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0 03:55: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具結保證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原因,土地權屬來源資料 。該宗地界址清楚,面積準確,四鄰無爭議,請貴局予以確權,并辦理土地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該宗土地目前未進行轉讓、抵押等交易行為。
上述反映的情況與我方提交的其他原件或復印件資料及內容是真實的。如有虛假,貴局可予以注銷已登記的土地使用權,因虛假所引致的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概由我方承擔。
申辦方: (蓋章)
上述反映的情況與我方提交的其他原件或復印件資料及內容是真實的。如有虛假,貴局可予以注銷已登記的土地使用權,因虛假所引致的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概由我方承擔。
認真執行“安全第預防為主、全員動手、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遵守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和規定,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
在產品的質量保證期內,我方對產品的質量負責,并承擔由此造成的所有經濟損失;產品過質量保證期以后,產品出現故障需更換配件,我公司只收配件工本費,免收人工費。嚴格按照招標文件、有關規定及合同認真履行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在舉止上,愛護老婆,保證老婆開心時要陪她開心,不開心時要哄她開心;做文明丈夫,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打了左手送右手”。
_________單位(個人)位于_________區_________街_________路_________號土地證書(土地使用證、土地所有權證、土地他項權證), 證號為_________,因_________原因遺失,所提 供的原證書復印件(或原證書存根復印件)與原件無異,如有隱瞞欺騙,愿承擔一切法律責 任,特此具結。
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數據,大到一個國家的GDP、CPI指數,小到一個行業的市場規模、主要品牌占有率,甚至一個企業或個人的收入支出狀況,等等。可以說,我們是被數據包圍著。 這么多的數據是怎么統計出來的?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曾就我國的CPI指數廣受質疑進行解答。他說, CPI不是用全部商品和服務項目編制的,而是用部分重要的商品和服務項目來編制的,用統計術語來說這叫做重點調查。目前我國在計算CPI時選擇了262個基本分類,約有600種左右的代表規格品。CPI調查地區樣本總數為550多個市縣,采集價格的樣本調查點近3萬個。
之所以公布的數據與一般人的感覺不一致,因為抽樣采集了600種商品、全中國3萬個調查點,而一般人感覺到的是身邊日常密切相關的幾種商品。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感覺而否認抽樣調查的方法。對于一個國家的GDP、CPI這樣的數據,因為牽涉面廣,結構復雜,只能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統計。
抽樣調查是市場研究的基本方法。無論是調查一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市場占有率,還是研究某個群體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抽樣調查都可以得出基本的結論。問題是結論只反映了大致的趨勢,抽樣調查的方法也存在偏差,很多企業客戶并不滿足于此。
如果不是太過宏觀而是某一行業或者某一個體企業的數據,競爭情報能夠較好地解決數據方面的偏差。因為它針對的不是總體市場的數據,競爭情報就某一競爭領域的競爭主體進行調查,有可能獲得比較實事求是的數據。
舉一空調行業的例子。空調行業是競爭比較白熱化的一個行業,經過近年的洗牌,行業走向集中。如果要問空調行業的總體規模有多大、各品牌市場占有率及其變化情況如何,哪里會有這些數據?
目前大致有兩個渠道:一是中國家電協會,它們跟各家企業有聯系,各家企業會定期上報生產銷售情況,然后分享整體行業數據。這套數據的弊端是籠統不準確,周期較長,往往按年來計算。二是來自于部分市場研究公司的家電監測數據,它的方法是在全國選擇一定量的銷售家電的商場進行監測,然后每月得出各個品牌的占有率,這也是抽樣調查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場份額問題,但是它受制于樣本量的多少及數據采集的難度,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銷售情況。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存儲技術的不斷發展,云計算由于保存數據的安全性比較高、同時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比較低、對于數據之間的共享可以快速實現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探討的是關于云計算中基于認證數據結構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分析的相關問題。
1.關于基本概念
1.1云計算
云計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云計算指的是IT基礎設施之間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具體指的就是在網絡的作用下,對于所需要的資源通過按需、易擴展的方式去獲得。該資源指的是硬件、平臺和軟件。提供的資源形象的被稱為“云”這種“云”資源對于使用者而言,可以進行無限的擴展,而且在獲取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進行,并采取按需使用,隨時都可以擴展,根據使用情況需要付費,這種狹義的云計算就好比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電一樣,按需獲得而且要進行付費;廣義的云計算指的是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具體指的就是通過網絡作用,獲得所需的服務,采用的方式是按需、易擴展,這種服務可以和IT、軟件、互聯網有關系,也可以是其它的一些服務。不管是廣義的云計算還是狹義的云計算,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這種服務以客戶的按需進行租用,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數據業務。
1.2數據外包
關于數據外包,本身指的是企業或者客戶將本身需要自己提供的一些IT業務或者是基于IT業務的一些信息知識,外包給自身以外的專業服務商,這種做法是為了降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成本、達到資源的最優化使用。云計算中數據外包指的是服務提供商將用戶的數據信息在產生、管理和維護方面的具體工作實行外包,用戶實現遠程數據的管理就可以通過外包服務商提供的對應接口去間接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存儲資源的投資成本。
2.基于 ADS 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分析
2.1常見的數據結構模型
常見的數據結構模型主要有集合、線性結構、樹形結構和圖結構。集合指的是數據元素要么屬于該集合要么不屬于該集合,只有這兩種選擇;線性結構指的是數據之間是一個對應一個的關系,這種結構操作起來比較簡單,編程的要求比較低;樹形結構指的是數據之間存在著一個對多個的形式,這種形式使得該結構在使用起來效率比較高;圖結構指的是數據之間是多個對多個的關系,這種數據結構就比較復雜,應用程度較高,相應的對于編程的要求也較高。根據不同的要求可以建立相應的數據結構模型。
2.2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的主要組成部分
基于ADS 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數據外包服務器、客戶C和結構化數據Dc,此外還包括定義在Dc上的查詢、更新等。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的主要工程包括:(1)客戶C的存儲對象只有結構化數據Dc,并且具有唯一的密碼學計算結果;(2)客戶C將數據集Dc外包給外包服務器,該服務器處于云計算環境下。(3)客戶C通過外包服務器提供的對應接口,實現對外包服務器數據集合的操作,對于數據的更新和維護主要依靠密碼學來完成。(4)不管何時何地,客戶C都可以通過數據外包服務器實現對某一數據的查詢服務,通過計算之后得到的數據外包服務器,可以保存Dc的結構特性。
2.3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設計
在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設計過程中,主要設計了數據的查詢認證協議和數據更新認證協議。
2.3.1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的數據查詢認證協議
在該協議設計過程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客戶C保存數據結構的數據正確性根據,并向數據結構外包服務器發出數據結構中對某一確定數值的查詢認證請求;(2)數據外包服務器獲得客戶C發出的關于該確定數值的查詢認證請求后,調用服務器端的函數,經驗證后返還到客戶那里;(3)返還到客戶那里之后,客戶執行驗證算法,確定數據的一致性,如果一致,那么該數據是正確的,如果得到的不一致,那么該數據就是不合法的。
2.3.2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的數據更新協議
該過程由四部分組成,主要包括(1)客戶C存儲數據結構的數據正確性根據,同時向外包服務器提供關于某一確定數據的更新命令。(2)數據外包服務器執行客戶發來的更新請求,經過一系列的運算,再次將最終的計算結果返還給客戶C。(3)客戶C進行驗算,通過復雜的運算之后對于數據的真實性進行認證,并作出更新接受或者拒絕的命令,在運算過程中如果運算結果是真的,就可以進行數據的更改,如果運算結果是假的,那么系統既不會進行更改;(4)通過上面的數據認證,獲得的只是沒有修改前的一個數據機構集合,在確定了數據的真實性之后還要通過二次的查詢驗證方可做出最后的修改命令,經過查詢之后如果為真,那么系統就會執行數據更改,如果出現的是數據非法,則系統拒絕作出數據的修改。
2.4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關鍵問題的探討
在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設計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1)因為在模型計算過程中,每一步的計算都是建立在上一步的技術上的,如果客戶提供了一個錯誤的數據,那么這個計算過程就不能進展下去。(2)在計算過程中對于某一確定數值的選擇,這個數據必須是客戶提供的關鍵數據的一個值,根據這個關鍵值可以判定數據的修改程度。
3.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性能的主要分析
3.1安全性分析
基于ADS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安全性分析主要包括正確性和一致性,正確性,(1)在數據進行更新操作的時候,根據計算過程中的相關數據結構,如果數據是正確的且具有一致性,那么在數據得到更新且是正確的情況下,在擴展過程中通過正確的計算,得到的最終結果表現出數據的一致性;(2)數據的一致性,在數據不斷的更新過程中,通過數據的計算,最后得到的計算結果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說如果客戶最初給的數據結構是一個空值,通過相關的計算,可以將數據集結構通過外包服務,送給相應的數據外包服務器,每次更新之后最終得到的新數據和最初客戶給的數據具有一致性。
3.2性能分析比較
該數據模型在設計過程中均是建立在ADS的基礎上,根據ADS的特性,我們知道該數據模型支持數據的動態變化,對數據外包對象可以提供某些特定的服務,比如說對于數據外包內容的追加、刪除和修改等,所以這種設計在云計算環境中應用比較廣泛。
4.結束語
通過對云計算中基于認證數據結構的數據外包認證模型的分析,該數據模型支持動態的數據集合,并確保了數據的正確性和一致性,實現高效率的操作,可以對數據進行刪除,修改等,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可以實現數據的安全平穩。
【參考文獻】
聚美優品創始人及CEO陳歐先生表示:“此次和寶寶樹的戰略合作將大大增強我們在母嬰這一重要領域中創造更大價值的能力。我們堅信中國母嬰市場潛力巨大。結合寶寶樹的龐大用戶基礎以及聚美在跨境電商供應鏈及物流方面的優勢經驗,我們對成為中國最大的女性電商平臺充滿自信。聚美優品平臺上的各個品類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交叉購買潛力。”聚美優品自去年年底轉型跨境電商,并將母嬰領域作為擴充品類的重點方向。目前聚美優品的跨境母嬰訂單量與出貨量居于行業第一。正是由于在母嬰品類上的拓展和迅速上量,聚美在其Q1財報中對Q2給出了超過75%的高增長預期。
據了解,寶寶樹的CEO王懷南先生表示“本輪融資將全部用于支持寶寶樹業務發展,尤其是寶寶樹電商業務。與聚美優品的合作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我們堅信此次合作將促使寶寶樹的電商業務在母嬰領域迅速成為行業第一。聚美和寶寶樹此次聯手將給中國母嬰電商格局帶來巨大變化。
[中圖分類號] R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7(a)-055-02
Predictive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coagulation markers for traumatic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QIU Hui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the 306th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coagulation markers of traumatic patients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and the severity of illnes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 trauma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good group and the bad group. The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patients at the admission day and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red blood cells (RBC) , hemoglobin(Hb), white blood cells(WBC), platelet (PLT), prothrombin time(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thrombin time(TT) and fibrinogen(Fib).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done by SPSS software.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good group, WBC were heightened, Hb, RBC and PLT were declined in the bad group. PT, APTT and TT were longer but Fib were lower in bad group than that in good group. All the difference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can be useful to judge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traumatic patients.
[Key words] Trauma;Prognosis;Peripheral blood cells;Coagulation function
創傷是對人類生命健康與社會生產的嚴重威脅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尤其是交通運輸的提速和高空作業的增多,創傷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外最大的死亡原因。嚴重創傷的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如何迅速判斷傷情輕重、評估救治工作和預測進展結局,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探討創傷患者血細胞參數及凝血指標的特征以及與創傷嚴重程度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搶救治療的嚴重創傷患者100例為預后不良組,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齡14~82歲,平均37歲。48例患者死于急診搶救室、外科手術室或ICU,52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包括創傷失血性休克39例,感染、膿毒癥31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15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12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9例。選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預后良好的創傷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齡13~80歲,平均36歲。
1.2 研究方法
來院當日全部患者抽取的靜脈血急查血常規和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凝血酶時間(TT)和纖維蛋白原(Fib),所有患者傷前均無血液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損害,未服用止血、抗凝藥物。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 13.0軟件處理,兩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P
2 結果
與預后良好組相比,預后不良組的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血小板計數顯著降低,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均顯著延長,纖維蛋白原濃度顯著降低。見表1。
3 討論
嚴重創傷可導致一系列致命的并發癥,如失血性休克、感染、膿毒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等。近年來,創傷并發癥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已取得不少進展,但其發生率及引發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上述并發癥發作兇險、發展極快,一經明確診斷,即使采用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手段與治療措施也難以遏制其發展進程。因此,如能早期預測創傷后并發癥及死亡結局,并對高危傷員實施早期干預措施,則可有效降低創傷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國內外學者為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各種類型的評分系統、急性期反應蛋白和細胞因子、免疫功能指標、生化代謝指標等,但目前在臨床應用上都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和不便利之處。血常規和凝血四項已成為現在大多數醫院手術前的常規化驗檢查,研究其與創傷嚴重程度的關系、對創傷結局的預測價值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創傷最常見的早期并發癥是失血性休克,如交通事故、高空墜落、鈍器毆打等高能量撞擊導致器官組織嚴重損傷、胸腹腔臟器破裂;或銳器直接損傷心臟大血管引起急性大出血,失血時機體的反應和癥狀取決于失血量的多少、失血速度和凝血因子的含量。本文結果提示,機體損傷越嚴重,出血部位和失血量可能越多,相應地,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目越低,創傷結局和預后也越差。
嚴重創傷后機體出現全身性應激反應,交感―腎上腺髓質軸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強烈興奮,兒茶酚胺和皮質醇分泌增多,神經體液調節紊亂,導致外周血循環中的白細胞數目增加。同時,創傷后機體產生的破碎組織或壞死細胞能使炎性細胞活化并分泌大量的炎性介質或炎性因子,誘發過度炎癥反應,機體免疫功能被抑制;應激反應和缺血性損害能引起腸道黏膜屏障的破壞,使其通透性增加,腸道內細菌易位,侵入淋巴和血循環,導致菌血癥和內毒素血癥,進一步發展為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膿毒癥,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1]。可見,白細胞數目越多,提示炎癥反應越重,表明創傷對患者的生理影響越大,本文觀察表明,白細胞數目增加的程度與創傷嚴重程度有關,并對預后造成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研究發現,血小板不僅在凝血機制中擔當重要角色,而且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嚴重創傷后由于強烈而持續的應激刺激,血小板在黏附聚集的同時,能釋放某些活性物質,如血小板活性因子(PAF)、前列腺素G2(PGG2)、血栓素A2(TXA2)等,產生十分復雜而活躍的生物學效應。這些活性物質或是改變凝血狀態,引起血管收縮;或是參與血流調控,改變血管舒張及通透性;或是加強炎癥反應,刺激炎性細胞聚集、炎性介質大量釋放等,從而在創傷后MODS的形成中發揮影響和作用。因此,創傷后血小板的過度消耗是提示預后不佳的一個重要信號[2]。本文的結果也證明創傷死亡和并發癥組的血小板計數顯著降低。
嚴重創傷的病理生理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凝血系統的激活,主要是通過外源性凝血途徑來啟動[3]。嚴重的組織損傷或壞死使大量促凝物質入血,其中尤以組織因子較多,進一步激活凝血酶,促進纖維蛋白的形成;同時,由于全身性抗凝機制(如抗凝血酶Ⅲ系統、蛋白C系統、組織因子通道抑制系統)受到破壞,激活的纖溶系統又被Ⅰ型纖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PAI-1)所抑制,都將導致傷者的凝血功能紊亂,致使DIC甚至MODS的發生[4]。本文觀察可見,創傷死亡組和并發癥組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均延長,纖維蛋白原濃度降低,表明凝血功能紊亂的程度更為顯著,預示著其結局及預后不良。
綜上所述,血細胞參數和凝血指標對創傷后并發癥和死亡結局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其檢查操作簡單而便利,技術較為成熟,有助于傷情的評估和預后的判斷。
[參考文獻]
[1]王正國. 創傷學――基礎與臨床(上)[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78-94.
[2]Gando S, Nanzaki S, Kemmotsu O.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sustain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predict organ dysfunctions after trauma: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decision analysis[J]. Ann Surg, 1999, 229(1):121-127.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專項行動會議精神,東海縣交通運輸局依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思路,組織成立專門的檢查小組,采取過程管控和源頭管理相結合,不斷推進化工產業安全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行動,全力營造安全有序的道路運輸市場環境。
一是大排查,切實摸清底數。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細致摸排現有企業個數、車輛數、從業人員數和生產經營情況,督促監管企業徹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并建立臺賬。
二是快整治,徹底消除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對存在一般性安全隱患的企業及項目,邊查邊改、立查立改;一時難以解決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及項目,責令企業立即停業整頓,在隱患消除之前,不得投入生產運營。對非法從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企業或個體業戶,立即依法取締。
三是嚴執法,做到頂格處理、決不姑息。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源頭監管,強化安全檢查痕跡化和閉環式管理,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掛牌督辦,責令整改;涉嫌違法的,堅決依法處罰。統籌執法力量,突出化工園區、危化品集中交易市場等化工產業集中、違法行為多發易發區域,以及普通國省道主要出入口,嚴厲查處未經許可或者超越許可范圍從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車輛、未取得從業資格從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等違法行為。積極與公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建立健全案件移送互動機制。
截至目前,共派出執法人員152人次,累計檢查過往危險品運輸車輛240輛次,督促現場整改輕微違章20余輛次;深入6家危化品運輸企業全面開展安全檢查,累計檢查危險品運輸車輛49輛次,查改隱患30項。
英國于1275年制定的《威斯特敏斯特條例(一)》(statute of westmister 1),標志著保釋制度在英國的初步確立。12世紀英國社會制度發生變遷與動蕩,司法制度隨之作了較大的改革。根據法律規定,負責看管被羈押者的是地方上的治安法官(sheriff),他們是國王的代表。治安法官只能嚴格按照該條例的規定對屬于可保釋的罪不得拒絕保釋,對不可保釋的罪不得保釋1。
(二)英國保釋制度的發展
英國自進入17世紀以后,隨著諸多的重要法典的制定,也使英國保釋制度得到較大發展。其重要標志是“人身保護令”制度。所謂人身保護令是一種“保護公民自由權的特許令狀”,其功能主要是對羈押或監禁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對違法的羈押或監禁予以糾正2。 “人身保護令”使保釋作為被羈押者的一項權利開始萌芽。
1679年的《人身保護令》明確將保釋規定為一項基本的法律制度。該法擴大了保釋的適用范圍,且第一次將保釋規定為一種權利,但并未明確保證金的數額,以至在司法實踐中司法官提出過高的保釋條件,使得應該保釋的由于交納不起過高的保釋金不能獲得保釋。由此,1689年《權利法案》得以出臺,該法案進一步明確了保證金的數額,禁止司法官以提高保證金數額變相的剝奪被檢控者保釋的權利。1826年的《刑事司法法》及1835年的修改,從本質上對保釋制度進行了改造,將保釋權力從地方長官――治安法官的手里移交給了法官。
(三)英國保釋制度的完善
1848年頒布的《犯罪法》中確立了以下規則,即:審判法官可以依其自由裁量權,批準保釋任何被控任何重罪或成文法規定的輕罪的人,但對于某些特定的輕罪,法官不得拒絕保釋;而在叛國案件中,除非根據國務大臣的命令或由高等法院的法官批準,否則不得批準保釋3。1976年《保釋法》出臺,首次給予了被追訴者傾向于保釋的推定。該法案明確規定了有限的和清楚地不予此項推定和剝奪審前自由的確定的正當理由4。20世紀50年代以后,英國保釋制度的立法有了飛速的發展,制定了不少關于保釋的特別法,并在相關法律中對涉及的保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這些法律,基本上構建了英國的現代保釋制度。從歷史發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英國法始終未將保釋確定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絕對權利5。
二、美國保釋制度
(一)美國保釋制度的確立
美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初期沿用的是英國的法律制度,無自己獨立的法律制度。1641年,英國制定了適用北美殖民地的《馬薩諸塞灣自由典則》,第18條明確規定保釋是被追訴者的一項權利,“任何人當其能較充分之保人或保證金保證其隨時出庭及良好行為,則其身體在判決之前不得被任何官吏和機構限制或囚禁,除非其犯死刑之罪案或侮辱法庭罪以及其他案件由法庭特別規定者……6”。美國國會隨后又出臺了《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這一條例明確規定可保釋的范圍,并且對法官在保釋問題上的裁量權進行了限制。
(二)美國保釋制度的發展
1961年,Philanthropist LouisSchweitzer在參觀布魯克林和紐約的監獄后,專門設立了維拉基金(VeraFoundation)來開展其所設計的曼哈頓保釋計劃(Manhattan BailProject )7。在紐約大學法學院的協助下,schweitzer組織一批學生去會見被羈押者,然后再調查其一貫表現、社會背景、工作情況等信息進行綜合的風險評價,如果認為其在保釋期間逃跑或再犯的可能性很小,能很好地遵守規定并按時出庭,則由其向法院交納保釋金,而建議法院對這些人具結保釋。
由此,在此背景下,自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聯邦政府及各州相繼設立了保證書釋放制度(又稱個人具結)。在個人具結的方式下,被告人無需交納保釋金,只需向法院出具保證書保證其會按時出庭受審,法院即可將其釋放。
(三)美國保釋制度的完善
1966年,美國國會出臺了《保釋法》,該法明確規定了個人具結的保證方式,同時,《保釋法》還對法官在決定保釋時所要考慮的因素和具體操作程序作了更為明確的規定,還規定了一些違反保釋制度的處罰措施,使其更具操作性。198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保釋改革法案,該法案確立了預防性羈押制度。
三、英美保釋制度之比較研究
(一)保釋的含義
雖然英美國家關于保釋的概念表述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內涵是相同的,我們可以將其對保釋的概念概括為:保釋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條件的予以釋放的制度。
(二)保釋的分類
在美國,根據保釋是否附加條件分為無條件保釋和附條件保釋。無條件保釋是指只要被保釋人承諾在法院今后關于本案的任何一次聽審時,依照法院指定的期日和地點自動到場,法院予以保釋。其實這里的無條件保釋并不是絕對的沒有任何條件,其大前提是被保釋人承諾自動到場,這里的承諾不是口頭的,而是應該出具保證書或交納保證金。附條件保釋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被檢控者的具體情況而設定一些正常情況下保釋時(針對無條件保釋)所沒有的附加條件,再準予保釋,即附加特別條件的保釋,例如不得更換現有工作、不得與犯罪被害人和可能就本案的犯罪問題作證的證人有任何接觸、對晚間活動做出特定的限制等等。保釋的程序
(三)違反保釋規定的懲罰
作者單位:650051 昆明醫學院附屬延安醫院通訊作者:張渝
【關鍵詞】輸尿管結石;腎盂輸尿管整形術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731病例介紹患者,女,46歲,彝族。3天前無明顯誘因感右腰部隱痛,伴酸脹,無惡心、嘔吐,小便清,無尿頻、尿急、尿痛、發熱及肉眼血尿,無胸悶、心悸、氣促。B超示有腎積水(中重度)右輸尿管上段擴張,腎造影示右腎結石并積水。未做特殊處理,癥狀緩解。2011年4月11日以“右腎結石”入院。入院后查體,各系統無異常。實驗室查血:WBC 1004×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03%,尿素氧>90 mmol/L。凝血功能正常。CT診斷右側輸尿管中、上段結石,大小為48 cm×55 cm×49 cm,上段輸尿管重度擴張,右腎重度積水。胸部X線示“主動脈型心”。SPECT顯像報告示:右腎血流灌注較差,右腎影像模糊不清,GFR及ERPF降低,至1 h顯像見右腎明顯濃集影,提示右腎功能嚴重受損并右腎積水。完善各項檢查及術前準備后,于2011年4月18日在全麻插管后行“輸尿管、腎盂切開取石及腎盂輸尿管整形吻合,DJ管置入術,術中見腎盂,輸尿管重度擴張,捫及輸尿管上段結石約6 cm×8 cm×5 cm。以尖刀切開擴張腎盂、輸尿管,完整取出結石。結石表面堅硬,灰白及褐色相間,剪除部分擴張腎盂,輸尿管,縱行切開輸尿管上段,置F6DJ管,用5-0、4-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重造腎盂、輸尿管。2討論本病例缺乏典型臨床表現,屬偶然就診時發現。輸尿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結石形狀各異,有多角形、卵圓形。大者像黃豆,小者似米粒。此病例結石相對巨大,屬罕見病例。泌尿系結石主要分為代謝性和感染性,其中感染性結石約占5%~15%。感染性結石治療方法應以外科治療為主,感染性結石生長非常迅速,4~6周即可成為充滿整個腎盂的鑄形結石,因此,一般認為,較大結石更可能為感染性[1]。此病例由于巨大結石刺激,輸尿管內壁發生損傷,導致內壁炎癥反應、變性、增生,缺乏正常組織的彈性及收縮功能。經手術切開取石,切除變性的輸尿管,行腎盂輸尿管整形術,將切除的輸尿管送病理檢驗,其報告為右輸尿管黏膜出血、水腫,肌層增生伴慢性炎細胞浸潤。術后47 d經膀胱鏡下拔除DJ管,復查KUB,超聲波及腎功檢查,未見異常。參 考 文 獻
[1] 施劍靈,魯軍.經皮腎鏡取石術后發熱的影響因素及其預防[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0,31:571.
(收稿日期:2011-10-25)
中圖分類號: DF7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8-0052-02
一、取保候審的內涵及其優越性
取保候審是指偵查、和審判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被刑事追訴而又未被刑事羈押之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以保證隨傳隨到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作為一種非羈押性的強制措施,取保候審在實施過程中保障了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節省了司法資源,減輕了國家的負擔,鈍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蘊涵了重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保障的思想,是刑事訴訟追求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雙重價值目標的有機結合,具有不可忽視的司法和社會意義。
二、目前我國法律適用中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取保率低,存在當用不用現象
目前我國取保候審的適用率,整體上較低且多發生在偵查階段,其它階段適用較少。對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當用取保候審而不用的現象較多,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對取保候審的認識不到位
執法人員在“重強制手段,輕權利保障”的觀念影響下,執法實踐中偏好使用羈押手段,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數遠遠低于被逮捕的人數。另一方面,不少犯罪嫌疑人由于法律知識的缺乏,誤認為被取保候審便是訴訟程序結束。在取保候審期間,不能很好地遵守法律規定的義務,妨害訴訟的正常進行。同樣由于誤解,被害人一方認為檢察機關不予批準逮捕便是將犯罪嫌疑人無罪釋放,上訪不斷,為減少案外負擔,執法人員往往盡量減少適用取保候審。
2.立法不完善,不易操作
(1)取保候審的方式單一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公檢法機關決定適用取保候審時,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從而限定了我國取保候審的兩種方式:保證人保證與保證金保證。取保候審在方式上過于單一,缺乏可操作性,不能保證取保候審的有效適用。
(2)取保候審申請權缺乏法律保障
法律規定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審,但這種申請權卻始終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申請人遞交了取保候審的申請后,一切均由司法機關掌握,缺乏法律救濟程序。司法機關對嫌疑人及其親屬的取保候審申請處理隨意,沒有制度規范,更勿論主動提出取保候審,從而使得很多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人被羈押。
(3)法條規定抽象,缺少相應解釋
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采取取保候審應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但法律對“社會危險性”并沒有明確的量化規定,實踐中往往是依靠辦案人員的分析與判斷來把握,缺乏客觀的標準,給辦案人員帶來一定的困難。另外對于“重大疾病”等取保候審的條件也沒有認定途徑和標準的相關規定。
(4)未對未成年人取保候審做出特殊規定
在實踐中,雖然大部分辦案人員都認為應當在取保問題上給予未成年人更為寬松的待遇,但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未將未成年人案件同成年人案件取保候審問題區分開來,有關強制措施的具體規定仍處于空白狀態。在具體案件的辦理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這一因素對是否取保候審的決定并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未成年人取保候審的比率較低。
(二)取保候審適用程序不規范,存在濫用現象
1.保證金的收取、管理、沒收、退還等環節不規范,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特別是沒收保證金程序不規范,甚至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據調查公安機關以傳迅未及時到案為由沒收保證金的比例最高,保證金在某種程度上被轉化為一種處罰手段。沒收保證金以后,沒有重新擔保或變更為其他強制措施,更多的是沒收以后不了了之。
2.取保候審功能異化,對不應取保的人濫用取保手段。如:將取保候審作為處罰手段、代替結案、代替釋放,借取保候審“下臺階”,甚至逃避承擔賠償責任;一些辦案機關為了“創收”,受利益驅動或辦“關系案”、“人情案”,只要犯罪嫌疑人提供高數額保證金就予以取保候審,甚至將一些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暴力犯罪的嫌疑人也取保候審。
(三)對被取保人監管不力,存在脫管現象
執行機關對被取保人、保證人缺乏有效的監管方式,監管工作難以落實,對違規行為沒有明確的刑事上的不利后果,被取保人逃跑、毀滅證據、妨礙司法程序和證人作證,甚至重新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刑事訴訟法對具體的監管機關規定不明。嫌疑人被取保候審后,是由哪個機構監管?實踐中缺少對這類人的統一管理,基本上處于放任自流狀態。特別是異地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與執行機關脫節,監督不到位,往往出現脫管現象。
2.缺少限制性較大、操作性較強的懲處措施。根據我國有關司法解釋,對于棄保行為,最多是沒收保證金或者采取強制措施,并沒有實體上的法律責任,使得相當一部分被取保人置保證人、保證金于不顧,棄保逃跑。
3.執行機關無暇顧及。執行機關一般是基層派出所,由于“人少案多”的工作壓力,不能切實履行監督、考察職責。一些被取保候審人員往往以外出打工為生,經常會出現“不經批準隨意離開”的現象。對可能出現的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等情況,更是無法預防與控制。
三、中國取保候審制度的理性構建
(一)轉變司法理念
1.樹立人權保障基本理念,尊重公民權益
維護和尊重人的尊嚴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境界,也是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價值目標。基于人權保障理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等待審判時原則上應當是自由的。因此,我們應確立并貫徹“羈押為例外,不羈押為常態”刑事司法理念,在刑事程序領域里,切實執行無罪推定的基本原則。我們必須明確,取保候審申請權是公民的一種權利,非因法定條件不得剝奪。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任何訴訟階段都有權申請取保候審,羈押只能是非常規措施,只能根據法律的明確規定予以實施。
2.正確評價取保候審法律價值,完善辦案機制
取保候審應當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而不是“人情”、“關系”,更不是創收手段,辦案機關只需保證取保候審的審批條件、程序合法即可,不應有法律以外的考慮。實踐中,應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合理的評估機制,鼓勵和倡導依法適用取保候審。對于辦案中適用取保候審比例大且成功率高的,應給予更高的評價,甚至給予表彰和獎勵,以促進司法機關更多地適用取保候審。
(二)完善法律制度
1.明確取保候審的對象和條件
立法應當明確取保候審的范圍和條件,區分“應當取保”、“可以取保”、“不得取保”的標準。在英美法系,不準保釋有明確的法定條件,且必須經過證明才能拒絕保釋。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保釋制度的做法,以列舉方式明確不予適用取保候審的對象和條件。除法定不予適用的情形外,均得準予取保候審。
2.賦予當事人一定的救濟權
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為自己符合取保候審條件而不被取保候審的,或取保候審不應撤銷而被撤銷的,有權在收到相關文書后向決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還可向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請求復核。
3.建立多元化、體系化的保證方式體系
一是增加具結保證,對于某些具有勞動能力、有固定收入或者其他固定財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其犯罪較輕、違反取保候審義務的可能性比較小,只需根據自我具結的保證書便可獲釋。二是針對特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單獨使用人保或財保,也可以人保和財保并用,甚至保證人在必要時也可承擔部分保證金的支付。
4.加強對被取保候審人的監管
首先,增加監管方式,完善監管制度。一是執行機關應有明確的告知義務,告知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含義及有關規定。二是建立主動匯報制度。可以讓被取保人定期自動到監督機關報告,并回答監管人員的提問,制作筆錄存檔。三是監督機關應當定期對被取保候審人檢查或調查,確立取保候審期間的共同監管機制,建立跟蹤、監督、考核制度,監督其是否遵守有關規定。其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我國對取保候審期間脫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酌情從重處罰,對保證人違反保證義務應加大處罰力度,而對遵守取保候審義務的犯罪嫌疑人在程序和實體處理上體現從寬精神。我國可以借鑒英國的做法,立法可考慮規定:撤銷具結保釋、逮捕歸案、沒收擔保物、構成脫逃罪與前罪實行數罪并罰和追究保證人不履行保證義務的責任等措施。
5.調整取保候審的適用期限
立法上應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除對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或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適用十二個月的期限外,對其他取保候審對象應縮短相應的期限。對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6月。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司法效率,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也可減輕執行機關的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