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專業工程模板(10篇)

時間:2023-06-19 16:22: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利水電專業工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水利水電專業工程

篇1

1、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都將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等作為內涵建設的主要任務,這是高職院校長遠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院校評估的主要指標。隨著高職院校的日益增多,其在社會的地位也逐漸凸顯,特別是對區域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功能。許多高職院校都逐步認識到了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及積極作用,主動探索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社會服務活動,起到了地方和學校雙贏的效果。但是,在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困難和矛盾,影響各高職院校及其參與教師的積極性和服務熱情,阻礙了各高職院校深入開展社會服務的步伐與進程。本文以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為例,敘述了該專業社會服務現狀及當前存在問題,分析研究了提升該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的途徑。

2、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社會服務現狀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依托地域和行業優勢,整合專業資源,發揮人力資源優勢,開展技術和培訓服務,服務藏區和新農村建設,實施水利科普知識宣傳,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1)依托行業優勢,開展技術和培訓服務

充分利用本專業師資力量,緊跟水利事業大發展步伐,依托本專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大力開展技術服務項目和技術培訓項目,平均每年開展設計、監理和咨詢等技術服務項目10余項,開展基層水利站所長培訓、水利局局長繼續教育培訓、水利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培訓等服務項目5項。

(2)整合專業資源,服務新農村和藏區建設

充分利用本專業的人力優勢和資源優勢,實施智力支農扶農計劃,先后為崇州市雞冠山鄉竹根村、都江堰市中興鎮紅旗社區和都江堰市幸福鎮永壽社區提供技術和經濟扶持,為四川省興文縣水務局基層水利技術人員、都江堰市中興鎮紅旗社區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展技術培訓。本專業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務局合作,服務藏區,深入基層,為其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培訓;為阿壩縣境內的羊高電站提供技術咨詢,解決了當地垮沙鄉和柯河鄉的用電緊張問題。

(3)發揮專業資源優勢,實施水利科普知識宣傳

利用暑假和課余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團隊,深入基層,進行水利科普知識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知水、識水、懂水,與水和諧相處,營造和諧水利;與四川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合作,策劃并制作完成水電科普動漫宣傳片,面向全省青少年學生開展水利科普知識教育;我院作為四川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掛靠單位,定期召開四川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工作年會;定期舉辦“一戰到底”水利水電科普知識競賽,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社會服務存在問題

雖然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近年來在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期間也發現存在一系列問題:

(1)服務需求難以滿足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四川省內各水利類事業單位的在職員工和各施工、監理等企業單位的員工,各單位的需求不同,要求社會服務的內容就要有所不同,而教師畢竟是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對新技術和新工藝等的認識不一定十分到位,所以即使盡其所能也不一定能全方位地提供各類社會服務,完全滿足各單位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學校與服務對象雙方開展深度合作的熱情,影響了社會服務活動深入、全面地開展。

(2)服務時間與地點具有隨機性

由于服務對象散布于四川省各個不同的區域,而且都有日常的工作要進行,很難整齊劃一地在某一固定地點接受學校的服務活動。而學校校址固定,辦學具有規范性,必須有規律地安排學校教學和其他工作,在時間、空間上不允許存在隨意性。所以,教師們只能利用周末、校內無課的時間,前往各地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協調一個雙方都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很困難,直接影響了社會服務在技術、智力支持上的時效性。

(3)對社會服務工作認識不到位

學校和服務對象對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的認識比較模糊。學校對社會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校企合作僅作為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基地的一種途徑,沒有真正把社會服務作為學校的主要職能,甚至把社會服務當作影響教師教學工作的“副業”而限制它。一些服務對象對與學校合作、接受學校提供的服務態度不明朗,有的認為不能增加即時收益而沒有必要徒增麻煩,有的對學校服務能力尚不認可,有的認為學校社會服務僅是為了學校的發展所以不愿意為此勞神費力。

(4)過分關注服務效益

社會服務是屬于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活動不明確。如果是營利性活動,服務對象的要求就會比較高,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大多存在即時性,渴望立竿見影,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收益,包括服務時間、服務地點和服務內容等都要以服務對象的方便性為主,而學校提供的社會服務以技術服務、智力支持、素質提高為主要內容,在較短時期內不一定能夠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容易導致服務對象產生急躁情緒,對學社會服務期望值下降,對校企深度合作熱情不高;如果是非營利性活動,學校就需從每年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教學經費中劃撥專項經費用于社會服務活動,不光是財力,還需人力、物力、智力等各方面同時投入,才能保證社會服務的順利開展,所以導致了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的積極性不夠高,服務時間、服務地點和服務內容等能否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也不夠重視。

4、提升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

(1)進一步正確認識社會服務的內涵

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之一,沒有社會服務能力,就沒有生機;高職院校教師如果畢業即教學,不參與社會服務活動,就缺少實踐鍛煉,不能很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難以提高教學水平,難以擔當現代職業教育的重任;各企事業單位如果長期缺乏技術、智力支撐,不僅現期發展速度與效益將打折扣,而且也將缺乏發展后勁。因此,無論是高職院校、高職教師,還是行業企業單位,都需要高度重視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開展,并將其作為促進發展、實現多贏的一種主要途徑。

(2)構建社會服務的體制和機制

高職院校需將社會服務工作納入學校的工作議程,有相關的職能管理部門和組織人員隊伍,制定配套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制定社會服務戰略規劃。社會服務的宗旨與辦學方向需一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和人才的培養,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傮w實力的增強;社會服務與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一致,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和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社會服務,如將教研人員的社會服務成果以適當的標準折算成工作量,作為晉升職稱和獲得獎勵的條件之一,報酬分配合理,提供社會服務時間、信息、經費、設施等方面的支持,推動科研成果的生產力轉化。

(3)實現社會服務團隊的組織化

將社會服務團隊劃分為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團隊,不但可以增加社會服務的組織性,還可以增強社會服務的計劃性,實現社會服務與企業、社會的有效銜接,同時以團隊為單位提供社會服務,可整體帶動團隊成員的社會服務意識與水平。此外,教師的服務能力是整個社會服務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重視教師的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實踐技能訓練,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和實踐教學能力;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要增強教師的社會服務意識,提高他們的科技開發服務能力,引導他們為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5、小結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社會服務工作要想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需要四川省水利行業的政策,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不斷的努力,需要各企事業單位的支持與配合,這樣才能形成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社會服務的長效機制,實現學校、師生和社會三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新職,王梓林.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遭遇的障礙及其跨越[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

[2]蔡新職.骨干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啟示[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篇2

1、我國現在正處在新一輪的水電開發中,可以說,大多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還是很好的!所以水工專業的畢業生基本上屬于緊缺型的,但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的依然很愁找工作,這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有非常緊密關系。

2、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于工學類中的水利類,其中水利類共5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在水利類專業中排名第1,在整個工學大類中排名第68位。

3、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要求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水工程、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水管理及水經濟等水科學與水利工程技術的綜合知識和能力,畢業后能夠從事高壩大結構、地下空間利用、城市水利、城市水務、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化等多方面的科學研究、規劃、設計、施工及管理工作。

4、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網絡媒體公司、傳媒業、影視廣告業、娛樂游戲業、動畫設計公司、工業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建筑漫游和環境設計)、人居環境設計和教育等行業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5-0219-01

作為工科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工程能力培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決定著所教育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夠為社會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加強工程能力培養已經成為一些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1、工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對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來說,其培養出的應用型人才應當具備勘測設計、組織、施工等各種能力,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工程能力培養,其一必須切實加強理論教學,其二還必須開展實踐教學,兩者有機結合。首先,對于應用型與研究型人才來說,工程能力屬于兩者的明顯區別,對比來說,前者的工程理論與實踐水平相對較強,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與思維能力。其次,工程能力是教育改革成果的一項關鍵參數。這方面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理論的積累,所以,必須注重理論教育,然而,理論唯有與實踐結合才可以上升為人的能力。再次,工程能力是當前企事業部門亟需的一種能力。多少企事業單位反饋,面臨非常嚴峻的問題:缺乏足夠的技能人才,同時由于相關工作條件特殊,人員技術工作起點低等,因此,需要培養工程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適應能力與操作能力。

2、培養體系的構建

2.1制定科學的教學體系與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學生不但必須具備現代工程技術理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服務精神,能夠適應不同環境的工作與管理能力。因此,具體教學時應當:首先,應當注重教學的前瞻性、連續性,不斷改善課程結構,努力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課程設置方面,應當積極主動的向其他做的比較好的院校學習借鑒,同時還必須廣泛搜集廣大師生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其次,應當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充分融合,把兩者放在一樣的高度;再次,應當將基礎知識灌輸當做培養能力的前提條件,將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一個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的教學體系。

2.2不斷改善教師結構,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

教師是整個培養體系的前提條件。近年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理念逐漸得到改善,同時相關技術逐漸升級,因此,學校必須具備大量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這樣才可以將學生打造成該領域的工程師。首先,引導教師加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寬視野,優化知識結構;其次,規定他們深入到實地培訓以及相關公司(例如建設單位、設計機構等)進行實踐鍛煉;再次,學校應當積極主動低聘請項目一線經驗豐富的技術員,來學校授課,并且安排學生到現場觀摩,掌握許多課堂中學不到的內容;第四,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并且嚴格執行,切實加強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制定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組建專門的考核領導小組,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及時反饋考核結果,并與教師針對考核結果進行溝通。對表現突出的教師,適當的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激勵,例如獎金、獎狀等,同時在評先評優、職稱晉升、職務升遷等方面還需要與考核結果掛鉤。對于表現相對較差的教師,根據嚴重程度,做出相應的懲處。通過這種方式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打造一支過硬的教師團隊。

2.3不斷提升廣大學生的工程意識和能力

學生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校以及教師的付出,只要學校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同時教師以身作則,加強教研工作,才能夠為學生工程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所以,應當注意做好下列幾點。

首先,切實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我們知道,對于水利水電工程來說,其特點非常突出:工期相對較長,中間涉及到諸多工種同時施工,與此同時所處的現場環境十分繁瑣等,然而,由于受到教學計劃的影響,為充分確保教學秩序,課堂教學一般無法實現與實踐教學的同步進行,并且學生在校一般是四年時間,但是許多工程項目的時間跨度往往是幾年甚至十幾年。所以,對于學校來說,非常有必要優化專業,切實加強實驗室建設。為專業實驗課的順利進行提供條件,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為學生開展一系列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提供便利,例如,學??梢赃x擇開放實驗室或者課后集中實驗的運行模式,以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質量。

其次,注重專業實習或課程設計。學校應當為學生安排課程實習與設計等方面內容,適當地提高課時比例,為他們提供機會,使他們親在參與到項目設計之中,使他們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工程意識,并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再次,創設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校外實踐教育,通過自己建立或者與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的方式,為培養學生工程能力提供良好的場所,把課題教學拓展至實踐之中。這樣,利用基地的培訓與實踐活動,使得廣大學生可以將自己在書本中學習到的理論應用到施工之中,上升為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并能夠使自己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然而,現實狀況不容樂觀,一般的水利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施工時間相對較長,正是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以及學校經費的制約等等因素,使得基地的實訓活動始終無法取得較高的質量。因此,今后需要學校切實加強與施工企業、設計機構以及監理公司等各個相關方的合作交流,適當提高實訓課時。

最后,加強畢業實習教學管理。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有機內容之一,畢業實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使學生得到鍛煉。通常情況下,其主要包括分散與畢業集中實習兩種類型。對于前者,某校通常是在大三課程完成以前進行,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在沒有老師現場指導的條件下自己到企事業部門實習,基本上通過他們自己與企事業部門聯系,再就是實習過程中通過單位技術人員為他們提供指導,該模式大體上和崗前培訓相當,歸根結底,學生其實是在進行頂崗實習。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單位與工作,為此,他們會非常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工作之中,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該種模式具有十分不錯的效果。然而,其中仍然具有一系列的問題有待于改善,這種模式并無法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學生也無法掌握水利水電工程的整體狀況。所以,學校必須還應當將這個方式與集中實習進行結合,以進一步鍛煉他們,使他們的實踐能力不斷提高。

3結語

總之,某校在構建起該培養體系以后,積極實施,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與規程開展教學,在實踐中取得非常不錯的成效,所培養出的學生深受各界的好評。

參考文獻

[1] 劉建華,駱燕,錢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150-153.

[2] 袁前勝,郭寧,錢波.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探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40-142.

[3] 劉述麗.水利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方案探究[J].科教導刊,2012,18:153-154.

篇4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制圖、工程力學、工程測量、工程地質、水利學、土力學、水電規劃、建筑結構、水工建筑物、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電站、建筑概論、概預算與招投標等。

擇業方向:畢業生面向水利水電行業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地方水利部門,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2認識與體會

在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提交了參加2014年工程教育認證的申請,在專業認證的整個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專業應從微觀具體的問題出發,對照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制訂的通用標準和水利類專業的補充標準查找本專業的優勢和劣勢,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與探索,從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1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使工科學生更好地承擔未來的實踐工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要求畢業生必須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質、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有運用數學、自然科學以及經濟管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具備設計和實驗技能;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獲取能力;懂得專業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認識工程對客觀世界和社會的影響;具有組織管理、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5]。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養目標的最新趨勢和國際動態,可以歸納為綜合性、知識性、能力性和潛在發展性。綜合性就要求學生不僅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同時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質,懂得與本專業相關的經濟管理與法律知識;知識性即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自然科學和專業理論知識;能力性即學生應用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文獻與資料獲取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國際性視野,可以進行跨國交流、競爭與合作,這一能力與學生的長遠發展緊密相關。三峽大學以建設水利電力特色鮮明的綜合大學為目標,水利與環境學院依據專業認證標準,結合大學的定位,通過對用人單位的深入調研和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密切關注相關產業和領域對專業人才的現實和未來需要,研究修訂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出符合學校定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以知識培養為基礎,以能力增強為核心,以素質提升為宗旨,培養具有寬廣的知識結構、深厚的人文底蘊、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的水利工程師。

2.2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是關鍵的第一步,課程體系建設則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手段。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教學委員會成員包括多名企業、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專業培養方案的制訂和修訂,以保證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更加貼近行業需求,突出“教育產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滿足行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水利專業補充標準提出課程由學校根據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自主設置,但是對其中實踐環節和畢業設計環節有特別規定。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大方面構建了課程設置體系,具體包括:通識核心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針對本專業工程性和實踐性突出的特點,學院構建了由實驗、實習和設計三大模塊組成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包括課程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五大部分,共計38.5個必修學分,占總學分的22.1%。畢業設計是畢業生從學校走向工作的橋梁,是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必須高度重視。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課題均來自于生產實踐,與專業內容密切相關、與生產和科研緊密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本專業多次邀請企業工程師做輔導講座對畢業生進行指導,使同學們盡早接觸工程中的實際問題。

篇6

作者簡介:孟艷秋(1971-),女,河南商丘人,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講師;張貴金(1964-),男,湖南慈利人,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教授。(湖南 長沙 410114)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CN100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3-0071-03

當今社會對應用型優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為適應這一發展需求,獨立學院將應用型本科人才作為其培養目標,目的是培養具備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中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本科生畢業設計無疑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對學生能力的全面訓練和提高,是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合作等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啟迪學生思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畢業設計不僅為今后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及相關專業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科研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是衡量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評價內容之一。

一、畢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擴招和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逐漸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1]

1.設計課題與社會需求不適應

畢業設計選題形式相對單一,相關單位和學生參與畢業設計選題的機會相對較少。一般是由教師選擇畢業設計題目,雖然大部分課題源自設計院的真題,但有時并未考慮部分單位特別是學生簽約設計單位的真正需求,也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2.學生實習周期與崗位需求不適應

本科學生畢業后,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工作實習期。而當今的社會需求要求學生與技術人員的轉化周期要盡量縮短。

3.畢業設計的考核與市場需求不適應

傳統的畢業設計考核僅停留在校內,是否滿足市場需求無從考證。畢業設計反映現實的教學水平、教學目的、社會需求變化及個性發展,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為適應市場需求,需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是涉及到學校、社會、學生等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

二、畢業設計教改研究與實踐

針對社會需求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例,探索畢業設計不同的培養模式,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實踐。

1.畢業設計選題

改變以往由指導教師指定選題的單一模式,以強化工程意識,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為目的,讓教師、單位和學生都參與到畢業設計選題中,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特長、興趣、能力及發展方向,加以指導與建議,既鍛煉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又服務于學生簽約單位。

(1)畢業設計為企業服務。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設計,不僅要求獨立鉆研,同時強調要有團隊精神;不僅鼓勵創新,更強調熟練掌握設計規范,善于參考標準圖集和同類設計。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應該根據題目的性質和教師指導學生的人數進行選題,可以“一人一題”,也可以多人合作一題,以實現“真題真做”。

畢業設計選題階段,依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選拔學生到專業對口的設計院、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畢業設計,以企業為主導,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同討論確定畢業設計選題。[2]畢業設計選題來自相關企業的設計任務。通過“實戰”操練,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畢業設計為學生簽約單位服務。學生在選擇自己的畢業設計課題前,往往已與就業單位簽約。部分學生簽約單位的生產或科研任務較重,或從盡快讓畢業生適應今后工作崗位的目的出發,急需學生參與其生產課題或盡早到簽約單位實習。

畢業設計選題應堅持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學生簽約單位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或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結合在研的實際課題,提出一些設計方案讓學生解決。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選擇作為自己畢業設計的題目。有些單位雖未具體要求,但部分學生希望自己的畢業設計題目與將來的工作密切相關。這樣,簽約單位、校內指導教師及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可以聯合提出畢業設計選題。一方面,讓簽約單位參與到畢業設計選題,以便于考察學生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到畢業設計選題,使其既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很快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另外,校內指導教師要結合本專業培養目標,既保證專業基本要求,又考慮簽約單位及學生實際情況,綜合選定畢業設計題目。

(3)畢業設計與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部分畢業設計選題來自教師的科研或生產課題。加強科研訓練,讓學生較早參與教師科研工作,以增強學生對實際工程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讓學生參與本專業的科研項目,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對科研項目進行認真細致的篩選或分割,充分考慮其綜合性、針對性、典型性和先進性,既要求全面的基礎訓練,又要側重于培養某一方面深入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培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他們加深拓寬某方面的專門知識。一般選拔基礎理論扎實、鉆研精神強的學生承擔,同時指導教師加強指導和把關。[3]

特別是對于部分想繼續深造的學生,選題不一定要局限于工程設計,可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及學生未來的研究方向,就課題中的某個子項目進行深入研究,最后可以以畢業論文的形式提交最終的畢業設計成果。

(4)參與教學課件的開發。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現代教學方式中逐漸推廣普及,它直觀形象、生動有趣、信息量大,能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作用,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通過讓個別學生參與教學課件的開發,不但使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有了全面的、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而且通過學生對課件的擴充和完善,將之真正引入課堂教學,無疑是一項有益的、具有探索性的嘗試。從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出發,目前此類做法并未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主要成果,僅作為畢業設計的一種補充和探索性嘗試。

2.畢業設計進程控制

(1)提前開始畢業設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畢業設計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此時,學生畢業設計與部分學生考研復試及求職就業存在矛盾。部分已聯系好簽約單位的學生,認為已找好工作,此時也對畢業設計缺乏熱情。

提前布置安排學生做畢業設計可以緩解沖突,使畢業設計時間彈性化,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畢業設計中。

1)實施方案。通過調整時間,充分利用第六或第七學期及寒假期間,提前布置安排畢業設計任務,緩解后期考研復試或求職與畢業設計之間的沖突問題。

2)實施辦法??赡艿那闆r下,在第六或第七學期以專題講座、查閱資料調研、指導學生完成專題研究或文獻綜述等形式,使學生熟悉課題,提前介入畢業設計,充分做好畢業設計的準備工作。

提前安排布置畢業設計任務,給學生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需要準備的基礎及專業知識、設計規范等參考資料及相關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假期前及寒假期間進行知識準備、資料收集與整理及設計方案構思等,要求開學時提交外文翻譯、文獻綜述及開題報告。畢業設計安排及考核可參見表1。[4]

表1 畢業設計安排及考核

階段 對應學期 工作內容 工作時間 考核方式 指導教師

第一階段 第六或第七學期 查閱資料、

知識積累 課余時間 文獻綜述 校內導師

第二階段 第七學期 結合課題實習調研,制定開題方案 課余時間 文獻綜述、外文翻譯、開題報告 校內導師

第三階段 第八學期 畢業實習,深入研究畢業設計 全部時間 畢業設計及答辯 校內或校內外導師

3)實施效果。通過教改實踐,將畢業設計工作時間前置,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做好畢業設計準備工作,在第八學期以飽滿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整個畢業設計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雙方聯合指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將畢業設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畢業設計選題結合設計單位在研項目。有條件的學生,可自己聯系設計單位或由指導教師推薦。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為畢業設計服務。將部分學生畢業設計“教室”由學校轉到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科研院所。學生以一名“準員工”的身份,參與實際工程設計和研究課題,由設計單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擔任學生校外指導教師,校內外指導教師聯合指導學生畢業設計。企業委派的校外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期間與學生長期共同工作,主要負責理論與實際操作指導;學校安排校內指導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業進行指導,主要負責溝通和理論指導。學生不僅在水電設計單位結合工程項目實際“真題真做”完成了畢業設計,同時以“準員工”的身份提前進行了一次真實工作經歷的鍛煉,利于增強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工作能力,為今后較快適應工作崗位創造了有利條件。

將學生畢業設計“教室”由學校轉到設計單位,不僅加強了與設計科研單位的溝通與交流,同時,設計科研單位帶來的創新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題,對提高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培養其綜合應用與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校企聯合真正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從根本上實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實踐證明,對提高學生畢業設計質量,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大有裨益。

(3)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一體化。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實習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的前三周。學生通過畢業實習,從理論到實際較為系統地了解了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施工等各個階段的要求、設計的原則、方法等,加深了對相關內容的理解。通過接觸課堂以外的實踐知識,加深了解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培養獨立進行資料收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開闊眼界及思路,為畢業設計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增進從事水電建設事業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重要基礎。

考慮到部分學生要到簽約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并在單位“真槍實戰”完成畢業設計,因此嘗試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一體化。首先,時間上不必拘泥于開學前三周,根據實際需要,甚至可提前至寒假期間,一直貫穿于整個第八學期。其次,也不必雷同于校內三周集中實習的內容,可根據單位具體情況及設計課題的需要,由校內外指導教師靈活安排實習內容,或將部分校內實習內容與校外實習相結合,更有助于畢業設計課題的高效高質完成及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與提高。簽約單位和學生達到了“雙贏”,得到他們的一致認同。

學生在單位實習與設計,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利用實踐的機會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樂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運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親身感受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通過在單位工程實踐,學生可以在現場近距離的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在運用中深刻理解并創造性地應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逐步樹立工程意識。[5]通過近一學期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工作崗位,從而縮短了崗位適應期,可盡快進入角色,為步入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校外畢業實習與設計不僅能收到與校內設計同樣的效果,而且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增長了才干。過程的探索是學生追尋知識、構建知識和享受知識的過程,而非簡單的復制知識,它遠比結果更重要。[6]艱辛探索的過程也是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更加符合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性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4)多種方式靈活指導。根據不同選題,綜合學校、單位和學生等各方面的要求,可采用校內教師指定課題、校內完成;校內教師指定課題,校外實習單位完成;校外選題,校內完成及校外選題,校外完成等不同的方式。

依據不同情況,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擬定具體進程安排、內容結構等,制定靈活合理的輔導方法與手段。條件成熟時,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一體化,校企合作雙方聯合指導。

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采取現場調研與專題講座、輔導答疑相結合的方式解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強了工程的感性認識,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畢業設計指導方式靈活多樣,除見面交流、電話答疑外,還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網絡進行過程指導。畢業設計小組建立網絡交流QQ群,學生可以隨時提問,教師隨時答疑,且可資源共享,一些重要電子規范類參考書及主要問題、通知要求等也可以及時暢通交流。計算機網絡QQ、Email等工具,使畢業設計指導及答疑方便快捷。

對在水電設計單位結合工程項目實際“真題真做”完成畢業設計,由校企雙方聯合指導的部分學生,校內指導教師要與校外設計學生及校外指導教師多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畢業設計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既受到實際工程真實訓練,又能達到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3.畢業設計考評

對在校外畢業設計的學生,采用較科學、客觀的畢業設計考評標準。

(1)學校制度保障。嚴格按照學校有關畢業設計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的要求,由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委員會進行質量監控。院系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特點將畢業設計過程按階段細化,針對不同階段,對教師和學生分別提出明確要求。建立有效的畢業設計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并以全面檢查、個別抽查等方式,使畢業設計的質量從制度上得到有效保證。

(2)單位評價。從用人單位和學生的角度出發,使用人單位和學生真正介入畢業設計過程,參與設計選題,嘗試將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由學校教室轉到“設計院”,設計課題采用設計單位現有的真題,實行“雙導師”制,校外導師和校內導師對學生的設計內容、安排及過程管理、考核評價進行聯合指導,借助網絡、通訊等靈活多樣的輔導方式與手段,結合學生對課題的投入程度、出勤、單位同事的評價及最終成果等考評。目的是縮短學生與單位之間的距離,盡快完成“角色轉換”,一方面使工程實踐訓練和工程思維訓練有機結合,鍛煉了學生的工程實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熱情,同時又能為社會生產直接提供服務,創造自身的勞動價值,體現了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3)校外導師參與。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畢業設計的目的所在,更是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學生素質的提高,又促進了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通過校企聯合,在企業進行畢業設計,以實踐結合理論,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培養了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這些能力的提高,都體現了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卓越工程師的要求。

對在校外單位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的部分學生,實行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的“雙導師”制,主要由校外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實踐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評定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參與,校內外指導教師結合學生在校外實習單位的評價意見、平時檢查情況、完成設計成果情況、評閱教師評閱意見及答辯委員會答辯情況等綜合評定。

三、結語

在推進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的進程中,畢業設計改革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本文以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例,對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畢業設計從選題、進程安排、輔導方法與手段、考核評定等方面作了相關研究,探索了畢業設計新模式,對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促進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基于工程實際的設計選題多元化

畢業設計選題中,考慮將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三者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讓單位和學生也參與到畢業設計選題中,拓寬了選題的范圍,更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設計成果的多角度考評

部分畢業設計由“教室”轉到“單位”,畢業設計管理更具有靈活性。畢業設計考評更科學、客觀、合理。

畢業設計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找出適合本專業培養目標,體現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華小梅,丁堅勇,饒凌平.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8,(23).

[2]牛景太,彭友文,陳春.探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研究[EB/OL].,2011-09-17.

[3]李湛,梁榕輝.《船舶動力裝置》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4).

篇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001—03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常采用學科體系、任務課程、技能訓練課程,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畢業后能做什么,學習積極性不高,通過項目課程開發與實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縮短“知識”和“能力”之間的距離,滿足企業對學生能力的緊迫性需求。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F談談個人體會。

一、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存在學生厭學,上課遲到、睡覺、玩手機;教師厭教,上課自說自話(不關注學生)的現象。

究其原因,學生厭倦以升學為目的的理論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差;多數開設的課程與職業能力“關聯度不大,學生不感興趣或課程本身沒問題,但教師講課沒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師都想把自身所學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針對性不強。

我們深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學不好的學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權威”的教師,加上有吸引力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會使厭學的學生減少。為此我們探討變以”教“為主的模式為“做中學”的模式,即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改革。

二、項目課程的理解與辨析

(一)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需要系統學習理論知識,開設單獨的學科課程;需要以任務為中心學習知識與技能,開設任務課程;需要反復訓練才能具有非常嫻熟的技能,開設單獨的技能訓練課程;對需要以項目為參照點貫穿整個課程內容,讓學生在以項目為載體所設計的綜合化情境中學習,完成完整的工作過程,并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課程,開設項目化課程。所以課程模式多樣化,其中項目課程成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主體。

(二)項目課程既包括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又包括一門具體的課程。對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依據明確的培養目標,針對學生就業崗位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設計。對一門具體課程,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目的,以典型崗位工作過程為項目,將知識作為完成項目的支撐條件進行合理組合,采用項目教學方法教學。

(三)項目課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學設計;模擬真實工作工程的配套實訓項目;配套的項目化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主要面向水利行業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培養在建設第一線和基層單位從事建設工程施工和管理技術工作的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員、監理員、測量員、造價員、資料員、工程管理員,按照崗位能力要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為中心,以實際項目為載體,以任務訓練為途徑,按照職業能力形成的邏輯關系,從簡單到復雜、從專項到綜合,構建項目課程體系。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由專業基本素質、專業單項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職業崗位能力課程四部分組成。

專業基本素質:主要完成文化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專業基本素質,采用學科體系模式。

專業單項能力:主要進行識圖與繪圖、施工技術、測量技能、試驗能力的培養,重點掌握施工技術、檢測技術、測量技術,并且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土壩施工技術、水閘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概預算仿真訓練,使學生通過技能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本階段結束后,學生能夠適應施工企業的工程施工、工程試驗、工程測量等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務+技能訓練課程模式。

綜合職業能力:實施完整工程項目建設過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采用項目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即以工程項目建設為載體,開展工程項目校內實訓,將水利行業與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相關工種(灌排工、泵站運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員的崗位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并按職業資格標準進行職業資格認證考核,實現“雙證書”制度,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頂崗實習、畢業后就業奠定基礎,拓寬上升空間。采用項目課程模式。

職業崗位能力:安排學生以員工的身份進入富凱龍集團、內蒙古環地勘查測繪公司、內蒙古黃河、遼河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等訂單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在職業素質、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專業單項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職業崗位能力課程設計

(一)專業單項能力課程設計

1、項目的選取原則。針對性:廣泛調研基層工程技術人員并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針對當前經濟發展和水利事業發展的情況,特別針對新農村水利基礎建設和保障體系要求以及內蒙古水利廳“水利人才規劃”具體要求;針對畢業生就業崗位中實際應用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識和工作中必備專業核心能力(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確定教學內容。

適用性:適用水利專業中小型水利工程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基層水工管理單位的一線技術操作和管理崗位。既要考慮學生首次就業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又要兼顧其未來發展方向執業資格證書要求。

2、項目的選取。重力壩、土石壩、水閘的設計、施工與管理。

3、教學載體。(1)重力壩、土石壩、水閘圖集;(2)重力壩、土石壩、水閘設計資料、成果。

4、課程工作任務的選取。整個課程體系圍繞以“實施完整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為載體”展開,即將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分解為若干工作任務,作為專業單項能力訓練中每門課程的學習任務,突出“水利工程建設”這個中心,同時兼顧知識的寬泛性。專業單項能力課程工作任務選取見表1:

表1 專業單項能力課程任務選取表

(二)綜合職業能力課程設計

表2 綜合職業能力項目設計

1、項目設計。實施工程項目建設完整過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即灌區灌溉系統規劃設計、水泵與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水利工程概預算(招投標、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測量(施工放樣)、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種實訓、施工組織管理、工程資料整編)、水利工程管理。綜合職業能力項目設計見表2:

2、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模式:課程在教學實施中注重體現理論與實際的密切結合,邊學邊練,融“教,學,練”三位一體,采用工程實例練習與理論課程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工程實例教學法;“教,學,練”三位一體教學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法;六步教學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技術;模型展示;學習報告。

3、整體教學設計表見表3:

表3 整體教學設計表

(三)職業崗位能力

1、頂崗實習能力目標。分三個層次見表4:

表4 頂崗實習能力目標層次表

2、頂崗實習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頂崗實習崗位與教學內容要求見表5:

表5 頂崗實習崗位與教學內容要求

3、頂崗實習指導教師要求。頂崗實習指導教師要求見表6:

表6 頂崗實習指導教師要求

校內指導教師能力要求 企業指導教師能力要求

具備較強的學生管理和組織能力。具備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設計,施工,管理與水利工程的維護等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應用能力 具備較強的學生管理和組織能力。具備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設計,施工,管理與水利工程的維護等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與考核標準??己朔绞揭肴獧C制,即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考核包括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評價比例為:自我評價占25%,校內指導教師評價占35%,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占40%。

頂崗實習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見表7:

表7 頂崗實習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

實習日志

的填寫 每天認真記錄當天工作情況,心得體會和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記錄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報告或技術文檔,記錄在工作中與工程技術人員協作時專業學識方面的收獲與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實習報告

的撰寫 按照實綱的要求,對參加生產實習的全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及時寫出實習報告。圖文并茂,總字數應不少于6000字 10

五、課程教學資源(實施條件)的建設

(一)師資隊伍建設

把有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素質教師引進;聘任有工程經驗與教學能力的企業企業員工為兼職教師;注重已有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通過興辦校內企業,讓教師參與設計、監理等實際項目,提高動手能力,積累“項目”資源;通過下企業兼職,提高動手能力,積累“項目”資源。

(二)實訓條件配套建設

通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基本技能訓練、進行項目課程實施;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訓練學生崗位技能。

(三)項目課程教材開發

教材開發依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課程整體設計、課程單元設計、國家規范、企業真實案例。

教材結構體例任務化、項目化,以項目為基本單位編排教材內容;體現“做中學”,即先呈現項目,指導學生嘗試性完成項目,然后指導學生建構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統一到項目完成的過程中。實現從闡述式到對話式的轉變。

通過校企合作,企業不斷提供真實項目來源,保證能力培養符合企業需求;專、兼職教師,行業專家共同參與教材開發,保證教材先進性。

(四)校企合作平臺建設

學校與施工、設計、監理企業密切合作,為學生提供項目課程綜合實訓(崗位技能訓練)場所。為項目課程提供真實教學項目來源,提高項目課程質量。為教師提供雙師素質培養機會,提高項目課程教學質量。

六、結語

項目課程改革的實質是:通過改革縮短“知識”和“能力”之間的距離,滿足企業對學生能力的緊迫性需求。同時,通過將知識融于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學”的方式提高課堂吸引力和學習效率,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

項目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考驗教師的真實雙師素質;項目不真實,無法體現真實工作過程;實訓基地內容與課程項目不匹配,影響課程實施。

項目課程的實施關鍵是提高課程吸引力,為此提高自身雙師素質,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將復雜專業問題簡單化和通俗化;與時俱進,關注當前實事中發生的與課程相關事件,創新作業和考核方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14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DAI Lingquan, LU Xiaochun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help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chool running mode from the heavy scale to the important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s an opportunity, by the employer and discuss specific professional goals, develop a reasonable training plan, relying on regional advantag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of high level hydropower engineer.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0 概述

專業認證是指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和相關企業專家針對高校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旨在為相關技術人才進入工程界執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啟動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并聘任了工程教育界和企業界的專家組。2013年6月19日,國際工程聯盟大會在韓國首都首爾召開,接納我國為《華盛頓協議》簽約成員。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中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國家重點發展和培育的本科專業。三峽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源于1978年原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1998年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水利工程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2014年被批準新設水利工程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為進一步提升該專業工教育質量,學校于2014年決定申請專業認證,并成立了專業認證工作領導小組,即將迎接2017年專業認證復評。本文闡述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分析專業認證前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淺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水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建設水平及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1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利水電工程必將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求從業者具有廣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工程動手能力,其核心工程能力包括:資料分析能力、簡單的計算能力、繪圖和報告編寫能力、施工方案制定與施工組織管理能力、施工質量控制能力等。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國內外各型水利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及基層水利管理等工作。其中從事施工的畢業生包括施工員、測量員、質檢員、材料員等;從事監理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是監理員,主要對施工現場進行質量、進度、合同、造價等進行管理;從事工程管理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是管理科員。

2 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自設立以來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水工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人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行業的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養具有創新型和強應用能力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使該專業畢業生將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是該專業在教學改革中面臨的重要且具體現實意義的課題。我國的教育教學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則被動地按著教師的安排學習,這種模式基本忽略了國高等教育對創新人才的培養的初衷,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應用能力日趨降低。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方向所在。

3 專業認證背景下水工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工科中最強調學生實際工程應用能力的專業之一。其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應以學生為主體,學校、教師只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這種理念下,學生要具有清晰的水工創新發展方向,進而獲取創新方法、途徑的能力。對于以專業為特色的院校來說,專業認證意義更為重大。專業認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充分領悟認證標準,扎實推進工程教育專業建設,通過專業認證,可以更加明確和細化針對工程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需整合學校教學資源并優化課程體系、提升教師工程教育素質、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促進專業的良性發展(圖1)。

圖1 專業認證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

3.1 綜合考慮各方期待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需要在培養方案中予以明確,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國家及社會需求、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學生發展及家長校友期望的實際情況明確專業定位。三峽大學作為水利部與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為主的水電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須認真調研師資和生源情況,從而明確水工專業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增強能力為核心,以提升素質為宗旨,培養具有扎實的工科和人文社科基礎,具備較強的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在國內外水利及相關行業從事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建筑和運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3.2 面向目標精心制定培養方案

在明確培養目標后,培養方案的制定應以工程化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準繩,結合水利水電工程用人單位需求,對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調整,充分聽取用人單位和行業專家的意見,認真考慮企業技術領域的要求,設置具有水電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時要根據具體就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重組本專業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增強人才培養的崗位針對性和適應性。

3.3 依托區位優勢,培養水電英才

三峽大學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是世界水電之都、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所在地。學校水電特色鮮明,周邊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星羅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有長江上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清江上的水布埡、隔河巖、高壩洲水利樞紐工程,黃柏河上的西北口水庫等,水電總裝機容量超過3 000萬kW(見圖2)。距離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僅2.0 km ,距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僅40 km。同時,宜昌有三峽集團公司(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長江電力)、長江水利水利委員會(三峽勘測研究院)、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宜昌設計院、清江水電開發公司、葛洲壩集團等大型水電開發的業主、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單位。因此在實踐方面學校具有很強的區位優勢,而且學校還聘請了葛洲壩、三峽集團清江公司的具體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定期來校開設專題講座或學術報告。這種舉措可將水工專業的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 對培養用型人才極為有利,這也是三峽大學發揮獨特的區域優勢、突出水電特色的體現之一。

圖2 學校周邊大型水利樞紐分布圖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習分為三個層次: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認知實習針對水工專業的大一學生,以短期定點參觀形式進行,至少要參觀三種不同類型的大壩,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概況,獲得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性質和方向的感性認識。生產實習主要針對大二、大三學生,畢業實習針對水工專業大四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后,結合實際工程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畢業后盡早熟悉工作崗位。為使學生有穩定的實習場所,學校從2005 年開始陸續與三峽集團公司、葛洲壩集團公司、清江水電開發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了實踐教學示范中心。通過在以上實習基地進行學習,接觸到工程實際,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4 結束語

專業認證對促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用途,學校應以專業認證的理念明確專業定位,制定合理培養方案。在學校培養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突出水電特色,加強水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進而全面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培養高水平的水電工程師。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J2016003)

參考文獻

[1] 田斌,劉依松.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9(4):105-108.

[2] 曹曉恰.發揮區位優勢培養水電人才[J].湖北水力發電,2007(2):28-39.

篇9

作者簡介:王瑞駿(1963-),男,陜西寶雞人,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任杰(1980-),男,河南信陽人,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講師。(陜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年西安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水電站》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項目編號:XTY0929)、2012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193-02

生產實習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必修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同時在各高校普遍擴招的情況下,生產實習教學又存在實習單位選擇難、實習經費短缺、實習組織工作壓力大、實習難以參與生產環節等諸多難點與問題。在此情況下,采取何種教學模式,以便有效地組織開展生產實習教學工作、確保實習教學效果,是各相關高校長期以來都在認真探索的重要問題。[1-3]本文擬在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所存在的主要難點與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近幾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實踐經驗,研究提出該專業生產實習教學的新模式。

一、生產實習教學的難點與問題

1.實習單位選擇難

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地普遍實行承包責任制,致使安全生產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這種情況下,工程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普遍不愿接待高校的生產實習活動,以免給其安全生產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并對其經濟效益產生影響。而生產實習又必須到工程建設現場進行,這樣就使得實習單位的選擇變得十分困難。

2.實習經費短缺

作為工程類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地點遠離大城市,需要長途旅行才能到達。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在逐年提高,導致生產實習所需投入的交通費、住宿費等均在逐年增加。但學校能用于生產實習的經費卻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與之同步增加,由此導致不少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實習經費短缺這一難題。

3.實習組織工作壓力大

各高校擴招以后,學生數量均大幅增長,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也不例外。在指導教師有限的情況下,難免使得實習隊伍規模與擴招前相比有大幅增加,學生及教師的交通安全、實習現場安全問題就變得尤為突出,無形中加大了實習組織工作的壓力和難度。

4.難以真正參與生產環節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必須結合工程生產實際來進行。但現實情況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參與者(業主、設計、施工、監理等)均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不可能允許學生直接參與生產環節。這樣一來,在工地現場的生產實習不得不采用以參觀為主的教學形式,難以真正參與生產環節成為困擾生產實習教學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二、生產實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是生產實習教學的核心目標。針對上述生產實習教學中所存在的難點與問題,近幾年西安理工大學以確保并不斷提高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為宗旨,貫穿實習前期準備、實習教學過程管理及后期考核總結等各個實習環節,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的放矢地探索與實踐,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1.以提高質量和節約經費為前提,優選實習方案

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一直選擇單一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工地進行定點實習,這樣盡管實習組織工作相對簡單,但實習的工程類型相對單一,不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而且單一的大型的水利水電工程工地往往遠離學校,交通及住宿等費用相對較高。面對物價普遍上漲而實習經費有限的現實情況,這種做法在不少高校已經難以為繼。因此,為了做到既確保實習教學質量又節約實習經費,在實習的前期準備階段進行實習方案的優選就顯得十分必要。實習方案主要是指以實習目的地為核心,關于實習環節的規劃、各個環節實習內容的計劃及實習費用的預算等。

以西安理工大學2012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在前期準備階段,在多方調查的基礎上,擬定了較為可行的2個省外實習方案(長江上游的溪洛渡大型水電站工程、大渡河中游的大崗山大型水電站工程)和1個省內組合實習方案(省內6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分別就這些方案制定了實習計劃并編制了實習經費預算。在此基礎上,主要從實習預期效果及實習費用等方面對各個方案進行綜合比較,并廣泛征求學生意見,最終選擇采用“性價比”較優的省內組合實習方案。從實習實施結果來看,省內組合實習方案真正收到了在有效利用時間、節約經費的同時,又能切實確保實習質量的良好效果。

2.從專業知識學習的實際需要出發,優選實習的工程類型組合

水利水電工程類型眾多,既包括水庫樞紐工程,也包括水電站工程、防洪工程、引調水工程等。從學生在校專業知識學習的實際需要以及將來就業后主要的工作方向來看,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應盡可能涵蓋所有工程類型,以便讓學生通過生產實習,見識、學習不同類型工程中所蘊含的不同的工程知識,并積累較多的初步工程經驗。因此,實習的工程類型組合對于確保實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制定實習計劃時,應將優選實習的工程類型組合作為實習計劃制定的一項重要工作。

以西安理工大學2012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在前期準備階段制定實習計劃時,基于上述選擇的省內組合實習方案,立足于省內在建及已建的水利水電工程,在與陜西省水電設計院及水電十五局等單位積極聯系的基礎上,制定了包括李家河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工程(在建)、南溝門土石壩樞紐工程(在建)、石頭河土石壩樞紐工程(已建)、渭河咸陽段綜合治理工程(已建)、引紅濟石調水工程(在建)及二郎壩梯級水電站工程(已建)等在內的多種類型工程作為組合實習對象。從實習實施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反映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并積累了多種工程類型的工程經驗。

3.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相結合,強化教師指導力度

生產實習中的指導教師是實習教學的靈魂之所在。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不僅要做好組織者、管理者的角色,更要發揮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做到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的有機結合。為此,強化指導教師的指導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西安理工大學2012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為強化指導教師的指導力度,首先有針對性地選擇在專業課程教學與工程實踐經驗兩方面均兼備的教師組成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其次在現場實習以前的校內實習階段,安排具有不同專業課程教學背景的指導教師給學生舉辦相關的專業知識講座,為現場實習做好必要的專業知識準備;再次結合專業知識講座,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觀看相關工程的音像資料、參觀相關教學模型及實驗室,以加深學生的專業知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在各個工程現場參觀實習期間,除由現場特邀的專業技術人員講解工程建設基本情況外,還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兼具的優勢,安排指導教師深入講解各個工程建設中出現的關鍵技術問題以及為解決這些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思路及技術方案等,從而使現場實習的效果得以升華,使學生從所實習工程中獲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從實習實施結果來看,這樣做對于提升實習效果作用顯著。

4.將工程參觀與專家講座有機結合,深化實習效果

針對現場實習以參觀為主、可能流于形式的問題,為使現場參觀實習的效果得以延伸和深化,輔以邀請直接參與各個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及監理等)的專家結合具體工程進行專題講座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各個工程工地條件有限,因此為確保專家講座的學生學習效果,專家講座宜主要安排在校內進行,而且在時間安排上宜與工程參觀交替進行。

以西安理工大學2012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結合上述6個實習工程,有針對性地按照工程參觀的先后順序,在校內穿插安排了9場專家講座,在工地安排了2場專家講座。通過專家針對所參觀工程技術問題的深入講解,豐富、升華了現場參觀的學習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

5.加強實習教學的過程管理,建立并實施科學合理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

由于實習時間短、相對于學生來說指導教師人數相對有限,因此如何確保實習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有序展開,并獲得預期的實習效果,是生產實習指導教師面臨的又一關鍵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加強實習教學的過程管理,建立并實施科學合理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是有效應對這一問題的重要措施。以西安理工大學2012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主要做法包括:

(1)高度重視實習動員環節,在明確規定實習紀律及安全要求的同時,向學生明確說明關于實習成績的考核評價辦法,加大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如達到40~50%)。

(2)在實習過程中,加強考勤和紀律監督,做好學生紀律操行記錄;不定期檢查學生實習筆記,做好學生學習狀況的跟蹤記錄。由此積累進行學生平時成績考核所需的素材。

(3)實結階段,指導教師認真評閱學生的實結報告,重點考察學生的實習認知水平、實習收獲與體會等富有個人特色的內容,由此判定學生的期末成績。從實施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反映這樣做對學生學習起到了有效的督促作用,同時成績考核體現了公平與公正。

6.認真開展實結活動,積累經驗,為逐年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年年組織,而生產實習的主客觀條件也在逐年發生變化。但是每年的生產實習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認真開展當年實習的總結活動,為來年的生產實習積累經驗,以便為逐年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創造條件,這也是在當年生產實習的后期應引起重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以西安理工大學2012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主要做法包括:

(1)在實習后期,召開全部師生參加的實結大會,鼓勵學生自發上臺發言,暢談實習收獲與體會,并發表關于本次實習的意見和建議。

(2)邀請學生代表,和指導教師一起深入研討、交流實習經驗,歸納總結本次實習在實習方案、實習計劃、實習過程管理及實習成績考核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改進措施。

(3)召開所有指導教師參加的實習工作總結會,專門研討本次生產實習教學的主要經驗和教訓,并融合上述由學生所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形成對來年生產實習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生產實習教學工作后記》。

三、結語

生產實習對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何種教學模式,以便有效地組織開展生產實習教學工作、確保實習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與研究的問題。結合近幾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實踐經驗,本文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提出了從實習前期準備到實習教學過程管理再到后期考核總結等各個實習環節的教學模式。雖然各高校的教學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但相信本文所提出的教學模式對其他高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或其他類似專業的生產實習教學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及借鑒意義。當然,本文所提出的教學模式仍有值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之處。面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筆者將不懈努力,為穩步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牛景太,王美生,劉燕琴.應用型本科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模式研究[J].江西化工,2009,(1):129-131.

篇10

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培養的工程人才也數以萬計。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鎮化發展迅速,人才的培養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專才向現在的通才轉變,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提高工程專業教育的質量、建立完善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學體系、加強工程教育與工業界的聯系、促進工程教育的國際化是當前我國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員的重點[1]。這樣既能滿足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建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與國際工程教育體系接軌,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和制度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能獲得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機構的認可。因此,建立國際工程教育互認制度,已經成為教育界、工程界的廣泛共識[2]。而《華盛頓協議》是世界上簽署時間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3]。

 

為了實現《華盛頓協議》的目標,各締約方都在“實質等效性、工程教育資格及工程人員執業資格互認”的基礎上制定了各自的認證標準。為此,我們有必要有對國際認證組織、認證內容和認證標準進行充分的研究,并在適當的時候建立與國際認證制度具有實質等效性、工程教育學歷互認的高等工程教育認證體系,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基礎。

 

參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不僅需要高校將教育教學質量量化管理,還需要教育機構發現教學環節中的問題并進行持續改進。這也是《華盛頓協議》締約方在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最重要的特征,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和“堅持持續改進”的教育教學理念[4]。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行業,應當面向當前的工程教育戰略目標、著眼于未來重大水利工程的發展、響應卓越工程培養目標,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培養一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質量水利水電工程技術人才,它要求培養的人才既能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能獲得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機構的認可。

 

二、參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意義與重要性

 

所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根據《華盛頓協議》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形成具有實質等效性的國際性認證標準程序和方法,這要求必須依照國際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質量標準運行[5],按照工程教育認證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養目標為導向、注重教育產出和實際成效、堅持全體學生共同達標、以持續改進促進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的原則進行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有國際競爭力。

 

專業認證的核心是評估專業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成長,評價學生畢業后進入相關領域從事專業工作的能力。因此,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可以明確工程教育國際化和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和培養模式,制定具有國際化和創新型的教學方案和結構,建立相關行業參與的工程教育質量外部監控評價體系;建立教育界與工程界的相互聯系機制,構建符合國際人才培養的標準教學體系。全力推進工程教育國際化,提高工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我們可以改變現有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革新教育教學方法,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注重教育產出和學生的實際成效。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契機,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建立“以目標為產出”的培養目標,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構建產學研合作的教育聯盟,建立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實踐基地,為高素質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持續改進的機制,將人才培養目標和經濟社會需求和發展接軌,以適應21世紀全球化的競爭環境。

 

三、國際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包含的內容非常繁多,涉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專業課程群的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建設等重要的本科教學工作。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要集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和“具有持續改進的措施”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6],這也是水利水電工程等工程專業需要改革的方面,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學適應國際化競爭的要求。

 

從我國參與工程專業認證的實踐來看,國際工程教育發展的先進理念對我國工程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具有很好的推進作用,集中體現在推進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中。在學生學習、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等7個方面與國際標準進行了緊密對接,這是改變與革新的方面。但也應當承認,面對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學生對培養模式的認識與理解、課程體系建設與革新、教育教學體系與方法等方面需要做出新的調整。參與過工程教育認證的高校都有這樣的深刻認識:可以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當成一次契機,一次與國際工程教育接軌的契機,推進工程專業的體系建設與改革,從人才培養、培養目標和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支撐條件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長期有效的改革。以下從三個方面分別討論專業認證理念對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體系建設的推進作用。

 

(一)適應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體系

 

構建以“以學生為中心”、“目標為導向”和“堅持持續改進”的專業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員,是構建專業體系所要達到的目標,并且這種人才培養目標要具有可度量的具體指標。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應用能力很強的專業,所涉及的學科種類繁多:有數學、人文社會學、工程力學、材料學、經濟學、測量學、結構設計、系統工程、工程設計、施工與管理等等。評價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創新型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工程中所遇到的復雜工程問題,并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解決方案。因此,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水利水電工程技術人才時,除了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的講授外,還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所培養的人才能獲得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機構的認可。

 

為了建設適應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體系,適應國際工程教育的發展趨勢。在“以目標為導向”的培養目標中,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動手、實踐、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在思維方式和科學研究方法方面得到系統訓練,提高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的質量。通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的實踐,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上,首先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包括系統的專業基礎課程群的設計、核心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和專業的前沿學術報告,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和方法;其次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專業平臺建設,包括理論課程學習研究平臺、工程結構認識、實訓平臺和以工程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設計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最后是持續改進的考核和反饋機制建設,主要包括:學生研究學習考核平臺、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平臺、學生學習反饋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考核,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定量的反饋和評價,并對教學培養模式進行持續的改進。如圖1所示。

 

(二)以目標為導向是工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根本

 

目標導向就是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評價和改革,反推所需要的達到培養目標的培養過程、培養方案,培養環節、培養模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持續改進的機制。

 

1.培養目標是對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層次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通過工程教育教學和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目標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要滿足學生的必要要求。

 

2.畢業要求是對學生畢業時所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具體描述,包括學生通過本專業學習所掌握的技能、知識和能力,突出利用所學技能、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三)堅持持續改進是工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支柱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越教授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教育效果的發揮是在未來的時空中,而“未來”是無法詳細準確預測和提前采取行動措施的[7]”。因此,只有不斷反饋和評價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才能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對教育教學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改進和完善,這也體現出用專業認證的持續改進理念來推動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記錄學生的理論學習、實踐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并用定量的計算方法證明學生能力的達成,用達成度進行度量。在學生的全過程學習中,要求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達到具體指標。

 

2.建立考核和反饋機制,定期評價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并定期對培養目標進行修訂,評價與修訂過程中應當有行業或企業專家參與。

 

3.專業課程體系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對已經畢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以便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定期評價和反饋,根據跟蹤調查結果,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進行持續改進。

 

4.教師必須明確他們在教學質量提升過程中的責任,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滿足工程教育認證對教師教學方法、水平的要求,持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滿足學生培養目標達成的需要。

 

持續改進是高等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需要通過專業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和課程達成度評價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持續改進;需要通過校內反饋機制和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評價對畢業要求和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持續改進;需要通過校外反饋機制和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對培養目標進行持續改進。這三種持續改進機制,每一種持續改進機制側重點不一樣,需要相互協調。

 

四、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撅起小屁股扒开调教bl|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理论片高清免费理论片|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麻豆www传媒|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裴远之的原型人物是谁|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caoporn97在线视频| 性美国xxxxx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日韩在线a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欧美精品dorcelclub全集31|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国产|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嫩草影院在线视频| 东北老妇露脸xxxxx|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丁香网|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