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分析模板(10篇)

時間:2023-06-28 16:50: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固定資產投資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加速數理論(國內生產總值同總資本存量的比值)以企業擁有的廠房、機械設備、工具等全部資本和其生產量的比例為研究前提,認為投資主要是依據產出的變化而有比例地變動的。加速數理論是以企業的微觀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全社會企業和經濟實體的加總,將加速數理論推廣應用于國家的宏觀投資行為。在加速數模型建立過程中,可以考慮勞動力價格變化、利率變化、投資滯后和折舊投資設計出一個較為完善的投資函數。加速數理論假設企業購買其全部資本,這樣資本的租用價格(利率)是決定企業投資行為的關鍵宏觀經濟變量。由于資本和勞動力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勞動力的價格(工資)也是投資需求函數設計中應考慮的變量。投資滯后是指企業投資當年無法完成全部需求的投資而產生的對投資需求的滯后現象,折舊投資是指企業為彌補固定資產折舊而需要追加的投資。投資需求函數表達了企業在擁有一定資本存量的情況下,如何依據計劃的產值目標、預期的利率、工資水平、投資的滯后情況和折舊投資量來決定當年對資本的需求量。

根據加速數模型對2006―2015年全國的投資總需求進行預測。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滯后系數在1997―2005年間呈穩定上升趨勢,1997年為0.3050,2005年上升為0.3340,對其未來值的預測采用了線性回歸趨勢預測法,年增加量為0.00285;對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測采用了指數函數預測,年增長率取近5年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值12.98%(2006年取近3年的平均值14.87%);未來工資的增加指數也取近6年的平均值1.1023;并假定年利率不變或以每年0.00156的速度穩定上升到2015年。

從表1可以看出,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2000年的32918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88604億元。從理論計算值同實際值的比較來看,除2005年實際投資額高于理論投資額之外,其他5年的實際投資額均低于理論值。2004年理論投資額為75447億元,而實際投資額僅為70477,比理論值少6.6%。2005年理論投資額為79065億元,而實際投資額為88604,比理論值多10.8%。2006年上半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大幅增加,也將超過理論預測值,可以推斷投資增加過快是造成目前經濟發展過熱的主要因素。根據投資方程我們預測出在利率不變的情況下2006、2007、2010和2015年的理論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總額分別是91926億元、99089億元、144617億元和271480億元。

以上分析均基于未來預期利率不變的假設下進行的,若假設未來的預期利率上升,也可預測得出一組數據。計算結果表明,與未來預期利率不變的結果相比,由于利率上升將會抑制一部分投資,使得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有小幅下降。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預測的2010年全國固定資產總投資為14.46萬億元,比利率不變時的14.38萬億元縮小了0.55%;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總投資為26.80萬億元,比利率不變時的27.15萬億元縮小了1.3%??梢娎实木徛仙龑ν顿Y需求變化的影響較小,但若利率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化,其影響將不可忽略。根據乘數―加速數理論,利率的突然大幅上升會使經濟進入全面衰退,所以欲通過劇烈的利率上調來抑制固定資產投資增加過速是不可取的。

從表2可見,加速數變化不大。1996―2005年數值在4.78―5.28之間,預計2006年為5.16,2015年仍為5.16。表明中國的全社會固定資產總存量大約等于5倍的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約為108萬億元,2015年可達到324萬億元。2007年折舊投資約需5.14萬億元,2015年約需13.65萬億元,折舊投資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重1996―2005年在44.9―70.0%之間,預計2007年為51.9%, 2015年降為50.3%。折舊投資占資產存量的比重1996―2005年間在0.040―0.045之間,2007年約為0.042,2015年仍為0.042,對應的折舊年限為23.8年。

發達國家折舊投資在總投資中占有很大份額,如1990年美國國內私營企業的總投資毛額為7440億美元,其中5500億美元為折舊投資,占總投資額的73.9%,凈投資僅為1940億美元,26.1%。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投資迅猛增長的情況下,目前折舊投資份額較低且呈下降趨勢,估計在未來經濟較為發達的階段折舊投資份額將上升。

通過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通過理論投資需求和實際投資增長對比判斷,2005―2006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存在著過快現象。

第二,小幅利率調整對投資的影響不大,而大幅度的利率調整又有使經濟進入全面衰退的危險,在利用調高利率抑制經濟過熱時要慎重,利率調幅要適度。

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占國內總產值的比重近期有快速上升的趨勢,中央采取的抑制過快投資增長,提高投資效益的措施是正確的。

第四,進行實證研究目前我國用于彌補折舊的投資約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一半,平均折舊年限為24年,折舊投資份額呈緩慢下降趨勢,但長期來看折舊投資的份額可能上升為投資的主體。

研究的主要意義:

首先,加速數模型模擬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之間的科學關系,可以定量測度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協調關系。理論上計算的投資需求值可作為判斷投資是否增長過快的標尺,其同實際投資量的比較可以判斷經濟運行的冷熱程度,從而提供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為國家的宏觀經濟決策和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服務。

第二,模型獲得的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經濟參數有利于對中國宏觀經濟特征的全面了解,而通過對其時間序列變化特征可以判斷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有利于宏觀決策中對固定資產投資發展的科學指導。

第三,由于投資具有冷熱周期,且此周期受具體的經濟運行環境狀況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具有不可預見性。實際上為保持經濟的快速穩定的發展,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寬松和收緊的周期性。銀行的投資決策既要考慮微觀經濟效益,也要考慮宏觀經濟環境,本模型為銀行的投資決策提供了經濟學理論支持和實證的宏觀經濟數據參考。

篇2

1、增速平穩

2005年投資增長延續了上年快速增長的勢頭,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061億元,同比增長26.1%,比上年同期僅低1.6個百分點。但與上年“前高后低”不同是,2005年投資增長比較平穩,并未出現有人預計的“硬著陸”,9月比增長最慢的2月份僅高出3.1個百分點,增速較快而且平穩對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表明國家“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政策效應正在顯現。

2、結構改善

2005年投資在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的同時,投資結構也在不斷改善。從產業結構看,農業投資得到加強,投資增速放緩,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基本保持穩定: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又增長18.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比去年同期下降6.9個百分點。從行業結構看,煤、電、油、運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投資增速加快,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投資增速明顯回落:1-9月份煤炭開采及洗選業在去年同期增長63.7%的基礎上同比又增長76.8%,增速提高13.1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629億元,增長41.1%,增速提高39個百分點。黑色金屬采選和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1733億元,增長28.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1個百分點。

3、能源約束減緩

從供需兩方面來看,能源約束矛盾趨于緩解。受經濟高位調整,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生產增速回落,對能源的需求增速也開始回落;與此同時,投資增加和價格上漲,刺激了能源行業供給的增長。以煤炭需求為例,上半年除鋼鐵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外,火電、化工、建材等主要耗煤行業增速均有所回落,受此,煤炭需求也在回落;受煤炭出口退稅政策的影響,煤炭出口也在減少,進口在增加。由于需求回落和凈出口減少,煤炭緊張狀況總體呈緩解態勢,庫存水平明顯上升,從3月份開始回升,8月末達到1.33億噸,比年初增長28.5%。同樣,由于價格上漲和電力供應增加等原因,石油產品需求也出現明顯回落。

4、投資消費比例從失調趨向均衡

由于近年投資增長高于消費增長,導致投資率逐年攀升。截止2004年我國投資率已經達到44.4%,比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最高年份1993年還要高0.7個百分點,而消費率僅為53%,低于最高的1981年(67.5%)近15個百分點,遠低于發達國家和發展家的平均水平(在70-80%)。投資消費嚴重失衡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但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提高等原因,今年消費需求也出現了強烈反彈。1-9月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3%,實際增幅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盡管不能準確測算消費率的最終變化,但通過,我們預計今年消費率和投資率之差會有所縮小,二者之間的非均衡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矯正。

二、當前投資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今年投資從總體上運行狀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1、粗放型特征進一步強化

近年來GDP高增長并沒有改善粗放型增長格局,甚至還有所惡化:一是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據測算,2001年我國能源消耗強度為1.4萬噸(按2000年每億元GDP不變價),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但從2002年開始,單位GDP能耗持續上升,2003年創造每億元GDP需要消耗1.5萬噸標準煤,2004年為1.6萬噸標準煤;二是投資效果系數下降。據測算, 2005年我國1元投資僅能導致國內生產總值增加0.185元,比2003年下降了0.07個百分點,比1981年更是下降近0.10元,遠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2、經濟增進型項目比重過大,社會發展型項目不足

在財政投入一定的條件下,在經濟增進型項目上的投入增加,必然會減少在社會發展型項目上的投入。近年來,財政對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壟斷性行業(如電力、石油、運輸)等經濟增進型項目的投資大幅增加,而對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如、公共衛生等投資增加卻明顯不足。長時間重經濟輕社會的投資模式造成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脫節、收入增加與福利水平相脫節、物質豐富與滿足感下降相脫節的局面。

3、政府投資調控者與投資者主體雙重角色的錯位突出

從宏觀調控角度看,中央政府主要制定投資宏觀調控的政策,由地方政府具體執行;從投資主體的角度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又都是重要的市場投資主體。從邏輯上,監管者和被監管者集于一身就存在悖論:一方面,作為監管者的政府要適時出臺政策調控投資活動,以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另一方面,作為投資者的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又要直接或間接參與到具體投資活動中來,其行為目標又是GDP(或財政收入)的最大化??梢哉f,這兩年投資“壓”不“下”的重要根源在于這種雙重角色關系模糊和定位不清,從而使得相當政策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2006年投資增長的環境分析與趨勢預測

1、有利因素

一是發展觀統領經濟工作大局,為投資保持一定的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剛剛結束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局,制定“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個原則是“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可以預見,明年國家將繼續實行“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政策,既加強對環境污染大、技術水平低、市場供過于求產業的調控,又要保護地方和行業在政策范圍內發展的積極性,避免大起大落。

二是宏觀經濟景氣周期處在高位調整期。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上升期,一般來講,經濟增長的短周期(基欽周期)為3-5年,雖然本輪經濟周期的擴張期的峰頂已經越過,但現在還未出現也不大可能出現快速回落,經濟處在峰頂之后的高位調整期。從今年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來看,由于今年投資、消費和外貿三個方面需求都保持了較高且穩定的增長,因此GDP增長將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初步預計全年增長率在9.4%左右。從目前國際國內環境和宏觀調控政策取向來看,我國經濟高增長與低物價相伴隨的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由于經濟增長與投資相關度很高,因此,經濟增長有助于投資的較快增長。

三是各地換屆效應促進政府主導性投資增加。明年是十七大召開的前一年,也是各地的換屆年。根據經驗,每到換屆年,由于各地新任領導都希望多出政績,在干部政績考核惟GDP是論制度沒有根本改變的條件下,多出政績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加大投資。因此,政府換屆效應(周期)將對明年投資產生促進作用。

四是消費需求有望實現較快增長。由于投資和出口的波動性較大,所以在三大需求中,消費是穩定經濟增長的基礎,只有消費拉動型的經濟才是可持續的。近兩年以來,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農業稅減免,有力地促進了消費需求較快增長。穩定的經濟增長使人們對經濟前景、收入預期充滿信心,消費信心逐月提高、以及即將出臺的個人所得稅和職工住房改革新舉措等利好因素將繼續推動明年消費需求的擴大。盡管消費需求較投資后起是經濟周期由上升期轉向穩定期的重要特征,但是消費高增長對提高投資者信心,提高投資者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是資金充裕、利率走低,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由于今年經濟高增長并未導致物價同時跟進,從而使明年加息預期大大減弱;同業拆借市場上,銀行間市場利率比上年同期低0.79個百分點;機構存貸差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為8.4萬億元人民幣,高于上年同期2.7萬億元人民幣。市場資金供給充裕,利率將走低,有利于企業降低籌資成本,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投資意愿。

2、不利因素

一是國際油價居高不下。2005年以來,國際油價在大漲兩年的基礎上繼續狂漲,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截至目前,紐約市場原油平均期價已高達54美元,均價比上年同期大增四成,目前歷史高位比年初飆升約六成。我國經濟近兩年石油消費增速超過10%,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不斷上升,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0%,因此石油價格連續沖高,必將給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沖擊,影響企業利潤從而削弱企業自主投資能力。

二是人民幣匯率調整和小幅上升,凈出口帶來的增長動力減弱。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人民幣升值一方面降低國外對我國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國內對進口產品的需求。這兩方面都會使凈出口下降從而減小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今年凈出口對GDP貢獻率比上年大幅提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是人民幣匯率較低導致凈出口增加。但隨著人民幣匯率不斷調整,匯率上升對凈出口的影響將在明年突現出來。加之國際貿易摩擦與日俱增,因此與今年相比,料明年凈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減弱,從而對投資也產生不利影響。

三是企業效益水平下降。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保持了較快增長(前8個月20.7%),但與上年相比利潤增長的實質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這種較快增長是在今年連續創新高的油價為石油行業創造的巨額利潤和去年較低基數的基礎上帶來的;另一方面虧損企業虧損額大增,前8個月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近45個百分點(在工業39類大行業中,利潤集中在石油開采、鋼鐵、煤炭、化工、紡織業等五大行業,其他34個大類行業利潤基本處于零增長狀態),虧損額增幅創1995年同期以來最高水平。企業效益水平下降影響企業自籌資金的能力,從而使投資資金來源中企業自籌資金比重下降。由于處于經濟周期的回調期,預計2006年我國企業效益水平將繼續下滑,這將減弱企業自主投資能力。

四是基數較高。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投資增長26.1%,在建規模相當大。

3、趨勢預測

綜合多種因素,2005年我國全固定資產投資將完成87901億元,同比增長25.3%,比2004年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4448億元,增長27%,高于上年同期0.6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長21.5%,比上年回落約6.6個百分點。

2006年,如果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投資將呈現穩中趨降的增長態勢,既不會出現大起也不會出現大落的局面,預計全年全社會投資增長20%,比2005年回落5.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低于上年同期5個百分點;在總量繼續保持較快增加的同時,由于政策穩定、基數較低、內在沖動大等原因,房地產投資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增速既不會大升也不會驟降,預計增長20.5%,比上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

2005-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預測情況

(單位:億元,%) 指 標 2005年(1-9)實際 2005年預測 2006年預測

絕對額 增速 絕對額 增速 絕對額 增速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57061 26.1 87801.0 25.3 105361 20.0

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 48741 27.7 74448.0 27.0 90826 22.0

房地產投資 10378 22.2 15961 21.5 19233 20.5

東部地區 26965 25.6 49900 24.0 59381 19.0

中部地區 10536 34.2 20268 32.0 25031 23.5

西部地區 10475 29.5 17595 28.0 21466 22.0

注:實際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快報》2005年各期。

四、政策建議

1、堅持以觀統領整個投資工作,把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作為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1994年國家就提出了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政策思路,但是10年來,經濟增長方式并沒有擺脫重速度、重數量;輕質量、輕效益的老路。投資模式粗放、投資質量和效益不高,使我國土地、淡水、能源、礦產資源等供求矛盾進一步加劇。為此,必須轉變現行的發展模式,堅持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方針落到投資的一切領域和環節。必須走以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之路,加快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經濟,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發展。

2、加快和完善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界定與理順政府作為投資調控者和投資者關系,嚴格限制政府對社會投資的直接干預

鑒于政府兼有投資活動調控者和參與者二重角色的矛盾,因此,一是應及時出臺界定政府投資領域的細則。建議下一步加快制定詳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府可投資行業目錄》,把政府投資嚴格限定在提供公共物品(包括部分準公共物品)的范圍;二是借鑒國外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成功經驗,使越來越多的公共物品私人化、社會化,進而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給效率,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事實上,我國對公共物品市場化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還需進一步加快政策。

3、繼續加大新增財政收入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

多年來以提供公共物品為名,增加GDP和政績為實的經濟促進型項目,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異常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而(尤其是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尤其是醫療)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有限的教育和醫療資源過分向少數人和少數地區集中,加劇社會不公平程度;各地GDP每年以兩位數增長,但對促進就業方面的教育、培訓的投入嚴重不足(“民工荒”與“高失業”并存即是例證),不一而足。因此,建議國家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人員培訓、文化、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縮小地區差距等方面的投資力度,進而促進“五個統籌”的順利實現。

4、鼓勵和引導增加研發投資,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 the analysis of the reform of the invest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xed assets "12th Five-Year" period to, and our futur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control policy given the personal view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situation; control policies

中圖分類號:F40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當前政府固定資產的投資分析

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以下簡稱"政府投資")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是引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杠桿。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十一五”時期實施4萬億元投資投資計劃使得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保持高位運行狀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進入“十二五”時期,較“十一五”時期總體上有所放緩,但隨著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投資增速將呈現出前低后高的基本態勢,五年平均增速有望達到20%左右。投資調控政策應把握三個基本取向;一是促進投資平穩運行;二是著力推動投資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民生改善;三是積極培育內生自主投資增長動力。

一) 促進投資平穩運行

著眼于鞏固和擴大“十一五”期間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政策需要做出適當調整,從一種應急狀態向與經濟規模相適應、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的常態轉變,從“快重準實”向均衡持續投入轉變,避免經濟因投資的波動造成大的起落,逐步走出行政周期驅動投資周期、投資周期主導經濟周期的循環模式,切實促進投資的平穩運行。預計“十二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在20%左右。降低投資率是后危機時期順應經濟周期規律、實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理性選擇。

長期以來,我國投資率保持了高位運行,2006~2009年平均達到43.7%的高位。長期高投資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產能,與社會的消費能力日漸脫離,進而導致總供求之間嚴重不平衡。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外需保持低速發展的條件下,要求投資有所放緩,投資與消費比例向合理的水平回歸。另外,我國投資長期保持高增長是以資源能源的高投入為支撐,以“大進大出”為發展模式,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資源消耗大的生產能力和產業體系。因此,原有發展模式所支撐的高投資率對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極為不利,必須有所降低。但應看到,“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仍將處于加速期,每年將新增900萬人就業,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改善民生、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落實鼓勵民間投資的“非公36條”、深入西部大開發戰略等區域發展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等政策措施,都將對投資發揮支撐作用。根據模型測算,到2015年,投資率將由2009年的47.5%下降到45%左右,投資增速將由“十一五”時期平均26.2%左右下降到20%左右?!笆濉睍r期,我國仍處于危機后經濟復蘇期,前期由于政策刺激力度逐步減弱導致投資增速下滑較大。隨著經濟復蘇進程推進,經濟自主性增長動力不斷增強,投資將逐步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投資增速將呈現出前低后高走勢。

二)著力推動投資結構調整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主題之一,投資結構調整作為實現“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也必然成為這一時期投資運行的主要特征。

第一,三次產業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近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在三次產業間的比例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基本格局,2006~2009年的三次產業投資平均結構為1.4∶43.0∶55.6?!笆濉睍r期,在“三農”政策以及2010年出臺的一攬子涉農政策的扶持下,第一產業投資增速將穩步提高。隨著工業化由規模擴張逐步向質量提高轉型,同時在節能減排目標的嚴格約束下,第二產業投資也將由于高載能行業投資減少不斷下降。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的一系列規劃和政策的支持下,第三產業投資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根據模型測算,“十二五”時期,三次產業投資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達到1.5∶40.2∶58.3。

第二,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仍是貢獻率較大的投資領域。目前,房價與居民收入相比仍然過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給規模與居民需求之間的缺口仍然較大,房價問題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關系穩定的社會問題。因此,“十二五”時期,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將堅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房地產投資增長形成阻力,但考慮到我國城鎮化正處于加速階段,房地產需求仍然旺盛,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將部分彌補商品住房投資增長的缺口。根據模型初步測算,“十二五”時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平均增速將達到20%左右。

第三,民生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將成為投資增長的新亮點。民生領域長期以來,多方面原因決定了我國投資以重工業為主的格局,在基本公共服務等民生領域欠賬較多。“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國際經驗,在這一時期如果經濟發展的導向仍然是數量和效率而不顧質量和公平,將很有可能走進“低增長陷阱”。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十二五”時期著力解決因民生領域投資不足而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

第四,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2010年9月8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并提出針對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為重點的相關扶持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實現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是后危機時期世界各國在新的起點上展開角逐的戰略高地,是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可能取得突破的重要領域,也是帶動我國投資乃至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的關鍵產業。因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十二五”時期投資增長的又一亮點。

二 未來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調控的政策建議

政府固定資產未來投資的可行性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政策加以引導與規范。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完善投資體制機制,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

一)、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不斷優化投資環境

規范政府審批,強化投資監管,優化投資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清理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政府進一步退出競爭性投資領域,集中抓好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健全政府投資決策機制,規范政府投資資金和項目管理。將政府的投資管理職能從以行政審批為主轉到以投資監督管理和為企業服務為主,強化和提高政府的投資規劃和信息職能。

二)、切實貫徹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促進投資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第一,盡快建立起鼓勵民間投資的標準和規范。第二,進一步拓寬民間融資渠道,在間接融資方面,應鼓勵發展面向中小企業融資的民間銀行,同時鼓勵大型商業銀行增加對民營業務的融資服務。在直接融資方面,應支持中小企業向社會定向募集股份和發行債券,支持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平臺。第三,統一稅法,做到民營企業與國企、外企在稅種和稅率上具有相同待遇,堅決打擊壟斷企業對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的限制。

三)、采取綜合措施,拓寬地方政府融資能力

第一,按照“一級政府、一級事權、一級財權、一級稅基、一級預算、一級產權、一級舉債權”的方針,進一步推進中央、省、市縣三級財稅體制改革,有效解決融資平臺問題。第二,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特別是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有效緩解基層政府財力薄弱的問題。第三,開征房產稅,增加地方政府稅源,允許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發債權,減小地方政府對土地的過度依賴。

四),樹立科學政績觀,完善投資調控體系

篇4

1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概述

1.1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定義

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效益,即在經濟活動中,投入的固定資產數量,與該資產產出數量之間的比率。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投資的時候,資產的投入主要包括建造以及購買材料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工費、材料費以及購買產品、設備的開銷。固定資產的產出指的是利用該部分固定資產進行投資,由此產生的新資產,以及產生的新的生產力,同時還包括利用該部分資產投資所取得的新利潤、稅收等等。能夠反映固定資產投資產生的效益指標分為微觀、宏觀兩種。微觀主要包括了工程所花費的工期、投資的回收率、資產的產值率等等。微觀的指標能夠準確反映出投資產生的直接信息效益,同時對資源的利用效率,即在該投資當中,所消耗的資源數量,以及在投資結束之后,所產生的供給能力。宏觀指標包括了整個投資的周期、投資率、投資的效果系數等,集中反映了不同建設項目之間的關聯,同時相互之間產生的連鎖效益。

1.2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特征

固定資產的投資于其他經濟活動相比,其效益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間接性的特點。從宏觀層面來分析該投資效益,其包括了從固定資產最初的投入,到該資產最終的產出全過程;從微觀層面來分析,通過對固定資產的投資,使得原本的資產實現增值,同時也滿足了社會當中各種需求。比如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改善、文化生活豐富等。上述的不同改變,可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同時也會在不同地區的GDP中有所反應。

2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提高的制約因素

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固定資產投資占據了很大比例。如果投資沒有取得較好的收益,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統計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能夠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通過指標來正確反映這一數值,成為了對經濟發展監測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實踐當中,對該效益進行衡量的各項指標,與當下經濟發展的趨勢不相適應,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需要進一步改進。

2.1效益指標反映不全面

在實踐當中,投資效益的衡量指標重點放在我國的建設領域當中。這一衡量方式,僅僅能夠反映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的進度如何,但是對于該固定資產的投資究竟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很難反應出來。從實踐上來說,固定資產的投資呈現出長期性、多樣性、階段性的特點,因此僅憑某個單一的項目來判斷該投資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是不夠全面的。因此,對于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益進行評價,應當從多個方面展開,能夠反映出投資的復雜性,同時也能夠準確反映該投資行為對經濟產出帶來的影響。

2.2效益評價指標過于靜態化

正如上文所述,投資效益是個動態化的發展過程。在實踐當中,我國采取的是每年度編制下年度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指標,這顯然是一種靜態型的指標,無法對投資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不能準確反映效益情況。

2.3效益指標缺乏應變性

投資效益評價指標的制定缺乏應變能力,指的是我國制定的效益評價指標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投資與經濟增長方面,重點討論的是資產的投資是否能夠幫助經濟增長。但是卻忽略了固定資產的投資,是否能夠引起經濟變量發生變化。眾所周知,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也為投資提供了更多機會。改善周邊環境質量等等,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評估,都能夠反映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所取得的效益。

2.4評價結果片面化

目前,對于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益評價僅僅從單方面討論,投資是否取得良好的效益,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穩步提升。換句話來說,如果想更加全面地監督目前的投資情況,全面分析投資的效益,對投資進行嚴格的管理,就需要采用定量的方式來分析投資中的各個要素,找到與投資效益密切相關的因素,展開重點研究。

3完善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途徑

3.1規模效益合理規劃

固定資產投資取得的規模效益,可以從該投資的規模,以及該投資行為對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幫助兩個方面展開。換句話說,在某一段時期當中,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與該階段社會經濟發展規模相適應,能夠促進經濟平穩有序發展。

3.2投資結構效益的正確界定

我們可以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具體界定投資的結構效益。詳細地說,我們應當從動態、靜態兩個方面去探討結構效益。一方面,從靜態角度去分析投資的結構效益,可以了解該投資的結構是否科學合理,資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是否存在部分資源浪費的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指標是“投資邊際產出效益均方差”;另一方面,從動態角度去分析投資的結構效益,是具體研究該投資結構發生的變化,會對其它領域、其它部門的投資產生的影響。

3.3把握投資效益的整體性

要從整體的角度來分析投資的效益,具體從質量、關聯性、直接效益三個方面開展研究。首先,通過直接效益的評價指標建立,通過“房地產銷售率”這一指標的制定,能夠反映出在房地產領域中,開發與最終經營效果之間的關系;最后,通過關聯效益的指標,尋找與固定資產相關聯的其它要素,比如就業率、環境指數等,來評價投資的效益。

4結束語

綜上,在對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進行分析的時候,要從多個方面開展,確保評價的全面性、準確性,通過合理的評價來確保各項資源都能夠得到合理配置,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作者:王子龍 單位: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

篇5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協整模型,檢驗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的聯動效應,并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得出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短期和長期均衡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驗證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以及因果關系的方向。最后根據研究結果為國家協調好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關系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關鍵詞:稅收收入 固定資產投資 協整 誤差修正模型 格蘭杰檢驗

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實施經濟建設職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拉動經濟和稅收增長的過程中作用舉足輕重。陳潤華、呂松(2012)指出固定資產投資與稅收收入有很強的聯動作用,搞好固定資產投資,是增加稅收收入的重要途徑。固定資產投資與稅收收入互動關系的研究為國家制定積極財稅政策理論依據的同時,也為改善投資結構、提高固定資產收益提供方向。

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關于稅收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及國民收入增長這三者及各兩者之間的關系已有研究。大部分學者認為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均與經濟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收入增長有促進作用,國民收入增長有利于稅收的增加。陳意新(2009)通過對固定資產投資與國民收入關系進行協整分析,得出國民收入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帶動作用要大于投資對國民收入的促進作用。唐雁(2010)通過計量模型分析了稅收收入的影響因素,并解釋了這些因素和稅收收入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其對稅收收入影響程度的大小。王悅然(2010)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理論為依據,對上海市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固定資產投資是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國外一些學者也分析了不確定的稅收政策與投資的關系。Feldstein and Flemming(1971)、Dixit and Pindyck(1994)、Hassett and etcalf(1999)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稅收政策對投資價格、投資回報以及投資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Hassett and Hubbard(1998)、Whelan(1999)的一些研究認為稅收政策(激勵)不僅影響投資量,而且影響資本品的價格。

由上述分析可知,國內學者對稅收收入影響因素以及固定資產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關系的研究進行了較多研究;國外學者對具體稅收政策與投資要素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而對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多,本文以此為視角,對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實證過程及結果

我國自1978年開始經濟體制和稅收體制改革,考慮到政策變革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本文選取中國統計年鑒1980-2011年的數據。我國的稅收體制改革總共經歷了4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和21世紀的近幾年。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固定資產投資與稅收收入的長期均衡關系,因此對各個階段并不進行區分。

(一)變量選擇

根據本文的研究主題,選擇稅收收入(Y)和固定資產投資額(X)作為變量進行分析。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額均是經濟變量,可能存在很嚴重的非平穩性,取對數處理,使數據變得相對平穩,分別為LNY、LNX,以便于建立模型。

(二)建立模型

1.對變量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采用ADF檢驗法對稅收收入序列和固定資產投資額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

首先,對稅收收入平穩性檢驗:由表1可知,p值為1.0000,非常大,在1%、5%、10%三個顯著性水平下均通過了檢驗,不能拒絕原假設,稅收收入序列為非平穩的。

其次,對固定資產投資平穩性檢驗:由表2可知,p值為0.9368,比較大,在1%、5%、10%三個顯著性水平下均通過了檢驗,也不能拒絕原假設,固定資產投資額序列為非平穩的。

由上述分析得知稅收收入序列和固定資產投資額序列均為非平穩的,因此對其一階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

首先,對稅收收入一階差分序列作平穩性檢驗:由表3可以看出,p值為0.0001,足夠小,t統計量值為-5.375868,小于相應臨界值,所以拒絕原假設,稅收收入的一階差分序列為平穩的。

其次,對固定資產投資額一階差分序列作平穩性檢驗:從表4可知,p值為0.0000,比較小,t統計量值為-6.402126,小于相應臨界值,所以拒絕原假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

2.協整檢驗。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額一階差分序列的平穩性是兩變量存在協整關系的前提。因此可用稅收收入對固定資產投資額作線性回歸,并檢驗其殘差序列是否平穩。

首先,以稅收收入(LNY)為被解釋變量,固定資產投資額(LNX)為解釋變量,用OLS回歸方法估計回歸模型。

由表5得出估計的回歸模型為:

LNYt=0.612096+0.846043LNXt+et

其次,對殘差序列作平穩性檢驗:

由表6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t檢驗統計量值為-2.656768,小于相應臨界值,拒絕原假設。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說明稅收收入(LNY)和固定資產投資額(LNX)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3.建立誤差修正模型。稅收收入(LNY)和固定資產投資額(LNX)之間存在協整,表明兩者之間有長期均衡關系。但從短期來看,可能會出現均衡誤差,為了增強模型的精度,可把協整回歸中的誤差項et看作均衡誤差,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把稅收收入的短期行為與長期變化聯系起來。誤差修正模型的結構如下:

LNYt=α+βLNXt+γet-1+εt

生成稅收收入(LNY)和固定資產投資額(LNX)的差分序列:

LNY1t=LNYt=LNYt-LNYt-1

LNX1t=LNXt=LNXt-LNXt-1

以LNY1t作為被解釋變量,以LNX1t 和et-1作為解釋變量,估計回歸模型,如表7所示。

誤差修正模型的估計結果:

LNY1t=0.098+0.3488LNX1t-0.2949et-1

t=(2.91) (2.49) (-2.25)

R2=0.2492 DW=1.8610

從t值可以可知,模型中各變量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上述估計結果表明,我國稅收收入的變化不僅僅取決于固定資產投資額的變化,而且還取決于上一期稅收收入對均衡水平的偏離。誤差項et-1估計的系數為-0.2949,體現了對偏離的修正,上一期偏離越遠,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若上期稅收收入高于均衡值,本期的稅收收入漲幅會下降;若上期稅收收入低于均衡值,本期的稅收收入漲幅會上升,即系統存在誤差修正機制。誤差項et-1的系數表明29.49%的偏離均衡部分會在一年之內得到調整,調整幅度不算很大。

4.格蘭杰檢驗。格蘭杰檢驗的前提條件是變量序列必須是平穩的,否則可能出現偽回歸,因此選取稅收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階差分序列來作格蘭杰因果檢驗。檢驗結果如表8所示。

對稅收收入不是固定資產投資額原因的原假設,p值為0.0260,在95%的置信水平下,當滯后階數為7時,稅收收入對固定資產投資額有顯著影響,是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格蘭杰原因,但78%的P值說明固定資產投資不是稅收收入的格蘭杰原因。因此可知,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額有明顯的單向因果關系,稅收收入對固定資產投資額的變化有滯后效應。

(三)模型結果解釋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額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它們有長期均衡關系。從所建立的誤差修正模型中可以看出,兩者在短期動態波動中,存在誤差修正體制。當稅收收入高于均衡水平時,會有一種力量將其本期值往下拉;從模型上看,若稅收收入高于均衡水平一個單位,在本期得到下調修正的部分為29.49%。當稅收收入低于均衡水平時,會有一種力量將其本期值往上提;從模型上看,若稅收收入低于均衡水平一個單位,那么在本期得到上調修正的本分為29.49%。在格蘭杰檢驗中,可以看出稅收收入是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格蘭杰原因,即稅收收入的增加或減少會引起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或減少,直觀分析可知,當稅收收入減少,即寬松的財政政策,投資環境良好,投資力度便會加大;當稅收收入增加,即緊縮的財政政策,由于稅收的加重,導致投資熱情減少,固定資產投資額隨之下降。這種結果只能作為真正因果關系的一種支持,但不能作為最終根據。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1.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額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它們有長期均衡關系。從稅收收入與固定資產投資額長期均衡模型中可以看出,當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一個單位,稅收收入增加0.85個單位,足以見得固定資產投資對稅收收入的貢獻。

2.格蘭杰檢驗結果得知,稅收收入是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格蘭杰原因,即稅收收入的增加或減少會引起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或減少。雖然格蘭杰檢驗只是真正因果關系的一種支持,不能作為最終根據,但檢驗結果也能為政策提供一定依據。

(二)政策建議

1.重視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發揮固定資產投資的帶動作用。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和區域發展優勢策略,積極推進重點項目投資和建設,重視固定資產投資質量管理。

2.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調動稅收政策對固定資產的引導作用。依據不同稅種,發揮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不同稅種對固定資產投資具有不同的影響,國家應依據具體的經濟形式,適時調整稅收政策,積極推動分區域稅收政策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陳意新.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國民收入的協整分析[J].金融經濟,2009(6)

2.唐雁.詮析中國稅收收入影響因素[J].企業導報,2010(11)

3.王悅然.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J].現代商業,2010(9)

4.Feldstein,M. and J.Flemming.Tax Policy,Corporate Saving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Britai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1,38(4)

5.Dixit,A and R. Pindyck,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Publish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66(3)

篇6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資源型地區,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省份,立足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投資效益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概念

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是指固定資產投資活動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活動中,投入表現為在固定資產投資建造和購置過程中消耗的人工、建筑材料及有關的費用,購置的設備、工具、器具。產出則表現為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新增固定資產、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以及通過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加的產出(如GDP)、利潤和稅金等。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指標分為微觀效益指標和宏觀效益指標。微觀投資效益指標主要包括建設工期、單位生產能力投資、生產能力利用率、投資回收率、新增固定資產產值率等,反映投資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及投資資源的利用率,即投資過程中的資源耗費大小與投資完工后供給能力或產出水平的大小。宏觀投資效益指標主要包括建設周期、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投資效果系數、固定資產投資率等,反映的是以國民經濟為總體,眾多建設項目效益及其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產生的連鎖效益的總和,反映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與政府在促進經濟增長、技術進步、社會穩定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相聯系。本文僅利用固定資產投資率、投資效果系數及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3個指標,對山西省的宏觀投資效益進行綜合評價。

二、山西省投資效益分析

(一)固定資產投資率

固定資產投資率是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反映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投資率=固定資產投資額/國內生產總值*100%。

有關資料分析顯示,在經濟起飛階段,投資率一般保持在33%-35%左右,對經濟的發展較為有利。1981年以來,山西省的固定資產投資率基本上呈現波動上升的態勢,“六五”至“十五”期間,平均投資率分別為37%、46%、34%、37%、42%,均高于33%。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出現了較快的增長,2006-2010年投資率分別為49%、51%、52%、68%、70%,基本與全國持平(同期全國的平均水平為50.1%、51.7%、55.0%、66.0%、69.8%),說明近年來投資在山西省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投資成為拉動山西經濟增長的引擎。

(二)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

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反映了各個時期固定資產動用速度, 是衡量固定資產直接投資效益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某時期的新增固定資產/該時期固定資產投資。

山西省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見下表,從中可以看出,山西省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城鎮固定資產建成投產的速度出現明顯回落。

(三)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

投資效果系數是一定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與固定資產投資額之間的比值,它是從國民經濟角度和投資活動全程來綜合反映投資收益的指標,能夠較全面反映投資活動的最終效益。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Et)=某一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ΔYt)/某一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It)。

考慮到固定資產投資有一定的“滯后效應“,應將當年的GDP增長看作是前幾年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果??紤]滯后因素的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可以表示為:

Et-i=Yt/It-i(i=1,2)式中:Et-i為滯后期為i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本文主要研究滯后兩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即Et-1,Et-2。

1981 -2010年山西省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顯示,山西省的投資額呈逐年上漲的趨勢,投資效果系數則呈明顯的周期性波動,最高值是在1995年,達到0.81,最低值是在1999年,為-0.16。1992年以前,受計劃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方式的影響及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影響,山西省投資效果系數波動頻繁,穩定性較差。1992年以后至亞洲金融危機以前,投資效果系數連續5年保持了較高的穩定態勢,都維持在0.5以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山西省影響深重,投資效果系數出現了連續3年的下滑, 2000年才出現穩步的回升。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山西省的投資效果系數再度出現下滑,2009年下降為0.08,但這次下滑的幅度較小,回升的速度也較快,表現了山西省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有所提高。

與全國的比較中可見,山西省投資效果系數的變化趨勢與全國基本相似,但是其波動幅度要明顯高于全國,特別是在2000年以前。2000年以后我省的經濟結構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波動幅度逐漸減小,與全國水平持平。從平均投資效果系數來看,山西省為0.37,全國為0.39,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總體上來講投資效益相對較差。

考慮“滯后期”的山西省投資效果系數(見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滯后期的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與同期波動趨勢基本一致,且滯后期高于同期,滯后越多,投資效果系數越高。計算平均投資效果系數,滯后一期為0.45,滯后二期為0.54,均高于同期的0.37。因此,要特別注意對當前固定資產投資的有效引導,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更注意投資效益的有效發揮,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投資的固定資產,以保證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進一步計算山西省分產業的投資效果系數,第一產業的投資效益最好,平均投資效果系數為0.43;第三產業的投資效益最差,平均投資效果系數為0.24。因此調整投資結構的同時,提高第三產業的投資效益,是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就波動幅度來講,一產投資效益波動幅度最大,二產波動幅度高于三產。

總體上來講,投資對山西省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巨大,但是固定資產建成投產速度出現明顯回落,投資效果系數不高且波動度較大,反映了投資效益較差,經濟發展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大,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強。審視其原因并加以改進,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將對山西省經濟健康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引導和支撐作用。

三、制約山西省投資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國有經濟比例較高,造成投資整體效益缺乏支撐點

用固定資產投資交付使用率、工業生產總值比重、工商稅收比重、吸納勞動力的能力等各項指標來衡量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的投資效益,非國有經濟的投資效益明顯好于國有經濟。但是,山西省對非國有經濟的投資力度、扶持和引導卻不盡人意,非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造成山西投資效益相對較低。

(二)投資結構不合理影響投資效益的改善

在固定資產投資率一定的條件下,投資結構是影響投資效益的主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制定了“能源重化工基地開發”戰略,雖然符合全國區域分工和國家戰略發展的要求,體現了山西資源特點與區域優勢,但是以能源重化工為主的重型結構也派生出產品初級、經營粗放、結構偏輕偏重、高投入低產出等特點。投資中第二產業的比重過高,第二產業中能源及原材料等重工業比重過高,導致山西省經濟發展抗風險能力較差,投資效益波動較大,投資效益整體低下。進入新世紀以來,著力調整產業結構,二產投資穩步下降,三產投資逐漸上升,投資效益波動幅度逐漸減小,但是,第二產業中煤炭、煉焦、冶金和電力等傳統工業投資總量比重仍然較大。2010年,山西省二次產業投資與全國基本持平,但這四大產業的投資比重占二產投資高達67.5%。相比之下,一些能夠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性產業,如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業、大型設備制造業、精細化工產業、新型能源產業等,投資增長慢且比重低,投資結構不合理,是造成投資效益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

(三)固定資產投資結構趨同化,造成效益損失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固定資產投資結構趨同化比較嚴重。由于注重短期效應,省內各地區盲目上項目,造成重復建設,使那些要求企業上規模、高集中的行業分散度大而集中度小,嚴重背離比較利益原則,抑制了地區經濟技術與資源優勢的發揮,難以形成新的區域工業優勢和產品優勢。另外,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等各種投資主體投資產業趨同化,主要集中于煤炭、焦化、化肥、冶金、建材等行業,造成競爭過度,引起資源配置效益損失,這種損失遠遠不能通過微觀經濟活力的某種提高所能彌補。山西省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不可避免地付出了資源浪費、效益損失的巨大代價。

(四)投資管理體制制約投資效益的提高

2004年以前,山西省的投資率相對較低,投資效果系數波動較大,部分是受到投資管理體制的制約。2004年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約著投資效益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投資審批權限不合理,分屬于多個不同的部門,存在著多頭審批、政出多門的現象,導致了一些非鼓勵類項目的過分膨脹,造成投資效益低下。二是投資項目的“決策―評價”體制存在缺陷。項目前期的可行性論證管理不嚴格,審批不科學,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項目建成后也沒有相應的項目后評價制度,影響了投資效益的提高。三是鼓勵和引導投資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鼓勵投資效益相對較好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鼓勵新興產業和接續替代產業投資的體制機制尚未建立。

四、提高山西省投資效益的對策

(一)保持適度的投資規模

近年來,山西省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也因過分依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出現過度投資而造成投資效益的損失。因此,應注意協調投資、消費、需求三者在拉動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保持適度的投資規模,避免過度投資引起投資效益下降。

(二)建立項目儲備庫

項目是投資的基礎。每個建設項目效益高低都將對投資總效益產生作用。因此必須在項目的選擇上下功夫,特別是對固定資產投資起著引導作用的政府投資項目,要最大限度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質和量的統一。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庫,選擇優勢項目進行儲備。在項目選擇重點上,一要優化產業布局,彌補產業缺口;二要對傳統產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實現由初級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化,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三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把項目建設同就業問題結合起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項目儲備庫中嚴格選擇投資項目,項目儲備庫的項目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更新。

(三)合理調整投資結構

投資結構是經濟結構的基礎。提高投資效益的關鍵,在于合理的投資結構。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推進投資結構的調整,加大山西省的薄弱環節和優勢行業的投資力度。一是增加農業投資,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二是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大力推動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三是加快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培養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四是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的投資,使服務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四)進一步改善投資管理體制

進一步改善投資管理體制,對于項目投資的控制應從以往概、估、決算管理和靜態管理轉向全過程動態跟蹤控制管理。制定相應的辦法措施,減少并杜絕項目建設中資金浪費和流失現象。強化項目前期論證制度,政府投資項目嚴格實行“代建制”, 完善投資決策者責任制,建立對政府出資項目的監督機制和項目后評價制度,提高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水平。同時,加大政府資金對于民間資本的引導,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接續替代產業投資。

參考文獻:

篇7

(一)審計目標不清晰

政府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強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十分必要。然而就目前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來看,投資審計目標依然不是很明確。一方面,審計機關不能根據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來制定明確的目標來規范審計行為,將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與企業投資審計工作等同對待,審計人員不能把握總體審計目標與具體目標的界限,籠統地進行表述,不具備操作性、指導性,不利于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開展。

(二)審計方法落后

就當前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來看,審計機關在進行審計工作的時候依然是采用那種傳統的審計方法,而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聯系,各自為政,信息的交流不順暢,在執行投資審計工作時主要是依賴人工方式,而這種傳統的審計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影響到投資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發展趨勢

(一)審計目標的完善

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須加強投資審計。而投資審計目標是審計工作執行的標準,審計目標的完善是投資審計適應客觀社會條件變化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為了確保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效益,就必須完善審計目標。在審計工作中必須結合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綜合分析,既要重視資金的審查,同時也要注重預決算的審計、效益的審計以及風險分析,只有全面完善審計目標,才能確保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獲取更好的效益。

(二)審計方法的變化

審計方法是審計工作人員在不斷的審計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是審計理論研究創造的結果。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審計方法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審計質量和效益。故此,必須加大審計方法的研究。在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必須創新審計方法,從以往的單一審計方法轉向綜合審計,要擴大會計審計范圍,會計審計內容要涵蓋到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活動的方方面面,在審計工作中,要抓住重點,對審計內容進行反復的調查,確保投資審計質量[1]。

(三)投資審計的信息化發展

篇8

一、引言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政策對國民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變動趨勢,不難發現固定資產投資是影響其變動的主要因素。1981-1990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為56.65%;1991-2002年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為64.85%。而同期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僅為26.22%、6.65%,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分別為17.13%、28.170%??梢?,固定資產投資在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歷程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固定資產投資是影響我國過去、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良好,對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變化對投資策略和經濟增長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研究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變化趨勢具有必要性。本文通過對選取的數據建立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行動態分析和預測,并對預測效果給予評價。

二、ARIMA建模思想與步驟

AKIMA(p,d,q)模型是美國統計學家Box和Jenkins于1970年首次提出的,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時間序列數據的分析方法,是一種預測精度較高的短期預測方法。其實質是差分運算與ARMA模型的組合。

AK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將預測對象隨時間推移而形成的數據序列視為一個隨機序列,用一定的數學模型來近似描述這個序列。這個模型一旦被識別后就可以從時間序列的過去值及現在值來預測未來值。現代統計方法、計量經濟模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能夠幫助企業對未來進行預測。其建模步驟主要為:第一,對序列的平穩性進行識別;第二,對非平穩序列進行平穩化處理;第三,建立相應的模型并對參數進行估計;第四,檢驗模型的估計效果;第五,利用模型進行預測分析。

三、ARIMA模型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應用

1、數據的選取

本文選取1982-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度總額進行建模,探討模型在固定資產投資預測中的應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的年度統計數據(具體數據略)。

2、數據的處理

(1)數據的時間序列趨勢性

由于原始數據差異較大,為了便于有效分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變化趨勢,消除時間序列的異方差性,對原數據取對數并將生成的新序列定義為LnY,運用EVIEWS軟件對上述數據做趨勢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取對數后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時間序列隨著時間的外后推移呈遞增趨勢。

(2)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對上述數據LnY做一階差分,生成新的序列LnY1,再對新序列進行時序圖分析、自相關圖分析或單位根檢驗,如圖2所示。通過時序圖可以顯著看出,一階差分后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序列趨勢性消失,圍繞固定值上下波動。進一步地,采用單位根法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Y1時間序更數據通過了ADF檢驗,P值為0.0259,表明一階差分后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并進行殘差白噪聲檢驗,可知該序列為平穩非自噪聲序列。由此可以得出取對數后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序列是一階單整的,即I(1)。

3、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識別

時間序列ARIMA模型的選擇,取決于該序列的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通過該序列的AC值和PAC值,選擇適當階數的ARMA(p,q)進行擬合。本文利用Eviews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時序圖的自相關圖和偏自相關圖分析(圖3)。

(2)模型選擇

通過上述的LnY1的自相關圖和偏自相關圖,可以看出,自相關圖的系數K=1和K=4時在二倍標準差之外,其余均在零值附近波動,偏自相關圖的系數在K=1之后都落在隨機區間內。由此,可以根據ACF和PACF值落入置信區間并呈拖尾現象的特征,考慮建立模型ARMA(1,1)和ARMA(1,4),見表1。

根據最優模型的最小信息量選擇原則,通過上表的比較分析,最小信息量檢驗顯示無論是使用AIC準則還是使用SBC準則,ARMA(1,4)均要優于ARMA(1,1)模型,所以本文選擇ARMA(1,4)模型進行擬合。

(3)參數估計與模型檢驗

運用計量分析方法可對ARIMA(1,1,4)模型進行參數估計與檢驗,用Eviews軟件建立模型并運用最小二乘法對參數進行估計,結果如下:

LnY1=0.194+[AR(1)=0.449,MA(4)=-0.957,BACKCAST=1982]

(18.858) (2.482) (-32.174)

R2=0.636,F=21.010,P=0.000,D.W.=1.613

其中,LnY1是對時間序列的原始數據取對數后的一階差分后的序列,括號里表示參數的t檢驗值。由上述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各參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可決系數為0.636470,模型擬合效果較好。

進一步地,需對模型的殘差序列進行白噪聲檢驗。殘差的白噪聲檢驗可通過殘差自相關圖、Q、LB、DW統計量進行判斷分析。本文采用Q統計量的值進行判斷,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取對數并一階差分后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擬合模型的殘差序列通過白噪聲檢驗,即模型信息提取充分,ARIMA(1,1,4)擬合模型顯著有效。

4、模型的預測

預測就是利用序列已觀測到的樣本值對序列在未來某時刻的取值進行估計。預測包括動態預測和靜態預測,對ARIMA模型來講,一步靜態向前預測比動態預測更為準確。

因此,本文采用一步向前靜態預測方法,依據上述模型對我國1982-2009年取對數并一階差分后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行預測,如圖4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預測值圍繞著實際值上下波動,誤差范圍不大,因此預測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利用該預測方法,可對2007-2010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行預測,結果見表3。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07-2009年預測值分別為136870.83億元、166529.20億元、224936.06億元,其相對誤差在4%以下,因此,可以認為該模型預測值很好的擬合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真實值。

運用該模型,對2010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行預測,其預測值為287079.08億元,在2009年的基礎上有所上升,與近幾年短期變動趨勢一致,與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相吻合。

篇9

上半年全市經濟增長12.2%,主要靠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三產業發展來拉動。而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靠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來拉動。1-6月,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7.03億元,同比增長35.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15.54億元,同比增長43.8%;更新改造投資完成73.55億元,同比增長28.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8.03億元,增長24.3%。從重點項目看,完成情況不太理想。今年我市列入省重點項目共有39個,總投資412億元,上半年僅完成32.64億元。從市重點項目來看,今年共有8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889億元,1-6月累計完成投資42.93億元。從產業投資看,一產、三產投資大幅增長,工業投資下滑影響了第二產業投資增長,大項目不少但推進慢。從房地產投資看,盡管上半年保持較快增長,但由于土地、開工等前期指標下降,不要期望過高,預計下半年會所下降,增幅不會超過30%。從全省及周邊城市比較來看,上半年我市投資增速僅列全省第五、西部第八,壓力較大。因此,下半年要完成450億元,力爭完成480億元,任務很重。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發展。完不成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將極大地影響全市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要把抓好固定資產投資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極其重要的位置。

二、務必要解決固定資產投資融資難的問題

下半年要完成480億元,按1:4的財政性資金投入拉動測算,最少需要有100億元以上資金來支撐。初步了解,上半年11家投融資平臺公司大約完成了40億元左右的融資任務,還有24億元差距。針對下半年融資情況,全市十一家平臺公司要在余下的五個月,千方百計完成24億元融資任務,力爭完成全年100億元融資目標。在國家仍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形勢下,要進一步加大融資工作力度,集中精力把融資工作做好。市直各部門要查找融資能力,力爭擴大融資范圍,為融資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各區、市、縣也要解決好融資問題。既要融得進來,又要投得出去,要通過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三、務必要切實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領導

篇10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01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關于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結構、所有制結構,胡永平就其投資的來源、投資結構進行分析,提出通過投資增量調整方法來解決投資與經濟結構不協調的問題,司增綽從投資用途方面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進行了實證分析,由于投資行業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根據以上分析難以滿足實際的需要,因此,文章將從投資行業的角度出發,利用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固定資產投資行業數據研究我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定量分析各行業之間聯系和區別,初步探索投資結構的區域性差異。

二、研究方法

依據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12》說法,對于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根據投資目的將其分為:1.農、林、牧、漁業;2.采礦業;3.制造業;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建筑業;6.交通運輸、倉庫和郵政業;7.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8.批發和零售業;9.住宿和餐飲業;10.金融業;11.房地產業;1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5.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6.教育;17.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9.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20.國際組織。在進行分析時,由于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交易額占了投資總額的絕大部分,文章采用不含農戶的行業數據,由于國際組織數據樣本資料數據無從取得,將該項省掉,將剩下的19個方面作為19個變量,分別以字母A~S表示,總固定資產用字母T表示。文章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2》,對數據進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回歸分析、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相關分析等。

三、研究思路

利用相關分析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各變量的公共因子;最后使用聚類分析對各省的投資情況進行聚類,以分析省際之間的投資差異;提出保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的建議。

四、數據分析與報告

以總固定資產投資為因變量,以各行業投資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線性回歸,估計結果中修正,說明模型的解釋能力強,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0.05,模型顯著,在整體上很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文章采用標準估計系數(SPSS19.0中定義為試用版),通過多重線性回歸可以分析出其投資結構,估計模型如下:

(1)

在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C(制造業)、K(房地產業)對總投資的單位影響分別達到0.474、0.269個單位,遠大于對其他行業投資的影響。為了研究各行業之間的關系,對固定資產投資的19個組成部分進行相關分析,根據Pearson相關分析,除B(采礦業)與G(軟件業)相關系數值為-0.231外,其他行業之間表現出很好的正相關性。通過相關分析可知,固定資產投資的各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意味著存在一定的信息重疊,變量之間具有公共的信息,為了找出這一部分信息,文章對19各變量進行因子分析。案例的KMO值為0.831,檢驗說明案例很適合因子分析,公因子變量對各行業信息提取度達到70%以上,比較合理,根據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和累計方程貢獻率大于80%的標準,提出三個公因子,分別以表示,第一個因子在A、C、D、F、H、I、L、K、O、R行業載荷較高,第二個因子在E、G、J、M、S行業載荷較高,第三個因子在B、N、Q行業載荷較高。為了研究提取出來的公因子對總投資的貢獻,利用T作為因變量,以提出的公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估計模型如下:

(2)

由于地域差異性的存在,第一公因子總投資影響最大,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房地產等與人們生活消費、住行方面,這也是符合實際情況,其次是第二、三公因子所涉及的行業。

五、研究結論與總結

1.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是:用于制造業、房地產的投資要高于其他行業的投資。

2.制造業、房地產對固定資產總投資有顯著影響,在這兩方面的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比較大,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元會帶來總投資0.474元的增長;房地產業投資增長1元會帶來總投資0.269元的增長,這與目前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消費和住房緊張等問題相契合。

3.構成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19個行業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這就使得增加一個行業的投資可能會帶來其他行業發展,特別是以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等龍頭行業。

4.鑒于構成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關系,文章對各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將其精簡為三個公因子。固定資產投資與這三個公因子呈正相關,對總投資的影響依次減弱。

5.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區的各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都要領先于其他城市,投資結構在各地區中最為合理。

根據研究結論,總結如下:由于各變量之間相關性比較高,呈現正向相關,說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同步式”投資現象,在一方面的投資必然會帶動其他方面的投資。投資結構呈現地區性的差異,特別是貴州、云南、廣西在投資方面比較落后,投資效率低、結構不合理,所以一方面要繼續支出西部建設,推動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根據各省的投資結構差異性制定更加合理宏觀投資調控政策,形成合理的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合理布局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方面的投資,充分利用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外資等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胡永平.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分析[J].經濟探索問題,2003,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紧好大好爽14p|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欧美卡2卡4卡无卡免费|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xxxxx做受大片视频| 图片区精品综合自拍|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日产2021乱码一区|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a级国产乱理伦片| 小仙女app2021版最新|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另类videovideosex|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百度| 午夜爽爽试看5分钟|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 男女边吃奶边做爽动态爽|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这里是九九伊人| 国产尤物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网站视频www区|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3d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国内一区亚洲综合图区欧美|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天天弄| z0z0z0女人极品另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