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經濟學感想,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聽過老師授課以后,我明確了曾經模糊不清的經濟法的印象,經濟法所要調整的社會關系是研究經濟法所立足的社會基礎關系,在當下,這個基礎關系就是市場經濟關系。所以,研究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應從分析市場經濟的屬性開始。重新建立了經濟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經濟法的功能。
然后,老師在上課手腳過程中穿插了許多學習經濟法的方法。對于課本要買注冊會計師的那本書。不僅詳細而且與時同進。對于課本先通讀一遍.then逐章細讀,and把知識點寫在筆記本上,后面寫上它出現的頁碼.等到以后看自己的筆記,回憶不起來的看下書.通讀教材是必要的,最后就開始抓重點,比如說合同法之類的,然后就是案例分析,.主要是理解,死記硬背解決不了問題,以上這是老師給我們提供的經驗。
接下來。我說下我對經濟法的大體理解:首先是為什么實行經濟法。
要實行市場經濟,必須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培育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求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堅決打破條條塊塊的分割、封鎖和壟斷。這就需要國家介入,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在國家進行市場監督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就是市場監管關系。市場監管關系應該由經濟法調整。這有助于完善市場規則,有效地反對壟斷,制止不正當競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市場功能。
其次是我國經濟法的重要社會地位。我國經濟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社會管理、經濟協調、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經濟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并與社會道德標準相輔相成,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人類的經濟行為是復雜多變的,經濟法律由于在制定時需要嚴謹的思考和斟酌。這種差別造成了我國經濟法律制度的相對不太完善,被投機份子有機可乘,對一些損害國家人們利益的行為無法可依。但只要努力做好普法工作,樹立以及強化公民的相關經濟法律意識,讓人們在經濟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都尋求經濟法律的保護,才能有助于經濟法律的完善,才能真正的做到知經濟法,守經濟法,不犯經濟法。
再次是我們大學生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意義。經濟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用它來促進和規范市場經濟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市場經濟中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合法賺錢。而我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更應該在生活過程中,遵守經濟的相關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初學色彩風景寫生,對高中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學習難點。在此,我就關于學生學習風景寫生的方法,拼拙成文,粗淺地談幾點體會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一、認識色彩風景,培養色彩感受能力
我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色彩世界里,自然界的物象千姿百態都具有一定的色彩。當我們面對藍天白云、草原羊群、田野草地、翻滾的江河湖海與青磚紅瓦的茅屋等等,是否想過是什么賦予了大自然五彩斑斕的美麗色彩。
是光激活了黑暗中的一切,使色彩遍布了整個世界,沒有光我們的世界就沒有了顏色。而如何讓學生們深刻的體會這些從早到晚光的不斷變化并且能用手中的畫筆把眼前所見的風景都畫出來呢?顯然,室外色彩風景寫生是訓練學生提高色調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風景寫生的題材較廣,但是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與景色,所以在作畫時會更加的有表達的欲望。風景寫生即要展現地域景色的特點,又不能盲目的抄襲大自然,作畫的首要任務是對風景寫生中光色轉瞬多變的記憶能力,以及對色彩關系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能力,是情景交融的形象表現,經過藝術強化,達到借景抒情的境界。大自然中紅色的朝霞,金黃的黃昏,寶石藍般夜空,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撥動著人們的心弦,從歷史到現代產生過許多絕美的風景畫。像風景大師梵高筆下空氣顫動的向日葵與田野、印象派大師莫奈筆下千變萬化的花園與草垛等等,對自然的無盡深情是藝術大師心靈深處的呼喚與心生。
二、風景寫生的選景與構圖
(一)選景
選景是風景寫生的首要問題,在教學中經常看到學生滿山遍野地轉來轉去找不到滿意的景物,原因常是因為學生在寫生之前,腦海里已經有了對所畫景物的一種假想,學生們會不經意的尋找這樣的畫面,這根本是無法找到的,那么我們選景時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考慮大色調,也就是說整個畫面的幾塊大的顏色能否形成非常和諧優雅的色調,在此前提下才能要求一定的意境。其次選景時不一定求全,如類似全景畫,場面很大,但色調上很亂。要選擇單純一些的景物,特別適合初學者如一個土墻、一個山坡、一座茅屋、一條船、幾棵樹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表達的對象。
當你靜下心來真正認真的觀察一組景物的時候,它給你帶來的美感往往是你美不勝收的,一幅幅偉大的風景畫不都是畫我們周圍所見的事物嗎!所以在選景時要靜心,不要貪大貪多。
(二)構圖
作為風景寫生,在選景之后接下來就是取景組織構圖。在構圖上要有形式感,構圖的形式感越強,畫面的動感就越好,把主體要表達的景物最好放在黃靜分割線的位置,這樣整幅畫的主題會比較突出與鮮明。在構圖上最忌諱的是長線分割畫面,或畫面兩邊的比例形狀相等。構圖的和諧統一就是對比與協調,如:視點、形體、空間、色塊、明度上的對比與變化,這些都是構圖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圖時都要有所考慮。
三、水粉風景寫生的步驟與技法
(一)選好靜物構圖鋪大顏色
選好景物后,馬上構圖鋪大顏色。鋪大顏色有兩種方法:一是從局部開始推著畫,另一種是起完大稿后便開始鋪大的色調關系,將大色調迅速的建立起來再深入刻畫,一般都建議同學們用后一種方法來畫,比較容易掌控畫面整體的色彩關系。為后期的深入打下良好的色調基礎。
(二)深入刻畫
深入刻畫就是找大色塊之間的色彩關系、明度關系及空間關系。在室外光線下一般受光部分是暖的,背光部分是冷的,而近處偏暖一些遠處偏冷一些。第一遍色要反復的比較與區分,盡量找準畫面前后的空間關系與冷暖關系,用筆要有寫書法一般的筆法,要松動有力。在深入刻畫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一個是學生用色不準,每塊顏色不在一個色調中,顏色之間互相打架,形成不了一個和諧的色調。再一個是習慣用色的問題,對色彩與色調的聯想較弱。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是每天早晨到晚上,根據不同光線下同一景物分別畫出早、中、晚三個不同色調的小幅畫稿,畫的多了學生慢慢的就會學會色調的控制。
四、調整完成
在畫面完成前對畫面做最后的調整完成,基本上有這樣幾個問題,首先局部色彩與大色調不統一、其次近、中、遠三個層次沒有拉開、再就是畫面主題塑造的不夠突出。不論畫面出現什么問題,一定要靜靜的整體審視畫面,找出畫面問題所在,逐步調整。調整階段要反復比較,通過反復對比確定其中的色調。調整階段要多想、多看,少動筆,使畫面色調更和諧。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主流經濟學進入了一個不斷變化的新時代。其表現是:一方面,原有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面臨著眾多新學派、新學說的挑戰,另一方面,經濟學視界內產生了很多新經濟學分支,這些新學說或新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缺陷,從不同層面展示了新古典經濟學在未來的可能進展。本文試圖對此領域的進展進行一個較全面的綜述。
一、古典經濟學的現代復興:新興古典經濟學與新經濟地理學
20世紀80年代先后興起兩個新的學派:一個是試圖以現代數學工具——線性規劃與非線性規劃復興古典經濟學專業化和勞動分工思想的新興古典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另一個是試圖用高級數學工具重新解讀古典區位和空間理論而與正統經濟學相容的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
(一)新興古典經濟學
在新興古典經濟學看來,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就是勞動分工與專業化。因為無論是從經濟學的開創者亞當·斯密的整個理論體系來看,還是從更早的經濟學傳統來看,它們均以勞動分工和專業化理論作為其研究的重要支點。新興古典經濟學就是這樣一股試圖用現代分析方法復興古典勞動分工和專業化思想的思潮。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背景是20世紀50~60年代興起的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理論以及交易成本和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代表人物以楊小凱 (x.Yang)、黃有光(Yew-KwangNg)、博蘭(Borland)、貝克爾(Berker)和羅森(Rosen)等為主,超邊際分析則是其基本分析工具。他們認為,所謂邊際分析就是決策中有關某變量取值“多”與“少”的問題,而不是“做”與“不做”的決策。他們宣稱,一旦用超邊際分析方法來分析市場和價格制度如何決定社會分工水平,則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缺陷便可克服,現代經濟學各個分支學科都可以在一個統一框架內合乎邏輯地被加以組織,許多經濟現象都可以用專業化和交易效率提高來進行解釋。
新興古典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1)每個決策者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而在新古典經濟學那里,消費者決策與廠商決策是互相分離的;(2)每個人作為消費者喜好多樣化消費,作為生產者喜好專業化生產,而專業化生產不同于新古典模型中的規模生產,專業化生產與每個人生產活動范圍大小有關,而與廠商規模大小無關,這樣,所有個人專業化生產合起來就表現為社會分工和網絡效果;(3)每個人面臨的總收益和總成本將決定整個社會的專業化水平和模式。新興古典經濟學所謂的超邊際分析并沒有拋棄邊際分析,而是兼容了邊際分析,并依舊強調一般均衡、經濟人自利、成本一收益分析等。其缺點在于很多理論假設還不成熟,一些重要假定和結論是否站得住腳,還有待時間和實踐檢驗。
(二)新經濟地理學
“新經濟地理學”的前身是所謂“經濟地理學”。按照保羅·克魯格曼的觀點,經濟地理學可能是德國幾何學、社會物理學、循環累積關系、當地外部經濟和地租以及土地利用五大傳統的某種綜合。事實上,從整個經濟學的理論演進來看,其直接源頭則是古典經濟學中的農業區位理論。農業區位理論以城市作為一個假定來研究其周圍農業土地利用模式,這種處理方法暫時回避了“城市如何產生”的問題,從而使它能夠在完全競爭和報酬不變的經濟學框架內研究城市周圍的土地利用問題。但隨著城市和空間在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不斷上升,這種解釋法無助于理解城市區位產生的內在機制的缺陷便成為其致命傷,從而使后來的經濟地理學走進了其研究的盡頭。
令人欣慰的是,20世紀60-70年展起來的很多有力的微觀經濟學分析工具——博弈論、信息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在20世紀 70-80年代開始應用于現實。另外,數學和自然科學中也涌現出很多新的發現——混沌理論、控制理論、耗散結構理論、新進化論等。這些發展客觀上均為新經濟地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羅·克魯格曼(P.Krugman)、福吉塔(M.Fujita)、西賽(J.F.Thisse)、維納保斯 (A.Venables)等。他們主要解釋了經濟活動中區位或空間的內生性問題,以及為什么在有的地區或者地點出現廠商或者消費者的集聚,而在有的情況下卻出現完全相反的過程。為此他們引入了三個關鍵概念:不可分性(indivisiblities)、報酬遞增(increasing returens)和不完全競爭。不可分性意味著某些生產活動必須具備一定的規模經濟,而規模經濟的作用會促使生產成本的下降;報酬遞增則意味著一定的固定投入之后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報酬,這在某種程度上等于斯密所說的“分工會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完全競爭則是保證報酬遞增和不可分性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說由于不完全競爭的存在,當某個地區的制造業發展起來之后,形成工業地區,而另一個地區仍然處于農業地區,這樣,兩者之間的角色就會被固定下來,各自的優勢就會被鎖定,從而就會形成中心和外圍的關系。
“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優點在于處理了空間異質性、空間集聚與分散、城市形成、多中心城市的興起等關鍵的空間經濟學問題,這些問題在此以前的模型中均沒有很好解決。其缺點在于該理論研究過分依賴數學模型,經驗應用尚不豐富,許多模型結論有待實踐和時間的檢驗。
如果將新興古典經濟學與新經濟地理學這兩個學派進行一個橫向比較便會發現,在兩者的產生背景、所運用的模型、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釋結果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共同性。(1)兩者均產生于20世紀80-90年代,而20世紀50-60年代經濟學領域的一系列進展均構成其理論基礎;(2)兩者均試圖在現代的軀體上恢復古典經濟學的思想;(3)兩者模型的基礎均是1977年的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Dixit andSiglitz,1977)的壟斷競爭模型;(4)兩者模型的結果均產生多重均衡。這些共同性意味著,經濟學家均認識到了現代經濟學面臨的困境,并且在越來越多的問題上形成了共識。
二、對人類行為與心理的重視:行為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
對人類行為、心理的重視早在古典經濟學時期甚至之前就已存在。但新古典經濟學不考慮人類行為和心理的缺陷,近年遭到越來越激烈的批評和反對。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就是這一批評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行為經濟學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的重視
1.經濟學家對人類偏好的認識存在局限性
傳統經濟學認為,人們的效用取決于其自身的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但行為經濟學近年的發現表明,人們在進行經濟決策的過程中,其個人的偏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決策者個人與他人的比較,而并不一定依賴于決策者的收入和消費的總水平。這意味著經濟學在進行效用分析的時候,應該將人們的習慣性消費水平作為一個重要的決策變量納入效用函數。又如,傳統經濟學的一個核心命題是人們的偏好在時間上具有一致性,這意味著經濟學家可以依據一個固定的貼現率對不同時期的儲蓄進行貼現。但行為經濟學發現,人們對現時效用和福利的關注往往要強于對未來效用和福利的關注,這意味著人們的偏好在時間上是不一致的。毫無疑問,這些新認識大大加深了經濟學家對人類偏好的認識深度和廣度。
2.人們進行決策時遵循前景理論
在不確定條件下,人們進行決策遵循的是所謂前景理論,而不是傳統經濟學所謂的主觀期望效用理論(subjective eX--pected-utility)。
主觀期望效用理論意味著人們在一種概率狀態下的偏好水平獨立于另一種概率狀態下的偏好水平,而前景理論并不這樣認為。首先,行為人主觀上的決策權重會影響最終的決策。其次,行為人心理上的參照點以及財富水平相對于此參照點的變化也會影響其最終決策。這意味著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原先的期望效用理論將面臨著被改寫的命運。再次,在這些有關偏好的新認識下,人們主觀上的判斷將會與“理性”決策之間存在很大背離。比如,在信息模糊和不完全情況下,人們頭腦中原先保留的偏見可能會得到強化,從而使這種偏見愈演愈烈。這意味著人們在形成判斷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事物典型特征的過多影響,從而使最終的判斷與經濟學所謂的理性判斷出現偏差。
(二)實驗經濟學對人類行為與心理的重視
實驗經濟學對人類行為與心理的重視則與行為經濟學不同。就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論特點而言,它更重視對金錢刺激在決策中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它也更加關注實驗設計的重復性;就研究的領域來看,實驗經濟學更加關注市場結局,而行為經濟學更加關注個人行為。比如,實驗經濟學的重要奠基者V.史密斯就先后進行過多次有關價格機制的實驗。獲得的結果與市場運作的結果基本相似,這表明通過實驗可獲得對市場機制的正確認識。此后,實驗經濟學家還針對拍賣市場運作機制、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以及放松管制、私有化、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
就實驗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意義來看,正如史密斯所表明的那樣,它可以檢驗或區分不同的理論,探討理論失靈的原因,為構建理論提供實驗基礎,比較不同的制度環境對經濟理論的影響,評價理論的政策含義,為制度設計提供檢驗場所等。實驗經濟學帶給經濟學的啟示是:制度具有重要性,市場相互作用中人們具有不自覺的最優化行為,決策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人們的行為具有公平性偏好等。
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實驗經濟學家——弗農·史密斯(V.Smith)和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D.Kah— neman),這似乎是對行為經濟學的一個很好評價:(1)它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的認識程度大大加深,對經濟行為背后根源的洞察已大大超出了傳統經濟學家們的想象;(2)經濟學的很多假設和原理建立在較弱的心理學和實驗基礎之上,在以心理學和實驗為基礎的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新認識下,傳統經濟學的很多假設和命題面臨著被改寫的命運。比如,“經濟人”假設是整個經濟學體系中最根本的假設之一,傳統經濟學常假設人是完全理性的最大化行為者。但是,行為經濟學的有關發現證實,經濟個體的行為除了受利益的驅使以外,還常常受到自己“靈活偏好”及個性心理特征、價值觀、信念等多種心理因素影響舊。所有這些均意味著傳統經濟學中很多有關人類行為的假設需要進行某種修正,而這種修正正是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目前從事的事業。
三、經濟學工具的革命: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之所以可被稱為經濟學工具的革命,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博弈論對理性經濟人如何實現效用最大化的研究比傳統經濟學更為深入
它認為個人的效用函數不僅依賴于個人的選擇,更依賴于他人的選擇,因而,個人的最優選擇不僅是自己選擇的函數,也是其他人選擇的函數。顯然,這不僅擴展了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視野,而且也使經濟研究變得更加精致和科學。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后,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呈現加速趨勢。博弈論成為主流經濟學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這并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博弈論和經濟學之間的內在統一性使然。
(二)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工具主義色彩還可以通過考察新古典經濟學中的兩個基本假設而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新古典經濟學有兩個基本假設:(1)市場是充分競爭的,(2)局中人之間信息充分,不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但在現實中,這兩個假設均難以滿足:(1)市場局中人的人數常常是有限的,市場也是不完全競爭的,于是市場局中人之間往往是直接的相互影響;(2)現實中市場局中人之間的信息往往并不充分,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要進行一項有效的制度安排,就必須滿足“激勵相容”和“自選擇”條件,而這一擴展恰恰是信息經濟學研究的范疇。可見,傳統經濟學研究的是不存在外部性條件下的個人決策問題,而博弈論以及由之衍生出來的信息經濟學研究的是存在外部性條件下的個人決策問題,這使得融入了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新古典經濟學真正成為所謂的“現代經濟學”了。
(三)博弈論及其應用研究的信息經濟學之所以可稱為經濟學工具的革命,還體現為博弈論的數學特征
1944年馮·諾依曼(V.Neumann)和摩根斯坦(0.Mor-genstem)合作完成的《博弈論和經濟行為》(The Theory of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書所講的博弈論,實際是數學的一個分支,與經濟學并沒有多大關系,只是到了后來才迅速發展,并逐步成為主流經濟學的一部分。20世紀 70年代以后,西方各國的生產日益集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壟斷和寡頭勢力不斷增強、經濟生活中各種力量的聯合和對抗不斷強化,這使得各國政府出于一定目的開始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使得經濟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和制約更進一步強化。注重經濟生活中各個方面相互影響、作用、依賴和制約的博弈論符合了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開始廣泛應用于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并成為主流經濟學的一部分。
1982年,斯蒂格勒因他對經濟管制和信息經濟學的貢獻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1994年,與信息經濟學密切相關的三位博弈論大師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1996年,米爾利斯(J.Mirrlees)和維克里 (w.Vickery)因對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激勵理論的突出貢獻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年,信息經濟學領域再次捧回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事件表明:(1)博弈論作為一種有效分析工具,已經取得了經濟學界的普遍認同。(2)經濟學中的很多問題,在引入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研究視角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新結果。另外,將博弈論引入制度經濟學的研究,也使制度經濟學有了自己的方法論基礎,使其在融入主流經濟學的道路上大大前進了一步。還有,在理性預期的基礎上,把博弈論引入宏觀經濟分析,也是現代經濟學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
四、對制度和體制變遷的新認識:新制度經濟學與演化經濟學
(一)新制度經濟學對于制度和組織的研究加深了經濟學家對制度和制度變遷的認識
1.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傳統經濟理論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而新制度經濟學則在考慮人與自然關系的同時,考慮到人與人之間關系,尤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利害沖突。因此,從這一角度看,新制度經濟學為主流經濟學開辟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交換和生產的制度結構。它依然承襲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范式,采取了一些與之兼容的分析方法,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它的缺陷,因而客觀上推動了主流經濟學的發展,賦予它新生命力。
2.新制度經濟學重新評估了市場、組織和制度安排的資源配置作用。認為市場和組織都存在運行成本,正是在市場成本的邊界上出現了節約交易費用的組織。市場和價格并不是惟一的配置資源手段,國家干預和制度安排都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其理論對于人們認識市場經濟的本質與作用、組織和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交易費用的節約等內容都具有重要意義。
3.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可應用到許多領域。比如制度起源(如科斯)、制度變遷(如諾斯)、制度結構(如威廉森)以及生產的制度結構問題等,從而使傳統經濟學的現實性大為增強。總之,新制度經濟學帶給人們的不僅有理論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它還給予世界以更多的現實關懷㈣。
(二)演化經濟學借鑒生物進化論思想方法和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獲得了對制度和體制演變規律的新洞見
演化經濟學在當代的杰出代表是理查德.R.尼爾森(Richard R.Nelson)和悉尼.G.溫特(sidney.G.Winter)兩人。他們認為,企業之間也存在自然選擇,盈利的企業會不斷增長,而衰敗的企業會不斷萎縮,最終會出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經濟主體的目標是追求利潤,但并不一定是利潤最大化;人并不一定完全理性,而可能是有限理性;經濟均衡只是暫時的而不可能是長期的。
演化經濟學加深了經濟學家對制度和體制變遷的認識,這可從其分析框架看出:(1)其研究對象是隨著實踐而變化的某一變量或者某一系統,該變量或系統表現為一個動態過程;(2)這些變量和系統的變化具有一定隨機性和擾動性,又通過系統的篩選機制而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3)演化的關鍵在于其系統的篩選機制和過程。一個演化理論的解釋力和-預測力依賴于對該篩選過程的把握。、通過系統的篩選機制生存下來的特征具有一定慣性,因而很多變化量在較長時間內有著一個非常清楚的演化軌跡。
演化經濟學的主要議題是解釋經濟變遷,它把經濟看成一個演化的復雜系統,該系統呈開放狀態,系統演化的結果難以預測。影響系統演化的基本因素包括:系統內部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易變性以及系統的選擇機制(這個選擇機制受到內部壓力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演化經濟學借鑒了生物學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利用它們解決經濟系統存在的重要難題,這樣的交叉研究對于認識人類社會、組織行為、經濟系統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1.演化經濟學對制度的關懷再次印證了新制度經濟學的很多思想,這對于認識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制度的形成、制度結構、制度對經濟系統的作用等都均具有重要意義。2.演化經濟學表明,經濟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演進過程,其中偶然事件、歷史進程等扮演了很大作用;同時,演進過程也可能帶有一定的慣性和穩定性,因而經濟發展本身是一個不可逆的歷史進程,其中既有規律性也可能表現為一定程度上的混沌或者無序狀態。這為人們認識經濟系統的發展、變化及其復雜性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3.演化經濟學考慮了經濟發展中的非線性、報酬遞增等被新古典經濟學遺棄的現實主義特征,這對于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五、結論
就本書,因限于我淺薄的認知,我就不遵循讀書心得的套路做評價分享,我就摘抄出書中受益的句子與大家共同分享。
1、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是:1. 社會應該生產什么?2. 應該如何生產?3. 誰來消費所生產的東西?對于這點我想引申的是,對于很多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來講,面對傳統行業,一般人很難去抗衡,不妨在自己專業領域精耕細作去發現市場空白區,精細化分工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新起的共享單車、外賣等就是很好的案例。
2、自利是組成社會的有效方式。經濟學始祖亞當·斯密曾說:“每個人……通常既不打算促進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進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只盤算自己的安全……只盤算自己的獲利。而他在這么做的時候,如同很多其他情況,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去促成一個與他本意無關的目的。雖然與他本意無關,但也不會因此使社會更糟。借由追求自身的利益,他頻繁地促進了社會利益,比他認真設想促進社會利益還有效。”其實也就是我們都耳熟的一個概念“看不見的手”。看不見‘那只手’時,不要自尋煩惱;看見之后,在于‘為我所用’。引申到我們職場,即可理解為,將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這才是我們青年員工發展的必由之路。猶如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3、做自己最適合做的事,就有更好的生產力。這句話是書中第三節的標題,在經濟學教科書里這被叫做比較優勢,第三節主要講的是全球化分工產生規模經濟的問題。作者用哲學的思維將經濟學做概況,但就標題而言更像是一句HR用人指南。也就聯想到以前公司的人才觀:人品優先、能力適度、敬業為本、團隊第一。
4、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有所取舍:公平只是一個相對的詞匯。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就是在約束與機會中果斷地權衡自我的利益得失。
5、人一生積累財富的關鍵是什么?越早有投資經驗,就越容易真正擴大財富。在財富積累這個層面,關鍵是懂得利用復利——如果儲蓄是為了大額消費,無疑是損失了更高的利益收入。在投資上,無論是個人投資、企業投資,投資人的風險承擔能力是最關鍵的因素;另外一點是自己能用多少時間來投資。
6、對普通人來說,你的勞動力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適用于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所以工資的均衡點(平均工資),由市場勞動力供給數量相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量而決定。那么如何找到一份高工資工作?選擇市場需求大而供給少的職業。
葛根素是從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并分離出來的一種單體,主要成分為4,7一二羥基8-b-D葡萄糖異黃酮,屬異黃酮化合物。它具有解熱、降血糖、改善腦循環和微循環、擴張心肌、抗心律失常等藥理作用。在我國用葛根解酒毒有4000多年的歷史,如《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載:“治酒醉不醒方,葛根汁一斗二升飲之”。本次研究通過觀察葛根素對酒精性肝損傷大鼠血清轉氨酶和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以探討葛根素對酒精性肝損傷的防治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SD大鼠75只,雄性,體重140~180g,清潔級,由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動物中心提供。
1.2 材料:無水乙醇、玉米油由市場購得;吡唑由浙江同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陽性對照藥物(復方鱉甲軟肝片)由內蒙古福瑞中蒙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葛根素片由廣州白云山僑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谷氨酸氨基轉移酶試劑盒由寧波慈城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提供;層粘連蛋白、透明質酸、Ⅲ型前膠原氨基端肽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
1.3 方法:將75只SD大鼠采用隨機表法分為5組,其中正常組10只,自由進食、飲水,每天下午給等體積的等滲鹽水灌胃;模型組20只,每天上下午各給乙醇、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1次(灌胃量為乙醇8g?kg-1?d-1,玉米油2ml?kg-1?d-1,吡唑27.2mg?kg-1?d-1),自由飲水;陽性對照組15只,在模型組的基礎上,每天下午再給等體積的復方鱉甲軟肝片(1g?kg-1?d-1)水溶液灌胃;葛根素大、小劑量組各15只,在模型組的基礎上,每天下午分別再給等體積的葛根素片(分別為1.5g?kg-1?d-1、O.75g?kg-1?d-1)水溶液灌胃。全部大鼠于8周后抽取股靜脈血并處死,采血前12h禁食禁水。
1.4 觀察指標:ALT、AST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LN、HA、PⅢNP按照試劑盒步驟檢測。
1.5 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以(z±s)表示,用SPSSl3.0統計軟件分析各組間是否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分析;進一步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值法(LSD)。以P
2 結果
2.1 動物一般情況:實驗過程中,除正常組外,其余各組大鼠被毛松散蓬亂,毛色枯黃,精神差,活動少,且反應遲鈍,尿色偏黃,大便稀軟不成形,體重與正常組相比增長較慢。正常組大鼠全部存活,其余各組大鼠死亡數分別為:模型組7只,陽性對照組4只,葛根素大劑量組4只,葛根素小劑量組5只。其中4只因灌胃時液體灌入氣管立即死亡;8只因灌胃時液體嗆咳人肺,引起肺淤血、肺水腫;6只因胃擴張穿孔;2只原因不明。
2.2 各組血清轉氨酶檢測:詳見表1。模型組大鼠ALT、AST較正常組明顯升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2.3 各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檢測:詳見表2。模型組大鼠血清HA、LN、PⅢNP較正常組明顯升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中圖分類號] R57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7-191-03
The correlation of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uric acid leve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YANG Guiling
Th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Hospital Medicine in Henan Zhongyuan Oilfield First Community in Puyang City,Puyang 457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s,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uric acid leve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Methods 50 case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50 cases with healthy exclude non-alcoholic cirrhosis were choosed,then fasting plasma glucose,random blood glucose,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s,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and serum uric acid and n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fasting glucose,random blood glucose and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Blood sugar;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Blood Uric Acid
脂肪肝是由多種因素和病因引起的肝細胞脂肪性變,主要是脂質(如三酰甘油)在肝臟過度沉積的臨床病理綜合征[1]。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發病率逐年增多,隨之脂肪肝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2]。大量流行病學資料顯示[3],在脂肪肝的分類上,西歐及北美白色人種以酒精性脂肪肝為主,發展中國家則非酒精性脂肪肝為多見,在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率已經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后導致肝臟脂肪樣變的關鍵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屬一種慢性進展性的非特異性炎癥變態反應性疾病[4]。近年的觀點將脂肪細胞列入炎癥反應細胞分類中,針對脂肪肝的發生與預防[5],本文通過對老年患者質量指數、血糖、胰島素敏感指數、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血脂和血尿酸等多項指標進行多因素相關分析,明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發展與上述因素的相關性,更好地指導臨床進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和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其中健康體檢排除非酒精脂肪肝者50例為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8~50歲,平均(33.5±2.5)歲;確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50例為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18~51歲,平均(33.6±2.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血糖、血脂情況比較()
組別 空腹血糖(mmol/L) 隨機血糖(mmol/L) 胰島素敏感指數 總膽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觀察組 7.2±1.5 8.6±1.9 -4.9±0.12 4.1±1.3 2.8±1.1
對照組 4.3±0.9 5.0±0.8 -5.2±0.35 2.0±0.5 1.3±0.3
t 11.723 12.348 5.733 10.661 9.30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2 脂肪肝的超聲診斷
本研究入組患者脂肪肝診斷均通過超聲檢查進行,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具有5年以上超聲診斷經驗的超聲科醫師進行檢查并發出超聲診斷報告,檢查使用美國飛利浦公司生產的HDI4000型超聲診斷儀進行,所有患者檢查前均需空腹進行。脂肪肝的超聲診斷:肝臟普遍增大,包膜完整且光滑,肝實質內可見點狀的高回聲團塊,且回聲強度較腎回聲強度高或肝臟深部組織其回聲逐漸衰退或對肝內血管聲像影顯示欠清。
1.3 檢測項目
所有入組者均抽取晨起空腹肘靜脈血送檢,抽血前1天進行常規飲食,測定患者空腹血糖、檢查胰島素水平,同時測定患者血脂常規、血尿酸。采用半臥位下測量右手肱動脈血壓,記錄收縮壓、舒張壓情況。其中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測定,空腹胰島素水平、空腹C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進行測定。胰島素敏感指數則通過穩態模型評估法進行計算。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進行,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血脂常規中的甘油三脂、總膽固醇以及胰島素敏感指數為非正態分布參數,通過轉變為自然對數后行正態分布分析。將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干預后與否為二變量,以血糖、胰島素敏感指數、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為因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血脂情況比較
觀察組空腹血糖、隨機血糖以及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對照組(P
2.2 兩組血壓、血尿酸情況比較
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及血尿酸均高于對照組(P
2.3 非酒精性脂肪肝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對觀察組50例患者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后發現,空腹血糖、隨機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收縮壓、舒張壓、胰島素敏感指數以及血尿酸均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2 兩組血壓、血尿酸情況比較()
組別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 血尿酸(mg/d)
觀察組 156.3±11.2 98.6±9.5 563.8±118.7
對照組 132.4±8.1 83.2±7.0 338.6±88.6
t 12.227 9.228 10.751
P 0.000 0.000 0.000
表3 非酒精性脂肪肝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回歸系數 標準誤 W值 P
空腹血糖 0.187 0.046 20.031 0.041
隨機血糖 0.236 0.053 29.108 0.023
總膽固醇 0.338 0.063 31.528 0.012
甘油三酯 0.210 0.051 25.146 0.020
收縮壓 0.463 0.092 45.558 0.000
舒張壓 0.512 0.157 59.628 0.000
胰島素敏感指數 0.105 0.021 7.051 0.048
血尿酸 0.134 0.103 35.681 0.044
3 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臟內脂肪過度蓄積而出現病理狀態的一種臨床疾病,其由單純的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合并病毒性肝炎以及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種類型組成[6]。在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最主要發病因素[7]。本研究入組者分為健康體檢者以及確診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并針對所有入組的空腹血糖、隨機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收縮壓、舒張壓、胰島素敏感指數以及血尿酸進行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性研究。
針對血脂代謝中的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研究發現,觀察組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升高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獨立危險因素。故針對合并有血脂異常尤其是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同時增高的患者,臨床需要針對血脂進行糾正,適當使用調脂降脂藥物[8]。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異常的原因可能是脂肪動員增加,肝臟對體內脂肪酸的利用以及氧化作用減弱降低,同時合并有脂肪酸體內堆積以及排泄障礙所致[9]。針對血尿酸的研究提示,觀察組血尿酸顯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尿酸可作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因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血尿酸的增加還將導致機體出現胰島素抵抗有關[10-11]。針對空腹血糖、隨機血糖以及胰島素敏感指數研究發現,觀察組空腹血糖、隨機血糖高于對照組,胰島素敏感指數低于對照組,同時空腹血糖、隨機血糖、胰島素敏感指數均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獨立危險因素。以往研究提示[12-13],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發生發展的主要機制,其直接通過引起糖與體內脂肪代謝的紊亂而導致高胰島素血癥,導致肝細胞的脂肪樣變性,同時胰島素抵抗還將導致肝臟內脂質的過氧化酶反應激活,體內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導致機體出現氧化過氧化反應,出現肝臟的氧化損傷,一旦肝臟內炎癥細胞因子增多將導致脂肪性肝炎的發生,嚴重時出現肝硬化。對于血壓而言,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本研究證實收縮壓和舒張壓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獨立危險因素[14]。可能因為血壓升高尤其是收縮壓升高是心腦血管并發癥,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為,其亦作為糖尿病血糖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出現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糖尿病的同時,血糖代謝出現紊亂,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顯著降低,進而引起機體脂肪代謝紊亂在肝臟內堆積,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15]。通過本組研究我們認為:空腹血糖、隨機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收縮壓、舒張壓、胰島素敏感指數、血尿酸均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曠歷瓊,王娜.中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臨床特點及其與血脂、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4,13(10):1012-1014.
[2] 胡可勝,馬艷華,劉連紅,等.血清ox-LDL與非酒精性脂肪肝超聲檢查關系的探討[J].檢驗醫學,2014,2(2):118-121.
[3] 楊偉,李耘,馮明.老年2型糖尿病伴原發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清抵抗素關系[J].疑難病雜志,2013,12(4):308-309.
[4] 陳開,謝慶堂,鄭榮陽,等.體檢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8):13-14,17.
[5] 王述進,左紅,馮佳,等.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脂肪細胞因子的相關性[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11(7):488-492.
[6] 盧瑤,張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5(5):698-699.
[7] 鄧笑偉,劉冰,馬春梅.血清鐵蛋白水平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關危險因素關系[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3):243-244.
[8] 胡良凱,孟健,張建民,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5):436-438.
[9] 丁媛媛,王穎,王炳元,等.血液生化指標改變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預后[J].肝臟,2012,17(7):474-478.
[10] 謝大偉,劉翠香,王炳元,等.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液生化學檢查特點[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3):2654-2659.
[11] 趙瑩瑩,郝久營,李鳳敏,等.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與血清尿酸水平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9(1):57-59.
[12] 李芳萍,張四青,王斐,等.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R細胞功能[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11):940-943.
[13] 張冠榮,麥韻屏,林愛華,等.體檢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與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的病例對照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4,35(2):304-309.
1 引言
杠桿效應,是指固定成本提高公司期望收益,同時也增加公司風險的現象,杠桿具有放大贏利波動性的作用。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往往會使企業產生固定性的籌資成本比如債務利息或優先股股利。當企業現金流不能應付這些到期的固定性籌資成本時企業將喪失償債能力,這就是財務風險。例如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很多企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2008年上半年,全國就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溫州30萬家制造企業中的20%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并有4萬家企業倒閉;東莞關停、轉移外資企業就有405家,同比上升36.4%[2]。其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們只盯住了杠桿的更大收益而忽視了由此帶來的風險,當風險釋放的時候企業無力承受。悲慘的事例教育我們不能盲目的追求杠桿效應的最大化經濟學論文,應將杠桿效應與風險因素綜合考慮,使企業能從容應對風險,不至于倒閉破產。什么樣的資本結構是企業最佳資本結構?這將是本文的介紹重點。
2 財務杠桿簡介
2.1財務杠桿定義
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固定債務的存在而導致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動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產生更大變動的杠桿效應。當企業存在債務融資時就會產生財務杠桿效應。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3]。財務杠桿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每股收益的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之間的比率。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DFL==
式中:DFL——財務杠桿系數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額
EPS——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稅前盈余變動額
EBIT——變動前的息稅前盈余
上述公式可以推導為:
DFL =
式中:I——債務利息
PD——優先股股利
T——所得稅稅率
2.2財務杠桿收益
A、B、C三家業務相同的公司,相關財務資料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完全沒有負債融資的A公司相對于有債務融資的B、C公司,當息稅前利潤增加1倍時,每股收益也增加了1倍,說明每股收益與息稅前利潤同步變化,沒有顯現出財務杠桿效應。而B、C公司每股收益分別增長了116%和154%,顯示出財務杠桿效應。同時由于B、C公司資本結構的不同(B、C公司資產負債率為20%、50%),他們的每股收益變化率為116%和154%,說明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財務杠桿效應越明顯。隨著債務利息的增加,企業面臨的現金危機也在增加,同時財務風險也增大。
企業是可以通過不同的籌資渠道來調整企業的負債比率,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經濟學論文,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3 資本結構簡介
3.1資本結構含義
企業資本由負債和權益構成,短期資金需要量和籌集方式經常變化,且在整個資金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將短期資金作為營運資金管理。因此長期債務與權益資本的組合形成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債務融資一方面可以實現抵稅收益,但在增加債務的同時也會加大企業的風險,并最終要由股東承擔風險的成本。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主要內容是權衡債務的收益與風險,實現合理的目標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3.2資本結構決策
資本結構決策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資本成本比較法與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其中資本成本比較法以資本成本作為選擇標準,計算過程簡單,這種方法只是比較了各種融資組合方案的資本成本,而沒有考慮不同融資方案帶來的財務風險,本文重要介紹第二種方法即: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以不同融資方案下企業的每股收益相等為基礎,通過比較在企業預期盈利下的不同融資方案的每股收益,進而選擇每股收益最大的融資方案。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計算公式如下:
EPS==
式中:EPS——每股收益
N——籌資后的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以上述A公司為例,假定A公司息稅前利潤為15萬,需追加資本50萬,有三種籌資方式
一是全部發行普通股:增發25000股,每股20元經濟學論文,這時每股收益1.5元
二是全部發行長期債券:債務利率7%,利息35000元,這時每股收益1.725元
三是全部發行優先股:優先股股利10%,優先股股利50000元1.25元
1、 計算第一、二種方案的無差別點
=
EBIT=105000萬
這時每股收益1.05元
2、計算第一、三種方案的無差別點
=
EBIT=200000
這時每股收益2.00元
由以上圖示可以看出當企業預期息稅前利潤大于10.5萬元時,采用長期債務融資比采用普通股融資的每股收益大,當企業預期息稅前利潤大于20萬元時,采用優先股融資比采用普通股融資的每股收益大。同時可以看出無論企業息稅前利潤多大時,采用長期債務融資都比采用優先股融資的每股收益大。由于A企業預期息稅前利潤15萬,通過對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比較A企業應該采用發行長期債券融資方式。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通過比較在不同籌資方式下企業每股收益的變化來指導企業籌資決策,哪種籌資方式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每股收益就選哪種方式。但是在選擇的同時并沒有考慮到企業的整體價值大小。當每股收益的增長不足以彌補風險增加所需的報酬時,盡管每股收益在增加,但公司價值仍然會下降。企業管理目標并不是每股收益最大化而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那么怎么樣的籌資方式才是符合企業管理目標的方式?這就引出了最佳資本結構的概念。
3.3最佳資本結構
企業最佳資本結構應當是使企業的價值最大,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資本結構,同時在這種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資本結構下,企業的資本成本也應該是最低的。
企業的市場價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場價值S加上長期債務的價值B。
V=S+B
假定企業長期債務的現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現值等于企業未來凈收益按股東要求報酬率折現。企業經營利潤永續,股東要求回報率不變,則股票市場價值為:
S=
式中:Ke——權益資本成本(股東要求報酬率)
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股票的資本成本Ke
Ke =RF+β(Rm-RF)
式中:RF——無風險報酬率
β——股票的貝塔系數
Rm——平均風險股票必要報酬率
公司資本成本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KWACC)表示
K=K(1-T)()+K()
式中:Kd——稅前的債務資本成本
繼續以上述A公司為例,該公司預期息稅前利潤15萬,長期資本構成為普通股,無長期債券和優先股經濟學論文,該公司認為目前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準備通過發行債券回購部分股票方式調整資本結構。經咨詢,目前的債務利率和權益資本成本情況如下:
根據上表資料以及前述公式計算不同長期債務規模下企業價值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如下:
以發行20萬長期債務為例計算過程如下:
債務市場價值等于其面值20萬
股票市場價值==100萬
企業市場價值=20+100=120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9.38%
一般情況下個別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按賬面價值計算,當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差別過大時,計算結果會與實際有較大差距。因此如果能夠取得資本市場價值在計算過程中用市場價值計算權數會更準確,本例中長期債券取賬面價值,股票取市場價值。
從上表中可以得出當企業以發行20萬長期債券方式回購股票時公司的價值最大(V=120萬),同時公司的加權資本成本最低(KWACC=9.38%)
4 結論
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影響著企業價值的大小,選擇適當適度的籌資方式將財務杠桿效應發揮到最大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每股收益。但更大的每股收益與最大化的企業價值下企業資本結構往往并不一致。發行什么規模的債務來籌資從而達到最大的企業價值是本文論述的關鍵。我們在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今天,籌資與投資決策至關重要,希望本文能引起你對籌資決策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雷曜.《次貸危機》[M].(修訂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
[2]陳希琴.基于財務風險防范的多元化融資策略[J].會計之友,2009(2)上:54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4]嚴勤連.淺談財務杠桿與股東利益最大化[J].現代企業教育,2007(9):64-65
[5]楊志慧.財務杠桿應用誤區及策略[J].財會通訊,2007(9):46
[6]董永靈.淺談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J].經濟師,2010(10):153-155
[7]楊帆.合理利用財務杠桿.優化企業籌資效益[J].現代經濟信息,2010(9):120-122
一是培育和發展農村糧食經紀人,作為者從事糧食購銷活動,實施統一培訓、統一管理,完善糧食收購網;二是引領種糧大戶直接與銷區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或組織農民參加全國性的糧油洽談、展銷、拍賣活動,提高農戶對糧油貿易交流的能力;三是組織農民與加工企業直接對接,發揮糧食加工廠與市場密切聯系的信息優勢,引領農民種植品牌糧食、綠色糧食、優質糧食,分享糧食在流通加工環節增值的利益,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雙贏;四是引領種糧農民積極參加協會等本文中介組織,以產業化或聯購聯銷的方式,將散戶種糧農民生產的糧食整合起來,賣出合理價格;五是依法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引導全社會糧油收購主體,認真貫徹落實《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保護農民利益。
打造產業化平臺,促進農民增收
首先,優化糧食品質。引導廣大農民大力發展優質、高產、生態、安全農業,生產專用糧食,推進糧食品種優質化、專用化,全面實施單收單存,讓農民真正實現增產增收;其次,推進精深加工。重點搞好外來投資糧油加工項目的嫁接,做活做精現有運營質量差的加工項目,大力開發以米、油為主體的深加工產品和外向型產品;再次,創新糧食產業化經營機制。充分利用金健米業在我縣建立基地和倉庫的契機,大力發展訂單糧食,提高訂單履約率;支持、鼓勵糧食企業、種糧大戶和農村能人牽頭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延伸服務領域,幫助農民科學儲糧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06-0826-02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靜脈導管技術被普遍應用在大型手術、血液透析、化療及危重患者的救治等方面,成為不可缺少的診療手段。然而,作為一種創傷性的診療手段,對觀察及護理要求很高,極易產生感染等并發癥。現對本院從2002年8月~2005年12月所有送檢靜脈導管培養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感染的發生相關因素,幫助臨床減少感染的發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回顧性分析從2002年8月~2005年12月所有送檢靜脈導管患者的標本共605例。
1.2 儀器及試劑:細菌培養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培養基,念珠菌培養采用CHROMAGAR顯色培養基(鄭州博賽生物技術研究所分裝),細菌和真菌的鑒定使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細菌鑒定儀及配套試劑,陽性桿菌采用API鑒定系統鑒定(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產品)。
1.3 培養及鑒定方法:取營養肉湯1份,將用無菌方法取的深靜脈導管放入肉湯中增菌,18~24小時后分純。菌落生長后經初步分類后,轉種血平板及科瑪嘉平板,出現陽性菌落后進行鑒定及藥敏試驗。
2 結果
2.1 送檢的605例樣本中,靜脈導管培養陽性149例,陽性率為24.6%,見表1。
2.2 靜脈導管培養陽性患者病區分布情況見表2。
2.3 對靜脈導管培養陽性患者的年齡進行分段統計,由于本文中兒童患者僅有2例,因此,把病人分為老年組及非老年組。見表3。
2.4 對2004年和2005年所有靜脈導管陽性患者出現培養陽性時的天數進行分析,其中最短陽性時間為2天,最長陽性時間為75天。第一周出現陽性為14例(14.6%),第二周明顯上升為25例(26.0%),第三、四周分別為17例(17.7%)和14例(14.6%)。
2.5 靜脈導管培養陽性的病原菌中陽性球菌62株,占41.6%;陰性桿菌52珠,占34.9%;真菌30株,占20.1%;陽性桿菌5珠,占3.4%。在陽性球菌中葡萄球菌為51珠,腸球菌11株,在陰性桿菌中非發酵菌為35株,腸桿菌科細菌為17株。見表4。
3 討論
隨著靜脈導管的更新換代,插管技術的普及,靜脈導管廣泛應用于危重癥的血流動力學監測、長期靜脈營養、快速輸液、化療等,由導管引發的感染也十分常見。由于導管的感染與導管的類型、護理等各種因素相關,因此,不同報道[1,2]的陽性率不盡相同,本組陽性率較高,為24.6%,自2003年起均在23%以上,臨床應引起重視。
靜脈導管感染在各個病區間無顯著性差異,在不同病區的感染率相當,與就診環境無關。老年患者與非老年患者靜脈導管感染率存著顯著性差異,與相關文獻相符[3],相關文獻[4]還報道兒童的感染率與成年人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靜脈導管的感染與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關,老年人和兒童為易感染人群,應加強此類患者的監測,加強機體的抵抗力,減少感染的發生。
文獻報道[3~5]導管感染與留置時間相關,但留置時間的長短不一致,本文在第二周時感染的發生率最高,隨后呈現下降趨勢。因此,在達到治療效果下盡可能使用短期導管。
靜脈導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陽性球菌,以葡萄球菌最為常見,與相關的報道相符[6],導管的感染菌主要來源于皮膚表面的條件致病菌。本院近年ICU流行乙酸鈣-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鮑曼-乙酸鈣不動桿菌可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容易在侵入性操作時造成感染。真菌感染也是靜脈導管感染的常見菌。可見,靜脈導管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來源于皮膚等條件致病原的感染。因此,在插管時進行空氣及皮膚消毒,減少插管時間,并在插管后注意消毒及保護插管處與外境的隔離,可減少感染的發生。
靜脈導管的感染可致菌血癥的發生,其危害性大,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醫療費用。但其導致感染的因素復雜,須從插管時的操作規范化,加強臨床的護理,使用抗菌導管,減少插管的留置時間多方面著手,以預防為主來控制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Martin C,Brunder N,Papazain L,et al.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foll-
owing axillary vein catheterization[J].Acta Anaesethesiol Scand,1998,
42:1526.
[2] 張 萍,袁 靜,陳江華,等. 111例長期深靜脈留置透析導管患者
相關并發癥的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3):198.
[3] 張勤致.靜脈留置導管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
合雜志,2005,14(3):356.
[4] 鮑家銀,韓 濤,林 侃,等.心內直視手術深靜脈留置管的細菌學
分析與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11):824.
[5] 胡建華,萬 勇.33例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分析[J].四川醫學,2005,
26(8):845.
[6] 孫少川,李富彬.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的防治進展[J]. 醫學綜述,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7/08-0089-05
嬰幼兒心理健康研究在過去的20年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產生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對早期兒童干預作用的認識。嬰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建立在努力加強嬰幼兒自身能力以及減少兒童后續適應不良之上的。這意味著,不管從減少人類痛苦的立場,還是從制定實用的健康政策的經濟角度考慮,投資早期兒童干預項目都具有重要意義。〔1〕盡管,不是所有的早期兒童干預項目都卓有成效,但是過去25年來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部分旨在提升兒童生活質量的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確卓有成效,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擬從經濟學視角,對此加以深入分析。
一、美國主要的早期兒童干預項目實證研究
1.佩里學前教育項目(Perry Preschool Program Study)
該項目在1962~1967年間選取了123名來自密歇根伊斯蘭緹的低收入家庭的3~4歲兒童,并隨機將其分配為學前教育干預組和控制組。干預組的兒童每天在學前班接受2.5小時的早期教育干預,每周接受一次90分鐘的教師家訪,持續一到兩年。研究者追蹤研究了這些兒童之后直到40歲時的生活狀態,發現與控制組相比,干預組中靠社會福利生活的人數明顯少很多,發病率和犯罪率也低很多(控制組兒童長大后的犯罪率比干預組高5倍),而就業率和收入水平則明顯高很多,高校畢業率也高很多。干預組和控制組差異顯著。由此可見,參與早期干預的兒童與不參與早期干預的兒童的人生軌跡大不相同。
2.護士-家庭合作計劃(NFP)項目
該項目是一個以提高胎兒和嬰兒健康,促進低收入家庭準媽媽和嬰兒發展為目的的兒童早期干預項目。從準媽媽懷孕開始,護士每一周或兩周會進行一次家訪,直到嬰兒2歲。該項目有3個主要目標:(1)提高婦女健康水平(提高她們的營養水平,預防藥物濫用)。(2)提高家庭育兒水平(豐富父母的科學育兒知識,減少兒童受傷、被虐待和被忽視現象的產生)。(3)促進準媽媽產后的終身發展(關注其后續懷孕計劃以及學業和就業情況)。項目最初在紐約進行,之后擴展到其他城市。關于這一項目效果的調研結果與佩里學前教育項目基本相似。
3.親子中心(CPC)項目
該項目旨在幫助芝加哥市內3~9歲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為其家庭提供全面指導和服務,希望通過提高家長參與程度來提高兒童的學業成就。該項目包含4項主要內容,分別是提供早期干預,促進父母參與,提供以語言為基礎的結構化課程,促進幼小銜接。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參與這一項目,兒童進入小學后的學習更加順利,適應能力更強。
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順利推進有賴于政府相關政策的保駕護航,尤其是針對殘疾兒童的專門政策。1986年,美國國會對1975年頒布的《全體殘疾兒童教育法》進行了修訂,通過了《99~457公法》。該法要求各州逐步實施全州范圍的、綜合性的、多學科和多部門合作的早期干預計劃,即《殘疾嬰幼兒早期干預計劃》(The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isabilities),以滿足 3歲以下殘疾嬰幼兒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1990年,美國國會又修訂了《99~457公法》,頒布了《殘疾個體教育法》,后來還對《殘疾個體教育法》進行了多次修訂。〔2〕得益于相關法律的嚴格實施,美國全國范圍內的殘疾兒童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減輕了家長的負擔,為兒童以后進入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2年奧本海姆和麥格雷戈(Oppenheim & McGregor)在《教育經濟學: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公共益處》的調查報告中證實了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收益。報告指出,佩里學前教育項目和開端計劃等項目均能夠顯著降低犯罪率,提高高中畢業率,減少健康養護和社會福利的消耗,并提高雇員收入水平(平均每個項目參與者可獲益100,000美元)。奧本海姆和麥格雷戈在研究中發現,獲得高中畢業文憑,可以使個體一生收入平均增加89,000美元,而參與早期干預項目的個體一生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15,120美元。多諾霍和西格爾曼(Donohue & Siegelman)則通過研究指出,除了增加經濟收入之外,早期兒童干預項目對降低犯罪率的確有顯著作用。〔3〕科恩(Cohen)估計,政府因成功避免一個年輕人犯罪而節約下來的成本大約是1.3萬~1.5萬美元。與此同時,對早教中心的投入又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絕大多數的州政府以及聯邦政府都通過投資早期兒童干預項目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羅德島,政府將約2.28億美元投入到有執照的早期教育機構,這些投資在帶來近4億美元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創造了9626個工作崗位。在羅德島,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5美元的回報。在路易斯安那州,2000年時已經有12701所早期教育機構,雇傭了22644位員工,為超過149000名兒童和136000名在職父母提供服務,帶來近6.58億美元的總收入。在路易斯安那州,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2美元的回報。在佛蒙特州,約有2.08億美元被投入到有執照的早期教育機構。這項投資帶來的經濟收益為4.26億美元,并提供了7231個工作崗位,使37489名父母得以重返職場,從而間接增加了10億美元的收入。總之,日益增多的實證研究證據表明,早期兒童干預項目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創造收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1)直接收益(提供早期兒童干預服務的收益,或者說早期教育機構的收益)。(2)間接收益(為開展早期兒童干預項目而購置物品和提供服務等產生的當地經濟收益)。(3)內在影響(家長在當地的花銷)。(4)家長收益(家長參加工作創造的收益)。〔4〕
三、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支持措施
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深入探討了投資早期兒童干預項目對人類發展的益處。他描述了一個“動態互補”的過程,即有能力的人能夠獲得更多的技能,擁有更多技能的人會更有能力。〔5〕正如赫克曼所描述的,對早期兒童干預項目投資的大多數收益產生于動態互補過程,并且接受早期干預的兒童年齡越小,其獲得的收益越大。他利用經濟分析模型證明,越晚實施早期干預,處理問題所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得到的回報就越少。〔6〕赫克曼據此指出,美國各州總是處在有效使用不斷縮減的財政資源的壓力之下,可是任何遠離兒童的投資都偏離了最有效的資金使用軌道,因為接受早期干預的兒童在長大后會創造更大收益。
然而,雖然諸多研究已經證明早期兒童干預項目能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與大學教育只需家庭承擔23%的成本相比,早期兒童干預項目卻需要家庭承擔60%的成本。可見,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投入。〔7〕為此,路易斯安那州州立早期教育與發展補償金咨詢委員會呼吁政府對早期兒童干預給予更多支持。
有研究者提出用稅收抵免計劃來支持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稅收抵免計劃主要為四個群體提供稅收抵免鼓勵,以扶持高質量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發展。這四個群體分別是家長、早期教育機構舉辦者、早期教育機構教師、支持早期教育機構的公司及其所有者。
1.對家長的稅收抵免
根據稅收抵免計劃的標準,如果家庭中有一個年齡小于6歲的兒童,并且該家庭在早期教育機構已經登記,即符合退稅條件,可以申請專項貸款。這項專項貸款用于支付與接受高質量早期教育服務相關的支出,即幫助家長有能力選擇更高質量的早期教育機構。孩子所入的早期教育機構的等級不同,家長所獲的稅收抵免額度也不同,詳見表1。
2.對早期教育機構舉辦者的稅收抵免
這項稅收抵免計劃被用于幫助早期教育機構舉辦者支付他們為提供早期教育服務所增加的成本,如更新設備、豐富學習資源、為高水平的教師提供更高的薪酬等。不同質量等級的早期教育機構,享有不同額度的稅收抵免,詳見表2。
3.對早期教育機構教師的稅收抵免
這項稅收抵免計劃是提供給不斷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早期教育機構教師的。這一稅收抵免計劃有效提高了高水平教師的工資,但沒提高早期教育的收費標準,避免了將增加的人力成本轉嫁到兒童家庭身上。稅收抵免額度根據教師認證或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教師可得到3,000美元的稅收抵免,接下來依次為2,500美元、2,000美元、1,500美元等。這一稅收抵免計劃還適用于早期教育機構的其他職員。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稅收抵免計劃只根據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行劃分,與早期教育機構的等級無關,從而有效避免了教師一味期望進入高等級早期教育機構工作的問題。〔8〕
4.對支持早期教育機構的公司及其所有者的稅收抵免
那些捐助過早期教育機構,或者為早期教育機構的員工提供過獎金支持的公司及其所有者,也可以享受稅收抵免計劃。稅收抵免的額度與早期教育機構的質量等級相關聯(見表3)。這一政策通過增強企業團體和早期兒童發展工作之間的聯系,為早期教育機構爭取到更多社會資本的支持。〔9〕創立、維修或者改擴建早期教育機構,或者為早期教育機構購買設備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均可一次性申請50,000美元的稅收抵免費用。為員工子女提供早期教育服務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可申請每名兒童5,000美元的稅收抵免費用。
四、討論
相當多的縱向研究證明,對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投資能改善項目參與者的生活,造福全社會,獲得巨大回報。早期干預會對兒童的學習產生持續影響,使兒童在未來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及以上學業,減少對社會福利的依賴,降低他們成為未成年父母或者參與犯罪活動的可能性。由此可見,早期教育投資是幫助兒童成長為有為、健康的青年的最有效方式,政府應對此給予足夠重視。〔10〕
從經濟學視角看,早期兒童干預項目除了會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影響外,也會對當地經濟產生相當積極的影響。一方面,早期教育機構通過提供早期干預服務,向受教育者收取相應的費用,從而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面,隨著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發展,早期干預所需的用品采購可以間接拉動早期教育機構所在地的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由于早期教育機構的開辦,需要雇傭相應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帶動當地的就業,從而間接幫助政府提高就業率。美國政府采納研究者關于對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給予更多關注的意見,為早期教育機構提供經濟支持,不僅擴大了早期兒童干預項目的受眾,而且減輕了參與早期兒童干預項目家庭的經濟負擔。〔11〕
與美國相比,我國的早期教育項目(即美國的早期兒童干預項目)起步較晚,同時由于市場相對不規范,目前還很少有研究者對早期教育機構給地方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行過研究。雖然文化背景和國情不同,不過美國的稅收抵免計劃還是頗有借鑒價值的。稅收優惠的確是一種對早期教育機構發展有利的經濟支持政策,尤其是對民辦幼兒園。不過,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稅收種類繁雜,稅收涉及面較廣,因此稅收優惠也許并不是最可行的經濟支持手段。根據我國國情,最適合的經濟支持手段也許可以參考現行的高校補助方式,即各級教育部門給予民辦早期教育機構運營商直接的經濟援助。當然,民辦早期教育機構運營商首先必須通過相關認證,然后才能申請相關的經濟援助。而對于接受早期教育服務的家庭的經濟支持,則可以通過兒童監護人的工作單位來考核,并通過監護人所在工作單位發放一定的經濟補助金,再由工作單位向政府統一進行報備。自由職業者則可以直接在早期教育機構享受費用減免,再由早期教育機構向政府申請資金補助。對接受早期教育服務家庭的補助可以有效擴大早期教育服務的對象范圍,使更多兒童享受到優質的早期教育。
為此,我們呼吁教育學與經濟學研究者加強合作,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與此同時,希望政府部門能盡快出臺相應政策,為民辦早期教育機構舉辦者和接受早期教育服務的家庭提供直接的經濟援助,從而擴大服務范圍,讓更多兒童成為早期教育的受益者。
參考文獻:
〔1〕ARNOLD D H,MCWILLIAMS L,ARNOLD E H.Teacher discipline and child misbehavior in day care:Untangling causality with correlational dat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276-287.
〔2〕CAHMI C.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M〕.Portland,OR: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2003:100-105.
〔3〕YOSHIKAWA H,KNITZER J.Lessons from the field:Head start mental health strategies to meet changing need〔M〕.New York: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1997:200-208.
〔4〕GREENSPAN S I,NOVER R A,et al.The child psychiatrist and day care: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consult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1976,(15):108-130.
〔5〕GREENSPAN S I,NOVER R A,BRUNT C H.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to childcare〔M〕//M SHORE. (eds.)The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1975:105-131.
〔6〕MOELLER M P.Early interven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ho ar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J〕. Pediatrics,2000,106(3).
〔7〕SU X,LONG T,CHEN L,et al.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na:A family perspective〔J〕.Infants & Young Children,2013,26(2): 111-125.
〔8〕JOHNSTON K,BRINAMEN C.Integrating and adapting infant mental health principles in the training of consultants to childcare〔J〕.The Journal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5,18(4):26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