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02:56: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常用關聯詞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標調規則:看見a母別放過,沒有a母找o、e。i、u并列標在后。
3.u上兩點省略的規則。(遇到j q x,摘掉烏紗帽)
二、漢字:
1.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間架結構。 2.查字典:能夠熟練地運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3. 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能夠準確認識小學生階段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以及多音字的各個注音和組詞,以及形近字的辨別。)
三、詞語:
1.成語、歇后語。 2.量詞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夠準確填出數詞與名詞之間所適合的量詞的、地、得用法:①詞前面的修飾成分,用“的”字銜接,作名詞的定語; ②動詞前面的修飾成分,用“地”字銜接,作動詞的狀語; ③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補充、說明成分,用“得”字連接,作動詞或形容詞的補語。 “地”后面跟動詞,比如大聲地唱;“的”后面跟名詞,比如我的鋼筆;“得”后面跟形容詞,比如跑得快。 3.近義詞、反義詞的詞語歸類。能夠熟練填出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 4.詞語的仿寫。仿照所給例子,能寫出相同形式的詞語。如:AABB式(高高興興)、ABB式(綠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 (商量商量) 5.常用的八種關聯詞。
四、句子:
1. 擴句、縮句、整理句子順序。 2.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反問、設問、反復、排比、夸張、對比。能準確說出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并簡要說出其作用。) 3.四種句式的互換:a陳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與否定句;c陳述句與反問句;d直接敘述與間接敘述的互換。 4.八種病句的類型。a成份殘缺;b詞序顛倒;c用詞不當;d前后矛盾;e搭配不當;f意思重復;g分類不當;h指代不明。 5.格言、經典詩句以及小升初必備古詩80首的背誦及默寫。
五、標點:
11種標點符號:句號、逗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破折號、分號。(能正確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標點符號,并能夠說出省略號、破折號在句中的作用)
六、閱讀
1.朗讀、默讀和背誦。
2.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分辨實寫與聯想的語句。了解聯想與比喻的異同點。
4.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5.體會文章詳略的方法及作用。
6.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7.人物描寫的外貌描寫中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五種描寫方法。
七、寫作:
(一)應用文 請假條(借條、收條和領條)、日記 、留言條、通知、啟事、信件(書信、感謝信)、寫板報稿、 (二)大作文。
1.側重敘事的記敘文。
①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②記敘的順敘:順敘、倒敘、插敘、補敘、記敘五種。順敘:事情發展順序、時間順序、地點轉換。
2.側重記人的記敘文。
①選擇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來寫。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來寫。
3.寫景、狀物的記敘文
①抓住特征,準確描述。
②空間順序: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大到小,從里到外,從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
材料作文:擴寫、續寫、改寫、縮寫、看圖作文等。
備注:在小升初考試中還會涉及到百科知識的考查,在這一方面主要靠學生平時的積累。
附件一:
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韻母: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附件二:
關聯句分為8種類型:
1.并列關系。各分句間的關系是平行并列的,如:“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又……又……、既……又……、一邊……一邊……、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關系。各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分句有先后順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動作后,我就照著樣子做。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接著……、……就……、……于是……、……又……等。
3.遞進關系。分句間是進�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草案)》��奇異,而且物產豐富。”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不但……而且……、不僅……還……。
4.選擇關系。各分句列出幾種情況,表示從中選出一種,如:“我們下課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還是……、要么……要么……、寧可……也不……、與其……不如……等。
5.轉折關系。后一個分句與前一個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對,或部分相反。如:“雖然天氣已晚,但是老師仍在燈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雖然……但是……、盡管……可是……、……然而……、……卻……等。
6.因果關系。分句間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如:“因為這本書寫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歡看。”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因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等。
7.假設關系。一個分句表示假設的情況,另一個分句表示假設實現后的結果。如:“如果明天下雨,運動會就不舉行了。”
結合典型的語用現象學習語法修辭
語法決定所說的話或者寫的句子是否符合基本規則,不符合,則是錯誤的,不能接受的;修辭是說話或者寫文章是否得體。兩方面都有基本的規則。課標指出這些知識的教學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怎樣才能結合實際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實際”是一個關鍵點。什么是語文的實際?也就是各種會運用到語言文字的典型場景,它遍布于課堂、家庭和社會生活之中,做個有心人,就不用刻意去尋找。比如,課堂上用到的課文,作為成篇的材料,必然涉及語言組織的規則以及語文知識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借典型的語用現象來點明其中的語文知識點,并結合課文的整體來探討該特定語文知識點在整個文章表現中起到的作用。社會生活則是語文更大的用武之地。學生要與人交往,而且往往是獨立地去跟別人交往,在這些交往過程中,就要用到語文,如何讓自己的講述變得生動,如何讓自己的論辯更為有力,等等,都會涉及一些重要的語文知識點,還有社會上各種報刊、電視、網絡等傳媒信息等,這些豐富的語文生活都是語文知識的外在表現形式,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意識到了語文知識教學的“實際”所在。
語文關乎具體應用,對于任何一個熟練的普通話者來說,知道怎樣運用是對的,怎樣是不對的,也就是有語感。一旦能提取、概括自己的語感,推導出規則,那就是一個有自覺意識的語用者;如果能把自己的這些提取與概括傳給學生,那就是一個優秀的語文教育者。有了這個基本目的,其實是有很多途徑可以利用的,比如,不一定從概念出發講詞類的分別,但通過對對子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類別的詞;做替換練習,在某個位置上換不同的詞語,體會更換之后的差異,實現對不同詞語用法的把握;做轉換練習,發現一個句型和其他句型的關聯與區別等等。這些途徑來自于語文實踐,來自于我們在課堂上的靈活處理。
有位教師執教老舍的作品《母雞》,在一個具體的知識點“關聯詞”方面,她是這樣設計的:
《母雞》一文有一段內容是這樣的:“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學生通過讀后理解,能感受到母雞的勇敢,它對兒女們的保護是時時刻刻的。
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問學生:“在這句話中哪些詞最能讓我們感受到母雞的這種勇敢精神呢?”學生通過自己讀去感受,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來,是“不論”和“總是”。
然后,老師再讓學生看句子,感受一下這兩個詞,如果在句子中把其中一個去掉,句子會怎么樣。很多學生都感覺到,去掉了一個之后,句子不通順,句意也不清楚。于是老師便告訴學生,它們是一組關聯詞語,要同時使用才行。
之后讓學生感受這組關聯詞應該怎樣讀,是要讀輕些,還是讀重些,才能表達出情感,學生都感覺是要讀得較重一些;接著讓學生連續把這句話讀了兩遍,在讀中感受母雞勇敢的品質,在讀中感受這組關聯詞的意思以及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讓學生用關聯詞說句子,進行實踐運用。
從典型語用出發,而不是從語文知識出發,這是結合實際進行語文知識教學的核心要義。這位教師要講“關聯詞”,她的教學過程首先是讓學生把握整段話語的基本意義,體會到這段話語要傳遞的情感意義,有了這一體會作為前提,后面的教學就有了基礎。這個時候,再請學生找出是哪些詞最能突出話語的情感意義。自然引發學生注意這段話語組織的特點,學生成功地指出其中的關聯詞“不論”和“總是”。
這里,這位教師并沒有直接甩出陌生的術語“關聯詞”,而是仍然以直接的材料作為引子,很巧妙地采用了一種引入方式:“把其中的一個去掉,句子會怎么樣?”這其實是一種對比法,通過對關聯詞語的增刪來體會話語意義上的變化。這樣,學生就可以自己通過實踐體會到關聯詞語的功能和使用規則,而他們對通過自己的思考體悟到的知識,印象是很深的。這個時候,點出“關聯詞”這一核心概念,時機才是恰到好處的,因為學生已經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思考與實踐走到了這一步,但更高一層的提升仍需教師點撥。這幾步看似平常,其實清楚地體現了這位教師對如何結合實際進行語文教學的良好把握。
回到實際中去,是鞏固語文知識的必由之路。語文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語文知識提煉自實踐,最終也要應用到實踐。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點出關聯詞的知識點后,教師又讓學生通過重讀去鞏固剛才的體會,而且還進一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造句子。這樣,語文知識就真正落實到實踐中了。當然,落實到實踐中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不僅僅是造句這一條通用途徑,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課外作品的時候找找類似的關聯詞,以及在日常對話中發現此類關聯詞的合理運用甚至錯誤運用,拿來大家一起討論,等等。語文知識作為信息傳遞中的節點,一方面,通過信息接受(理解、體會)來發現語文知識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通過信息表達(寫作、交流)來發揮其功能。這樣,才算是相得益彰,而不是將語文知識孤立起來談,顯得干癟、無趣。
課標在附錄中有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可以結合類似的教學實際滲透這些知識,也可以在單元、學期末進行總結梳理,但不必孤立地去講授這些“知識”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親歷”典型語用現象始終是第一位的。
從語境出發學習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與漢字一樣,是漢語普通話書面語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書面語表達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自然是必要部分。像漢字的學習一樣,標點符號的學習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標點符號的學習又有其獨特之處。漢字教學時,主要依據兩方面,一方面是漢字體系的結構順序,從簡單的基礎字開始,另一方面是兒童認知心理的特點。根據這兩方面來考慮如何將口語形式與漢字聯系,從而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形、音、義和用法。標點符號教學時則要考慮到它們很大程度上是與書面語結合,在口語中沒有直接匹配的語音形式。如果要找標點符號在口語中的對應物,主要是與停頓、延長、輕重、升降等語調相關。因此,給小學生講授標點符號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跟漢字教學有很大不同。
跟漢字相比,標點符號的數量有限,但使用頻率非常高。為此,課標對最常用的八個標點符號做了要求,而且有按學段逐步推進的細致安排,這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其中,強調要結合閱讀和習作教學,認識標點符號和體會其功能,而不是把標點符號單獨提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這充分遵循了先理解后實踐的理念。具體的細節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學段,“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第二學段,“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第三學段,“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可見,小學階段最常用的八個標點符號和教學順序都很明確,即第一學段: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第二學段:冒號、引號。第三學段:頓號、分號。小學階段依次掌握這八個標點符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這也就滿足了這一階段閱讀和書面表達時的需要,這與在此階段只需要掌握部分常用字的道理一樣。
標點符號在書面表達中主要起兩種作用,一是分隔,二是表達語氣。所有的標點符號都必須在可停頓的地方標示。比如:“我是中國人,喜歡喝熱水。”不能標成:“我是中國,人,喜歡喝,熱水。”在口語中,我們可以借助停頓——停頓還分長短——來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組織語言。聽話者通過說話者的停頓來幫助理解語句內容的組合。這是十分重要的。在現代標點符號出現之前的古文表達中,如何停頓是不明確的,因此,閱讀時,句讀就成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直到今天,考查對某段文言文理解的重要形式就是點斷和標點。也就是說,知道句子在什么地方停頓,對句子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換句話說,教標點符號,不僅要教標點符號的功能,還要結合起來教如何分隔表達的內容,寫一段話,哪些地方要停頓,哪些地方要大停頓,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體會。學生明白了停頓,就知道該在什么地方用標點符號了,這時候再結合標點符號的不同作用進行學習,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就有了基礎。比如,逗號是小停頓,句號是大停頓。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明白在不該停頓的地方標點就是錯誤地使用標點符號,因為這會引起讀者的錯誤理解;也可以明白標點符號使用的靈活性,在一個很小的自然段內“一逗到底”并不一定是多么嚴重的問題,因為大停頓、小停頓的區分并沒有絕對標準。
標點符號另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表示語氣。一般來說,有四大類型的語氣,即陳述、疑問、感嘆、祈使。對應到標點符號上,陳述句用句號,疑問句用問號,感嘆句用感嘆號,祈使句也用感嘆號。會使用這些標點符號,首先要明白以上四大類型語氣的分別。這些語氣在口語中是通過不同的語調表現出來的,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感受這些語調的區別,當對這些語調和語氣有了認知基礎之后,再教學生在書面表達時這些不同語氣對應的不同標點。
標點符號不止以上八個,但有了這八個作為基礎,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通過語境理解新的標點符號的功能就不是很難的事情了。
成語的教學需要基礎研究
一般都認為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在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成語教學,卻又缺乏章法,比如,小學階段要教哪些成語?哪些先教,哪些后教?一個成語要教到什么程度,其來源、結構、字面義、比喻義是不是都要涵蓋到?如何檢測成語的掌握?這些都是令一線教師頭疼的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于對成語在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系統科學的研究。
如果想要對小學階段的成語教學有良好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哪些成語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這個問題可以參考識字寫字教學。要想對識字寫字教學有良好的把握,自然要綜合考慮不同漢字的分布特點、兒童的認知特點、漢字的體系特點等,隨著課改的深入,識字寫字的研究逐漸科學化,經歷了從集中識字到識寫分開,從常用字到基礎積累字等的重要轉變,逐漸總結出從受教育者出發,指向實際運用能力的切實提高這一思路。成語教學在這方面的認識才剛剛開始,缺少相關的研究積累,在課標中,只是在第一學段提到了“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也就是說,對成語教學還沒有明確的指導,只是從興趣出發。隨著科學研究的推進,語文教學需要推出成語教學的參考詞表。結合成語在各類語料(尤其是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類型)中出現的頻率,再考慮該成語涉及到的漢字與識字表的配合,以及字面義和比喻義的差異等方面,可以綜合得出科學的小學生成語表,為循序漸進的成語教學提供良好的參考。在這個成語表研制出來之前,一線教師也可以根據這些原則,自己來把握哪些成語適合教給小學生,可以教到什么程度等,比如,“狼奔豕突”就不宜讓小學生掌握,但“雞飛狗跳”就可以。課改這些年的經驗發現,一線教師只有更新了教學理念,教學實踐才不會呆板僵化,學生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能力。
如果對成語的使用和功能略作觀察,可以發現其在口語中用得較少,但在書面語中相對多見。小學生開始比較大量的閱讀和寫話習作練習一般是在中、高年段,因此,在第一學段只要求小學生對成語有興趣即可。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安排了識字表、寫字表,二年級上冊安排了詞語表(涉及部分成語),都沒有專門安排成語表,可見,不需要提前對學生做過深的要求。在寫話和習作時要加強對成語恰當使用的引導,而不要簡單強調要用多少個成語。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比較使用成語表達和不使用成語表達的區別,讓學生意識到成語使用和書面語以及典雅性之間的關聯即可。
在如何教成語方面,有不少的資料,包括提醒教師注意分析字面義與比喻義的差距,考慮成語與古詩、文言文在字詞意義和用法上的關系,注意一些成語來源的故事性,體會成語工整對仗的節奏等特點,在成語教學中都是很有益處的;也有不少資料分析小學生學習成語時的各種常見偏誤,如望文生義等。這些都值得重視和借鑒,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加以利用。
一、漢族學生和朝鮮族學生在漢語習作中的特點及區別
(一)漢族學生漢語作文水平的現狀
1. 錯別字較少
漢字的積累是基本的前提,就像蓋一幢大房子需要大量堅固的磚瓦一樣。可見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積累漢字是必要的。正因為漢族學生的漢字掌握量較大,并且漢字教學的結構比較完整,所以其寫作的前提條件也較為完善,同時也為語言的豐富奠定了橋梁和堅實的后盾。
2. 跑題現象較少
漢族學生的漢語言教學的環境和日常生活環境為學生充分地展現出了其語言的意境和使用方法,使學生的行為思想更深層地與漢語接軌。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們的理解能力較強。隨著慢慢升入高年級,文章的主題更加明確,跑題的現象也很少。
3. 文章語意較為連貫通順
漢族學生們的漢語言的組織能力較強,并且前后連貫,雖然低年級階段也會出現語言不通順的現象,但慢慢升入高年級之后其語言的組織能力明顯呈上升趨勢,不斷涌現出令人驚嘆的學生文學作品。可見,在起初階段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都是很稚嫩的,但是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語言組織能力與書寫能力也會不斷攀升,只有孩子們與身邊的語言產生了共鳴,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語言。
(二)朝鮮族學生的漢語作文水平現狀
1.喜歡直言
也就是“直話直說”,不會用很多細膩詞語去修飾,主要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覺得該寫的都會寫出來,雖然傳達出了最真實的情感,但分辨不出重點。
2. 修辭手法模糊
為了使文章增添風采,修辭手法必不可少,朝鮮族孩子們喜歡使用一些固定的修辭手法,并不熟知更多豐富的修辭手法,導致文章不能呈現出更豐富的狀態。如:最常用的是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而其他更豐富的修辭手法則較為少見。
3. 詞語的使用常見不符合或夸張的狀態
像天翻地覆、無價之寶、驚天動地、串通等生動的詞語是朝鮮族學生們的文章中常見的詞語,它的目的是使文章表現出的意思成夸張的狀態,并能更好地形容事物的動態。可是上述三個詞語以及與它相類似的詞語都是不好駕馭的,想要使所要表達的東西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并不是這類夸張和直接的詞語的長處。
(三)朝鮮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習作區別
1. 選材范圍的差距
朝鮮族和漢族學生在習作的選材方面有明顯的差距,一半以上的朝鮮族學生都會從校園生活中尋找材料,而漢族學生是以接近一半的比例喜歡在日常生活及課外活動中尋找材料。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學校的教學質量,更多的還應該是學校著眼于學生的課外積累及創新意識的豐富。包括一些晨會、隊會、班會、課外拓展等等。因為,學校和家對于現代學生來說,以不足以成為完整的學習范圍了。
2. 修辭方法的使用范圍不同
漢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為增加文章的亮點會使用多種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復、設問等等。而朝鮮族學生在使用修辭手法方面表現的較為單一。
朝鮮族學生的作文片斷:“有一次,我帶出去玩,沒想到,它十分貪玩,等我回家,發現沒了,我們到處尋找,可是找了整個小區也沒有找到它。”
二、朝鮮族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想象空間較為狹窄
一個人的想象力在很多情況下,在很大程度上它取決于一個人的所見所聞。對于學校的學生來說它更多地取決于學校在課堂教學以外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如:博物館之旅、課外活動、美術參展等等這類各項趣味活動在漢族學校較為常見,朝鮮族小學普遍較少。
(二)缺少關聯詞現象較為多見
如:“都是以前的事兒,在我心里成為了永遠無法磨滅的回憶。”
從這段簡單的語句中,總感覺缺少點什么似的,正是關聯詞“但是”或“可是”,如果能加上它們,那么這段語句會較為完整。眾所周知關聯詞屬于文章中的靈魂階級,如果沒有它就會像殘缺的身體一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會非常不舒服。(朝鮮族學生的習作片段)
(三)在文章中存在搭配偏誤現象
如:“我深深地下決心,一定要報答叔叔(狀中),在別人來說不正常(固定),有樹有草的院子(并列)”。三個短句都有明顯的搭配偏誤的現象。正因為朝鮮族學生這么寫,是因為本身其日常用語也是這樣進行的,重在表達所要抒發的情感,而不是搭配是否有誤。
三、提高朝鮮族學生漢語寫作能力的綜合策略
(一) 利用課余時間多參加課外活動
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強,據調查孩子們的自由時間安排的并不樂觀。如:愛運動的孩子們總會在操場踢足球,踢毽子,跳皮筋等;而不愛運動的孩子們更喜歡在教室里捏橡皮泥,涂鴉等。
其實,孩子們的自由時間在周末時期就能充分滿足,在校期間應該充分把握時間,引領或帶領孩子們做更多地趣味活動。如:野外畫畫或”發現之旅”等。
(二)利用母語和漢語互換的思維模式,便向提高習作中的多種專業知識
朝鮮語和漢語是有共通性的。首先是語句的主謂語之規則,其次是關聯詞的存在意義等等。這些共通性的呈現狀態是非常明顯的,所以以思維模式轉換的方式技巧性地學習漢語,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選擇在漢語課中,利用5分鐘的時間追加一項學習項目,就是簡短的翻譯練習。
少數民族漢語習作教學的改革是一場艱難的旅程,想要真正取得改革的成功,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漢語教學模式,更應該拒絕模仿漢族人的習作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朝鮮族學生的漢語習作教學的新方法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為了提高朝鮮族人的漢語交流溝通能力的新決策。(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一、語感審讀法
對給出的語句先默讀或輕讀,根據平時的語言習慣感覺一下,如果覺得句子別扭,再作分析,辨明原因,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如“侵入我國的寒潮的路徑,不是每次都一樣的,這要看北極地帶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哪一部分氣壓最高,我國哪一部分氣壓最低所決定的”這一句,讀起來感覺不順暢。對不順暢的地方反復過濾,就會發現,“這要看……所決定的”屬句式雜揉,是一句話想這樣說又想那樣說造成的,應該刪去后可的“所決定的”。
二、枝干梳理法
筋脈梳理,就是用語法分析手段,劃分句子成分,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語、謂語、賓語),審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或殘缺等錯誤;再清理句子枝葉(定語、狀語、補語),仔細審查修飾成分內部是否有毛病以及與中心語的搭配是否得當。枝干梳理法適合檢查成分殘缺和搭配不當的語病。如“依據紀律處罰辦法,決定給予該隊員停止參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級隊比賽資格,并罰款人民幣4萬元”一句,通過劃分句子成分,很容易發現這個句子缺少動詞“給予”的賓語中心語“處罰”,屬成份殘缺。再如“老向我們講述了爬雪山、過草地,歷經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黨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這個句子的主干是“老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應將“一曲壯歌”改為“一個個故事”。
三、造句類比法
如果句意一時拿不穩,我們還可仿照原句的結構造一個常用的句子,經過分析比較,從而確定該句是否有語病。如有這樣一句:“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原因結構復雜,先將句子壓縮為“經驗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較它的結構造句:“值得他們的學習”“值得我們的參觀”。從比較中可以看出,原句多了個“的”字,應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字刪去。
四、錯例比較法
我們可以通過復習記住六種類型病句的一些句例,在考試時,將被判斷的句子與錯例作比較,很快地抓住錯誤的特點,辨別出病因來。例如我們記住了“三個學校的校長”這個例子,就不難確定“三塊漢白玉大理石的浮雕”的病因,它們都屬定語的停頓位置造成了歧義;記住了“開刀的是他的父親”,就不難判斷“這是名模孫燕攝于2002年11月的照片”的病因了,它們都因(“開刀的”“攝”)動作發出者兩可而造成了歧義。
五、邏輯分析法
有的語病不好從語法上查,就要看其是否違反事理,可從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多個側面進行邏輯分析。如“數百位死難者的親屬出席了隆重的葬禮”一句,讀起來比較通順,語法上找不到錯誤,可是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句子有歧義,“數百位”是修飾“死難者”還是修飾“親屬”不明確。又如:“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這一句子中的“仿造偽劣產品”的說法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制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
六、關系揣摩法
對于復句類型的病句,我們就不僅要分析每個分句的內部語法和邏輯,還要考查句子間的語義關系,除辨別關聯詞的搭配、位置外,還要注意關聯詞語表示的關系在該句中是不是成立。如“因為我喜歡語文,所以我討厭數學”,就是強加因果。又如2004年天津卷的“我們在本月中旬前后有個重要會議,所以現在就要好好準備”,就是一個濫用關聯詞語的典型病句,句子前后因果關系不成立,前一分句改為“我們這個重要會議即將在本月中旬召開”,就可以了。
書寫是一項基本要求,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書寫,培養學生感受美,愛好美。字如人生,字寫得好,人生精彩,字寫得差,人生也不怎么樣。
一、要求
1.作業封面。教師應指導學生,按照封面上的內容進行填寫,字的大小、間距應安排合理勻稱。一年級學生如果不會寫,老師就有必要自己填寫。字要正確、整齊、橫平、豎直、筆畫有力,字字分明,切忌草寫,給學生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
2.田字格的練習。對于田字格練習,小學生低年級必須認真按要求寫。要寫在方格的中央,不偏不倚,四周要留有空隙。我在教學之余適當要求學生訓練畫方格,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并適時穿插一些有關標點符號的占格知識,標點符號占一格,破折號占兩格。
3.一、二年級只能用鉛筆,三、四年級才能用圓珠筆。這點很重要,老師必須抓嚴,因為學生很不守規矩,本子經常涂涂改改,非常難看,老師批改也很累。
4.作業要標明課題,占一行,這樣便于老師批改。
5.漢語拼音,應嚴格按四線三格式來寫,要講清字母的上伸下延。
6.造句練習要頂格寫,詞后寫上破折號,破折號占兩格,然后再造句,關聯詞語應標上省略號,省略號占兩格,然后再造句。
7.作文題目占首行四格寫作文題目。每段開頭空兩格,作文發下后要求訂正錯字,并相應寫上訂正二字。
8.數學作業的算式題:一步計算題采用連等式,兩步以上的計算題采用遞等號,上下要對齊。
9.應用題抄題后另起一行列式解答。一行不能有多式答語,不能直接寫在算式的后面,應另起一行。
10.作圖題,圖一律用鉛筆畫在題目的左邊。
11.對于訂正的作業,應在當天作業的前面寫上“訂正”二字,這樣有利于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
二、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也應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效果
1.老師每次都要認真批改、評分,并填寫日期。
2.老師評分要用紅筆,對學生的錯題要及時訂正,并用批改符號做標記。
3.單元測試要作出簡要記錄及時總結、講評,并將分數登記在冊,以作學生評定之用。
4.適時對學生作業優秀者進行表揚。老師的表揚應正面,激勵的話偏多寫,而反面、打擊的話要少寫。
5.打勾切忌潦草①特別是低年級,因為低年級學生不易辨清。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163-02
語言學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畢業班語文課。臨近畢業,工作重點放在升學總復習。同時要面對升學考試,時間短,任務重。
為了使復習系統化,一般應該采用先分類后綜合的復習方法進行復習,把小學階段學過的知識分成三大類;基礎知識、閱讀、寫作。
1 基礎知識教學中的應用
1.1 漢語拼音。這部分的復習要求是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會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熟練掌握聲母、韻母、聲調、整體認讀音節。能給拼音注上漢字,能準確熟練地拼讀、書寫音節。利用漢語拼音識字、正音、閱讀、學習普通話。
1.2 漢字。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階段要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要求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學過的字要懂意思,大部分會用。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正確認讀、書寫和運用形近字和同音字,防止出現錯別字。能熟練的運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在訓練中,學生的作業出現了許多的錯別字,我就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輪流到黑板上聽寫,再讓其他同學改正錯別字。對于經常出現的錯別字如:游泳的“游”,今天的“今”,要進行強化訓練。
1.3 詞語。詞語部分要求學生理解學過的詞語,并能正確讀寫。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并能正確運用。能用詞造句,正確搭配詞語,選詞填空,進行詞語歸類。能正確辨析和運用常見的同義詞、多義詞和反義詞,體會詞語的感彩。能掌握結構助詞“的”、“地”“得”和時態助詞“著”、“了”、“過”的用法。注意積累詞語。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歸類不準確,原因在于知識面太窄,理解能力差。在選詞填空中由于對詞的理解不深,經常選錯詞,在補充成語部分經常出現錯別字。
1.4 句子。對句子的復習要求是,能運用語言學的語法規則認識常見的幾種句式。理解句子的結構關系,能辨析和修改病句。學會分析句子,理解句子含義和表達的思想感情。能運用比喻、夸張、擬人、排比等常用的修辭手法。能正確運用標點符號。在復習修改病句時,學生常常誤改病句。這項內容是對句子的綜合考察。通過判斷句子正誤修改病句,可以提高語言表達和分析判斷能力。常見的病句類型和修改方法有:①成分殘缺。可以添加。②羅嗦重復。可刪除。③用詞不當。可修改。④搭配不當。可以換。⑤誤用關聯詞。可替換。⑥詞序顛倒。可轉換。改成轉述句這部分內容也常常出錯,需多加練習。
2 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進行閱讀訓練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背誦或復述指定的課文。能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能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外表和內心,分辨事物和聯想,動態和靜態。注意文章的細節,了解事物的聯系與變化,事情的前因后果,從而理清文章的條理。這部分的訓練形式是閱讀短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題。這里的“短文”是指句群以上(段、篇)的語言單位。回答問題有:①給難字注音,詞語解釋,理解句子含義,修辭手法。②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③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中心思想。④回答有關文章內容和 寫法上的一些問題。其中,②、③ 、④是閱讀考查的重點。
3 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寫作是運用語言學的理論把語言轉化成書面語的過程,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寫作是小學階段的重點,也是難點。小學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是對字、詞、句、篇的綜合考查。要求會寫簡單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做到思想健康,有中心,有條理,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注意不寫錯別字。學會常用的標點符號。具體要求是能按要求敘事、記人、寫景、狀物,做到認真觀察事物,內容具體真實,有條理,重點突出,抓住特點。掌握命題作文的一般步驟,審題立意,選材編寫提綱和修改作文。會寫一般書信,讀書筆記,通知等常用應用文。會擴寫、縮寫、改寫和續寫。
作文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3.1 審題: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通過審題理解題目意思,明確寫作要求、重點和范圍,寫出的作文才符合題意。審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明確寫作對象。弄清是寫人還是寫事,寫景還是狀物。②明確題目重點。重點指題眼和作文的中心,只有抓住題眼才能做到突出中心。③明確寫作范圍。題目一般在對象、時間、地點、數量、領屬等 方面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如:《我愛我的老師》對象是“老師”而不是同學,是“我的”而不是別人的老師。而《我們班里的活雷鋒》,對象則不限一個,可以寫兩三個。
3.2 確定中心:寫作文有明確的意圖,也就是要有明確的中心。拿到一個題目,怎樣迅速而準確的確定中心呢?①把握題目要求。②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中心。以感受最深的一點確定中心。如:《童年趣事》可抓住兩方面確定中心。一是“童年”,只有“童年”才會有許許多多難忘的“趣事”。二是“趣事”只有趣才能至今難忘,這是童年生活的特點。
3.3 選擇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過敘述具體的事實來實現的,這些具體事實就是文章的材料。因此,中心確定后,就要認真選擇材料。材料選得好,就能有力地表現中心。選擇材料要做到:①圍繞中心。②新鮮典型。③真實有意義。材料只有真實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使人受到深刻地教育。
3.4 組織材料和編寫提綱:有了好的材料并不等于有好文章,還得把這些材料巧妙的加以安排使之順理成章。安排材料著重考慮兩點:一是哪些先寫,哪些后寫,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做到中心突出。
3.5 寫作、修改: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根據作文提綱的順序進行創作,寫完后要反復修改才能完稿。
1、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學會拼讀識字、詞、句。
2、認識大、小寫字母,熟記字母表,按順序寫出大、小寫字母。
3、累計識字3000個左右,常用字會讀、會寫、能用(音、形、義結合) 4、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順序,能初步體會漢字的書寫(筆畫、筆順、結構、部首、偏旁)的勻稱,整潔美觀。
5、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運用字(詞)。
6、學會(三種方法)、詞典等工具書理解字(詞)。
(二)詞匯(成語、疊詞、近反義詞、相對詞、多義詞、對子、短語、俗語、諺語、歇后語等)。
1、重視詞語的積累,能分類識記,理解運用。
2、能獨立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理解詞語,并區別口語、書面語、褒義、貶義、表面意、喻意,多種意思的表達中正確運用。
3、初步了解關聯詞,能恰當運用在語言環境中。
(三)語句(名言、警句、詩詞句、關聯句、修飾句、改寫句、擴充句、改病句、組句成段、給句加標點等)
1、能在語境中積累運用名言、警句,并理解關聯句、修飾句、詩詞句。
2、能恰當地改寫句子,使句子具體生動,富有情趣。
3、能準確感悟句子,學會修改病句,理解句子蘊含著的意思。
4、能從句子中想像并運用音樂、圖畫等表達方式,體悟句子意境含義。
二、復習安排
三、復習題:
一)漢語拼音基礎及提高
1、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下列字母,并在括號里寫出相應的大寫字母。
t q r n m b l a h d ( )
2、將下列字母分類
zi ɡ yu w u ɑnɡ yinɡ inɡ ch chi
聲母( ) 韻母( ) 整體認讀音節( )
3、寫出對應的大寫小寫字母
G( ) q( ) m( ) f( ) R( ) e( )
4、給帶點字的音節補充完整
舅舅(j ) 推舉(j ) 蕃茄(q ) 缺少(q ) 供應(g ) 湖泊( o) 堵塞(s ) 廣廈(s )
5、拼音寫字組詞
jiānɡ:( )要 豆( ) 凍( ) 邊( )
chnɡ:( )實 ( )市 ( )現 ( )認 路( ) biàn:( )論 ( )別 ( )子 ( )更 ( )地 yōu:( )閑 ( )靜 ( )愁 ( )秀 性命( )關 mù:開( ) 羨( )( )碑 ( )色 ( )捐
( )浴 ( )錄 放( ) 和( ) 肅( )
jìnɡ:門( ) 潔( ) 寂( ) ( )賽 ( )然
環( ) 寶( ) 尊( ) 疾風知( )草
jīnɡ:( )彩 ( )瑩 jǐnɡ:風( ) ( )察 pīn:( )湊 pín:( )困 pǐn:( )嘗 pìn:( )請
shì:( )界 ( )樣 ( )卷 形( ) 裝( ) ( )言 ( )合 教( ) 解( ) 宣( ) jiǎo:( )猾( )幸( )潔 打( )( )納( )健
6、讀正確下列字,寫出音節
拈( )輕怕重 丟三落四 瞠( )結舌 剛愎( )自用
辣( )椒 勉強( ) 寧( )愿 省( )悟
棘( )手 倔強( ) 安寧( ) 破綻( )
會( )計 郵差( ) 喝( )彩 的( )確
7、根據拼音在括號里選擇一個正確的字或詞畫上“√”
shēnɡ(森 生 勝) xīnɡ qī(星期 新奇) fǔ(虎 斧 服)
8、讀拼音、寫詞句、用標出整體認讀音節
kānɡ kǎi kuí wú xiá xiǎnɡ ào mì zí xún
( ) ( ) ( ) ( ) ( )
kù’ ài pí ǎo tú àn lián ǒu jī
( ) ( ) ( ) ( ) ( )
xīn shǎnɡ ān wi chánɡ shì jiàn kānɡ yùe ěr
( ) ( ) ( ) ( ) ( )
yú l shū cài bài fǎnɡ wi xi mánɡ lù
( ) ( ) ( ) ( ) ( )
yōu lǜ diǎn zhuì yán jùn yún chn qīnɡ ch
( ) ( ) ( ) ( ) ( )
m fàn dān wù jiǎn yu miǎn lì jùn qiào
( ) ( ) ( ) ( ) ( )
qīnɡ xī biān jiānɡ duàn liàn là zhú yōu yǎ
( ) ( ) ( ) ( ) ( )
jīnɡ yínɡ shùn jiān táo y hǔ p là jiāo
( ) ( ) ( ) ( ) ( )
yí hu guān jiàn qíng xù zì hài fēng bēi
( ) ( ) ( ) ( ) ( )
bǎnɡ yànɡ zēnɡ yuán zhān yǎnɡ liú lǎn hú di
( ) ( ) ( ) ( ) ( )
xiōnɡ yǒnɡ png pài jīnɡ táo hài lànɡ bǐnɡ zhú y yu
( ) ( ) ( )
xiōng yǒu chng zhú diào bīng qiàn jiàn shǎng xīn yu mù
( ) ( ) ( )
guānɡ mínɡ lěi lu xīn yu chnɡ fú hū lún tūn zǎo
( ) ( ) ( )
xuě zhōnɡ snɡ tàn jū ɡōnɡ jìn cuì sǐ r hu yǐ
( ) ( ) ( )
zhǎn dīnɡ ji tiě jīnɡ chnɡ suǒ zhì, jīnɡ shí wi kāi
( ) ( )
yì sī bù gǒu guān yīn sì jiàn , rì yu rú suō
( ) ( )
二)、漢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漢字,規范整潔寫在田字格上。(5個)
添 晰 疆 勃 試 寄 磊
序 率 蔑 幽 粼 忌 抑
2、先加偏旁構成不同的漢字,越多越好,再選一個組兩個詞。
直 ( )( ) 俞 ( )( )
顓 ( )( ) 每 ( )( )
逡 ( )( ) 肖 ( )( )
僉 ( )( ) 莫 ( )( )
3、寫出帶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再選兩個各組一個詞。
門 ( )( )十 ( )( )
山 ( )( )疒 ( )( )
4、請在“”、“日”、“木”字上各添兩筆,寫出盡量多的不同的字。
口
日
木
5、選字組詞
(暮 幕 慕 墓 摹)愛( )開( )掃( )銀( )( )色降臨
(燥 躁 澡 噪 造)( )詣 ( )音 洗( )干( )急( )暴( ) (練 煉)鍛( )熟( )老( )提( )磨( )教( ) (在 再)( )接( )厲歷歷( )目( )所不辭 ( )三考慮
(仿 妨 防 訪)( )礙( )備( )害( )造 ( )患未然
預( )拜( )模( )何( )明查暗( )
6、寫出“1——10”這十個數字的大寫漢字。
小升初語文總復習教案-漢語拼音和漢字-通用版││小學-旗下的小學(),為您免費提供小學語數英等各學科的海量教學資源:試題、試卷、教案、課件、動畫課件、素材、作文、教學音視頻和拓展資料等。充分滿足您免費下載和上傳各類資料的需求。
7、啄木鳥治病,改正廣告語濫用成語的字。
百衣百順( ) 隨心所浴( ) 快治人口( )
騎樂無窮( ) 閑妻良母( ) 默默無蚊( )
愛不濕手( ) 有杯無患( ) 咳不容緩( )
別具衣格( ) 終身無汗( ) 口密腹健( )
一明驚人( ) 一寫鐘情( ) 燃煤之急( )
8、寫出帶點字的不同意思
東張西望( ) 張牙舞爪( ) 開張大吉( )
張燈結新( ) 張口結舌( ) 虛張聲勢( )
張皇失措( ) 張弓搭箭( ) 兩張油畫( )
丟盔棄甲( ) 甲天下( ) 甲骨文( )
9、下列漢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機械(ji) 愜意(xi) 省吃撿用 遵敬師長
B、蘿卜(bu) 允許(yǒnɡ) 入場券(quàn) 阻塞(sāi)
C、蒼穹(qinɡ) 娛樂(yú) 唇亡齒寒 拾金不昧
三)、詞語
1、選擇恰當的詞填空,剩下的自己搭配好
民主 決心 力量 技術 榜樣 團結 方法 友誼
樹立( ) 增加( ) 提高( ) ( )
發揚( ) 改進( ) 增進( ) ( )
2、學習填空
“益”字在字典里查 音序, 部首,再查 畫,字典里的注釋:①好處;②更好;③有好處的;④增加。下面各句中的“益”分別是什么意思。
(1)養花,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
(2)生日那天,我祝爺爺:福如東海,益壽延年。( )
(3)貓頭鷹、燕子都是益鳥,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們。( )
認讀書面語言的能力,指的是對文字符號的感知能力,或者說是對閱讀材料中的字、詞、句的認知能力。它是閱讀能力的基礎,因為人們在閱讀過程中首先必須識字,要能對字形認得清,對字音讀得準。同時,還要能準確地認讀由文字組成的詞語、句子。小學生在識字初期,常以一個字(詞)作為認讀的單位來閱讀,認讀能力低,經過訓練,逐漸學會以一個短語、一個句子為單位來閱讀,認讀的能力逐步提高。
培養認讀能力還必須注意:在強調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時,不可忽視對字義的了解;對形近字、多音、多義字,尤其要注意指導學生認清、讀好。
二、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
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是在認讀的基礎上,對閱讀信息進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詞語和能力
文章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詞語來表現的。因此,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首先要具備理解詞語的能力。要能正確地理解詞語的本義,隨著年級的升高,還要能理解某些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里的喻義,引申義,深層含義以及感彩。
(二)理解句子的能力
能夠通過理解詞語把句子的意思讀懂,對文章中能夠突出中心思想的句子,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對表達思想情感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抓得住、理解得對。
(三)理解語言結構的能力
在理解詞語、句子的基礎,要能了解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關系。進而領悟作者的寫作目的,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理解文章表達方法的能力
對小學生來說,指能夠理解一些初步的、簡單的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初步欣賞書面語言的能力
欣賞書面語言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能從欣賞的角度進行閱讀,并且具有初步的品評優美語句和寫得準確、鮮明、生動的詞句、段的能力。欣賞書面語言的能力以理解能力為基礎,是理解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對小學生來說,欣賞書面語言的能力不宜要求過高。一般從中、高年級開始培養,主要是要求他們在對課文已經有所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注意欣賞課文中的優美語句以及表達效果好的詞、句、段。
四、記憶書面語言的能力
記憶書面語言的能力,主要指識記、儲存、提取書面語言的能力,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
我們知道,閱讀首先接觸到的是有具體意義的文字符號,通過思維,感知文字所反映的事物,進行識字、識記分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有意識記是一種有目的、講效率的識記,教師應多指導。
保持(儲存),就是把讀中識記的語言文字長期地儲存在大腦里,保持與讀者閱讀的情緒,理解程度和閱讀的速度都有關系,而復讀的次數與保持的關系尤為密切,教師應做的工作,是要求學生通過重復閱讀鞏固記憶成果,對重要的課文或片段熟讀成誦。
當有某種需要的時刻,閱讀中所識記、保持的有關內容能迅速重現,使舊的與新知識相聯系,這就是提取。
培養記憶力,除了強調以理解為基礎之外,常用的主要方法是重復,學而時習之,讀回頭書,溫故知新,都是我國古人讀書的寶貴經驗。再就是動筆。摘抄或默寫句、段、古詩,可以加強記憶。
下面選一則短文閱讀練習,認真品讀這則短文,它基本上涵蓋了以上四個閱讀能力的結構: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架,這就是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未端趾骨也沒有失掉。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人們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頭大象正昂首闊步向前跑。
1.給下列詞語找近義詞(5分)
陳列——( ) 完整——( ) 保存——( ) 似乎——( ) 少見——( )
2.用“ ”線畫出表現黃河象高大的句子,用“ ”線畫出表現黃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句子。(2分)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3分)
(1)這段話的第一句可以縮為“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骨架化石”。 ( )
(2)“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未端趾骨也沒有失掉。”這句中的“連”字不能去掉。 ( )
(3)“人們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頭大象正昂首闊步向前跑。”因為這句中有比喻句“似乎”,所以這句話是比喻句。 ( )
4.看,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2分)
(1)“三米多長”意味著( ) ,可見這頭大象具有 ( ) 。
(2)“連……也……”可以看出這具象骨骼化石具有 特點,從這個關聯詞中可以體會出 ( )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 陳放 完好 保留 好像 罕見 2. 這具大象……大象牙 接著是……也沒有失掉 3. ①× ②√ ③× 4. (1)象年齡大 高大 (2)保存完整 驚嘆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了每個學段的復述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讓學生做到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5~6年級)則要求學生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復述側重的方面肯定是不一樣的,詳見中、高年級課文復述要求表:
從這個表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復述要求更多的是“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而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復述要求就是“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中年級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復述,這是一種詳細復述,目的是讓學生記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能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神情(必要時可以加上動作),教師可用提示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掌握作者的思路;還可引導學生在細致觀察課文插圖后詳細復述,使學習觀察和學習表達聯系起來。
高年級的復述,更多的是采用簡要復述,這種復述要求學生按照課文的順序敘述,并能把課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組織起來表達主要內容。
二、了解常用的復述策略
(1)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復述。復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將文中的一些優美詞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因此在指導學生復述時,可以將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拎”出來,在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后,邊看邊想,詞擴句,句串段,段連篇,逐步擴展。
2012年10月14日,江蘇省高淳縣陽江小學承辦了南京市小學語文“清晰目標、精選內容、有效設問”的聯片研訓活動。黃云龍老師執教的《天火之謎》,目標是指導學生復述課文,黃老師在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這一自然段,先寫( )接著寫( )最后寫(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擴充,從而達到復述的目的。
(2)利用課文插圖進行復述。課文插圖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復述,激發學生復述的興趣。學生根據優美的畫面,很容易就將課文的大概內容說出來了,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效果則會更加明顯。例如三(上)中的《三袋麥子》一文,講的是土地爺爺分別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之后發生在這三個動物身上的故事。書中剛好有三幅圖,畫的分別是土地爺爺和小豬、小牛、小猴在一起發生的事情,在復述的時候,如果能夠利用好插圖,學生復述起來就感覺容易多了。
(3)設計表格幫助學生進行復述。對于情節比較復雜的內容,老師可以設計一個表格,要求學生閱讀后完成該表格,隨后再要求學生根據表格進行復述,設計表格能夠有利于學生在復述時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四(上)的《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為了能讓學生復述好,可以先設計一張問題表格,讓學生用上文中的關鍵詞語將表格填寫完成,然后根據所填的關鍵詞語進行復述。
(4)利用表演幫助學生進行復述。對于一些童話類的或者是語言描寫較多的課文,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表演達到復述的目的。例如三(上)的《小稻秧脫險記》以及三(下)的《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由于文中的語言充滿童趣且所占比例較多,那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5)利用繪畫幫助學生進行復述。有些課文,可以通過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進行復述,學生邊畫邊說,讓畫畫和說有機結合起來,如三(下)的《恐龍》一文,則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復述。
(6)提出幾個關鍵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復述。教師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設計幾個重要問題,要求學生在閱讀后或聽后互相問答;然后引導學生適當借助關聯詞語把所有答案按順序串連起來進行口頭表述。
(7)編寫復述提綱輔助學生進行復述。寫作文編寫提綱可以很好地指導自己如何寫作,編寫復述課文提綱可以幫助學生記住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例如,有的圍繞主要人物,把課文的主要內容組織起來,如四(上)《九色鹿》一文;有的以事件發展順序為線索,概括事情發展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如四(下)《天鵝的故事》;有的則用一系列問題代替提綱等。
(8)抓住主要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復述。我經常在想:課文的復述有必要從頭到尾嗎?對于課文的復述,我個人認為:應該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展開,沒必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因為重點部分是文章的精華所在,這部分的內容文字優美,情感動人,結構清晰。抓住這樣的部分進行復述最能使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在復述時融入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三、明白復述時的心理策略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復述課文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個部分把握得好,能夠使學生將文中的語言吸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揣摩,上好每一節復述課,千萬不能有畏縮、一帶而過的思想。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當學生復述時,我們應多一份耐心,即便是當學生復述得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也依然要多一些等待,多一些方法,讓學生感覺到我們就是那春風、細雨,不斷地滋潤著他們的心田,讓學生意識到,其實復述沒有什么!
在作文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教師一定要把握其中要點,這樣才能讓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強。下面,就針對作文教學的訓練要點作簡要分析。第一,基礎積累。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基礎積累。作文寫作是在自身積累和經歷的基礎上,所展開的文字表述。若是自身沒有關于寫作的積累,那么即便有豐富的經歷或是深沉的感悟,都不能用文字將其表達出來,也就無法實現寫作。所以,作文教學訓練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積累。第二,素材構思。作文寫作就是將一些素材通過一定的構思轉化為文字,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作文的了解也不深入,以此在寫作時要通過自身能力將素材進行構思轉化,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第三,寫作技巧。作文寫作是對文字的加工創造,其本身是具有技巧性的。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針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訓練。讓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并將其運用到作文當中。第四,學生興趣。作文教學訓練的要點不僅僅在于作文寫作本身,學生興趣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要點。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興趣不高,那么教學效果也就不會很好。如果學生對于作文寫作具有濃厚興趣,那么教師只需要簡單驅動,學生就可以深入學習。
2.作文教學訓練的具體建議策略
2.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在作文教學當中,要對學生展開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需要將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寫作,展開訓練,如此必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寫,在寫中玩。比如,對于“動物園的一天”這個題目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一個“參觀動物園”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抽簽隨機分配角色,有的學生扮演游客,有的學生扮演動物,然后模擬參觀動物園的整個過程。借助這樣一個趣味化的角色扮演游戲,學生的興趣就可以被很快調動起來。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就可以對動物園形成更多的了解,甚至可以勾起自身關于參觀動物園的某些經歷回憶。這時在引導學生展開作文寫作,必然可以言之有物,具備很高的可讀性。2.2加強基礎積累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想要學生順利寫出作文,那么就需要重視起學生基礎積累的訓練。只有讓學生自身的積累增多,才能為學生鋪墊寫作基礎。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手段達到提升學生基礎積累的目的。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故事交流會,教師根據作文主題設置一個故事交流會,讓學生根據主題分享自身的一些故事,這樣通過相互交流,就可以增加學生的積累。比如針對“一件小事”這個作文題目,教師就可以設置“幫媽媽做過的事”這樣一個故事交流主題,讓學生分享自己給媽媽做過的一些事情。其次,可以拓展寫作閱讀。閱讀和寫作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寫作教學中,為了增加學生的積累,可以開展寫作閱讀這樣的訓練活動。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所要教學的寫作主題,事先準備與之相關的一些閱讀素材,讓學生展開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后,再讓學生結合閱讀感悟已經自身經歷展開寫作,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學生的作文寫作基礎積累更加豐富。2.3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在作文教學中,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需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思維水平得到飛躍提升,從而能夠面對寫作要求。具體來說,在思維訓練上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作文構思和想象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作文構思這個方面,由于小學生本身的語文素養不高,對于作文的認知較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盡可能簡單的方法向學生說明作文的構思思路。比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或是微課視頻,向學生講解作文構思的基本要點,確保學生可以形成理解掌握。其次,在想象能力培養方面,教師可以借助頭腦風暴等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想象力訓練。比如針對“記班級大掃除”這樣一個題目,教師就可以從“大掃除”這個詞語出發,讓學生發揮想象,說出一些關聯詞語,比如學生就說出“掃把”“水桶”“抹布”等詞語。然后教師從中再選擇一個詞語,讓學生繼續想象,一直持續下去,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2.4進行寫作技巧訓練。在作文教學當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具體的一些技巧方法。具體而言,寫作技巧訓練主要是針對修辭手法進行教學,而在小學階段最為常用的修辭手法就是比喻、擬人、夸張等,所以寫作技巧訓練就需要從這些修辭手法切入。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比喻這種修辭手法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比喻接龍的實踐活動,有教師先起頭:她紅紅的臉蛋像一個紅蘋果。然后學生從紅蘋果切入構造比喻句,如:蘋果紅紅的好像天邊的晚霞。下一個學生則從晚霞切入繼續構造比喻句,以此類推。如此,便可以讓學生的比喻運用能力得到強化提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其中訓練重點,針對新切入教學,從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基礎積累、培養思維能力和訓練寫作技巧等方面出發,促進寫作教學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燕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與對策【J】.學周刊,2014(36)
【2】粘江芬.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感悟【J】.學周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