例也要控制恰當。采用搖攝時,由于水平方向視角變大導致水平運動的物體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變長,若按一般速度進行橫向搖攝,觀眾就會感覺節奏緩慢拖沓。此時適當加快搖攝速度,可加快鏡頭節奏及加強鏡頭動感。

五、聚焦

由于高清攝像機水平視場角大,清晰度高,景深范圍又比標清小。畫面包容景物多,就使我們容易忽略某些細節。再加上攝像機的尋像器尺寸小,分解力低,使得我們在尋像器中看起來很清楚的畫面,放到大屏幕監視器上會發現焦點并未調實。因此我們在拍攝現場要盡量使用專業監視器,而且屏幕越大越好。比如屏幕20英寸,分解力1000線以上的專業監視器就可以保證拍攝畫面清晰。標清拍攝聚焦時,一般先將鏡頭變焦至最大推上去聚焦。因為此時景深最小,焦點是否調實較容易判斷。調實后再將鏡頭變焦拉回來到所需景別,這樣焦點就算調實了,而在高清拍攝時就不能這樣了。因為變焦鏡頭在變焦時,普遍存在著微量的像面漂移現象,不同焦距處的最佳焦點位置并不精確一致。這在標清拍攝時不成問題,而在高清拍攝時就不允許了。因此高清拍攝時要先把鏡頭變焦至所需景別,把它作為定焦鏡頭直接在該焦距狀態下精確調焦,此時當然離不開專業監視器了。在沒有專業監視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鑒電影拍攝的方法,先直接測

量調焦距離,再將鏡頭上的調焦基線轉動至該調焦刻度值上。

六、清晰度

高清技術要求在整個制作環境、制作態度等方面要更加嚴謹,對每一個環節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一些細小的缺陷,在標清時看不出來,而在高清大屏幕監視器上卻非常刺眼。甚至一只蚊蟲落在頭上或者布景上,就會導致拍好的鏡頭前功盡棄。

七、兼容性

中國的現狀為標清、高清兩種電視標準并存。為適應由標清到高清的平穩過渡,高清節目制作也要考慮標清接收機收看的問題。除去清晰度下變換問題,主要問題還是16:9畫幅如何轉為4:3畫幅。我們可以將16:9畫面橫向直接收縮為4:3畫面,但畫面要產生變形(變窄),此方法不可取。不變形的轉換方法有兩種:

7.1信封模式

篇7

一、上海交通大學的AD丁B一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

ADTB一T是一種“單載波”方案,其采用偏置正交幅度調制(OffsetQuadrateAm-plitudeModulationOQAM)采用4位或16位及32位OQAM變調方式,并在其中融入了獨特的平均化技術,使用8MHz帶寬,擁有SMbit/s.lOMbitls,20Mbit/s三種傳輸模式。ADTB方案的工作過程大致為:各種數據碼流進入數據緩沖器,經過擾碼、外編碼(RS編碼)、交織、內編碼后,經過同步信號插入、導頻插入、OQAM調制后形成基帶信號,再經上變頻為射頻信號。圖1為ADT’B-T方案流程框圖。

其主要的技術組成和特點包括:有效的數據結構:滿足靈活的綜合數字業務和抗干擾要求,雙導頻輔助同步技術:穩健的上下導頻輔助同步系統,載波恢復和時鐘恢復更穩健、可靠。采用級聯的交織內外碼信道編解碼技術。由于采用單載波調制技術,信號的峰均比低,載噪比門限低,.有利于頻譜規劃,做到更好的信號覆蓋,對抗相位噪聲的能力強,跟蹤快速變化信道的能力強。強大的對抗信道衰落的均衡技術:多經和前、后向回波。更多高效的接收處理技術:普通高頻頭復雜的數字信號處理。大容量移動接收:移動條件下最高速率可達12Mbps。

二、清華大學。MB一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

清華大學DMB一T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TDS一OFDM)多載波調制技術,有機地將信號在時域和頻域的傳輸結合起來,控制信號以便進行同步、育旨。在頻域傳送有效載荷,在時域通過擴頻技術傳送信道估計,實現快速碼字捕獲和穩健的同步跟蹤性能。

在技術上,針對插人強功率同步導頻的傳統OFDM調制方式,在傳輸系統的有效性、可靠性都受損失的缺陷,發明了基于PN序列擴頻技術的高保護同步傳輸技術和巧妙利用OFDM保護間隔的填充技術,同時提高了傳輸系統的頻譜利用效率和抗噪聲干擾性能。針對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現有傳輸標準的信道估計迭代過程較長的不足,發明了新的TDS-OFDM信道估計技術(利用PN序列在接收端進行信道估計),提高了系統移動接收性能。應用一種新的糾錯編解碼(FEC)(由格狀碼、卷積交織碼和R一S分組碼構成的級聯碼)技術,有效地改善了采用多載波OFDM技術系統誤碼門限差的現實,DMB-T還采用了不同于已有數字電視技術標準的與自然時間同步的分層復幀結構,來支持單頻網。單頻網不但能夠更好的支持移動數字電視服務,而且能夠解決由單個發射機無法覆蓋的盲區問題。

三、兩種方案性能及特點分析

土海交通大學的ADTB一T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是一種“單載波”方案,清華大學的DMB一T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為多載波方式。本節從單載波與多載波角度對兩種方案性能及特點進行分析。

篇8

由于光纖線路本身傳輸損耗偏低,可以實現長遠距離的干線傳輸,確保電視信號的基本技術指標;光纖頻帶寬,也有利于有線電視多路信號能夠均衡地傳輸到每一個光節點上;光纖本身的傳輸距離長,并且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并且其傳輸還不僅僅局限于有線電視信號,可以拓展成一個開放的平臺來開展綜合化業務傳輸。

1.2HFC網絡技術特征

有線電視光纖傳輸在開展綜合業務傳輸時,提供了一個廣闊的開放性平臺,這是寬帶綜合業務網當中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在國內,各個廣電部門都在積極地開展傳輸網絡的升級與改造工程,將原本以同軸電纜作為主體的樹型結構網絡逐漸改造成為傳輸媒質的HFC網,因為HFC網具備抗干擾能力強、頻帶寬以及可靠性高等特點,作為雙向交互式網絡,其應用也非常廣泛[2]。

2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系統的技術維護措施

科學地、高效地、細致地完成光纖傳輸技術維護工作,可以保證當光纖傳輸系統面臨故障時,做好相應的判斷、處理及修復工作。

2.1管理光纖竣工技術資料

對光纖傳輸系統而言,其竣工技術資料主要包含了:第一,光纖傳輸系統改造的技術方案。第二,敷設光纖線路時的分布圖,包括活動接頭的編號與位置、光纜敷設的方式與用途、每一條光纜的長度、光纖鏈路的總損耗、接頭損耗等內容。第三,光纜尾纖盒或者是光纜尾纖配線架圖、臺內外光纖傳輸機房分布圖。第四,光端機主要的性能指標、型號、備件庫存情況以及生產廠商。第五,光纖傳輸日常維護與測試的記錄表格、日常故障處理登記表格等。

2.2對電視信號光纖傳輸的日常維護

在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的日常維護中,主要是對相應的發射光功率進行測試,同時,對光纖傳輸系統能否正常的開展工作加以判斷。在維護中,我們要隨時把握光纖損耗出現的變化情況,同時,對光纜進行定期檢測,詳細記錄被測試的光纜線路的實際損耗,對于每一個測試值竣工記工都需要同測試值進行相互的比較,分析哪一個節點部位沒有出現損耗,注意隨著季節的變化,光纜損耗值出現的變化,同時,記錄好光纖傳輸的工作狀況,如此有利于在發生故障之后,能夠及時地判斷故障發生的部位,針對故障進行相應的處理[3]。雖然光纖線路發生故障的概率非常低,但是低并不代表就不會發生故障。所以,對光纖線路的搶修也是一個不可能避免的問題。建立一支作風過硬、經驗豐富的搶修隊伍,才能夠在發生光纖事故故障時,及時處理故障,避免對用戶的使用帶來影響。當然,控制故障的最高境界在于發生事故之前就能夠排查隱患,避免對正常的傳輸產生影響。所以,合理地設置尋線員,配合上日常的檢修維護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向社會大眾宣傳光纖線路傳輸相應的法律法規知識,也有利于提高有線電視信號光纖線路傳輸安全性、穩定性及可靠性。

2.3接收端線路側

第一,如果發射的光功率正常,但是接收端線路側的接受光功率要遠遠低于原始記錄值,或者是直接為零,就說明光纖線路出現損耗增大或者是中斷等故障現象,這時對光纖線路可以利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判斷與測試。對于這一類型故障發生的原因有:第一,光纖活動接頭處出現了故障、光纜斷裂、光纖熔接點故障。外部引起的故障發生的原因有架空光纜、直埋光纜以及管道光纜出現損傷性故障,這一類型故障一般是在非接頭的部位出現。另外,光纜傳輸損耗值過大也是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光纜本身質量有所欠缺、光纜出現了彎曲變形的情況、光纜溫度特性偏低,最終導致光纜損耗增大的現象發生。第二,如果接收端路側接受光功率屬于正常狀態,但是接收機工作狀態卻不正常,使用藥棉蘸酒精對光纖活動接頭端面進行輕輕擦拭之后,依然無法滿足光接收機的正常工作要求,則可能是因為光接收機本身出現了故障,這時可以利用一個備用的光接收機來做出相應的判斷與試驗,而故障機最好能夠送到指定維修點進行檢修或者是更換,嚴禁出現隨意調試或維修后,又使用到光纖傳輸系統之中。

篇9

電視技術自誕生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制作技術上,從攝影機到磁帶攝像機,從復合信號到分量信號;傳輸技術上,從開路地面傳輸到有線電纜傳輸再到衛星傳輸,然而,直到本世紀九十年代,信號的傳輸和處理都是仿真性質的。模擬電視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缺陷,主要表現在:

•回波反射在地面廣播中,由于周圍的建筑物和山脈等會對電視信號產生多徑反射,從而導致接收機出現畫面重影現象,影響收看效果。

•保存困難模擬電視節目存儲在磁帶媒體上,由于磁帶對存儲環境的溫度、濕度要求較嚴格,因此,長期存放和使用磨損都會對磁帶造成物理損傷,如掉磁粉、磁帶變形等,嚴重影響重放的圖像質量。

•順序存儲介質限制磁帶是順序存儲介質,這種順時序性質,決定模擬信號的編輯過程只能是線性低效的。

•噪聲積累由于模擬電視信號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干擾和引入各種噪聲,經多次傳輸或復制后,噪聲積累,使圖像質量不斷下降。

•對傳輸信道有嚴格要求模擬電視信號傳輸過程中,由于傳輸信道的特性并非總是十分理想,因此會導致電視信號的線性失真和非線性失真。線性失真是由于傳輸系統的振幅頻率特性和相位頻率特性不理想所致,它將使電視信號的高頻部分產生衰減,降低圖像的清晰度和產生細節模糊。同時,還會導致色度信號的增益、延時與亮度信號不一致,嚴重時會完全改變顏色;非線性失真對電視信號的亮度信號和同步信號都有影響,尤其是影響彩色的飽和度和色調。同時,還存在微分相位失真、微分增益失真。

•其它缺陷模擬電視的其它缺陷包括:亮度互擾,行間閃爍,爬行,大面積閃爍等。

模擬電視的這些缺陷是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只有使用數字技術才能徹底改觀。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已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所謂數字電視,是將傳統的模擬電視信號經過抽樣、量化和編碼轉換成用二進制數代表的數字式信號,然后進行各種功能的處理、傳輸、存儲和記錄。數字電視從節目制作到信息的接收和顯示,其工作過程及原理與模擬電視大相徑庭。所不同的是它采用數字化處理、傳輸、接收和顯示信息。

在電視技術中采用數字技術不僅能改進圖像質量,更重要的是能與現有的數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能為人們提供全新的、更靈活、更方便的服務。這一點在迅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非常重要。數字化電視信號具有如下主要優點:

•多次中繼或復制后不會產生噪聲積累,適用于遠距離多次中繼傳輸或反復編輯和復制。

•清晰度高,使用部首傳輸、轉播音響,在接收端有望達到演播室水平;

•音頻效果好,可支持五聲道加超重低音聲道的5+1環繞聲家庭影院;

•可采用糾錯編碼技術,提高抗干擾能力,同等傳輸條件下的抗干擾能力優于模擬電視;

•可充分使用壓縮編碼技術壓縮其資料率,降低數碼率或存儲空間。占用頻道較窄,地面廣播時,原PAL頻道可播放高清晰度電視或四套標準格式數字電視,有線電視網中的一個PAL頻道可播送8~10套標準數字電視;

•保留了現有模擬電視畫面格式,普通電視機前加裝數字電視機頂盒即可接收數字電視節目;

•易于實現加密和保密通訊;

•可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降低功耗,減小體積,可靠性高,調試維護易,大規模生產時可大幅降低成本;

•電視信號可以通過現有的公共電信數字傳輸網絡傳送,電視廣播網絡的數字化為提供其它資料業務創造了條件,繼而為廣播網絡連接其它網絡,以及視頻業務融入統一的信息基礎設施NII開辟了道路。

正是由于這些優勢,使數字電視取代模擬電視成為必然。數字電視淘汰模擬電視,如同數字大哥大將最終淘汰模擬大哥大一樣。電視終將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電視將成為新一代電視的代名詞,很快,我們將把“數字電視”只稱為“電視”。一場電視革命的序幕就此拉開。

本文將電視技術分為制作和傳送兩大類,分別討論數字化技術帶來的變化及其發展趨勢,并對相應技術發展可能對電視傳播活動及社會造成的影響作出預測。

壹、數字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技術中的發展及其對傳播活動的影響

自從1956年美國安培公司開發成功世界上第一臺四磁頭兩英寸磁帶錄象機以來,在40多年短暫的歷史中,視頻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號處理方式從復合到分量;設備裝置從大到小,從攝錄分開到攝錄一體,現在又正經歷著一場新的革命,這場革命是由數字化技術驅動的。80年代開始出現的多媒體技術,使得人們通過計算機可以不受不同媒體差異的限制,綜合處理圖像、聲音、資料、文字等多種信息,從90年代開始與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相融合,極大地豐富了視頻節目制作手段,傳統的制作方式不斷被全新的、充滿創造活力的制作方式所代替。視頻節目制作技術采用計算機和專用視頻設備使視頻圖像的創作和編輯得以大大簡化,降低了制作成本,擴大了需要進行視頻圖像處理與創作的用戶范圍,并將對視頻行業的現有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非線性編輯系統將取代線性編輯改變節目制作及播出方式

二、虛擬演播室技術極大地提高節目的信息量和娛樂性

典型的虛擬演播室系統是由攝像設備、攝像機位置參數分析及控制、圖形計算機、背景素材庫和圖像合成等設備組成,如下圖所示。具體的工作過程是:演員由一臺前景攝像機(真實攝像機)拍攝,而如圖所示的背景圖像記錄及生成系統(圖形計算機和背景素材庫)稱為虛擬攝像機。真實的和虛擬的兩臺攝像機,在虛擬演播室

技術中始終是鎖定的。真實攝像機的位置參數,包括攝像機在演播室中的物理位置,攝像機的傾斜、轉動甚至翻轉的資料,以及攝像機鏡頭的焦距和聚焦設置,所有這些參數都將在計算機中進行分析,相應于前景圖像的背景圖像的控制隨即完成。然后,前景圖像(包括演員和真實場景)以及計算機生產的背景圖像在色健控制器中無縫地合成。輸出的圖像可以直接播出或記錄在存儲媒體上。真實攝像機數字化圖像合成直接播出

(前景)視頻延時(色健控制)或記錄

攝像機位置圖形計算機

分析與控制(背景)

素材庫

(背景)

虛擬攝像機

在虛擬演播室中,需要對虛擬場景中所有物體進行建模,即設計物體的外形和尺寸等。這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很相似。在這些步驟完成后,才能利用來自攝像機傳感器的資料或圖像分析后得到的數據建立虛擬攝像機,用虛擬攝像機來實時生成場景。在實施播出或播出預先記錄的節目時,色健控制器中的跟蹤以及圖像合成都必須實時完成。這樣,場景的生成必須達到每秒50場的速度,需要像SGIOnxy一類的高級圖像工作站才能完成。目前成本相當可觀。但隨著PC性能的提高,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善。從近年來的NAB展覽會上可以看到虛擬演播室技術正在走向成熟,許多廠家展示了虛擬演播室從制作、快速反應到最終播出效果上的優勢。同時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有明顯改善。產品已形成系列化,構成低、中、高三個檔次,分別適用于不同的使用范圍。

虛擬演播室技術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其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節目的需求。隨著近年來電視頻道數顯著的加速增加,頻道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電視節目制作人員必須考慮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用更少的資金制作更好的、更多的電視節目。同時電視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欣賞口味不斷提高,一個總的趨勢是要求新聞節目更“實”更“新”,娛樂節目更“虛”更“玄”。需求是發展的動力,在這種資金投入少、節目產出又多、又好的要求下,虛擬演播室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可謂是順應了歷史潮流,因而,這種技術一旦誕生就得到了視頻界的認可,迅猛發展起來。

虛擬演播室技術的產生,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電視節目的發展。運用虛擬演播室技術,演播室的場景、道具將越來越多地用計算機圖形的形式產生。由于場景的設計不再是只能用實物搭成而是用軟件構成,藝術表達上的自由度就大大增加。它將平面的摳像技術擴展到了三維空間。制作人員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可以將以前的想象變為現實。比如,可以在計算機上模仿設置燈光并根據需要改變;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計算機里生成的圖像中的結構、顏色和文本;可通過按下一個按鈕來重建場景;可以將小演播室擴展成很大的演播室等等。虛擬演播室的優點在新聞、定期采訪、娛樂、體育、音樂和少兒等節目制作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虛擬演播室技術的使用和普及,對廣播界來說,可以節省節目制作的成本和時間,提高演播室效率;對電視節目制作人員來說,可以擺脫時間、空間及道具制作等方面的限制,在廣泛的想象空間中進行自由創作;對廣大電視觀眾來說則大大提高了信息量和娛樂性。

今天的虛擬演播室技術還在完善之中,目前在虛擬演播室里使用更復雜的場景和道具的制作時還難以滿足實時播出的要求,同時,目前還沒有一個攝像機跟蹤裝置能夠簡便地適合多功能演播室,許可足夠多的創作自由度。此外,盡管色健控制技術在近年有了改善,但仍然需要努力改進以從前景中去掉不希望有的那些偏色;虛擬演播室的價格性能比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但是,瑕不掩瑜,虛擬演播室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電視制作技術必將在未來的影視制作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出更多為老百姓津津樂道的精彩節目。

貳、數字技術在電視傳送技術中的發展及其對傳播活動的影響

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電視傳送技術中的構想可追溯到本世紀40年代末,1948年就已有人提出了將電視信號數字化的問題,但直到1982年才有德國ITT集團研制成了PAL制電視接收機的一套電視信號數字處理芯片。1988年10月,CCITT制定了H.261數字視頻壓縮標準,開創了數字電視技術的新時代。1991年和199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又分別制定了JPEG、MPEG-1和MPEG-2數字視頻壓縮標準。

美國開播衛星直播數字電視后沒有制定相應的標準。歐洲則于1993年9月從聯合尤里卡EU-95計畫(模擬分量MAC過渡到HDTV)轉向數字視頻廣播(DVB)項目。參加DVB集團的包括了從電視制作到傳送各個環節的25個國家的200家公司與組織。DVB的衛星廣播(DVB-S)、有線電視(DVB-C)與地面廣播(DVB-T)的技術標準都已制定完畢,并均以MPEG-2為基礎,相應業務也在許多國家開通。短短幾年時間,已從標準化進入商品化,實用化和產品化階段,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一、數字衛星直播電視如火如荼

二、有線電視向有線通信電視轉化

視頻業務音頻業務資料業務話音業務

模數調多音單雙可個電

擬字頻路樂向向視人話

節節廣數點分分電通通

目目播字播配配話信信

音式式

多加單雙圖本網本入網入路解向向文地內地Internet內公模擾分分廣信通信通用

擬節配配播息信息信電

節目式式發查信

目布詢網

非實電視游其逆全

實時話頻戲他程程

時點點點點家圖圖

點播播播播庭文文

播業

從上圖可見,未來的有線通信電視網絡除了傳統的視頻業務外,還可實現音頻業務、資料業務和話音業務三大類功能,各種業務均可實現雙向服務,能夠極大地滿足人的信息需求。有線通信電視網不僅是有線電視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電視技術發展的自然規律,而且也是電視媒體因應新的網絡媒體挑戰的必由之路。

目前,有線電視網的綜合利用是有線通信電視階段技術發展的熱點。從國外發展規律來看,綜合利用首先是從準視頻點播開始的,然后再發展電話和數據傳輸。有線電視網綜合利用在世界上有些項目已有成功的應用,如電纜電話、電纜游戲等。特別在電纜電話方面,美歐的不少電話公司已經完成了電纜電話實驗。一些有名的通信專業設備公司已經開始生產有線電視中的通信設備,如AT&T、摩托羅拉、貝爾等。從目前的造價來看,電纜電話的造價已接近普通電話的雙絞線傳輸方式,隨著電纜電話的普及,普通電話在價格上和功能上肯定將無法與電纜電話相比。另外,不少綜合利用的軟件開始推向市場,如微軟、IDS等公司。不少有線電視網絡設備廠家在綜合利用的實驗中也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如同通用順材、科學亞特蘭大等。有不少計算機廠家和通信專業廠家,如SGI、HP、AT&

amp;T、貝爾、摩托羅拉、阿爾卡特等也躋身于這一行業。所有這些大公司努力的目標都是要將有線電視網作為進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接入網,有線通信電視前途一片光明。

三、地面無線數字電視有了突破性進展

首先,電視的傳播方式趨向多元化發展。現有的傳播模式由于其不可替代的第一時間傳播優勢及權威優勢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下去,與此同時,新的,與現有模式互補的模式將會出現。如果我們把現有電視傳播模式看作是瀑布式的傳播模式,那么,新的傳播模式可以描繪成會員式的模式。在這種新的模式中,人們夢寐以求的電視信息傳播由單向傳播變為雙向傳播成為真正的可能。

傳播學者的研究表明,人際傳播與大眾媒介傳播各有長短,都不是最完美的傳播方式。人際傳播過程中,由于人體全部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都可能要接受刺激,傳播雙方在這種全身活動上建立起的面對面的傳播關系比大眾傳播可以更完整、更有效地傳遞信息,信息迅速交換的機會多,來往傳遞容易,獲得反饋的機會多。人際傳播的弱點是復制能力和信息保存能力差,傳播覆蓋面有限,無法滿足工業社會的信息需求。大眾傳播擁有更好的復制、保存能力,傳播迅速、有效,因而更能適應大眾社會的普遍需要。但受到傳統傳播技術手段限制,在傳播的反饋、傳播速度控制、滿足特別需要的能力等方面不盡人意。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電視傳播結合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優點。它既可以繼續大眾傳播大范圍傳播的優勢,滿足社會的普遍需要,又可以兼顧人際傳播的特點,滿足個人的特別信息要求。

新的傳播模式中,電視的順時序傳播限制將不復存在。數字化的隨機存取特性,使人們再也不必陷入被動的等、換、棄的收看方式,而是擁有更多的選擇,通過流覽器設置菜單,受眾能夠隨時方便地調看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點播自己喜愛的節目。電視的時間版面消失了,人們可以像流覽報紙一樣,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流覽電視。不僅如此,電視還將具有“超媒體”功能,使傳受方式更接近于人的思維方式。所謂“超媒體”,是“超文本”(hypertext)的延伸,超文本這個詞指的是互聯程度很高的文字敘述,或具有內在聯系的信息。在印刷報刊中,信息量受書籍本身的物理性質所限定,而人的思維卻是非線性、跳躍性的。在閱讀過程中,我們總會聯想到一連串的疑問,由于版面的限制,總有太多疑問無從獲得答案。這種現象在受時間限制的電視接收過程中表現更為突出。“網絡電視”的情況卻完全不同,網絡空間是無限的,要表達一連串想法,可以通過一組多維指針(pointer)來進一步解釋、引申或辯明。閱讀者可以選擇激活某一消息的解釋、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整個文字結構仿佛是一個復雜的分子模型。句子可以擴張,字詞可以當場給出定義,各種觀點都可以被打開,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此外,電視還能提供一種雙向開放信息流通方式,者與使用者之間可以實時直接交流信息,當然,這種雙向交流的最終實施程度,還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比如,面對眾多的信息接受者的反饋信息,者是否有精力和時間一一處理等等。但畢竟,技術上的可能性,使得雙方的互相反饋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

其次,電視信息傳播的范圍和時效將得到進一步大幅度的提高。信息高速公路將使電視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地點、頻道、國界、氣候等影響,只要網“撒”到哪里,網上的信息就通向哪里,并且可時時更新內容。這將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傳播速度,促進遠隔重洋的各民族科技文化的及時交流。媒體在參與本地競爭的同時,不得不面向全球去拓寬生存空間,國際傳播成為未來傳播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電視與其它傳統新聞傳媒的界限日益模糊。尼葛洛龐帝在他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多媒體領域真正的前進方向,是隨心所欲地從一種媒介轉換到另一種媒介”。多媒體綜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的功能,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要素結合起來,給信息使用者以全方位的、多維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接受的形式。光纖信道和網絡技術協議能將電視網、電話網和計算機網三網合一,使三大傳統媒介開始走向高度的綜合,網絡和服務分開運作是未來的趨勢。最后,也許媒介的區別會演變為專業數據庫的專業區別,接受媒介的形式卻由用戶根據需要來選擇。隨著受者可選擇資源的急速增加,傳者的控制地位日益失落。但是,可選擇資源的魚目混珠狀況,也將使日益忙碌的人們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因而,主頻道將仍然是人們信息的主選來源,而主體媒體的權威確立,不再由政府行為來左右,更多地將取決于自身良好的過往紀錄。媒體必須有更強的責任感,必須更加謹慎地核對信息來源的準確性以贏得受眾的信賴。

數字化使傳送質量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品質得到優化;數字化使電視頻道顯著增加,將進一步促使電視節目從廣播向窄播發展;數字化使傳播方式從單向傳送向雙向甚至多向傳送轉化,促使了傳播互動和多項業務的實現。數字化技術及其發展必須引起電視傳播從業人員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

篇10

2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維護技術

在日常的光纖線路維護中,工作量繁重。想要做好維護工作,就應該將竣工階段和每一次的定期檢查測試環節中收集的資料做好認真保管,尤其是各種設備的說明書以及實驗測試結果對比資料,這是進行光纖維護的最佳依據。在維護光纖線路時,OTDR是主要的測試設備,要確保其時時刻刻都能夠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之下,作為維護技術人員,還應該對測試結果進行熟練地分析,將故障點判斷出來。考慮到光纖線路本身的特點,在維護方面,我們就應該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雖然光纖線路發生故障的幾率較低,但是維護人員也不能夠忽視了光纖線路的維護工作。對于光纖線路的維護,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故障的發生率,最高境界在于在發生故障之前,就能夠排查出隱患位置,及時地消除故障,避免故障對正常傳輸產生影響。所以,日常的維護技術對于光纖線路非常重要。所以,尋線員的合理設置,配合上日常的檢查,才可以消除潛在問題。另外,對于社會大眾,也需要做好光纖線路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的宣傳。第二,雖然光纖線路發生故障的幾率較低,但是并不是說故障就可以絕對的避免,所以,光纖搶修問題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光纖維護中,就應該針對搶修,建立出一支作風過硬、經驗豐富的搶修隊伍來應對光纖線路故障問題,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光纖傳輸持續的進行下去。第三,如果信號中斷問題是因為光纖故障所引起的,就應該及時地消除故障。在進行維護的時候,必須將故障點準確地找出來。一旦出現問題,就應該根據故障的特點對于故障是發生在主干網還是在分配網,需要及時地判斷。如果懷疑是光鏈路出現了問題,就需要從光鏈路的兩端使用OTDR進行夾擊測試,這樣可以將故障的范圍大體確定出來,然后根據光纖長度數碼的編號,對故障的范圍進一步落實。比如:在一處縣城中,在農村有線電視二級光網發展中,發現一級光接收點光功率從原本+4dBm降至了-12dBm。對于這一個方向的光纖就可以使用OTDR進行測試,發現了光纖本身的損耗曲線呈現逐漸增大的斜率,猜想可能是因為超高車輛刮到或者是環境溫度引起了光纖出現了微彎的情況。通過OTDR的測試發現,在24km地方接續盒光纖束被抽,導致光纖本身被折成為了小彎,降低了光功率。此外,如果是某一個段落的光纖在接續點出現了反射峰,這樣就可以判斷出接續點的故障,或者是因為光纖的損壞或者進水,就需要將其剪斷進行重新的連接。如果在接續點沒有反射峰,那么就可能是光纖傳輸出現了斷裂。如果是架空光纖,就需要對過路光纖的損毀情況進行嚴格調查;對于地下埋設的光纖,就應該觀察其地面是否出現了破壞或者是被挖的痕跡。根據具體的維護經驗判斷,雖然光纖發生的故障本身具備一定的隱蔽性,但是并非是說明其無法加以判斷,通過科學的方法分析,絕大部分的光纖故障都可以確定出來。不過,在這里強調的是,維修工作不是急于恢復信號就可以完事的,更多的是要注重今后的巡視工作,才是保障的主要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四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WWW夜片内射视频在观看视频| 男人j放进女人j网站免费| 国产大片黄在线播放| 91福利视频网| 女人18毛片黄|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 女的扒开尿口让男人桶|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 伊人a.v在线|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内射在线激情一区| 欧美性bbwbbw|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妈妈的柔润小说在线阅读|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欧美国产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沙发睡午觉| 午夜视频在线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黄色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大陆老太交xxxxⅹhd| china男男versios| 太大了阿受不了好爽小说|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地址bt|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