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污染的來源模板(10篇)

時間:2024-02-19 15:28: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物污染的來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生物污染的來源

篇1

安達市農業資源豐富,當地農業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本工程采用生物質(秸稈和牛糞)發電,不僅是我國能源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解決能源出路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生物質資源量與利用現狀

1、資源總量

本工程為一座生物質電廠,由于燃料資源的有限性而導致生物質電廠的建設具有排它性。安達市周邊目前無已批復建設的其它生物質電廠,且無其他以生物質資源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因而本工程的建設在當地不會導致相關資源緊張情況,也不會出現收集資源競爭的問題。本工程燃料來源以安達市市域內為主,暫不考慮安達市周邊其它縣市的生物質資源。

安達市當地生物質資源主要為農作物秸稈、牛糞。其中秸稈總量按草谷比進行計算,農作物產量按2011年數據,主要農作物草谷比如下:

地肉牛與奶牛總存欄數為30.8萬頭,其中一頭牛日排鮮牛糞按20kg計算,鮮牛糞的含水量約為70%,經烘干處理后可使水份降至10%以下。

安達當地牛糞總量計算見下表:

經計算安達當地生物質資源主要為秸稈和牛糞,其中每年秸稈資源總量為1741518.9t/a,每年牛糞資源(烘干后)總量為899360t/a,合計安達當地每年生物質資源總量為264.1×104t/a。當地生物質資源較豐富。

2、生物質資源利用現狀

2.1 秸稈資源利用現狀

當地農業秸稈主要利用方式分別為:秸稈還田、農民生活自用、牲畜飼料、田地焚燒等。

當地無其它較集中利用秸稈方式,但存在少量的利用秸稈作為保溫覆蓋物、草繩原料等,因而考慮其它分散利用秸稈量占總量的5%。

其它未利用的秸稈基本在收割后,直接在田間焚燒,或堆放在閑散空地處任期自然氧化腐爛。當地秸稈現狀有效利用率約為59.7%。

2.2 牛糞資源利用現狀

安達市當地牛糞資料豐富,但有效利用手段少,目前主要利用方式為作為農家肥施用,另有極少量的干牛糞作為土鍋爐燃料。未被利用的牛糞堆積在養牛戶集中的村莊周圍自然風干,因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并威脅當地居民的衛生安全。農家肥施用的牛糞約占當地總量的15%,作為土鍋爐燃料的干牛糞使用率較低,約為牛糞總量的5%。因而當地目前牛糞有效利用率為20%。

三、設計燃料確定與特性

根據安達市當地2011年實際農作物播種情況,當地主要農作物位玉米,其播種面積占面積的92.9%,秸稈總量占當地資源量的98.8%。因而本工程設計使用秸稈燃料確定為。當地牛糞資源豐富,且可利用方式較少,因而確定玉米秸稈和牛糞做為本工程設計燃用燃料,燃用比例為50%和50%。

安達市當地玉米秸稈可利用總量為69.34×104t/a,燃料收集損失按10%計算,則本電廠可有效收集的玉米秸稈總量為62.41×104t/a

烘干后牛糞可利用總量為71.95×104t/a,考慮到鮮牛糞收集運輸難度,部分分散養牛戶的牛糞收集有一定的困難,本電廠可有效收集牛糞率按50%考慮,則電廠可有效收集的干牛糞總量為35.98×104t/a

合計生物質電廠可利用燃料資源總量為98.39×104t/a,完全可以滿足本工程建成后的對燃料供應的需求。

四、燃料收集、加工與運輸

安達市當地耕種土地地塊較分散,不利于機械收割,因而當地主要采用人工收割方式,因而無法采用機械收割打包一體式的聯合機械作業收集秸稈燃料。本工程計劃單獨購置打包機,采用打包機現場作業,將秸稈就地打包后采用汽車將燃料運至電廠內料場或其它儲料點內。秸稈經過破碎、打包后可將運輸密度提高到250kg/m3,緩解實際運行期間的運輸和貯存的壓力。實際進行秸稈燃料加工與收購時可設置收購組,每組配備秸稈破碎機2臺,打包機2臺,柴油發電機2臺,移動式皮帶機4臺。運輸車輛若干。運輸車輛主要利用社會運力解決。本工程計劃暫設置4個收購組。

鮮牛糞由于含水率高,一般達到70%,給運輸和燃燒利用均不利。因而本工程計劃在養牛相對集中的幾個村鎮建設牛糞烘干加工點,就近將牛糞烘干至含水率為10%以下,烘干后牛糞自然密度松散密度為400kg/m3,如裝卸時采用人工壓實的話其密度可達到600kg/m3。通過烘干后運輸牛糞可避免因長途運輸造成二次污染。在運輸期間車輛應采取可靠遮蓋措施。每個牛糞烘干加工點設置牛糞烘干機2臺,螺旋式給料機4臺,移動式皮帶機2臺。運輸車輛主要利用社會運力解決。烘干加工點暫按設置3座

燃料全部采用公路運輸。電廠自備4臺大型運輸車,用于臨時倒運或其它不可預料的需要。

五、燃料成本組成

5.1 秸稈燃料成本分析

根據實際調查,并結合省內其它已運行生物質電廠經驗,秸稈燃料自農戶田間收購價暫定為220元/t;打包加工成本為50元/t;運輸平均成本為20元/t;其它人工費用按20元/t計算;則秸稈設計到廠價為310元/t。

5.2 牛糞燃料成本分析

牛糞收購成本較低,部分養牛戶甚至愿意免費提供,本工程暫按20元/t收購價計算,加工為干牛糞后折算收購價格為50元/t;牛糞加工成本為100元/t;牛糞運輸平均成本為12元/t;其它人工費用按30元/t計算。則干牛糞設計到廠價為192元/t。

篇2

A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In The

Office Environment

Sun Shuxia

(Academy of Art,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 )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people to realize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which is easy to igno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ffice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main pollutants which lead to the 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pollution. Dissertation biological pollution sources, harm, kinds, and control method, put forward a feasible method.

【Key Words】Biological pollution,Office environment,Control method,Air quality

1 辦公環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來源

近幾年來高檔辦公樓和寫字樓在我國越建越多,裝修也越來越豪華,與此同時不合格的裝修材料及辦公桌椅等家具和現代辦公電器(電腦、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造成的室內甲醛、苯、氨、氡、電磁輻射等化學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也逐漸增多,如復印機,會使室內臭氧的含量增多,引起呼吸疾病;人們在辦公環境中使用的殺蟲劑、清潔劑、涂改液、化妝品等,會產生苯、一氧化碳、二氯甲烷等氣體,造成化學性污染。這些污染物不僅容易使人致癌,而且嚴重影響辦公環境中人體的循環系統以及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再加上配有取暖、制冷、通風和空氣調節(HVAC)等機械設施系統的廣泛使用,使得辦公環境開窗通風時間逐漸減少,辦公環境通常處于封閉狀態,不僅容易滋生細菌、霉菌和病毒,也使得污染物得不到足夠擴散,加劇了辦公環境的污染。

室內環境中的化學污染極易產生強烈刺激性氣味引起人們的嗅覺感受,物理污染產生的聲音、光線、熱量、電磁輻射等引起人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感受,由此引起人們對室內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理污染的關注。而對無色無味肉眼察覺不到的生物污染卻極易被人們所忽視。尤其是作為辦公環境的公共場所,要比居住環境中的生物污染相對高很多。

2 辦公環境中生物污染的危害

有人稱,現代辦公環境是一座潛藏著危機、隨時會傷害人的細菌工廠。“病態建筑綜合癥”轉眼就潛入您的辦公環境。1992年美國研究協會的一份報告稱:大樓綜合癥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現象,它使美國每年經濟損失高達600億美元。室內空氣污染21 %是生物污染造成的。目前,加拿大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人們68 %的疾病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室內空氣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細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有機成分等,它主要以生物氣溶膠的形式存在。在這些生物污染因子中有一些細菌和病毒是人類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病原體,有些真菌、花粉和生物有機體成分能夠引起人們的過敏反應。呼吸道病毒絕大部分是在室內通過空氣傳播的,其危害小到隱性感染大到威脅生命。更何況作為公共場所的辦公環境,是人們每天必須參與的社會活動,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因此辦公環境中生物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視。

3 辦公環境中生物污染的主要來源

3.1 來自于動物

動物是室內環境生物污染主要來源之一,主要來自于哺乳類、禽類和昆蟲類三類動物。據愛丁堡大學科學家統計,共有1407種病原體能使人生病,包括細菌、病毒、真菌、衣原體、原生動物、寄生蟲等,其中58 %來自動物。因此在辦公環境中應盡量不要飼養寵物,如果已經飼養,也應保持寵物的干凈衛生。

3.2 來自于人體自身

人體的生物性污染分釋放普通微生物和釋放病毒兩個方面。一個人在靜止條件下平均每分鐘可向環境散發1000個菌粒。每次咳嗽或打噴嚏可向環境散發104~106個帶菌粒子。說話也可以排放大量微生物,大便和沖廁排放的細菌更多。因此要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與人交談時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

同時在人員較多的辦公環境,室內人員所呼出的CO2會造成室內含氧量降低,引起大腦缺氧、不舒適。因此要經常通風換氣,使室內CO2濃度保持在0.07 %以下,最高不超過0.1 %。

3.3 來自于生活用水和污水

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環境,有的可在其中繁殖,自然水體中廣泛存在著微生物。

污水中含菌量可達108cfu/m3,甚至有可能含致病菌。室內污水和排放水體含有病毒及真菌。地漏水封要達到國家標準不低于50mm,才能達到防臭和污染物溢出,而市場上90 %以上的地漏達不到這個標準,多數只有10~20mm水封,水很容易在溫度高時蒸發掉,使樓層間的污染空氣串門兒。如果辦公環境中有病人,也可以通過下水道和排氣道產生氣溶膠污染整個高層空氣。非典期間發生在香港陶大花園的非典傳播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在空調和加濕器中,因溫度、濕度適宜,很容易滋生微生物,散發到空氣中,造成室內空氣生物性污染。尤其是空調系統不僅容易滋生微生物,還有來自室內外的可吸入顆粒物以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同時,顆粒物是空氣污染物中的主體,而細菌是依附在塵埃粒子上的,塵埃粒子就成為了細菌和多種化學污染物的載體。細菌會隨著塵埃粒子通過通風系統,進到室內空氣中。使空調本來送出的應該是干凈衛生的新鮮空氣,由于清潔不及時卻送出了充滿灰塵和各種病菌的臟空氣。因此要保證每年定期清潔空調,預防空調產生的生物性污染。

3.4 來自于空氣和土壤

地球上的土壤不僅是微生物的貯存體,也是它的繁殖體。1g表土層可分離出細菌108~109個、放線菌107~108個、霉菌105~106個。土壤的中的微生物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入室內:一是懸浮于空氣中的土,隨通風進入室內;二是人進出房間帶進的土;三是室內養花、種草用的土。

同時,辦公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來源于室外空氣,通過室內外空氣的交換,進入室內。空氣不是微生物的繁殖體,但可以是貯存體。空氣中含菌的塵埃粒子,隨空氣在室內無孔不入。因此要防止室外污染的空氣對室內的污染,比如在機械通風中要注意新風口設計的位置,尤其是當新風口和排風口離得太近時,污濁空氣會再次由新風口回收造成室內二次污染;另外就是將新風口設置在污染物附近,如馬路邊、油煙排氣口、垃圾場等,所收集的新風必然是污濁空氣。因此在辦公環境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新風口的采集位置。

3.5 小結

通過分析微生物的來源可知,微生物比較適宜生存在潮濕、高溫的環境中,而在寒冷干燥的環境中難以存活。所以將空氣水蒸汽的濃度控制在60%以下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污染。加之在辦公環境中,人們會不斷向環境中排放水分、氣溶膠或供微生物吸附的顆粒物,造成室內濕度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傳播。因此應采取有效通風、除濕、適當疏散人群等措施來保持室內空氣潔凈避免生物污染。

4 生物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4.1 物理方法

4.1.1 過濾除菌法

大部分的空氣凈化器除菌主要措施為空氣過濾。濾料有玻璃纖維、合成纖維、石棉纖維以及由這些制成的濾紙或濾布等。過濾機理主要包括機械阻截、靜電吸附、擴散、慣性和重力效應作用。優點是:不僅可以在有人的條件下進行操作,而且微生物在過濾器孔隙被攔截不會在過濾器上大量繁殖,更可貴的是它的使用價值和壽命可達5年;缺點是:對于直徑小于0.1um細菌的病毒類微生物控制能力相對較差。

4.1.2 靜電除菌法

達到消毒要求,事后應通風排除。

消毒劑氣溶膠噴灑,既氣溶膠噴霧器與適宜的上述消毒液,使用時注意溫濕度和事后通風排除。

熏蒸消毒,既稀釋后的消毒劑裝在容器內,置于封閉的空間里點火熏蒸,消毒液揮發后,滲透到室內每一個角落,殺滅細菌。如10~20g/m3甲醛在密閉的室內進行熏蒸12~24h或2~5g/m3乙型丙內脂熏蒸2h或3 %過氧乙酸以3g/m3熏蒸1~1.5h或3g/m3醛氯合劑熏蒸1h或10mg/m3臭氧熏蒸5min可達到消毒要求。3.5mg/m3碘和4mg/ m3乳酸熏蒸時間很短幾分鐘就可以比較隨意。

上述消毒劑除了乳酸消毒時人可以在現場,剩下的消毒劑消毒時人都不能在現場。

4.3 生物方法

通過生物體及其代謝產物殺滅空氣中微生物的方法稱為生物法,因為生物體的化學成分特別復雜,所以我們把目前已搞清楚的生物單體(如:抗菌素)歸為化學法,把生物整體歸為生物法。

4.3.1 植物熏蒸消毒方法

植物熏蒸消毒不但能凈化空氣,還能潛移默化中提升人體免疫力,相對化學熏蒸消毒對人體更健康。

杉木鋸末和氯酸鉀或紅松鋸末和氯酸鉀制成的煙霧筒,熏蒸時按照10g/m3的用量計算所消毒空間的使用量,可達到對表面或空氣消毒。

蒼術、艾葉、粘木粉或野、艾葉、粘木粉制成的每盤15g重的盤香,熏蒸時按照一盤/45m3的用量計算所消毒空間的使用盤香的量,可達到對表面或空氣消毒。

無鹽食醋、蒼術、艾葉、榆樹皮粉、粘木粉、硝酸鉀制成的每盤28g重的盤香,熏蒸時按照0.6g/m3的用量計算所消毒空間的使用盤香的量,可達到對空氣消毒。

4.3.2 綠色植物凈化空氣的方法

室內適當的綠化不僅可美化環境、活躍氣氛、除塵殺菌和吸收有害氣體,還符合生物防治的原則。據報導,柑橘、迷迭香、吊蘭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濃度。這種方法不產生二次污染、省錢、省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殺死微生物,是最理想的控制室內生物污染的方法。由于辦公環境大都是在白天進行使用,不存在植物夜間釋放CO2與人爭氧氣的問題,但是也要注意植物的選擇,有些植物對人體健康有毒有害。據調查在辦公環境中每10m2放1.5m高的植物兩盆比較適合。因此,有針對性的結合辦公環境的室內設計適當進行植物綠化可起到明顯的效果。

5 總結

目前辦公環境的空氣品質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人們一天之中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時間在辦公環境中度過,而擁有良好的辦公環境,才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對于室內主要污染物之一的生物污染逐步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只有消除生物污染的來源及其賴以生存的潮濕環境、合理組織通風及空氣過濾才能有效地去除室內空氣中的生物污染物,有效的提高室內空氣品質,改善我們的生活工作環境。

上述提到的生物污染防治方法各有優缺點,在實際運用中是取長補短相互結合使用。更有效的措施是將這些技術防治方法與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相結合(如綠色建材、空間設計、家具設計等)并將其運用到辦公環境中,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宋廣生.吳吉祥.室內環境生物污染防控100招[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朱天樂.室內空氣污染控制[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賈勁松.室內環境監測技術[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4]翟峰.您的辦公室環境達標了嗎[J].秘書之友.2003年9期

篇3

中圖分類號:S81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7-0060-01

收稿日期:2014-07-18

作者簡介:夏廷榮(1969-),男,云南曲靖人,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管理工作。

飼料是動物的食品,也是動物產品的原料和食品鏈中的一員,而動物產品中的肉、蛋、奶等是人類的食品,可見飼料安全即食品安全,它關系著人類的健康。然而,在我國廣泛使用的動物源性飼料中,大量存在著微生物污染的現象,這給飼料安全埋下了隱患,也進一步給人類健康埋下了不容忽視的隱患。

1 概述

動物源性飼料是指以動物或動物副產物為原料,經工業化加工制作的單一飼料。它主要包括畜禽屠宰副產品、水產制品、乳制品、蛋制品及其他化工業副產品等。動物源性飼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大都在50%以上;氨基酸組成良好、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蛋白質生物學價值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不含粗纖維;礦物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鈣、磷含量豐富、且比例適宜;B族維生素含量高。因此,動物源性飼料被廣泛運用于畜牧業生產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生產效果。

2 動物源性飼料微生物污染現狀

動物源性飼料中富含各種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是培養微生物的良好培養基。被污染的飼料營養價值降低、適口性變差,動物食用后,會引起發病、機體抗病率下降、生長緩慢等,病菌還會通過動物的排泄物污染土壤和水源。

我國從動物源性飼料中檢測出許多種病原微生物,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陰溝腸桿菌等對動物及人的致病力很強,芽孢桿菌、非發酵菌、枸櫞酸桿菌等也對動物和人存在安全隱患[1,2]。

3 動物源性飼料微生物評價指標

在我國,對微生物污染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數量、霉菌總數和致病菌數量四種[3]。

3.1 菌落總數

菌落總數是指被檢樣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培養后所得單位質量(g)或容積(mL)的檢樣中所含細菌菌落的總數,并不考慮細菌的種類。它可以反映飼料產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和飼料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管理狀況,并可推斷飼料產品的新鮮度和耐貯存性。

3.2 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包括大腸埃希氏菌(俗稱大腸桿菌)和其他一些腸道細菌。飼料產品中的大腸菌群數量越多,表明飼料產品受糞便污染的程度越大,同時還可表明飼料產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的可能性也越大。

3.3 霉菌總數

霉菌總數是指飼料檢樣在規定的條件下培養后所得單位質量(g)或容積(mL)檢樣中所含霉菌菌落的總數,并不考慮霉菌的種類。霉菌總數的多少可以反映飼料產品被霉菌污染的程度,也可反映飼料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一般衛生狀況。

3.4 致病菌

致病菌包括前面提到的腸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鏈球菌等)。這些致病菌的檢測在動物源性飼料的檢測過程中被規定為“不得檢出”,其意義就是在飼料當中不得含有任何致病菌,可見其危害是相當嚴重的。

4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4.1 嚴格控制原料來源和生產流程

原料的質量和污染情況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衛生安全。因此,應對原料的來源進行嚴格控制,禁止疫區原料進入到生產環節,禁止采購腐壞、污染原料。

飼料生產企業的廠址應遠離動物飼養場地和屠宰場,原料存放及整理區、生產加工區、成品儲存區要完全分開,防止交叉污染;生產企業的廠房及其附屬設施應便于衛生管理,生產工藝流程和設備應能滿足安全衛生和質量標準要求。

4.2 控制環境溫度和濕度

環境溫度和濕度是影響微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嗜溫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范圍在10~45 ℃,在飼料加工過程中,將120~150 ℃的熱蒸汽吹入成型機中,對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殺滅作用。

此外,動物源性飼料必須充分干燥,一般要求水分含量應≤10%。

4.3 利用添加劑抑制微生物污染

對飼料的酸堿性進行人為調節可以抑制部分有害的微生物生長。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有機酸物質,如甲酸、乙酸、乳酸等,可以降低飼料的pH值,從而抑制有害菌的滋生。

試驗表明,在飼料中添加0.25%的丙酸,在72 h內可以抑制沙門氏菌的數量;如將丙酸增加到3%,就可以實現對沙門氏菌的滅活。

4.4 使用γ-射線輻射和紫外線照射

研究表明,雞飼料用γ-射線輻照后,置于溫度為30 ℃、相對濕度為80%的條件下存放1個月,結果并沒有霉菌繁殖。但γ-射線輻照成本較高,與之相比,紫外線照射更經濟,但無持續殺菌能力且細菌有復活現象。在實際操作中,可先將飼料進行化學消毒、再進行紫外線照射,效果更為理想。

5 小結

由于動物源性飼料在畜牧業生產中具有其他來源飼料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停止使用動物源性飼料是不可能的。但動物源性飼料的微生物污染給食品安全埋下的安全隱患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要做好對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并運用現代化科技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參考文獻:

篇4

從1953年提出用反滲透技術淡化海水,到二十世紀60年代的商業化運營,時至今日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反滲透水處理技術成功地運用于許多領域。從反滲透技術最初只用于海水淡化,后來逐步擴大到苦咸水淡化、食品加工、醫藥衛生、飲料凈化、超純水制備等方面,產生了很高的經濟效益。

在反滲透水處理系統運行過程中,若系統設計不合理或運行控制不當,必然會出現膜污染的情況。在膜污染的幾種類型中(沉淀污染、微生物污染、膠體污染等),微生物污染具有其特殊性,它在反滲透水處理中所造成的運行困難是最嚴重的一種。目前,國內在反滲透水處理系統運行中,膜的微生物污染問題日漸突出。

1微生物污染的產生和危害

1.1產生原因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積累從而影響系統性能的現象。微生物污染是膜材料、流動參數(如溶解物,流動速度,壓力等)和微生物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微生物污染基本上是一個生物膜生長的問題。

微生物污染的主要來源是RO進料水。由于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中都存在著微生物,預處理系統未正常有效工作,微生物就會進RO組件,而RO組件內部潮濕陰暗可為微生物生長提供理想環境,若在進人反滲透系統前不加以殺滅,這些微生物將以反滲透膜為載體借助反滲透濃水段的營養鹽而繁殖生長,在溫較熱的條件下,微生物的生長更是迅速,幾天之內便可在反滲透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層,導致反滲透系統進出水間壓差迅速增大,產水量與脫鹽率快速下降,同時污染產品水。另一方面預處理也可能是微生物污染源,如輔助除去懸浮物體的絮凝劑過量,給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在RO系統中,主要存在的是好氧性細菌,一般未見真菌和霉菌,好氧菌在系統不同階段分布不同,如表1可以看出原水罐是滋生細菌的主要場所,其次RO處理器內部也有細菌的生長(由于膜的有機材料給細菌的生長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1.2危害

目前商品化的反滲透膜材料主要有醋酸纖維和聚酰胺兩大類。而醋酸纖維素膜裝置是目前超純水制造系統中常用且經濟的反滲透裝置。但其最大的缺點之一就是抗微生物的侵蝕能力較差。聚酰胺類膜盡管能抗微生物侵蝕,但污染問題仍然存在。

大量微生物在膜、組件內的大量繁殖.將造成三方面的不良后果,第一是微生物要吞食反滲透膜,脫鹽層被侵蝕而使脫鹽率下降,并造成膜壽命縮短,使膜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甚至造成重大系統故障(僅對CA膜);第二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代謝,產生大量的膠體物質,致使膜被堵塞,會增大給水壓降,造成通水量下降;第三將造成產水中細菌總數的增加,使產品水質下降;第四是生物膜(粘泥)不溶于酸,難溶于堿,幾乎不受水流剪切力的影響,即使頻繁沖洗,也不能沖掉。消毒殺菌也難于使粘泥徹底清除。

微生物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們具有對營養水動力或其他條件變化作出迅速生化和基因調節的能力。因此,生物污染比非活性的膠體污染或礦物質結垢危害性更大。

目前廣泛應用的TFC反滲透膜,它的關鍵材料是聚丙烯酰胺,它對氧化性物質不具備堅強的抵抗力,因此,用戶一般都控制了反滲透入口的氧化還原電位,使膜在無氧化劑的環境下工作,而細菌等微生物附在膜的表面和通道網層上,憑借水中的營養成分大量繁殖。許多文獻都表明,這種污染似乎在膜的中部發生,但從實際看來,經常是整個系統一起泛濫。

2微生物污染的預測與簡易辨別方法

(1)測定從原水入口、預處理各個環節反滲透給水、濃水以及反滲透產品水的細菌總數(TBC),計算細菌變化數值。若發現濃水中的TBC明顯增加,說明反滲透膜上可能有粘泥形成。

(2)給水中的有機物不僅自身可形成膜的污染,還可作為細菌滋生的營養物。所以可對有機物(以總有機碳表示,簡稱TOC)進行監測,膜廠家提示控制TOC<2mg/L(以C表示)。2mg/LTOC大致相當于5mg/L的總有機生物量此值在正常運行時,不會引起膜間有機物污堵。

(3)檢驗是否為微生物污染的簡單方法是:從表面刮取一小部分污染物放在火焰上燃燒,其氣味與毛發燃燒的氣味相同。

3微生物污染防治

對于RO水處理系統,必須在RO工藝系統預處理中設置完善的殺滅微生物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控制住微生物污染。

關于防治微生物污染。傳統的觀點認為,RO膜元件的微生物污堵主要來自于地表水,來自地下水的污堵則較輕,同時認為在RO裝置進水中的微生物含量<10,000cfu/ml時,都是比較安全的,由此,應用者在選擇設計RO工藝系統時,給予的重視常常不足。國內實例表明,某些地下水系統中的RO膜元件已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微生物污堵,這是因為該系統中均設有原水池,其容積一般為1-2小時的貯水調節容量(如電力行業),易滋生微生物,在半年內受到微生物污堵需要清洗的膜元件中,污堵最嚴重的單只8英寸卷式膜元件濕重達35kg,正常濕重為16.4kg,污染物呈淺黃色透明狀,燃燒氣味呈羊毛味。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方法通常是采取有效的殺菌處理措施,有氯氣及NaClO,ClO2,KMnO4,H22O2、O3、紫外線照射等常規方法,控制重點是選取合適的殺菌劑,足夠長的接觸時間。對于氯類殺菌劑,投加量一般以進水余氯含量>1mg/L為準,根據不同的反滲透膜控制合適的殘余氯量。另外還可以采用氧化性和非氧化性殺菌劑(如Na2S2O5、NaHSO350mg/L,異噻唑啉酮15-25mg/L)定期、交替沖擊性、大劑量殺菌,可殺滅系統中大部分微生物,甚至可以穿透粘附于系統中的生物粘泥膜,起到殺滅、剝離作用。再就是嚴格控制給水中的有機物含量(以總有機碳TOC表示不超過2mg/L),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最好同時注意監測反滲透系統各環節的水中細菌總數(TBC)以便有效的預防,當發現有徽生物污染的癥狀時(壓差升高10%,產水量降低10%)應及時采取清洗措施(包括對預處理系統和RO系統的清洗),以免污染加重。

定期殺菌,一般采用1%-3%的甲醛溶液沖洗15min,殺死細菌。在RO系統停用期間,要求用甲醛,每2天洗1次。除采用甲醛以外,還可采用0.2%的H22O2進行殺菌。

一般認為,經過活性炭處理過的水中會含有大量微生物。但對于活性炭處理工藝,只要調整好反洗頻率及更換頻次,也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如:由外國公司給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設計制造的250t/h前處理設備,其工藝流程為“沙濾-5μm過濾器-超濾-水箱-泵-5μm過濾器-高壓泵-RO-水箱”,其中,在水箱之后添加了亞硫酸氫鈉來還原水中的余氯。當初,設計人員普遍認為,采用了截留分子量為80000MWCO的UF系統,完全可以保證RO的運行,但情況并不如此,自投加亞硫酸氫鈉后,所有的管壁、泵內腔、乃至膜面、濃水口均出現了糊膠狀物質,當水源發生季節性變換時,清洗的最高頻次達每周一次,反滲透壽命只能維持一年左右(24小時運轉)。經過化驗,反滲透入口處的細菌總數超過2000個/ml。對水進行的有機物分子量分布實驗見表2,發現水中的低分子量物質占絕對優勢,COD值為4.5左右,TOC值為4.3mg/l,254nm紫外吸光度=5OD/m,綜合各種數據表明,水中的富維酸、腐植酸的含量已經很高,促進了微生物的生長,鑒于這種情況,在工藝中加入了活性炭過濾器,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機營養成分、控制水中溶氧含量、并且取加亞硫酸氫鈉,結果表明,RO及各段管道明顯好轉,改造后膜壽命延長到三年(24小時運轉)。

4結語

(1)在反滲透水處理系統中反滲透膜的微生物污染在各種膜污染中是最嚴重的。它具有發展迅速,形成的生物膜難于徹底清除等特點,易堵塞膜,導致反滲透系統進出水間壓差迅速增大,產水量與脫鹽率快速下降,可能污染產品水,甚至損壞膜。

(2)可以通過監測濃水細菌總數(TBC)值的變化和給水的總有機碳(TOC)值來對微生物污染進行預測,并可以通過燃燒污染物來簡易判斷是否是微生物污染。

(3)要加強對地下水作為原水時預處理消毒殺菌的重視,防止在RO裝置中出現微生物污染。

(4)對微生物污染的防治除常規方法外,還可以采用氧化性和非氧化性殺菌劑定期、交替沖擊性、大劑量殺菌。嚴格控制給水中的有機物含量(以總有機碳TOC表示不超過2mg/L),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對于活性炭處理工藝,只要調整好反洗頻率及更換頻次,也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參考文獻

[1]張建國,羅凱.反滲透應用與研究現狀[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4,(12):6.

[2]程艷輝,王志紅.反滲透膜分離技術中的膜污染及控制[J].中氮肥,2006,(2):14-16.

[3]楊昆,王宇彤.反滲透系統的結垢污染與清洗維護[J].膜科學與技術,2001,(4):62.

[4]霰景剛.反滲透膜污染原因分析及清洗試驗[J].東北電力技術,2006,(6):8-11.

[5]李進,張葆宗.反滲透水處理系統微生物污染特征分析及對策[J].工業水處理,2000,(5):11.

篇5

不可否認,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人類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要承受因為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副作用。生物科學是一柄雙刃劍,它對人類有著很大的貢獻,如它解決了人類的糧食問題,提高了人類的醫療水平,一些最近研發的基因工程更將發揮前所未有的貢獻,但是,它帶來的副作用也在時刻警醒著我們,一些巨大的風險或許正在暗處伺機而動,待積累到一定程度給人類帶來致命的一擊。

初中生物是義務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知識的滲透,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和生物工程的重大發現和成果,也要讓學生明白一些生物工程可能給人類生存的環境帶來的負擔和傷害。筆者想要結合生物教材中關于生物污染的內容向學生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帶領他們一起探討生物污染防治的知識。

二、生物污染的類型

從污染的類型來說,生物污染有一類是屬于物種層次的污染,在很早的時候這種污染就存在了,只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污染的問題更加突出了。生物污染還有一類是屬于基因層次的,這種污染原來并沒有,是在基因工程的發展過程產生的,它的危害極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綜合來說,生物污染會對三個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一是生物多樣性,二是人類的健康,三是經濟發展。

(一)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生物污染

直接作用于人體健康的生物污染古已有之,此種污染存在時間較長,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比較充足。那些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使人染上各種疾病的生物污染有以下四類:1.霉菌,它能夠侵染人的各個部位,使人染上霉菌性的皮膚病,同時,它也會讓人產生過敏性疾病,帶來重大的危害。2.花粉,它會引起過敏,使人產生各類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3.人體攜帶的細菌和病毒,在人體免疫力強時,它們不會爆發,待到人體免疫力弱時,就會大肆入侵,危害人體健康。4.動物以及塵螨,有時鳥類的皮屑或糞便也會成為污染物的來源。

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學生是有好處的,不僅能讓他們養成愛講衛生的好習慣,還能使他們增強防病、抗病的知識和能力,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下最近幾年比較“知名”的、對人類危害比較大的病毒,如非典、埃博拉等。對于這些病毒,人類對它們的生物機理并不明確,也沒有良好、有效的防病手段。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這些課題,為他們的心靈播種探究的種子,或許,某些年后,我們的學生就能研制出抗擊這些病毒的手段了呢。

(二)外來物種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人們受獵奇心理的影響總想要引進一些本地沒有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雖然使當地的物種更豐富,但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極大的,近年來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如,西歐引進了一種北美蝦,本以為會促進本地區的物種多樣化,結果卻使本地蝦全部滅絕;昆明滇池引進了一種南美的水生植物,該植物的侵入使得大約有40種魚類滅絕。在我國江蘇,也曾經引進過一些對生態環境有極大的破壞作用的外來物種,如蘆竹、牛蛙等,這些外來物種在新環境中生活得很愜意,生存環境與原來相差無幾,原有的天敵卻消失了,它們大量繁殖、生長,侵占了原有物種的空間,給原有物種帶來了致命的傷害,導致了物種的滅絕,間接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三)基因工程產生的污染

近幾年人類加大了對基因工程的研究,在農業、醫學、工藝等領域都能看到轉基因生物大放異彩,同時,科學家和有關部門也對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健康帶來的危害對我們提出了警告。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轉基因食品的影子,雖然標簽上有提示,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很難判斷其優劣的。

生物課程是與轉基因工程聯系最緊密的科目,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了解一些新的工程成果,明白什么樣的生物污染會對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危害。

最讓人擔憂的當數用于治療異種之間的器官移植的研究和應用。一旦別的動物的基因通過各種途徑污染改變了人類的基因,原來危害別的動物的病毒和疾病也會危害人類。當然克隆等生物工程給環境和人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還無法完全認識和預知。因此我們有必要嚴格管理這一類的研究和應用,一旦別的動物的基因進入人類基因庫,那將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篇6

城市人口集中,是經濟及文化活動的中心,因此空氣中微生物污染也較嚴重,而且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我們對上海市不同地區空氣微生物污染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無論是細菌還是真菌都以垃圾中轉站附近最多,火車站及交通繁忙區域次之,居民新村、植物園較少,郊區最少。這一結果表明,垃圾在轉運過程中,會向周圍空氣釋放出大量的細菌、真菌等,結果導致垃圾中轉站附近微生物污染嚴重。火車站和交通繁忙地區人群密集、車流繁忙,導致飛沫及地面揚塵飄散等,微生物污染也不可小視。相比之下,郊區由于人群較少、地域空曠、車流稀疏,因此空氣微生物污染較輕。

篇7

中圖分類號:R98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9X(2010)09-0339-03

2009年全國評價性抽驗工作中,我們細致地研究了氯霉素滴眼液多批次出現可見異物的不合格情況,現將質量控制中取得的經驗和收獲報告如下。

1可見異物檢查情況

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可見異物檢查法及國食藥監(2005]373號《可見異物檢查法補充規定》的有關規定,20支(瓶)供試品中,均不得檢出金屬屑、玻璃屑、長度或最大粒徑超過2mm纖毛和塊狀物等明顯外來的可見異物,并在旋轉時不得檢出煙霧狀微粒柱。如檢出其他可見異物,應另取20支(瓶)同法復試,初、復試的供試品中,檢出其他可見異物的供試品不得超過3支(瓶)。在例行檢驗中,發現某藥品生產企業17批樣品中16批出現了可見異物不合格的情況,個別批次近1/3的滴眼液存在可見異物,主要是2 mm以上的纖毛、白色塊狀物和白色絮狀物等明顯外來可見異物。同種問題集中地出現在一家企業的產品中,我們認為必須進一步研究和求證其深層次的成因和關聯因素。

2可見異物成因的探索性分析

2.1查閱企業提供的技術資料

原輔料的檢驗報告單和批檢驗報告單均未發現明顯問題,查閱處方工藝時,發現該制藥企業提供的處方中均不含防腐劑。其處方是:氯霉素1500 g,硼砂150 g,硼酸4 600 g,加水500L。

滴眼液的包裝一般為多劑量包裝,開啟后會反復使用,在使用和保存過程中容易被淚液及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所以滴眼液開封后的使用期一般不超過1個月…。為了防止滴眼液在貯藏和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微生物污染或繁殖,需向其中添加適宜的防腐劑。已有文獻報道無防腐劑的滴眼液有被潛在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從收集的處方來看,氯霉素滴眼液中防腐劑的種類很多,有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有機汞類、季銨鹽類等,但不添加防腐劑的處方較少見。

2.2回顧氯霉素滴眼液微生物限度檢查的情況

檢驗期間發現8個批次的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出現微生物生長現象,但重新取樣檢驗所有批次均未見微生物生長。在可見異物不合格樣品中,多批次存在白色絮狀物、白色塊狀物。我們分析是因生產工藝達不到無菌保證,滴眼液中又未添加防腐劑,以至造成微生物污染和繁殖,推測可見異物可能是污染的微生物。

3可見異物不合格樣品的探索性試驗

考慮到微生物污染的不均一性,我們有針對性地取樣,并加大取樣量。由于此時存在異物的滴眼液已被封存,不在取樣范圍內,故在剩余樣品中又挑選了6個批次有異物的滴眼液,每批取4瓶重新檢查微生物限度。氯霉素為細菌抑制劑,分析真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由于中國藥典規定的方法是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7 d,時間較長,真菌生長的專屬性不強,故重新設計了試驗。

3.1方法1

仔細觀察存在異物的滴眼液,選取絮狀物明顯的按無菌操作進行薄膜過濾,取下濾膜在放大鏡下挑取絮狀物,涂片,做結晶紫染色。共制備了4個涂片,于其中1個涂片發現了霉菌菌絲體。從涂片效果看,菌絲體的染色效果不均一,表明其細胞壁不完整,菌體細胞處于自溶和凋亡狀態。初步結果表明本品可能被霉菌污染,見圖1。

3.2方法2

取6批有異物的供試品,每批挑取4瓶,按無菌操作進行薄膜過濾,取下濾膜正面朝上貼于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上,25℃培養3-5 d并觀察。6個批次中4個批次濾膜上出現霉菌菌落,陽性率66.7%。分析菌落形態和來源,4個批次的樣品中檢出的霉菌在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上均為中心有紅色,四周有白色氣生菌絲的典型霉菌,系相同來源的霉菌,而試驗環境及空白試驗均無霉菌生長,可以斷定此滴眼液受到了霉菌污染。見圖2。

由上述分析可以推斷,該樣品可見異物不合格與生產環境的控制和生產過程直接相關。

4討論

4.1良好的藥品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應是嚴格實施GMP管理的過程,生產環境和生產線的設計及建造均應符合GMP的要求。從原輔料進廠前對供應商的審計、評估及確認,原輔料、包裝材料的驗收取樣,生產環境的監控,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生產條件和在線監測,確定控制點并執行,每個中間體的取樣,成品放行,成品發放檢查,直到產品出廠后用戶意見反饋,都應全程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和QA、Qc評價。

借鑒因果關系分析法將所有可能引入可見異物的因素列出,見圖3。

由試驗結果可以推斷樣品受到了霉菌污染,污染源自生產過程。因果關系圖中所列的諸多因素都有引入微生物的潛在風險,需要生產企業認真排查,有效整改。

篇8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1-0125-02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正常性狀的新鮮空氣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1]。高校校園空氣質量的好壞與師生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加強對高校校園內各個場所的衛生監督和監測,對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有積極作用。為了解某高校室內空氣微生物污染情況,筆者于2008年夏季和冬季選取該校學生宿舍、食堂、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大學生活動室及教師辦公室7個主要公共活動場所204個采樣點,進行空氣細菌總數監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按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的要求選取采樣點[2]。于2008年夏季和冬季選取某高校代表校園不同功能分區的學生宿舍、食堂、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大學生活動室及教師辦公室7個主要公共活動場所204個采樣點,共采集樣品1 020份(其中夏季和冬季各102個采樣點,每個采樣點采樣5份),進行空氣細菌總數監測。

1.2 方法

1.2.1 采樣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1]。采樣點距地面高度為1.0 m。將直徑為9 cm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在采樣點暴露5 min后,蓋上皿蓋,置于37℃培養箱中培養48 h,直接計數平皿中菌落總數。

1.2.2 營養瓊脂培養基制備[3] 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氯化鈉5 g、瓊脂20 g于1 000 mL蒸餾水中。經高壓蒸汽滅菌(121℃ 20 min)后冷卻至45℃,再傾入已滅菌的直徑9 cm的平皿中以作備用。

1.2.3 評價標準 以《公共場所空氣微生物衛生標準》為基本依據,參見前蘇聯的評價標準,采用夏季室內空氣細菌總數≤30 cfu/皿為合格標準,冬季室內空氣細菌總數≤75 cfu/皿為合格標準[2]。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采集的1 020份樣品中,合格812份,合格率為79.61%。其中夏季校園細菌總數監測樣品510份,合格423份,合格率為82.94%;冬季校園細菌總數監測樣品510份,合格389份,合格率為7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81,P

3 討論

空氣微生物來源是多相性的,一般情況下來源于自然界、動植物、人體及生產活動等。空氣中可能存在多種病原微生物,如結核分枝桿菌、白喉桿菌、百日咳桿菌、嗜肺軍團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新生隱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等,這些微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保持較長生存時間和致病性,通過塵埃、飛沫、飛沫核由呼吸道進入人體而造成疾病的傳播[1,4]。

從本次檢測結果可以看出,2008年某高校校園主要公共場所室內空氣細菌總數合格率為79.22%,說明該校校園內空氣存在一定微生物污染。不同季節校園空氣細菌總數合格率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與夏季陽光充足、天氣干燥和經常開窗通風有關。教師辦公室及實驗室空氣細菌總數合格率相對較高,而學生宿舍及活動室的微生物污染較為嚴重。造成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1)教師辦公室及實驗室為新建樓房,工作及學習環境相對較好,教師一般1~3人共用1個辦公室,人均面積較大,而實驗室裝有消毒裝置(紫外燈),每次實驗后均采取紫外線消毒,因此合格率較高;(2)近年來由于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而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卻相對滯后,導致學生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大學生活動室等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擁擠,人均面積較小,生活和學習條件較差,因而微生物污染較嚴重。

為保障高校師生的身體健康,結合學校現有條件和具體情況,應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5-9]:(1)加強管理和衛生知識宣傳,注意個人及公共衛生。(2)控制污染來源,在室內最好采用吸塵器清潔衛生,如不具備,地面用濕拖布擦拭而不要掃帚干掃。(3)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通常室外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較室內低,將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排出,降低室內空氣微生物濃度。(4)逐步提高硬件條件,根據具體情況在室內安裝排風扇、空氣凈化器或紫外燈等,以凈化室內空氣。(5)定期用消毒劑對校園進行空氣消毒。(6)在校園內種植綠色植物,綠色植物可吸附塵埃從而降低空氣微生物含量,起到凈化校園空氣的作用。

4 參考文獻

[1] 張朝武.衛生微生物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29-143.

[2]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衛生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GB/T 18883-2002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3] 張朝武, 周宜開.現代衛生檢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 535.

[4] 李素娥.鶴壁市個體診所室內空氣衛生細菌學的調查研究.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6,17(3):174.

[5] 石桂英,陳西平.空氣微生物研究進展及室內空氣凈化消毒措施.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6,33(5):315-318.

[6] 鐘格梅,陳烈賢.室內空氣微生物污染及抗菌技術研究進展.環境與健康雜志,2005,22(1):69-71.

[7] 蘇錫南.室內空氣中微生物污染淺析.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0(3):1-3.

篇9

1 前言

熟肉制品是一類可以即食的食品,主要為醬鹵肉、熏烤肉、腌臘肉、肉干等。在其制作和銷售過程中,由于環境、加工、儲藏及銷售等環節的影響,很容易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導致我國食源性疾病發生的主要食品種類之一[1]。通常熟肉制品是參照GB 2726-2005中的標準進行評價,但此評價標準缺少在衛生學方面對于不同包裝形式銷售的熟肉制品的規定。本文選取菌落總數與大腸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標對不同包裝銷售的熟肉制品進行分析。

2 材料與方法

1.1 樣本來源

樣品隨機抽取玉環縣轄區范圍內超市、副食品市場、餐飲店、熟食攤的熟肉制品共186份。

1.2 方法

按照GB/T 4789.17-2003方法,對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檢驗。按照GB 4789.30-2010方法對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進行檢驗。

1.3 評價標準

散裝熟肉制品按照GB 2726-2005《熟肉制品衛生標準》進行判定。預包裝熟肉制品中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按照GB 2726-2005《熟肉制品衛生標準》進行判定,致病菌按照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進行判定。

1.4 統計學處理

參照GB 2726-2005《熟肉制品衛生標準》和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進行評價。組間數據資料比較采用χ2 檢驗,應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

2 結果

2.1 微生物污染情況

186份樣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沙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為100%,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為97.8%,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64.5%和44.6%,污染較為嚴重(表1)。

2.2 不同包裝類型的合格率分析

散裝樣品的合格率僅為62.0%,預包裝樣品的合格率為96.2%,說明后者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前者,兩者之間的合格率經χ2檢驗差異(P

3 討論

菌落總數是用來判斷細菌污染情況的指標,大腸菌群是用來檢測糞便污染情況的指標,兩者均作為評價食品污染程度的指標;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我國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2]。根據以上的檢測結果可知,我縣的熟肉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情況不佳,主要以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為主。餐飲店、熟食攤點大多以自制加工的熟肉制品經簡易包裝或散裝進行銷售,其制作過程和存放環境等因素,使得微生物污染、生長繁殖的幾率大大增加,造成熟肉制品的合格率普遍較低,存在著食品衛生安全隱患,建議餐飲單位嚴格控制熟肉制品加工、儲存、取食等易受污染的各個環節,加強環境和個人的衛生管理,建議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加大力度做好衛生安全常識的宣傳與培訓,加強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避免不當的操作與存儲,以防止有關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目前,我國熟肉制品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兩項指標的衛生評價標準僅有GB 2726-2005《熟肉制品衛生標準》,但由于食品不同的包裝處理,其微生物檢測結果也就不同。此標準已不適用于不同包裝類型的產品,有關部門應盡快修訂國家評價標準使其更適應食品安全評價及監管需求。

參考文獻:

[1] 姬瑞,曹慧,徐斐,等.即食熟肉制品中主要致病菌的風險排序[J].食品科學,2015,36(11):197-201.

篇10

【摘要】古籍書庫內的環境污染,影響著古籍工作人員身心健康。生物污染、化學性污染、粉塵污染是古籍書庫內主要污染。防治生物性污染,可通過古籍書庫恒溫恒濕等措施;防治化學性污染,可用天然藥品替換化學合成藥劑等措施;防治粉塵污染,可配置吸塵器等措施。

關鍵詞 古籍書庫;生物污染;化學性污染;粉塵污染;防治

古籍書庫作為儲存中華古籍的重要場所,對古籍的保護與中華文化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古籍書庫內的環境污染,卻影響著古籍工作人員身心健康。

生物污染,是古籍書庫內的主要污染之一。《現代藥學名詞手冊》對生物污染解釋為:“對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病原體和變應原等污染水、氣、土壤和食品,影響生物產量和質量,危害人類健康的污染。”[1]變應原是指“進入機體后能刺激機體以后對該物質發生變態反應”[2]的物質,霉菌、塵螨、蟲卵等,都屬于書庫中的生物污染。

霉菌不僅使古籍出現各種不同顏色難以除去的霉斑,還破壞纖維素,使紙張強度下降,變得極易破碎。潮濕、陰暗、通風不良,是霉菌產生的條件。較為常見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等。接觸、吸入這些霉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癥狀反應:曲菌素和交替真菌素的孢子可引起發燒、咳嗽、頭痛等;由曲霉菌和曲霉寄生菌族類代謝出來的黃曲霉素,可導致肝癌,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等。螨蟲與霉菌一起孽生于古籍之上,也屬于生物污染,被認為是“本世紀60年現的一種最強烈的過敏原”[3]其排泄物、分泌物、體殼等均可為過敏原。螨蟲導致的疾病有多種,有:瘡、酒渣鼻、痤瘡、口角炎,脂溢性脫發、瘙癢性皮炎和過敏性皮炎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腸粘膜潰瘍。

由于古籍多使用淀粉質材料粘合,載體多手工宣紙,纖維素含量高,為書蟲所喜食。因此自古便有書蟲損書的記載,唐代白居易《傷唐衢》詩之二:“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說的就是書中蠹魚。害蟲蛀蝕古籍以滿足生長發育需要,每一次蛻皮生長,其食量相應增加。到了成蟲階段,便在書籍上產卵繁殖,不僅危害書籍,也影響著讀者與工作人員的健康。古籍上殘留的蟲卵、排泄物、尸體等,都是致病的病原體。有些書籍在保存的過程中,不僅僅受到書蟲損害,亦受到老鼠的咬噬,留在書上的病毒體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腸桿菌,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接觸進入人體,則易導致:傷寒、阿米巴痢疾、腸道蛔蟲病、腸道寄生蟲病、結膜炎眼病等。

化學性污染與生物污染相伴隨,是古籍書庫內的另一種污染。為了延長古籍使用壽命,減少古籍被霉菌、螨蟲以及其他生物損害,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化學藥劑來防蟲。此法減少了蟲害,保護了古籍,卻也造成了古籍書庫中的化學性污染,影響古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樟腦丸作為一種經濟而實用的防蟲藥,至今仍被許多單位使用。天然的樟腦丸主要是從樟樹的葉子中提取出,價格相對較高。合成樟腦丸則含有萘或者對二氯苯。對二氯苯有毒性,能引起人體中毒癥狀,如倦怠、頭暈、嘔吐、惡心、皮膚過敏、四肢麻木等,甚至會影響肝臟、肺及造血功能、刺激呼吸道,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并導致記憶力減退及腦細胞減少。接觸過多或濃度過高,則易導致皮膚癌和白血病。

部分古籍在未得到專業系統的保管之前,被噴灑有毒的蟲藥用以防蟲,盡管經過長時間的分解氧化,并不能排除毒藥殘留的情況。有些蟲藥如2、4、5一涕含有的雜質二惡英等,都有嚴重致癌作用。

存放古籍的書庫與書柜本身,也是化學性污染的來源。室內裝飾裝修的人造板材,所用膠黏劑含有甲醛,制造書柜所常使用的油漆涂料及其添加劑和稀釋劑、膠黏劑、防水劑、溶劑等,都含有苯、甲苯和二甲苯之類的有機化合物,密閉的古籍書庫不利于這些物質的揮發,對人體造成傷害。

生物污染與化學性污染進入人體,除了通過接觸傳播外,還可通過粉塵傳播,粉塵污染也是古籍書庫內主要污染。《衛生學大辭典》對粉塵的解釋是“能長期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4]按粒徑分類,粉塵主要分為可吸入性粉塵、呼吸性粉塵、微細粒子三種。可吸入呼吸器官的是可吸入性粉塵,可吸入肺泡的是呼吸性粉塵,而沉降于肺泡中的絕大部分則是微細粒子。古籍書庫內所存書籍年代久遠,所沉積的粉塵中,不僅攜帶大量的霉菌和病毒,亦帶有保護書籍所使用藥品的細小殘留物。這些有害物質附著在粉塵上,隨空氣流動落于體表或進入眼睛,則易導致皮膚過敏、結膜炎等不適癥狀。若隨呼吸進入人體,在肺部長期積累,便導致塵肺病。

古籍書庫內的環境污染,不僅影響古籍的保存與利用,也影響古籍工作者身心健康。針對污染進行有效的防治,有利于古籍事業長久發展。

防治生物性污染的措施之一,是實現古籍書庫恒溫恒濕,其標準為:“溫度16℃(冬季)~22℃(夏季),相對濕度45%(冬季)~60%(夏季)。同時要求溫濕度24小時恒定,避免波動范圍過大。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能源,要求冬季控制在溫濕度的下限范圍,夏季控制在溫濕度的上限范圍。”[5]恒溫恒濕不僅能使古籍紙張壽命延長,也可抑制霉菌的繁殖速度。專門的化學消毒室能徹底殺死霉菌病毒。在消毒時,應根據古籍的特殊性選擇合適的消毒方式。在防蟲害方面,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定期向古籍書庫投放樟腦丸和靈香草等防蟲藥品驅蟲,有效的阻斷蟲害進入書庫的通道,如:通風口、新入庫的書籍等。發現蟲害立即消滅,殺蟲方式應根據不同地區環境與經濟情況來靈活選擇。目前有效的殺蟲法有低溫冷凍殺蟲法,此法安全便捷,成本低,效果好。但實際操作中,溫度需“按照一定的曲線緩慢降溫,才能消除玻璃體生物效應,達到100%的致死效果。”[6]時常翻動書頁、晾曬函套也可使蟲卵和糞便掉落,減少蟲害。

防治化學性污染,可用天然藥品替換化學合成藥劑。工作人員接觸和整理過噴灑蟲藥的古籍后,應對身體進行消毒和清理。長時間在密閉書庫作業,可有間隔地離開書庫,呼吸新鮮空氣,緩解肺部及身體不適。新裝修的書庫與書柜,不宜立即投入使用,最好是通風透氣一年,使室內芳香烴類化合物的濃度降低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后,再進行使用。可利用空氣凈化器等裝置凈化空氣,科學的應對環境污染。

防治粉塵污染,可配置吸塵器。人工清除古籍書中積灰時,可佩戴頭套、口罩、手套,穿防護服。工作人員應定期對古籍書庫進行打掃除塵,避免粉塵堆積。在古籍書庫周圍種植花草樹木,凈化周邊空氣。通風口設置過濾裝置,過濾空氣中的細微顆粒。霧霾天氣進出書庫,需防治戶外受污染空氣進入庫內。

參考文獻

[1]趙克健,主編.現代藥學名詞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149.

[2]張俊武,主編.新編實用醫學詞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社,1994.

[3]梁煥國,主編.北京師范大學交叉學科研究會編纂.中國老年百科全書·生理·心理·長壽卷[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413.

[4]王翔樸,王營通,李玨聲,主編.衛生學大辭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0:2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xxxx黄色|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337p色噜噜| 青青草视频偷拍|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美美哒韩国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mv在线看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a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手机看片国产福利| 翁虹三级在线伦理电影|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免费看国产一级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污污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波多野吉衣中文字幕| 很污很黄的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91青青草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