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24 15:23: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地理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地理教學論文

篇1

2.綜合訓練深化法

地理規律,學生只有經過實戰訓練才能深刻領會、靈活應用。實戰訓練要注意逐層推進,一般先進行簡單的模仿練習,掌握規律;然后進行綜合深化訓練,靈活運用規律。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綜合地理卷第9-10題中,水分盈虧量是降水量減去蒸發量的差值,反映氣候的干濕狀況。當水分盈虧量>0時,表示水分有盈余,氣候濕潤;當水分盈虧量<0時,表示水分有虧缺,氣候干燥。圖9為我國兩地年內平均水分盈虧和溫度曲線圖。讀圖,完成以下題目:

(1)某農作物喜溫好濕,能夠正常生長和安全結實的溫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長期為4個月。評價該農作物在兩地的生長條件,正確的是A.①地溫度條件適宜,水分條件不足B.②地溫度條件適宜,水分條件不足C.①地水分條件適宜,溫度條件不足D.②地水分條件適宜,溫度條件不足;

(2)①②兩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A.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B.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和高山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D.高原和高山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兩題中考查的是氣候類型的靈活運用,在復習氣候規律時適合采用綜合訓練深化法,讓學生正確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②地能夠達到連續4個月氣溫在20℃以上,溫度條件適宜;但該地水分盈虧量<0,表示水分條件不足,故B項正確。正確解析第10題:①地位于北緯29.7°,但最高氣溫在20℃以下,最低氣溫在0℃以下,說明該地海拔較高,為高原山地氣候;②地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氣候干燥,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故D項正確。

篇2

二、加強地理實踐教學

在地理傳統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地理原理的掌握上,讓學生對這些抽象的地理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枯燥的課堂學習和壓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失去了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學生掌握的知識都是死知識,他們在遇到地理問題時不能有效調取地理知識進行解決。在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上高高在上的知識灌輸者,學生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在被動的學習過程中失去了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投入的精力和學習效果不成正比,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教師需要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真正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授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季風氣候形成的影響后,我讓學生分析季風氣候形成的原因。學生把已有地理知識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使他們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對知識形成了整體的認知,提高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三、把地理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現象都包含著地理知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引導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地理現象,把在生活中獲得的經驗帶入到地理課堂中,促進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把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地理教學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好奇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提高地理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時,通過播放南北地區明顯差異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到知識探究中,并掌握更多南北自然差異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樹立起學習地理的自信心。

四、發展學生的地理能,培養地理創新思維

地理創新思維在于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用新的理念、新的視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決地理問題。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觀念創新,需要貫徹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環經濟、協調發展、環境友好、節約型社會、數字地球、經濟全球化等。地理教學中,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教師要創設運用地理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理解。例如,在教學《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可以問“我們生活的城鎮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呢?”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甚至有學生寫成文章提交給相關部門。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既對地理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的課堂的活力,同時也達到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

五、對教學進行積極反思,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

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還要在教學結束之后進行反思,通過分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和成果來找到教學中的不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使地理教學真正實現高效教學。在課堂教學新中,教師和學生是參與學習的活動雙方,所以,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收集學生反饋過來的信息,對學生有一個綜合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給他們布置作業,了解學生在哪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使下次的地理教學能具有針對性,有效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地理能力。

篇3

2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高中學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改進教學理念,由傳授學生知識,變為傳授學生學習方法,由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2.1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將學習得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與實踐,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還能牢記知識內容。比如地理教學中會講述風的成因,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地溫差的存在,從而引起冷熱空氣流動造成。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后,可以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風進行成因解釋,不僅用到了所學知識,也向別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強了學習動力。

2.2引導學生注意地理知識的積累

地理教學忌好高騖遠,教師要從基礎出發,一點一點教學,并且注意教會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可以用小筆記本或卡片將學習的知識記下,放在口袋或者貼在桌面,時常復習,積累知識。

3改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傳統師生關系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絕對的主動權和優勢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并且容易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在新的課改背景下,為了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有效性,需要改變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的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要相互尊重,要學會換位思考。教師要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多想辦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探究,鼓勵學生課堂發言,允許學生在適當的時間發表自己對地理或者其他問題的看法和言論。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對于違反課堂教學紀律的學生要妥善處理,盡量避免傳統粗暴的處理方式,要從朋友的角度出發和學生進行交流,在課堂內外創建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進而提高課堂實效。

篇4

二、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地圖作為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理教學的主要手段,在地理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專家認為,中學生在課堂保持高度注意的時間很短,地理課堂的教學內容知識性較強,枯燥乏味,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理論性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但是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教師語言的藝術性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地球儀、各種地理掛圖、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景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出示有關地圖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出示過程中,教師的展示、地圖的顏色曲線等都可以引發他們的興趣。教師也可以不出示地圖,而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空間印象,使形象直觀的地理圖片代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和信息傳遞的通道。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集中體現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地圖。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地圖中尋找所包藏的各種地理現象,并探究分析產生這些地理現象的原因,進而歸納總結出有關的地理規律。還要讓學生能夠進行圖文轉換,不僅把簡明的圖像轉化成繁雜的文字,而且可以將繁雜的文字轉化成簡明的地圖,這個圖文轉化的過程是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又一個重要過程。總之,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教會學生閱讀地圖。

三、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實踐

(一)直觀呈現地理事物的形態

地圖是各種環境的圖像表達,可以直觀呈現地理事物的形態,包括事物的大小、高低、形態等。例如講中國地形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立體的中國地形分層設色圖。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以及它們的空間分布、所在地區和海拔狀況。然后學生從圖中找出他們的分布規律,歸納出中國地形的特點———西高東低、類型齊全。最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討論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以及水能資源的影響。這樣一張地圖就將所需要講的地理現象、特征、規律及影響呈現在學生面前了。由此可見,地圖可以直觀地呈現地理事物的形態,將復雜的地理知識圖像化、簡單化,還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將零散的知識整體化

零散的知識用文字來描述不僅麻煩,而且學生不易記牢,也不易產生系統性的認知,學生還會產生厭煩感。地圖是地理學的一種獨特的語言,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以生動、形象、鮮明的形式反映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態、成因、規律以及各要素間的聯系使其形成一個整體。例如,講世界植被類型分布時,單純地讓學生記憶植被類型的世界分布是很難做到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世界植被類型分布圖、世界氣候分布圖和全球性的大氣環流圖。這三個圖是環環相扣的,大氣的運動直接影響氣候的形成,氣候的類型有影響植被的類型。學生利用三者之間的聯系來記憶有關的地理知識,這樣就將零散的知識通過地圖變得系統化、整體化了,而系統化的知識更有利于運用,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篇5

二、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表

圖表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往往儲存著大量的信息。注意對圖表的觀察、分析和運用,是學好地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講授在氣環境保護一課中:一個中年人在“雨”中垂釣,打著雨傘,戴著防毒面具,魚桿上釣著一根雨刺。這個圖片生動有趣,但內容深刻,學生在歡樂之余,充分體會到酸雨的危害。這就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樹立起正確的環境觀,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而且在學習中學生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爭著發言,氣氛很熱烈,這樣整堂課充滿了輕松的氣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對學習產生了深厚的興趣,課堂效果較為理想。

篇6

(1)黑板板書地圖藝術性教學。黑板板書地圖是教師為學生呈現地圖、傳授知識的最常用方法,具有簡單方便、靈活易操作等優點,教師要善于勾畫粉筆圖,例如:常見的七大洲、四大洋的簡筆圖,中國各省份形狀的粉筆圖勾畫等,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參照板書的位置、教學需求等在合適的地方勾畫展示,使知識講解與圖畫地圖勾畫同步進行,繪圖過程中,要注重線條的虛實、色彩的輕重,將靜態的地圖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要確保能為學生清晰地呈現出地圖形態與形狀,為學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則對應將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全面的呈現和講解。例如:在學習“長江”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將粉筆畫與文字講述結合起來,利用流暢的虛實曲線勾勒出長江的大體形狀、流向、途徑省份和地區等,使學生不僅能夠全面透徹地了解長江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掌握中國地形、地貌狀況。例如:在學習“地形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形象的彎折性箭頭來描畫風向、并畫出云朵和雨水、借助斜面梯形等來為學生形象地展示地形雨的形成過程,向學生呈現地形雨的成因、變化狀況等等。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讀圖、識圖熱情,為學生創造形象的思維與想象空間,獲得全新的學習感受。

(2)教材地圖的藝術性講解。教科書地圖是學生地理學習的重要依托,教師要善于對這些圖片進行深加工,注入藝術性元素,使其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和藝術魅力,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首先,簡化處理,逐層分解。地理教材中的許多地圖信息全面煩瑣,因為是針對不同知識點來綜合設計的,教師應該對其進行簡化處理、知識分層講解,啟迪學生利用白描、線描等藝術手段來對這些圖表等簡化、分類、分析等,分層離析知識點、講解知識項目。例如:在認識中國幾大山脈和山系時,可以組織學生用顏色各異的水筆來線描這些山脈,一種顏色對應一類山脈走向,經過多重線描,一幅中國境內山脈框架圖就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也從中發現了山脈的分布特征。

(3)著色區分、輔助學習。圖片、圖像和圖形都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的意向工具,因為它們往往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形象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如果這些圖像、圖形被著上明暗不同、色差明顯的顏色,則更能突出學生的形象記憶。例如:在講述中國不同的地形分布這一知識點時,教師應該先拿出一張空白圖紙,借助重彩、著色等藝術方法來組織學生為不同的地形地貌著上差異顯著的顏色,如:高原著成青色、平原則著上綠色、山地則著上灰色、沙漠地區則一片昏黃等等,學生一邊繪畫涂色,一邊感受不同地形地貌的起伏差異和變化,獲得一種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從而對中國的地形狀況產生更深刻印象。

2.巧用雕刻藝術,分解地圖

篇7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另外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二、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我相信各位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備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2.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途徑是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么是感覺地理知識過于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挑戰欲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另外還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上你的課,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是喜歡一個教師就會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雅的教態、淵博的專業知識、高尚的職業素養、某一個特長等等,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焦點,也是良好關系建立的條件。這樣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課,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三、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四、課后及時總結

篇8

二、趣味式教學及其相關導入模塊的分析

(一)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保證趣味式教學效率的提升,應用現代化圖像投影技術是很必要的,因為這可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在“地形變化”這一模塊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喜馬拉雅山及其生物化石的視頻、圖片等。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對圖片中的山脈有什么了解,接著再引導學生對于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源進行分析,如為什么陸地上的喜馬拉雅山是海洋生物化石的集中地,以此來引發學生的認知矛盾。通過對這種矛盾的陳述,進行新知識的引導教學,使學生解決認知矛盾。教師可以應用投影圖片,保證學生對疑問的探索,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在現階段趣味式教學過程中,利用漫畫的形式也是必要的引入手段。用簡單或者夸張的手法來描述生活及時事資料,可以保證最佳的諷刺效果。當然,在當下課堂教學模塊中,地理課本也引用了一些漫畫。這樣趣味性的漫畫是導入新課的必要因素。比如在進行世界人口問題的闡述時,可以引入“苦難的母親”這類型的漫畫,引人深思,引出世界人口的問題。在進行森林資源的分析過程中,可以利用“大難臨頭”等漫畫來引入,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好處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引發及表達。在當下新課教學模塊中,進行簡短的小故事串聯是必要的,從而實現新課的順利引入。比如在“世界陸地及海洋”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利用航海家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啟迪。比如麥哲倫,他能夠進行人類歷史上的地理旅行,說明他具備良好的素質及意志,具備良好的地理知識。正是依靠這些知識,他才能在歐洲、非洲等地來回航行。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地理知識,是難以進行有效的航行的。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本節知識的必要性,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當下地理教學模塊中,選擇短小精悍故事也是必要的。這種很有意義的故事,積淀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是一種地理知識的升華。比如在“早穿棉晚穿紗”的諺語中,可以看到我國內陸地區的氣候差異。這些諺語的選擇及教授,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保證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提升,保證其思維的啟發,以滿足當下教學工作的需要。

(二)情境式導入方案

在地理導入教學模塊中,進行情境式導入是必要的。所謂的情境式導入就是進行課堂背景的優化,比如進行音樂等的導入,保證良好的氣氛及環境,從而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如,在現階段地理教學模塊中,可以引用一些與地理課本相關的歌曲,利用這些歌曲,更有利于學生的地理學習。比如“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這樣的開頭,情景交融,主題鮮明。“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了地形對物候的影響的地理規律,把它作為“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一節的開頭,能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如,在“天氣與氣候”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背誦一些有關地理知識的詩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詩情畫意中,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天氣及其氣候概念的分析。再如,講授我國地勢特點時,比如內蒙古高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串聯《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緒帶到茫茫草原上。這種課前朗誦一段詩詞,創造一種情境,營造一種氣氛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精心設計好的導入語,使整堂課的氛圍濃厚,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二、數字地圖的主要特點及作用

(一)數字地圖本身強大的功能

首先,數字地圖既可以使注記和色彩閃動,對注記或區域進行立體化顯示,重點內容還可以局部放大,加之現在教學中多利用電子白板使得人機交互方式良好,即數字地圖表現手法也逐漸多樣化。而且,數字地圖融合于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等媒介日趨完善,這就使得數字地圖對地理要素的表現力日益廣泛,將其運用于地理教學中也就能充分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數字地圖可以采用層的概念,組織、管理地理要素與屬性的關系。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疊加和組合各種不同地理要素的圖層來表現出地理要素的屬性信息,也可以通過輸入某屬性條件而學習相對應的地理要素,以達到人機圖交互的體驗式教學,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再次,數字地圖可克服傳統教學地圖的過時、死板、不連續等缺點,因此中學地理課堂引入數字地圖可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探索地理事物內部變化規律的能力。最后,數字地圖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動態性、多維性、信息的豐富性、共享性等優點,這也是傳統的教學地圖所無法比擬的。

(二)通過數字地圖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是目前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啟發并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當前地理課堂教學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地圖的融合,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字地圖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白板技術相結合,可生動形象地利用地圖來調動學生的視覺,通過優美的背景音樂和解說等來調動學生的聽覺,通過直觀的人機圖交互,讓學生親自參與地理課堂的教與學等各個環節,讓學生動起腦子來,使課堂上的學生真正做到眼、耳、手、腦各個部位協同利用起來,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學會使用數字地圖是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需要

教學地圖與地理CAI以及PPT、Flash等課件的結合,改變了傳統教學地圖的使用方式,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克服了傳統的“黑板———教案———粉筆”的教學特點,利用數字地圖與地理課件的完美整合,利用計算機和投影儀便可完成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須操作鼠標和運用語言去引導學生,使課堂組織更加嚴密,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教學系統,這主要是當前教師應當學會適應時代的一種基本技能。作為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學生,人類現已進入數字化生存的時代,電子地圖、網絡地圖等數字地圖已開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得到推廣應用,把數字地圖引入中學地理課堂,讓學生學會看、分析、操作數字地圖,這是數字化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對現代化的高效地理教學的方向的引領。

三、數字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的運用

(一)利用數字地圖進行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學的綜合性、區域性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必然要用到大量的地理信息,運用地圖結合這些地理信息進行地理分析是學生應當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之一。當然,這也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利用Suffer、GIS等軟件作為平臺,以數字地圖為基礎進行地理教學分析,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在中國和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將世界上不同尺度的區域分別建立不同的圖層達到地理知識圖像化,形成世界自然地理概況數據庫,在學習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時,就不必照本宣科,靈活運用數字地圖的圖層就有助于闡明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規律性,這樣就可有效地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的邏輯性。再如在學等高線時中可以利用GIS和Suffer制作的局部地區的模型圖和等高線圖。

(二)利用數字地圖對熱點區域進行分析

教師要讓學生從中感受能應用到生活中的知識,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也可更好地讓學生化抽象性為具體性,達到化繁為簡,突出重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大了課堂容量,不僅可提高教學效果,還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在高三進行熱點分析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MapInfo和arcgis等軟件合成索契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讓學生熟悉重點的熱點的區域。

(三)利用數字地圖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出現一大批網絡地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GoogleEarth進行學習,如通過GoogleEarth來實現鳥瞰世界,通過拼接無數的航空圖片和衛星圖片,來學習清晰的地表地貌,加上精確的經緯網,指導學生獲取某地區的地理知識,同時進行地理問題研究,從而進行自主學習的培養。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世界和中國的各種地理要素的專題地圖及世界發達地區和主要建筑景觀的街景圖。

篇10

二、基于問題探究式的圖像情境

好的圖像情境總是跟問題的解決聯系的,利用問題探究創設圖像情境,便于展開合作、探究、討論、理解或問題解決等活動,讓學生有條件、有可能將已掌握的知識經驗與將要掌握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學會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表及里逐層深入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氣候類型”教學情境創設并圖情境:教學氣候類型時,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首先將“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和“雨林氣候的氣溫和降水柱狀圖”并聯組合,用多媒體創設并圖式情境:能找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哪里嗎?聯系學過的知識,請嘗試分析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疊圖情境:在學生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將“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與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和巴西東南部的熱帶雨林景觀圖疊加觀察,并采用局部閃爍的方式,創設疊圖式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生成:除了這些地區外,世界其他地方還有沒有熱帶雨林氣候分布?為何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回歸線附近的馬島東部、澳的東北部和巴西東南部也有熱帶雨林?這些地方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是什么……串圖情境:對于學生的生成,教師不要急于給學生答案,而是利用“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氣壓帶、風帶示意圖”、“世界洋流分布圖”、“地形圖”創設串聯圖式情境,引領學生自己得出“這些地區都位于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坡上,同時受到沿海強大暖流的影響,所以也是終年高溫多雨,雖然不在南北緯10度范圍之內,也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怕勺結論。本情境的創設,通過并圖、疊圖、串圖等多種方式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激勵學生生成問題、研究問題和探究本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14萝自慰专用网站|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国产一级片网址| 黄色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年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欧美人与动另类在线|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v在线播放|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视频| 8090韩国理伦片在线天堂| 天堂网2018| 一本到中文字幕高清不卡在线| 无遮挡呻吟娇喘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视频91|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33分钟办公室jian情|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99在线精品视频| 美女黄频视频大全免费的| 神秘电影欧美草草影院麻豆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给我看播放片免费高清|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bbbb|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黄色三级免费看|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在线无码视频观看草草视频| igao视频网站|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