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7 11:18: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實習方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政策保證。為了向全體師生提供優質的校園快遞服務,避免各快遞公司在高校校園內無秩序混亂競爭,學校免費提供場地組織建立校內物流快遞公司,該公司與郵政和各個快遞公司簽署合作運營協議,統一接收各快遞公司的快件和包裹,然后進行配送,按照協議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該公司接受校方和快遞公司的雙重監管,同時接受各協議快遞公司的業務統一培訓,更好地保證服務質量和快遞效率。
3.制度保證。我院為促進校內物流快遞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做到科學管理、規范業務流程。物流快遞公司建立了嚴格的服務質量管理制度和完備的業務操作規范,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業務操作規范,建立了統一的服務標準并有效執行。
4.激勵保證。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資金的投入,從而保證實訓基地建設和運作。同時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實訓基地建設和運作的政策,對取得優異成果的教師及物流快遞企業兼職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并作為提職、晉級的重要依據。
二、物流快遞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施與成效
(一)物流快遞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施
1.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培養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要求教學設備有鮮明的現場性、技術應用性、綜合性和可供技術研究與開發和訓練的特點。因此,我校物流管理學院非常重視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根據高職人才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建設了2160m2物流技能綜合實訓基地一棟、多媒體教室一個(物流企業文化及技能培訓)、物流信息技術教學中心一個、物流工作室一間(運營校內物流快遞公司)。
2.在校園快遞公司信息化建設中,吸引快遞企業的投資,配備必要的計算機、掃描槍、外網連接、柜臺、儲物柜等設備。同時我院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學教研資源組織物流管理教研室、電子商務教研室、計算機應用教研室開發了校內物流快遞收發存管理平臺。學生可及時查閱相關快遞信息,實現快遞收發件信息的及時傳遞、處理與存儲。
3.在校園物流快遞公司組織建設中,校園物流工作室主要在校園內運行物流快遞公司,為學生提供校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實戰。公司可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專業教師和物流快遞公司兼職教師擔任董事會成員,由學生總經理、學生管理層及學生員工獨立運營。創建真實的物流快遞企業環境、依照物流快遞企業員工規范考核學生,通過“頂崗實習”進行生產型實訓。并按照物流快遞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制定校園物流快遞公司員工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思想(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
(二)物流快遞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成效
1.引進了真實的物流項目、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我院以物流快遞企業運營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塊。以物流快遞企業的真實工作過程和項目為教學載體,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和真實的物流工作過程調整專業教學設計和課程教學體系,突出了每個知識點的技能訓練和技能操作。
2.有助于專業教學計劃及任務的有效落實。通過創建校園物流快遞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增加了高職學生的實踐教學課時量,注重了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增加了教師下企業的機會,加大了對雙師素質的培養。
(二)實習計劃的實施
1.做好實習之前的準備、動員工作實習是學生職業生涯的起跑線,要讓學生在這一起跑線上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實習工作的第一要務。首先要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使學生明確實習目標及意義,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其次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家長明確實習意義,支持實習工作,學校與學生家長可簽訂實習紀律、安全協議,以督促家長與學校的協作。2.嚴抓實習現場控制在實習現場,各系要依據實習計劃,加強現場管理。現場管理主要從實習計劃落實、企業對學生的管理、實習帶隊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實習專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等方面進行控制。3.做好實習資料收集工作實習資料是學生實習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實習資料應包括:實習工作考勤記錄、實習態度情況記錄、實習工作記錄、實習工作成果資料等。
(三)實習過程的監控
為了確保實習質量與實習目標的實現,必須做好實習過程監控工作。1.成立實習工作督查小組配備實習工作督導檢查人員,不定期地深入企業,了解學生實習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障實習工作順利進行。2.審核實習計劃的執行情況實習計劃是頂崗實習環節的綱領性文件,整個實習過程都應按照實習計劃執行,所以要對實習計劃從制定到實施的整個過程進行督查。3.注重實習現場的質量監控實習計劃實施過程中,企業、實習帶隊老師、專業指導老師、學生、實習崗位等任何一個方面的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對實習效果產生影響,所以要注重實習現場各方面因素的監控與檢查,以保證實習能夠正常進行,達到預期的目標。
(四)實習后的考核與總結
1.構建科學規范的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科學規范的實習質量評價體系對于實習環節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科學規范的評價實習教學質量,才能促進校企雙方更加規范的管理學生,從而保證實習的正常運行,實習效果的有效實現。就實習生的實習結果評價而言,可有實習帶隊教師、專業指導教師、企業相關人員等組成考核小組,依據實習資料共同對實習學生進行考核。此外,實習生也要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自我反思,對實習效果和實習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自我評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實習進行完整、全面的考評,如操作技能、工作量大小、獎懲情況等可采用定量評價方法,實習態度、合作精神、職業道德等進行定性評價。可將優秀實習生的評選制度化,頒發優秀實習生證書,使考核結果分明。優秀實習生證書可以與畢業證書、職業技能證書等一起使用,作為學生就業的重要資質證明。2.做好實結工作反饋、反思、不斷總結,是提高實習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對實習工作進行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式的總結與反思,才能保證實習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二、師范院校生態學野外實習的現狀
據筆者的初步調查與統計,絕大部分地方性師范院校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的生態學課程僅有課堂理論教學,少數院校設置了生態學實驗,僅有極少數院校設置了生態學野外實習環節,如漳州師范學院在南靖樂土熱帶雨林實習3天,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南陽師范學院先后建立了雞公山、桐柏淮源、內鄉寶天曼及西峽老界嶺生態學野外實習基地,野外實習時間為2周,內容涉及生物區系、生態調查、環境識別及野外生存等;綿陽師范學院的生態學野外實習時間為7天,主要內容包括校園生物多樣性觀察與種群調查等。筆者通過精品課程網站及文獻資料對國內14所國家或省屬重點師范大學的生態學課程野外實習建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粗略的統計和分析(見表1),結果表明:除了完整的理論與實驗教學部分,14所大學的生態學課程均設置了野外實習,而且建有相對固定的野外實習基地,基地具有區域內典型的生態系統,其實習內容的設計各具特色,對地方性師范院校的生態學野外實習方案的設計具有較高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三、生態學野外實習設計的總體思路
生態學野外實習方案的設計必須符合生態學課程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在生態學野外實習中,需要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1)觀察分析能力。觀察并分析自然生態現象與過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2)一般實驗技能。通過對生態因子的測定,掌握儀器的使用技術,學會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3)綜合實踐能力。通過生物群落中種間關系、生境條件、群落結構、演替、分類的綜合實驗,掌握生態學研究的初步方法和多因子綜合分析與研究的基本能力,學會運用生態學基本原理從事生態管理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一般技能[4][7](P1-10)[8](P1-6)。生態學課程內容的基本框架為:有機體與環境(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應用生態學、現代生態學(分子生態學與景觀生態學)的發展等[9](P1-5)。基于上述,生態學野外實習以實習基地為載體,實習內容劃分為“基礎板塊”和“研究板塊”[4]。基礎板塊包括“生態因子測定”和“生物群落調查”,包括實習基地生境各種生態因子的測定,草本群落或森林群落物種多樣性的調查及植被分布與生態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研究板塊則完成統一指定或自行設計的實習研究課題,以“小組”為單位,以“課題”為研究內容,完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項目,可以先擬定課題再調查或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新的自然現象再進行研究,并以“論文”或“調查報告”為成果。野外實習結束后,舉行“生態學野外實習匯報會”,對各小組的實習成果進行集中匯報和集體評議,并將相關資料歸檔保存,作為生態學課程建設的內容之一。
四、野外實習基地(場所)的選擇
根據統計,國內重點大學一般都擁有固定的生物學野外實習基地,基地建設與實習模式比較成熟[10]。合適的野外實習基地是野外實習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高生態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為了實現生態學野外實習的可持續性,并便于積累相關實習資料,根據地方性師范院校的客觀條件,結合生態學野外實習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本區域內的典型生態系統和優勢生物資源就近選擇合適的地域作為實習基地(實習場所)。在生態學野外實習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感受地形地貌復雜、生物資源豐富、保存良好的生態系統景觀,也要讓學生切身感受生態環境破壞帶來的負面效應,因此有3種不同性質的生態系統可以作為實習基地(場所)的候選:(1)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系統;(3)人為擾動或受損嚴重的生態系統。韓山師范學院地處廣東省潮州市,潮州市隸屬于粵東地區,粵東地區包括梅州、潮州、汕頭、揭陽及汕尾等5市,隸屬華南地區,位于韓江中下游,介于北緯22°37′-24°91′,東經114°54′-117°10′之間,總面積32263km2,地處低緯度,多山地丘陵,兼有濱海平原和盆地,瀕臨南海,屬海洋性東南季風氣候,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主,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年日照時數1600-2100h,年降水量在1400-2400mm,土壤類型包括黃壤、紅壤、赤紅壤、濱海砂土、潮砂泥土和濱海鹽漬沼澤土等,土質肥沃,適宜植物的生長發育,生物種類豐富,生物多樣性較高[11]。通過實地勘察和綜合分析,我們初步確定如下的地點作為生態學野外實習基地(場所)。
(一)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實習基地(場地)的選擇為保護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自然遺跡等,一些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的區域已經規劃為自然保護區(naturereserve)、森林公園(forestpark)及濕地公園(wetlandpark)等模式進行管理,它們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的自然過程、各種生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性的重要基地。根據筆者統計,在粵東地區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包括南澳海島、神光山、雁鳴湖、大北山、鎮山及南臺山等),省級森林公園12個(包括雙髻山、豐溪、長潭、黃岐山、天鵝山、大南山、韓山、蒲麗頂、嵐溪、紅山及紫蓮山等),省級自然保護區9個(海豐公平大湖、大埔豐溪、潮安鳳凰山、梅縣陰那山、南澳候鳥、五華七目嶂、興寧鐵山渡田河、陸河南萬紅椎林及蕉嶺長潭等),此外還有多處市級、縣級森林公園。上述保護區的地質復雜,物種豐富,植被區系多樣,而且承擔著在保護的前提下把科學研究、教育、生產和旅游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充分展示其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責任。根據各保護區的生物資源、環境條件及距離的遠近,我們選擇潮安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銅鼓嶂森林公園、紫蓮山森林公園及紅山森林公園作為生態學野外實習基地。鳳凰山自然保護區年平均氣溫19.3℃,年平均降雨量2119.7mm,素有“潮汕屋脊”之稱的主峰風鳥髻海拔1497.3m,土壤屬紅壤、黃壤和水稻土三大類,森林覆蓋率達到84.9%,區內有陸棲脊椎動物225種,維管植物1281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2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4種,是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動植物“物種寶庫”,素有“粵東生態屏障”和“潮汕植物大觀園”美譽。區內有兩種典型的生態系統,即季風常綠闊葉林與中山濕地生態系統(天池周圍),且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明顯,隨海拔升高依次分布:季風常綠闊葉林(小于600m)—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600-1000m)—常綠針闊混交林(1000-1200m)—山頂常綠闊葉矮林、灌叢及草地(大于1200m)。保護區內有大面積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鳳凰單叢茶茶園(2010年批準)[12]。銅鼓嶂自然保護區位于梅州市豐順縣北部,其最高峰海拔1559.5m,屬于粵東第一高峰,地處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與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地帶,保存有大面積類似原始次生的常綠闊葉林,區域內生物資源豐富,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顯[13]。此類基地的生態學野外實習內容重點關注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帶性、常綠闊葉林特征及植被分布與環境因子(如海拔、光照、溫度、土壤性質及地形等)之間的相關性,并通過實地考察理解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社會及經濟效益。此外,潮州市郊區的紫蓮山省級森林公園成立于2009年,地質屬典型花崗巖丘陵地貌,主要森林資源為馬尾松和闊葉喬木組成的針闊混交林,是由當地的常綠闊葉林被破壞之后恢復形成的次生林類型,還有部分人工桉樹林、茶園、楊梅林和潮州柑林等。在該基地的實習內容主要為恢復生態學,關注粵東地區原生態遭受人為破壞之后恢復的可能性及保護措施等。于1993年建立的紅山森林公園亦在備選之列。
(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系統實習基地(場地)的選擇根據生態學原理,人是生態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人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大自然才能造福人類。生態旅游與生態農業在設計過程中都運用了生態學原理,都倡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其中:生態旅游(ecotourism)=感受和享受自然+認識與研究自然+保護和發展自然,是具有強烈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旅游開發方式;生態農業(eco-agriculture)是按照生態學與經濟學原理,追求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最大化的農業生產模式,是改善生態環境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14]。因此,我們確定生態旅游景區與生態農業模式為實習基地(場所)。根據統計,僅潮州市就有生態旅游景區24處,生態農業模式在粵東地區應用比較普遍。我們選擇“國家AAAA級”生態旅游點綠島山莊作為實習基地,綠島山莊依托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森林、湖泊及濕地等),充分利用農業資源,開拓發展鄉村旅游集地質科普、文物民俗、生態度假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游勝地,同時注重推行節能減排,清潔低碳,采用太陽能、沼氣提供照明、熱能、電力,環保效應突顯。另外,綠島還是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其“綠島模式”中,種養、加工、旅游等多種農業生產鏈以及天敵昆蟲防治病蟲、供水供肥管道、排污明溝、化糞沼氣處理裝置等多種環保技術和設施已被整合到一個復合循環的農業生產系統中去,農業企業的現代化程度高,較之傳統的農業企業,其優越性和先進性相當明顯,具有“二低二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質量、高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特點[15]。因此,該基地的生態學實習既可關注生態保護與旅游活動的有機結合,又能體驗生態農業模式的具體應用,可謂一舉兩得。位于汕頭金平區的牛田洋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區是以圍墾濕地水網生態系統為背景,以“生產”、“生態”、“生活”為主導的多功能的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包括水產、禽畜、種植等三大主導產業和功能區,形成了“科研—養殖—飼料—流通—加工—包裝—出口”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其中5個產品獲無公害農產品農業部認定。此外,潮安縣是首批國家級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之一,潮安縣的“豬—沼—茶(果)”生態農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學生通過對此類生態農業模式的實地考查,了解生態農業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全過程,分析“豬—沼—茶(果)”等模式的生態與經濟效應[16]。
(三)人為擾動或受損嚴重的生態系統實習基地(場地)的選擇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森林、草地、水體、大氣及土壤等自然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從而導致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堿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及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態危機,受損的生態系統隨處可見。因此,在這一類型的實習場所的選擇上,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我們擬選擇四種類型的野外實習場所:(1)水體污染。隨機選擇周邊地區的池塘、湖泊、河流及韓江等水體,現場調查并取水樣帶回實驗室測定電導率、pH值、溶氧、透明度、BOD、COD、氨氮、亞硝酸、Cu2+、Cr6+及Zn2+等理化指標,以飲用水為對照,評價水體污染情況。(2)植被破壞。陶瓷產業是潮汕地區的主導產業,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料瓷泥的大量采挖,已經導致周邊山體的嚴重受損、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壞,我們選擇比較典型的瓷泥礦山,實地調查,初步評估瓷泥開采對于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進一步認識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關系,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3)農村垃圾。農村的垃圾產量日益提高,由于缺乏統一的處理方式,絕大部分農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處理,廚余、醫療、廢舊電池、報廢燈管、農藥包裝等垃圾被隨意拋棄,對農村生態環境、農民生活生產和身心健康已經造成了嚴重影響和潛在威脅,農村垃圾危害問題已經凸顯。選取鄰近具有代表性的村莊,對其垃圾種類、處理方式及具體的危害程度進行調查與評估,分析廣大農村的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和亟待解決的迫切性。(4)植物入侵。潮汕地區地處南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入侵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已對自然生態系統與農林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威脅或破壞。以入侵植物種類較多的神奇果園、慧如公園及美人城等地為實習場所,調查入侵植物的種類與危害情況,分析入侵植物與本地植物的種間競爭,結合文獻檢索進一步了解外來生物成功入侵的可能機制。
1頂崗實習管理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所組織的學生頂崗實習是學生在完成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后進行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學校、企業、學生和學生家長等四方共同參與,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崗位職業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同時,在頂崗實習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①學生和學生家長對頂崗實習認識不夠、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差;②相關管理制度建設不到位、管理措施不落實;③學業管理中師生、校企之間溝通不暢,學生合法權益難有保障;④實習崗位與專業培養目標所確定的崗位不一致;⑤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學校很少介入,學生的實習管理完全由企業負責;⑥頂崗實習成績考核標準不統一。對于這些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努力糾正。只有構筑規范的頂崗實習管理體系、制定及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不斷改進頂崗實習管理方法。只有從頂崗實習組織發動與指導到學生頂崗實習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都由校企共同組織實施,才能保障頂崗實習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才能確保頂崗實習質量,維護學生合法的權益,保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推進,才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社會適應市場適應就業的能力。因此,加強頂崗實習過程的組織與管理體系的建設是頂崗實習教學改革至關重要的一環。
2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體系構建的對策思考
頂崗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按照頂崗實習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管理的組織系統、信息反饋系統、評價和考核系統等方面切入,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可操作的管理體系,以保證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1加強頂崗實習前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學習,主要是針對專業培養的崗位要求所設計的,然而學生一旦參加頂崗實習,學生學習的內容會是職業化的崗位所要求的具體內容。這時學生就會從單一學生角色向學生加員工雙重身份的轉變,會成為一名企業的“準員工”。為了盡快縮短頂崗實習學生角色轉化的不適應期,學校非常有必要結合合作企業和合作企業基本工作崗位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細致的頂崗實習前教育和培訓學習,以提高學生對頂崗實習這種教學模式的認識、對將要參加頂崗實習的企業和崗位的認識。學院在加強頂崗實習前的教育過程中,可以由產學研管理部門牽頭,組建由教學管理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相關教學單位、相關企業多方合作的頂崗實習前教學團隊,有針對性地從五個方面構建教育體系: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學業管理教育;三是責任、義務和權利教育;四是日常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五是企業文化與人才需要等教育。并通過專題講座、專題報刊、專題海報、課堂教學等多種形式向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教育。在頂崗實習前的宣教過程中,要使學生樹立“從實踐中去學習,從工作崗位中去學習”的觀念,同時還應充分強調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所具有的雙重身份,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的“準員工”,因此,參加頂崗實習學生必須接受學校與企業的雙重管理,并要求學生學習企業的相關管理制度及勞動法等有關知識,以保證自己對實習企業和工作崗位有較清醒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并積極參加頂崗實習教學。
2.2建立健全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是保證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從管理多個頂崗實習班所反映情況來看,頂崗實習集中管理的效果要優于分散實習,但同時較學校內管理又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要強化過程管理,真正做到“學生頂崗實習到哪里,學校管理就延伸到哪里”。就必須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并落實到位。
2.2.1建立頂崗實習領導小組建立頂崗實習領導小組,吸收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各領域的能工巧匠、專家學者,發揮他們的作用,來幫助學校共同研究頂崗實習的方案,制訂頂崗實習的基本管理制度,并通過領導小組成員的介入尋找一些校企合作的機會。
2.2.2建立向學生家長通報制度在學校組織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前,應向學生家長進行相關信息的通報,寄發“告學生家長書”,說明頂崗實習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學校的組織管理情況,要求得到學生家長的簽字確認。以保證學生家長能及時了解子女在學校和企業的學習情況,配合校企雙方做好頂崗實習的工作。
2.2.3建立學校指導老師駐廠管理制度頂崗實習期間,學生遠離學校,在企業會遇到多種具體的問題,這需要學校安排指導老師入駐企業,代表學校配合企業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生產、安全等方面進行第一時間的指導和管理。
2.2.4建立學分認定制度對于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可以根據校企雙方聯合制定的頂崗實習方案,結合企業培訓內容、崗位操作要求和學校開設的輔助課程,分模塊頂替原教學計劃的課程學分,報學校教學主管部門同意后執行。頂崗實習學生只要完成新教學計劃中各任務模塊的考核要求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以保證正常畢業。
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能夠從事與計算機通信應用有關的工作,包括電信、互聯網公司設備維護、網絡管理、移動應用程序開發和WAP網站開發以及電信增值業務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通過頂崗實習接觸認識社會,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學習各單位技術人員的優秀品質和敬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
通過頂崗實習找到將所學的計算機通信知識與企業實際需要的結合點,增強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實戰能力;
本專業分為通信設備維護和安裝、網絡構建和管理、移動應用程序開發三個實習方向,各個實習方向的學生應根據所學專業知識選擇合適的崗位。
二、實習地點、單位與崗位
1、 實習地點的選擇
本著“就地就近、專業對口、滿足大綱要求”的原則,在保證實習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就近安排實習單位,以便節省實習費用,方便管理。
2、 實習單位的選擇
(1) 學生可以在商業部門,政府機關,生產技術較先進、規模較大的企業等進行實習。要求各實習培訓部門有一定的接納能力和培訓經驗,有進行實習指導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同時應能提供較充足的頂崗實習所需要的各種軟硬件設施;
(2)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網絡科技公司等;
(3) 頂崗實習采用集中和分散實習方式。集中頂崗實習的單位由所在系統一聯系安排。分散頂崗實習鼓勵有條件的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
3、 實習崗位
具體崗位包括:通信監理(通信設備維護和安裝方向);網絡工程師(網絡構建和管理方向);軟件工程師(移動應用軟件開發);客服代表(移動業務咨詢、辦理)。
三、實習方式與實習內容
1、實習方式
進入企事業單位(實習基地或合作單位),實習基地可以是移動業務服務提供商、軟件開發企業、網絡科技公司、電腦公司、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根據學生偏好分成小組,如通信設備維護、安裝項目組、網絡管理項目組、移動應用軟件開發項目組等,并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務運作。
首先聽取企事業實習指導老師的介紹,然后在實習單位實習崗位跟班實習或頂崗實習,最后查閱有關資料,撰寫實習報告及畢業論文。
2、實習內容
對于通信設備維護和安裝方向,實習內容主要包括:
(1) 熟悉各種通信設備的原理,能夠認識和安裝;
(2) 判斷出通信設備出現故障的原因;
(3) 能夠對通信設備進行維修;
(4) 能夠進行網絡系統集成、軟交換系統安裝與配置、VOIP應用維護。
對于網絡構建和管理方向,實習內容主要包括:
(1) 了解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進行構建的基本流程;
(2) 能夠獨立構建3G移動通信網;
(3) 能夠獨立構建計算機網絡;
(4) 能夠對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
對于移動應用程序開發方向,實習內容主要包括:
(1) 了解和掌握移動應用程序開發軟件,例如android軟件;
(2) 利用移動業務開發軟件進行電信增值業務的開發;
(3) 利用開發軟件進行手機程序的開發。
四、實習時間安排與進度
1、實習時間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三年制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的時間安排在第三學年進行,頂崗實習時間不能少于六個月。
2、實習進度
首先進行崗前教育,然后落實頂崗實習單位和崗位,進行頂崗實習,最后上交實習資料及總結。
五、實習考核與成績評定
1、實習考核
考核方式為考查,實習結束后,學生應提交頂崗實習手冊。頂崗實習手冊是指導、安排學生實習、記錄實習內容、進行實習考核的基本教學文件,要求每生一冊。學生自行下載填寫并裝訂成冊。學生頂崗實習必須攜帶實習手冊,并按實習進度記錄實習內容。
2、成績評定
頂崗實習成績評分標準為:頂崗實習手冊的填寫30分;實習單位評價40分;校內指導老師評價30分。成立頂崗實習考核評定小組,并根據學生的實習情況和頂崗實習手冊綜合評定學生實習成績。頂崗實習的考核由校內外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并以實習單位的考核為主。
頂崗實習成績評分采取5級記分制,即優(100~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以下)。
六、對實習學生的要求
(1)明確實習任務,提高對實習的認識,做好思想準備。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0-0204-02
為了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的畢業實踐教學,與應用性人才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目的,我們要培養大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強化大學生的市場競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為應用型本科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應對本科畢業實習的教學環節及方案進行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一、畢業實習目的
所謂畢業實習,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學到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思想和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意識,是學生對四年所學知識和本領進行系統化、整體化運用、概括和深化的過程。
本科生經過實習,使其能深刻了解區域經濟與產業建設、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情況,將課堂上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去,以便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加深其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強本科畢業生的專業操作能力、開拓創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生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或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成立畢業實習工作領導小組
現在,全國絕大多數本科院校,將原來負責專業教學二級單位的系制改為二級單位的學院制,將原來負責專業教學教研室制改為負責專業教學系。這樣,在本科生第八學期開展畢業實習之前,應該以二級學院為單位成立畢業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即:以院長(或書記)為組長、以各系主任為成員、以教務辦主任為辦公室主任等組成的畢業實習工作領導小組,以該領導小組負責全面的畢業實習的計劃、組織、協調、評定或審定等工作。
三、實習單位與檢查指導方式
實習單位聯系方式:第一,由學生自己聯系的企事業單位,經由系與學院審核、批準、同意后方可進行實習;第二,由二級學院、教學系提供畢業生實習單位,供學生選擇、自愿填報后,由畢業實習領導小組根據畢業生的專業方向與實習單位的崗位特點,征求企業同意后指派規定數量的畢業生集中實習,并且讓學生主動與學校和實習單位簽署書面實習協議。
實習單位可遵循具體情況對實習學生提供住宿、生活等相關補貼,實習單位承擔學生進行專業實習的指導任務。學院指派專門教師負責定期、不定期到實習單位檢查指導,并接受對于畢業生的實習管理和跟蹤調查。
四、畢業實習指導教師
學校聯系的畢業實習單位,都分別由企業指派實習教師和一名本校教師專門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指導教師必須是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專業教師,并且他們要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或研究生以上學歷。
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畢業實習過程中應當落實:(1)明確所指導學生的培養目標、專業方向以及畢業實習的目的和要求,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實習的重要意義。(2)了解所指導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從事職業工作的實踐情況以及自學能力等。(3)指導學生收集并整理與畢業實習有關的資料,保證畢業實習報告的順利完成。(4)審閱學生的畢業實習報告與畢業實習鑒定表。(5)指導教師應時常與實習學生保持溝通并掌握畢業實習的進度和質量。指導教師在指導中要貫徹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要求學生秉持嚴謹求實的態度和獨立創新的精神。
五、時間安排及畢業實習
本科生在畢業實習期間,應在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不參加任何非法組織的前提下,參加畢業實習的教學環節與活動。
畢業實習的時間安排:(1)在第四學年的第一學期末,開畢業實習動員大會,由畢業實習領導小組開展關于大學生畢業實習的有關規章制度、要求等知識宣傳與動員。(2)在第四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始,即從第一周至第八周或第十周為本科畢業生實施畢業實習的時間安排。畢業實習結束后,學生返校開始進行畢業實結、畢業論文撰寫與畢業答辯的工作。
本科生在畢業實習期間應做到:(1)學生到畢業實習單位報到后,在1周內將學院下發的“本科生畢業實習報到回執表”交回學校指導教師處。實習中期,實習學生要認真填寫“實習中期反饋表”交到學校指導教師處,指導教師查收后簽署其姓名;(2)實習單位確定后,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應由本人提交申請把變更的理由寫充分,經學校與實習單位調查核實同意后,方可變更。擅自變更實習單位者,實習成績為不合格;(3)學生在實習期間需由實習單位和指導老師的安排和同意,并遵守實習單位和實習的有關紀律和安全管理規定,積極預防任何人身和財產安全事故的發生;(4)學生在實習單位出現的一切問題均應首先與指導教師聯系,指導教師應妥善處理問題,嚴重的要及時向領導匯報。(5)每個畢業實習學生都要自覺地嚴格遵守《大學生行為準則》,塑造大學生良好形象和形成集體中融洽的關系,發揚互助友愛和虛心學習的態度。
六、畢業實習成果體現
本科生畢業實習結束后,要在撰寫3~5千字的實習報告與總結的前提下,再完成以下內容。
1.到企業或公司等單位參加實際項目(方案)設計的學生,可書寫項目分析報告(畢業論文);該報告(畢業論文)指個人實際參與的工程項目(方案策劃)的項目書、方案、系統說明書等。
2.沒有參加學校安排項目的學生根據自己興趣與專業方向,結合實際而進行方案、設計、規劃等內容的畢業論文的撰寫;要結合專業實習內容撰寫符合的專業實習報告(包括實習單位的背景、實習環境和內容、實習效果和體會以及存在的不足等)。
3.學生對所交的項目分析報告(畢業論文)部分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字數應8000字以上;文體格式明確,標注規范,語言準確,表達簡明;實習報告一律采用宋體,小四排版,并用A4紙打印。
七、畢業實習成績評定
畢業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將組織相關教師針對學生所書寫的書面材料進行評閱,并進行答辯。每位學生的答辯由3~5位老師組成的答辯小組負責,學生首先對自己的報告進行5分鐘的演示講解,答辯老師針對學生報告內容進行詢問,一般由3~5個問題組成,根據學生的解答給出適當的分數;書面材料或答辯成績不合格者,將予以二次答辯,成績再次不合格者,將不予畢業。
畢業生畢業實習成績由“實習報告”成績、“答辯”成績及“實習單位”鑒定、教師意見四部分組成。其中,實習報告占30%,答辯成績占30%,實習單位鑒定占20%,教師意見占20%,分別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分別記錄。畢業實習成績評定標準:(1)優秀(90分以上),圓滿完成規定的實習內容,并在實習過程中態度認真,嚴格遵守畢業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畢業實習效果好,動手能力強;且畢業實習報告內容真實、完整、圓滿,論述正確,主題突出,收獲大、感悟深刻。(2)良好(80~89分),較好地完成畢業實習的各項任務,畢業實習態度認真,紀律性強,畢業實習效果好,動手能力中上;同時,畢業實習報告內容真實可信,基本概念正確,論述清楚,收獲較大,文理通順。(3)中等(70~79分),完成畢業實習各項任務,畢業實習較認真,遵守畢業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畢業實習單位反映較好,動手能力中等;同時,畢業實習報告內容較具體,論述較清楚,基本概念正確,收獲較大,文理通順。(4)及格(60~69分),基本完成畢業實習任務,畢業實習較認真,較遵守畢業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畢業實習單位反映較好,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并且,畢業實習報告內容有相應的體會、成果和見解,文中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正確,符合邏輯。(5)不及格(59分以下),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均不合格:第一,無法完成畢業實習的各項工作,動手能力差;第二,畢業實習報告材料不真實,概念模糊,理論上不正確;第三,畢業實習期間釀成重大責任事故或有違法亂紀行為。
腫瘤是一種惡性疾病,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受醫學發展的制約,大部分腫瘤患者尚無法治愈,在與腫瘤的斗爭中,患者要忍受身心的痛苦和巨大的壓力,如何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是醫院腫瘤康復科研究的熱點之一。現在從事腫瘤康復的人員相對較少,而醫學院校設置該專業的和培養的學生也很少,根本滿足不了臨床的需要,因此,如何對實習及進修人員進行康復訓練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將我院實施的相關措施介紹如下。
1 崗前培訓
康復專業的學員在進行報到后,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培訓主要由醫院醫務科組織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醫院的規章制度和各項守則,增強康復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學習醫院的各項紀律,強化職業道德意識,培養腫瘤康復人員對患者、對醫療事業、對醫院負責的高度責任意識,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增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在醫學方面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康復意識。在對康復學員進行基本的培訓后,科室的教學秘書要擬定詳盡的進修計劃書,安排每位學員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要明確腫瘤康復學員的學習重點、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了解每位學員的優勢和缺點,因材施教,制定出有效的進修計劃,并且安排腫瘤康復學員進行查房工作,查房工作每周要有一次到兩次。
2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要求腫瘤康復學生對腫瘤有正確的認識,了解掌握腫瘤的檢查方法,對腫瘤的預防和診斷有足夠的認識,培養學生在工作過程的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康復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包含了醫學、工程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這要求學習康復的學生掌握多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因此,教師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科室每月都要組織相關的由高資歷的醫師結合實際動作開展的教學講座。但是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與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使學生學會、學透系統的理論知識,并且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 教師的教學方式
隨著學科的綜合發展,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內的知識,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座談討論、多媒體演示、實際操作能方式進行,將這些融會貫通。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臨床實踐中遇見的問題為中心,教師要加強學生主觀能動性,支持橫向思維的自主發揮,增強學生知識靈活運用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腫瘤康復醫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它要求康復人員有極高的操作能力來操作康復設備,而設備的操作技巧和一些治療手法不能通過口頭教學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因此,教師應該應用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插入視頻、圖片等影像資料來加強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這樣就能使教師更加輕松的傳授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輕松,更容易理解抽象知識,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將腫瘤患者剛入院時的情況進行錄像,治療的具體操作錄像,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再次對患者進行錄像,將兩者進行對比,這樣既能了解康復效果,又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操作步驟。
4 加強腫瘤康復人員的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醫患關系在現階段的關系矛盾突出,醫生與患者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和溝通,缺少換位思考,醫療糾紛事件經常發生。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就要努力改善醫生和患者之間矛盾關系,使醫患關系變得和諧。這就需要腫瘤康復人員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就是腫瘤康復人員者的良好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因此,教師要培養腫瘤康復人員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要加強醫務工作者醫風醫德的建設,加強醫務工作者的素質。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進行全面培養,以身作則,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將醫風醫德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各個階段,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腫瘤病人是特殊的群體,對腫瘤康復人員的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學生要具備最基本的服務意識,一切從患者出發,做到以人為本,以腫瘤患者為中心,關心病患,理解病患,加強與病患的溝通,增強彼此間的信任感,了解病患的需要,鼓勵病患,增強病患的信心,這樣才能得到病患的信任,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5 加強帶教老師素質的培養
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腫瘤康復專業的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問題,能從理論到實際操作并靈活運用各種治療方法。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給康復教師定期進行進修培訓的機會,確保培訓次數和實效,鼓勵教師繼續深造學習,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同時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師的舉止言行無時無刻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腫瘤康復人員不僅要精通與腫瘤相關的知識還要掌握實際工作對設備的操作方法。教師要對課堂的內容進行設計,加強腫瘤康復人員的素質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康復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程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優秀的腫瘤康復人員,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和創新做出貢獻。
專業(畢業)實習實訓是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實踐性環節,它能使學生開拓視野,并將所學知識在實踐環節中加以應用,加強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2007年,教育部也提出“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加強產學研密切結合,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立實習、實踐教學基地”[1]。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通過專業(畢業)實習,使學生將平時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綜合運用于實習單位的業務工作實踐,在實踐中進―步熟悉數據與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計算及相關計算機程序設計與開發的全過程,初步掌握利用匯總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能,培養和提高計算機程序分析、設計能力,進一步鞏固專業思想,為今后從事信息處理與計算方向的工作積累一定實踐經驗;通過實踐,使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強學生勞動觀點,集體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擇業。
專業(畢業)實習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培養學生作為具體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獨立或與團隊一起開展信息處理工作的基本業務能力。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習,是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和綜合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際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
1學生實習實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在專業教學體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各高校對這一環節也非常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計劃以保證畢業實習教學目的的達標[2-5]。
根據以往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學生實習實訓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實習實訓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出在實習實訓的計劃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沒有連貫性、實踐教學計劃與就業導向相脫離、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遠遠不夠等。
實踐教學的方向應該是面向市場需求和綜合素質塑造。但是,學生在大學前三年中,大部分學習內容都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鍛煉較少,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理論和實踐脫節。當前,學生的實踐環節鍛煉大多停留在理論課教學之余的上機實驗上,實驗的內容和層次與市場及行業的實時發展不匹配。集中實習實訓安排在三年級之后,這種沒有持續性的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在畢業實訓時因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差距太大而感到就業壓力過大。而且,因為學生實習實訓一般都是大三結束后安排學生去企業實訓,在此之前學校和企業的溝通遠遠不夠,使得學生平時的理論學習不能及時反映出學生自身和就業及市場的需求,致使實訓內容與課程內容相脫節,而且在學生畢業實習的過程中,由于對實習的目的不明確,學生實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往往不夠。以上這些問題是實習實訓環節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實習實訓就會失去其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2實習實訓環節教學體系的構建
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訓練和較扎實的計算機訓練,能解決信息技術和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產業、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能進一步繼續深造。
其培養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2)具備熟練應用計算機(包括常用語言、算法工具及專用軟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算法設計、算法分析與編程能力;3) 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信息技術和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某些實際問題;4)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了解信息與計算科學理論、技術與應用的新發展,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技術跟蹤與創新能力。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將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分成實驗、實訓和實習三大組成部分,如圖1所示。
圖1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這三大組成部分相輔相成,在時間上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分別安排在日常課內教學、集中實踐教學周、課外校企結合進行;在空間分布上從實驗室一直延伸到實踐教學基地和合作企業等地方。使各門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互銜接,相互融合,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在各種實踐環節中得到提高。
3實習實訓環節教學的實施方案
3.1實習實訓課程方案的結構體系
我們提出的實習實訓課程方案是在分析我院作為普通本科院校學生課程特點與總結長期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開發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為核心,以項目開發為主體的三級實踐教學課程結構體系,如圖2所示。
圖2三級實踐教學課程結構體系
3.2實習實訓課程方案的內容安排
1) 考察參觀。考察參觀作為專業實踐的一種形式,可安排一周時間,以就近原則選擇與學生專業學習方向一致的廠礦企事業單位進行學習考察。例如,可在數控加工企業實地考察數控車床工作的工作原理及運行實際,與學生課堂所學的數控技術、CAD技術以及計算機圖形學中的等距曲線方法等緊密結合;也可在某些軟件開發企業進行考察,了解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或者在公安局、通信公司等單位考察了解信息安全技術包括編碼密碼原理如何運用于信息保密、網絡安全以及通信安全等應用領域。
2) 課程設計。在某些專業方向課中安排課程設計環節,可在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方法(數值分析)以及數學模型等課程中安排3~4周課程設計環節。在該環節中任課教師可結合該課程安排給學生1~2個綜合性實驗。例如,在計算機圖形學課程中安排學生建立一個機械CAD系統,以鍛煉學生綜合應用計算機圖形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實驗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系統設計準備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直至系統調試、測評、試運行階段。在數字圖像處理課程中,可安排一幅實驗圖像,以鍛煉學生綜合應用數字圖像處理知識實現該幅圖像的去噪、融合、邊緣檢測等實際問題,根據圖像處理目標進行程序代碼的運行和調試工作。實驗完成后可由其他小組、老師來進行系統測評,提出問題,并對修改后的系統再次測評。在數值分析課程中,可在Matlab環境下建立一個綜合運用各種迭代方法求解非線性方程根的綜合試驗平臺,在該平臺上可集中分析各種迭代方法的優劣以及適應環境,讓學生在從理論分析到算法設計再到圖形用戶交互系統的設計最終到實驗檢測階段的全過程中使算法設計、算法分析能力以及編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 科技制作。科技制作是學生進行專業實踐的另一種靈活方便的活動形式。系里可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科技制作活動或比賽。如采用網頁制作、課件制作、動畫設計、CAD制圖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平時在課堂所學一些技術以短平快的方式在活動或競賽中得到體驗和檢驗,并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科技制作和設計水平。
4) 學科競賽。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數學與應用數學以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參加專業實踐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數學建模競賽中,學生可充分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加強分析實際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建模競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相互交流、協作與配合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該活動可與選聘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相結合。
5) 項目團隊。針對學生的科研及實際應用開發水平形成若干個項目團隊,以招聘選聘的方式吸納全體同學參與到教師的項目團隊中。每個項目團隊吸納4~5名學生參與,圍繞該項目負責人指定的項目研究計劃和交辦的項目研究任務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可安排一至一年半的時間)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項目選題要有針對性,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市場應用價值,由項目負責人組織申報,系里可專門成立項目團隊計劃專家組進行審核,下達年度課題計劃,由各項目負責人組織實施,如圖3所示。
圖3教師虛擬項目示意圖
4堅持校企合作式的實習實訓環節培養
校企合作是我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辦學理念的實踐,積極與相關企業建立廣泛的聯系,通過產學研合作關系,聯合開展項目開發、人員培訓等,是一種校企雙贏的舉措。
目前,我校已與江蘇昆山安博集團公司、北京大學無錫實訓基地、合肥創睿實訓中心、安徽軟件服務外包中心、深圳易思博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共建實踐基地的協議,為學生提供了專業實習實訓場所。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將按企業研發管理的各項制度進行組織管理,形成企業軟件研發氛圍,并提供質量保證,使實踐項目能按實際項目管理流程和規范運作。選用的實踐項目包括企業真實的項目,這些項目與數據結構、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信息安全、計算機網絡等大學課程聯系緊密,規模和難度適中,容易理解,可以激發學生的編程興趣。同時,平時的理論課程將結合項目階段需求進行講授與練習,減少純理論授課的枯燥感覺。通過設定階段能力目標,分步實施實踐教學,并從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技術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多個層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達到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對專業由感性認識逐步深化到理性應用。
我們不是簡單地將學生送至相關企業完成任務,而是將“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將一部分企業的項目庫引入到學校的實驗室,將現場集中輔導和網絡在線答疑結合起來,定期安排現場集中輔導,在實驗室實際操作的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實時互動交流。學生日常提問可通過遠程網絡提交,并可及時獲得專家的詳細解答。這使得學生、指導教師和項目經理充分交流。
5結語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理工科專業更強調專業的針對性和應用性,更加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基于任務驅動的實踐教學安排使得“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基于項目開發的實習實訓方案的設計使得“項目”成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對“任務”的安排和開發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項目”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實際需要,難度要有層次性。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開發和基于項目開發的實習實訓方案設計要求教師在進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時,要有全局觀念和市場意識,這樣才能精心挑選和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務”和“項目”,讓學生真正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在“項目”開發中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 教高[2007]2號,2007.
[2] 肖克輝,肖德琴. 軟件學院本科畢業實習模式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10(12):139-342.
[3] 徐世偉,李挺. 校企合作背景下實習教學的機制創新與實踐[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7):96-99.
[4] 高麗娜. 基于任務驅動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模擬實訓課程的開發[J]. 商場現代化,2009(13):126-127.
[5] 唐菁,宋,劉全,等. 軟件技術專業實訓管理體系創建與實訓教材開發[J]. 軟件工程師,2009(12):54-56.
Design of Practice and Training Program for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Specialty in College
SHENG Mi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011, China)
隨著90后初中生源的減少,基礎較差、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選擇了技工學校,雖然數量不少,但生源質量下滑,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學生多,數控設備少”“因材施教”和“一體化教學法的推廣”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發展。面對學生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存的差異,有合理改革的方案讓優等生創新學習,中等生學得好,差等生跟得上。面對這樣的情況,針對數控實習教學我們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一、注重提高數控實習教學質量的改革
技工學校是培養實際操作技能人才途徑之一,企業所需的操作人才應是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數控實習教師要注重數控實習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數控實習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改革的前提
數控實習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工種的全部內容,而且必須懂得與其相關的其他課程知識。數控實習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技能訓練,因此數控實習教師應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1)數控實習教師備好課是教學質量控制的首要環節。備課有各種方法方式,備實習課要結合工藝和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要備不一樣的課。
(2)數控實習教師平時應多進行實際操作,具有豐富的經驗、扎實的基本功、正確和規范的操作姿勢;具有鍛煉工藝分析的能力,能最短時間內正確分析零件的工藝路線,找出重點、琢磨難點,找出加工過程可能影響工件質量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讓學生快速進入實習操作,不斷悟出其中的原理。
2.教學方法是教學質量改革的保證
(1)調動法教學:數控實習教師的任務,不光是教學生簡單的基本操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從而真正領會教師傳授的知識,以獲得實習教學的效果。
(2)感性化教學:學生對于沒有學習的內容是毫無感性認識的,要學好內容是很難的,因此要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獲得感性認識。如數控車工實習講“建立刀具補償”時,要在數控設備上做規范的演示,邊演示邊講解,說明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要膽大心細,增強直觀教學的感染力,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3)層次化教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生參與教學。因每位學生的素質、動手能力、分析能力不同,在實習方面要有不同層次的操作技能。這就需要考慮層次教學,既要讓學得慢的學生跟上,又要讓學得好的學生“吃飽”,對學得慢的加強基本功教學,對學得好的增加教學難度。
3.教學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改革的關鍵
(1)上好每一堂數控實習課。要按照數控實習的規則要求學生必須服從數控實習教師的安排和管理,要保證每一堂數控實習課的順利進行。在實習操作巡回過程中要及時關注實習進度、及時發現問題作出解決、及時糾正實習中的不正確姿勢、及時分析實習零件并做出解析,把每一堂數控實習課的問題解決好并做不同的總結。
(2)個別教學。數控實習教學環節能否順利進行,不僅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要使實習學生都能掌握好數控實習操作的技能,因此在數控實習教學中對于技能掌握較慢的學生要個別指導教學,在學生操作時教師在旁邊觀察指導,隨時糾正錯誤并示范指導,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
二、回歸數控實習教學學生主體的改革
數控實習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不能僅靠完成教學計劃而完成教學任務,不管學生是否能理解,這就需要考慮實習教學的改革,讓學生回歸主體身份。
1.數控實習教學不能采用應試教育,這是回歸學生主體改革的基本要求
數控實習教師具有先進的教育意識、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學生主體性得以尊重、主體權利得以回歸的保證,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學生應是相互尊重的。對于技校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就業競爭演變為技能競爭,變成了“應試”競爭。就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重視技能型人才、重視技工教育,基礎差的技校生對學習數控技能更是不可能完成的學習目標。數控實習教學不能采用應試教育,要真正地向素質教育轉軌,讓學生成為學習技能的主體,真正實現由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向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及思維能力、具有主體性的人才培養的改革。
2.數控實習教學模式多元化是回歸學生主體改革的因素
數控實習教學模式是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操作方式,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要求下,教學模式應靈活多樣,不能一成不變。常用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的或者唯一的教學模式,數控實習教師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很難照顧到個體差異,使學生共性有余而個性不足。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結構要求的變化,數控實習教學必須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如“探討模式”“提問模式”等,這樣有利于學生特點的充分展現,有利于學生發現、探討、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養成,變學生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回歸學生是主體,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
三、進行數控實習教學創新型能力培養的改革
數控實習教學創新型能力培養是現今教育的重要課題,社會迫切需要富于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技工教學的對象是社會的直接操作者,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部分。為了培養適應機械行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技工教學要特別強調創新型能力。要在學校有限的數控設備的條件下培養學生技能,同一個工件有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案,從中選出一種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案進行技能培養,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案比較出其中的創新點。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做到循序漸進地訓練技能,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即“熟能生巧”。正規模仿是能力培養的關鍵,因此,創新型技能培養是整個數控實習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結合學校數控實習教學的實際情況,數控實習教學劃分為二個階段,即數控實習基礎階段、創新能力階段(考證階段)。我們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必須適應將來社會的需要。學生不可能在基礎階段完成數控技能培養,更需要不斷地自始至終地努力,所以在數控實習教學中更加注意創新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的一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積極更新思想促進數控實習教學的改革
數控實習技能是現代化技能加工的基礎之一。數控實習技能教學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技能支撐,對深化改革數控實習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要開展數控實習技能教學,必須更新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為培養創新型及實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下面從兩個方面探討更新思想促進教學的改革。
1.積極開展數控技能競賽促進教學的改革
數控技能競賽活動,是促進教學改革有效的途徑。為培養技能型勞動者,培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人才,數控技能競賽活動的整個競賽過程均由學生獨立完成,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規定時間內,以最快速度確定加工工藝,加工出合格產品。整個競賽過程緊張而艱苦,綜合考查學生數控編程能力,數控操作能力,測量技能、應急事件應變處理能力、加工技術創新、身體協調控制能力等綜合能力。通過數控技能競賽活動促進教學,通過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和改進數控實習教學中的不足,力求朝培養實用的、具創新思維的勞動者的方向改革。
2.有效結合產訓模式的改革
數控實習教學要實行結合產訓促教學,必須要有規范的產訓教學場地。技工學校的數控實習教學是第一課堂,是培養學生技能的主要場所,其技能一般通過操作練習、工序練習和獨立完成產品任務逐步形成。因此,產訓的數控實習教學車間是模擬企業工作場地設置的,這樣有利于讓學生提前在學校實行頂崗實習,接觸一些新設備、新工藝,熟悉企業生產運作模式。從數控實習教學角度來看,每一項產訓任務都是一個教學課題,要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來評定其學習成績。因此,學生完成每一項生產任務時要有兩份圖樣,一份是生產圖,一份是教學課題圖,這樣既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又可以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促進教學。
【關鍵詞】 婦產科;實習;教師;男性學生;教學改革
Exploring a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gram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NG Yi-quan,WANG Zhu-ming, KAN Yan-Jing,et al.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gram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or internship students, specifically male students.Methods 159 student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p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80 students), control group (79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s the enhanced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that included optimization of pre-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eliminate gender disparities, simulated skills, demonstration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carefully selected teaching teachers,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internship program, teaching pattern from the "teacher-centered" changed to "student-centered", carry out small seminars and case discussions, evaluate of teaching method regularly and improve timely.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fter practice, we conduct survey, each questionnaire pided into 2 parts: the attitude of internship students to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the evaluation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SPSS13.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mal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attitud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an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effec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nternship;teacher;male students;teaching reform
婦產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學,對臨床技能、操作要求較高。婦產科的患者均是女性,特別是檢查、診斷涉及其隱私部位,由于各種原因,在臨床實習中往往會遇到患者拒絕實習同學特別是男性學生的接診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婦產科的實習效果。因此,婦產科的教育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教育思想是難以適合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們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特別是男生教學改革,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實習的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2004級及2005級的全部學生。選擇80人為試驗組,79人為對照組,共計159人。試驗組年齡(21.93±1.15)(21~24)歲,男生22人,女生58人;對照組年齡(22.13±1.05)(21~25)歲,男生21人,女生58人。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年齡(t=1.15)、學生性別構成比(χ2=0.35)均差異無顯著性(P均>0.05)。
1.2 教學方法 試驗組采用強化綜合教學法:優化崗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開展心理疏導消除性別差異; 進行模擬技能培訓,使實習同學特別是男生能順利進入臨床實習;示教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術; 嚴格挑選帶教教師,定人帶教;創造良好環境,在制度上保證實習計劃的完成; 教學模式從 “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小講座及病例討論、教學查房;定期評價教學工作,及時改進。對照組仍沿用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性的崗前培訓后,即下科室學習。
1.3 評估方法 兩組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實習6周(婦產科門診2周、婦科2周、產科2周)后,用無記名問卷調查,帶教老師回答,當場收卷。共發放問卷45份,回收率100%,問卷合格率100%。
調查問卷由學生問卷、教師問卷兩種組成,為自行設計。老師問卷共設計30 題,其中29題為客觀選擇題,1題為簡答題,供教師自由回答。每份問卷分3部分:評價實習同學特別是男生對婦產科實習的態度、實習同學及男生在婦產科實習的效果、對婦產科實習的建議。學生問卷另撰文論述[1]。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對客觀選擇題進行統計,對簡答題進行人工統計整理。
2 結果
2.1 教師對實習學生的實習態度的評價 見表1。表1 教師對實習學生的實習態度的評價
2.2 教師對實習學生的婦產科技能評價 見表2。表2 教師對實習學生的技能評價
2.3 教師對婦產科實習的建議 同學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患者面前表現出從容鎮定、充滿自信,在接診患者時眼睛里只有患者,而無性別的概念,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實習同學往往只注意提高臨床能力,忽視人文關懷。在給患者檢查時,態度真誠、注意給患者保暖、體貼關心患者、縮短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贏得患者的配合,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 討論
3.1 婦產科實習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國內隨著患者的維權意識增強,婦產科已成為醫療糾紛高發專科之一。在國外由于其醫療特性,在醫療職業保險劃分中,婦產科醫生保費最高。由此可見,婦產科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醫療風險最大[2]。
由于婦產科服務的對象均是女性,往往還涉及個人隱私,再加上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偏見的影響,尤其是當前患者、孕婦有權選擇醫生,患者與家屬不愿配合婦產科臨床教學的事件時有發生,不愿意在學生,特別是諱忌男性學生在場時做示范,更不愿接受男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做婦科檢查[3]。加之受到愈演愈烈醫患糾紛的影響[2],患者常常不能接受男性實習生診治,并拒絕男生在場,婦產科教師在帶教男學生上也有為難情緒。
部分男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部分男學生認為畢業后不會從事婦產科工作,他們認為學好婦產科用處不大,不愿把時間、精力用在婦產科。同時,性別差異也造成了男生產生一種本能的對這門學科的心理抵觸。因此,常常找各種借口缺席,在實習中學習的主動性也比較差,態度不夠端正[4]。
3.2 婦產科實習最突出的矛盾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從學生成為一名醫生的重要環節,必須經過臨床工作的一系列嚴格的培訓,包括親自管患者、書寫病歷檔案、患者的體格檢查、診療技術操作以及手術、治療措施等等。只有在醫療過程中不斷的實踐,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才能提高。
患者來就醫則是要求得到最優質的服務,得到具有良好醫德醫風、高超的醫療技術醫師的診療,其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當然不愿接受在醫院等級中沒有級別的實習醫生的服務。而婦產科的臨床教學活動直接涉及婦女的婚姻、家庭及生育等隱私問題。在這種情況下, 即使對德高望重的醫生, 許多患者仍可以正當地拒絕醫生將其作為臨床教學的對象,特別是男實習同學。
新形勢下醫學生的婦產科臨床實習最突出的矛盾是學生的合法權益與患者權益的沖突。
但軀體的疾病使得患者及其親屬渴望關愛,希望醫生詢問病史及體檢仔細,多查房,多解釋。這些特點說明,醫患之間有溝通的基礎,有建立融洽關系、患者配合教學的可能,但比以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3.2.1 婦產科實習中綜合改革方案的初步探討 近幾年在婦產科實習中進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的嘗試。強化綜合教學法為:(1)優化崗前教育。將醫德醫風教育貫穿實習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開展心理疏導消除性別差異。(2)重視技能培訓。使實習學生能順利進入臨床實習,實習同學入院第一天,專門安排一位主任醫師進行臨床技能培訓。先在婦產科模型上操作,反復練習,特別關注男同學,合格后才能進入臨床實習。(3)進行醫患溝通的培訓。由經過培訓的同一位老師指導男學生認識女性患者心理,指導男學生對患者的心理有較透徹的了解,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學會接觸不同類型的患者,培養運用恰當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的能力,使男學生從客觀上認識到醫患關系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內涵。(4)改革帶教方法。帶教老師在婦產科教學中常須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或手段來保持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并且根據不同的內容靈活用不同的教學法加“直觀式”、“學導式”、“啟發式”、“講授式”等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嚴格挑選帶教教師,定人帶教。選具備較豐富的專業理論和較強的臨床操作,且有一定帶教能力的醫生進行帶教。每個臨床教師除了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態度外,同時不能因為是學習婦產科就對男學生有所忽視。對不予合作的患者,老師要耐心解釋來贏得患者的配合。(6)創造良好環境,在制度上保證實習計劃的完成。婦產科的臨床實習時間為6周,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分別實習婦科門診、產科門診、人流室、婦科病區、產科病區和產房。因實習時間短,再加上初到臨床,不斷換科,存在著不能適應臨床工作的特點,為了保證實習的圓滿完成,除了院級管理外,每個實習科室均有一位副主任以上的醫師承擔教學秘書,負責實習的安排。同時對門診的科室要求每周一次小講座,病區每兩周不少于一次教學查房、病例討論。醫院每周舉辦一次院級學術活動。(7)定期評價教學工作,及時總結改進。為了使臨床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并收到預期的效果,加強監督與檢查,及時進行教學評價。設計了小講座評價表、專題病例討論評價表、教學查房評價表、實習教學質量評價表、教學反饋表,請學生與教師填寫。了解學生對教學形式、內容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臨床實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了解教師帶教中的想法,針對問題及時協調,不斷完善和保障實習目標的實行。
3.2.2 強化綜合改革方案初步的成效 絕大多數實習同學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實習同學普遍認為男生應學好婦產科,知道其重要性[1]。在教師眼中男生對實習非常重要及重要占了64%~71%,比同學自我評價低(95%~98%)[1],但在此次研究中兩組間無差異。經過強化綜合培訓,同學們在做婦產科操作時心態有了明顯好轉;對診療時是否有性別概念也較明確了;男生行婦科檢查也較從容了,兩組有明顯差異,見表1。但男同學面對女患者時從容鎮定還要進一步加強,當被患者拒絕時,男生表示可以理解的人數是增加了,表現為一種容忍與寬容,與長期所受到的教育有關,但無統計學意義。老師認為男同學實習時間沒有必要延長,同學預習及遇到問題解決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實驗組被拒絕的男生、女生少于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
帶教老師對實習學生的總體評價及對男學生的總體評價試驗組優于對照組,見表2。試驗組學生臨床實踐如病歷采集、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檢查操作的能力遠遠大于對照組(P0.05)。
學生在婦產科實習的成果,從表2中顯示試驗組婦產科操作能力明顯提高,因此臨床技能培訓、仿真模具的使用非常有益。因婦產科所涉及的器官大多位于盆腔內,學生需要用手感知其大小、形狀、位置,如直接在患者身上進行,難免笨手笨腳,引起患者不適與反感,遭到拒絕,所以仿真模具的操練在臨床教學中必不可少。試驗組入院第一天,由一位主任醫師帶領在婦產科教具上操作,熟練后再進科室,學生動手的機會大大提高。現代醫院人工流產幾乎均為無痛,患者在麻醉下處于昏睡無知覺狀態,同學操作時心態更能放松,帶教老師認為男生動手能力超過女生。
在實習分組上,注重男女生搭配,主要是考慮盡量避免兩個或以上男生同時檢查一個患者,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減少患者對男生的反感,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從而取得患者的合作[5]。但兩組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差異無顯著性,這就要求在此項工作上多下功夫。可能與婦產科每位醫生雖非常注重與患者的交流溝通,但更重視保證患者滿意,無醫療糾紛的發生。特別是患者多、工作量大的情況下,減少了溝通帶教時間有關。學生特別是男生更希望老師能首先與患者溝通好,以便他們有更多操作實訓的機會。當患者稍表現有為難情緒,他們就退縮,寄托于老師,對老師的期望值較高,若未能實現他們則認為老師應進一步努力。老師則認為學生需提高自身素質,體現人文關懷,努力提高與患者的交流能力,在與患者熟悉的基礎上,使患者能接受問詢與檢查。
3.3 教師是醫學教育的基石 在實踐中我們感到教師的責任重于泰山,簡單重復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 已不能滿足現代臨床教學的要求, 只有通過不斷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醫學生。
一名好醫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師, 要做好一名臨床教師,除做好自己醫療和科研的工作外, 還必須負起責任, 認真培養下一代醫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帶教老師在任何診療檢查操作前都要反復向學生講解動作要領,在學生充分領會后再進行實際操作,充分利用仿真模具很好的填補了這一空白,學生操作時要做到放手不放心,既要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動作,又要保證醫療安全,在學生操作后進行點評,及時解決存在問題,不斷提高動手能力。其次, 帶教老師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因為醫學發展迅速, 知識更新快, 人們獲取醫學知識途徑既多又直接(包括醫學知識講座、書籍雜志、通信、互聯網等形式),這要求任何一名臨床醫生都必須不斷學習和鉆研, 這樣才能在醫學界立于不敗之地, 對臨床教師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斷進取, 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醫學領域也獲得了突飛猛漲的進步,醫學知識日新月異, 人們對疾病有了全新的認識, 臨床診治和預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現有的教科書和教學大綱已很難跟上現代醫學的發展, 因此必須緊密結合醫學發展的動態來積極開展臨床醫學教育。這就要求臨床教師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安排以滿足這些變化, 將學習內容和臨床實際相結合才能滿足現代臨床醫學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醫療市場也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 患者就醫有了很大的選擇性, 對醫院和醫生乃至診治方案的選擇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時人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 因此醫院和臨床醫生在日常醫療和教學活動中必須尊重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隱私權等有關權利, 這給臨床醫學教學提出新的挑戰。既往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已不符合當前醫療市場的變化, 作為臨床教師, 應提高法律意識, 正確處理好醫療和教育的關系, 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來積極開展臨床醫學教育, 為培養新一代臨床醫生和拓展醫療市場而積極努力。
學生在醫院學習期間, 由于時間的限制和患者就診情況的不同, 他們對在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難完全滿足以后工作的需要, 因此, 在臨床教學中, 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適當采用一些其他手段彌補臨床實習中的不足,如模具、圖片、錄像、多媒體等[6],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診治規律, 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能力及處理問題能力。
總之, 當前醫療形勢的變化和醫學迅速發展、知識信息爆炸和獲得的快捷、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使得臨床醫學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需要臨床教師不斷改革和摸索, 以最大限度地應對挑戰, 認真負責地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醫學生, 為培養新一代名醫而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童華,王一荃,申艷,等.婦產科男性學生實習教學教學中實施強化綜合改革方案的嘗試.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0,20(6):6-10.
2 董恒進.醫院管理.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2002,126-137.
3 童華,蔡滿紅. 改革教學方法,做好男學生在婦產科的實習工作.醫藥世界,2007,98(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