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線咨詢服務,立即咨詢

400-838-9662 購物車(0)

農業院校應用型農業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3-03-08 10:18: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農業院校應用型農業人才培養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農業院校應用型農業人才培養研究

農業院校與鄉村振興具有天然聯系,農業院校的發展是新時代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鄉村振興也對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關乎國計民生,培養應用型農業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為培養農業人才的場所,農業院校能否及時調整培養結構、轉變培養理念,關乎鄉村振興大局。

1培養應用型農業人才意義深遠

1.1農業院校應用型農業人才的內涵與理論型人才相對,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可以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應用型農業人才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農業理論和技術,更要能把自己所學到的農業技術、理論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去。應用型農業人才要既重理論又重實踐,心有所想,眼有所見,行不畏難,手懷技術。

1.2培養應用型農業人才的意義當前,我國應用型農業人才供給存在較大缺口,建設應用型農業人才培養體系刻不容緩。隨著農業科技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普通農業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和供給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農業生產經營向集約化、社會化大生產方向轉變,以往的小農生產技術、經驗越來越跟不上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F代農業對能夠因地制宜、創新生產以及能夠操作使用現代農業物質設備的應用型農業人才需求迫切。家庭耕種土地的主要力量是中老年人,一旦父輩不在,在外務工的村民傾向于將家庭所分土地的使用權外包給本地的種植大戶。而種植大戶也有動力主動承包更多土地以便規模化生產,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隨著種養大戶本身以及承包土地數目的增加,農業生產向上游、下游延伸,加工農產品以提高附加值成為發展趨勢,這也對培養掌握現代涉農科技、懂得農業市場經濟理論和具有較強市場經營能力的應用型農業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科技在農村地區的生根發芽與蓬勃成長,而使用和普及這些科技的主體,就是應用型農業人才。

2農業院校在培養應用技術型農業人才中遇到的問題

鄉村的振興,人才是關鍵。現代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紐曼認為,大學的首要職責是教導學生、傳授知識。即高校的第一職能是人才培養,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其發展所需的各種人才。培養農業人才是農業院校最重要的辦學宗旨。

2.1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導向有待增強應用型農業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農業理論知識,更要熟練地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要能解決真問題,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檢驗一個應用型農業人才是否合格。很多農業院校在農學專業課程設置、培養方案設計上缺乏足夠的區分度,培養的農業人才高度趨同。一些農業院校將學生從事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實踐教學來考核,并且實踐教學的學時要求不明確、學分標準不清晰,實踐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考核亦流于形式,這種實踐教學對培養應用型農業技術人才毫無助益,也嚴重挫傷了廣大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興趣。農業院校要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農業人才,就離不開建設一定數量、針對農村實際問題以及學生深度參與解決農業生產生活中可能遇到困難的高質量實踐基地,而在這些方面一些農業院校做的仍有不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導向不太明顯,不同于理論型農業人才,應用型農業人才在學習鉆研最新農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將已有的農業科技知識熟練掌握,并針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綜合所學知識,提出創造性的方法,這種能力只能在實踐中磨練獲得。

2.2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相對匱乏培養應用型農業人才,首先要建設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既有扎實淵博的理論功底,又有實踐教學的經驗和能力。著名教育學家紐曼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自由教育思想,知識本身即是目的,這對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實踐有重要的啟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內存在大學教師輕教學與重科研的現象,教師投入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有些大學教師抱怨日常教學任務過重,導致自己缺乏時間做科研,從而影響到職稱的評定;與此同時,很多大學把發表專著和發表論文的多少作為教師評職稱和評價辦學質量的關鍵指標,而教學工作似乎只是教師的副業,與教師的晉升機制毫無關聯。為更好適應世界政治經濟教育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部和很多專家學者呼吁大學教師回歸課堂,把教書育人作為最關鍵的目標。農業高校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更多的還是將精力放在校內科研和教學工作上,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開展農業實踐和社會服務的時間、經驗不足,應用型農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系統性和有效性,很難滿足不斷變化的現實需求。與此同時,農業院校對經驗豐富的一線農村農業工作人員作為社會指導教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不夠充分,將具有企業、政府背景從事科技推廣、農產品市場經營等方面的人才、專家聘請到農業實踐基地作為學生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意識和舉措力度有待加強[2]。

2.3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不匹配社會對應用型農業人才的需求數量大,農業高校畢業生動手實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培養的很多應用型農業人才畢業后轉而從事其他行業,導致供給量顯著不足。高校專業重復化、同質化現象嚴重。部分院校片面追求入學率和招生量,盲目追風,沒有很好地結合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需要,看到哪個專業熱門,就倉促設置相應專業,造成各個高等院校專業增設校際重復化、同質化嚴重,沒能很好地銜接鄉村振興對應用型農業人才的需要。高校專業設置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稍顯不足,不能很好適應產業升級的速度和規模,從而較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需求。目前,農業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已有較大進步,將市場因素納入考量范圍,但對人才市場需求的理解力、敏銳度還有待提高。如,在智慧農業、旅游休閑及農業互聯網等產業的農業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多,但此類專業與課程開設的相對較少。疫情以來,直播帶貨在各大網絡平臺大火,農產品也需要進行銷售途徑的拓展,直播銷售農產品不僅要求主播具有直播與銷售方面的知識,還需要了解更專業和深層次農產品信息,社會對兼具直播銷售和農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將不斷增加,而高校專業設置缺乏靈活性,農業高校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仍存在脫節現象,從人才需求趨勢的出現,到相應人才的培養完成,最快需要數年時間,這種時間上的滯后性使得應用型農業人才的培養很難適應和滿足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與社會對農業人才的需求。農業高校培養的應用型農業人才在供給總量和供給質量上仍未能滿足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需要[3]。從總量上講,由于學生傾向于報考商科專業,而農業院校和農科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弱,部分高校為了吸引生源不得不減少農科專業的招生數量,增加所謂熱門專業的招生數量,所以涉農產業人才供給總量尚不足夠。從質量上講,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不斷推進,對應用型農業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可一些農業高校還抱持著固有的舊觀念,對應用型農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亟待提高,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很難滿足當前鄉村振興所需的多元化、復合化人才需求。

3進一步提升農業院校培養應用型農業人才水平的對策思考

3.1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節農業院校要根據現實情況設計課程和培養方案,開設專業和課程前需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學院必須有足夠數量能勝任相關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教師,而非為了開設專業而濫竽充數。實踐教學應與理論教學有明顯區分,如果說理論教學是成體系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那么實踐教學就需要師生共同將系統所學的知識掰開揉碎靈活應用,從而解決和面對現實農業實踐中一個個真實的問題和挑戰。還需建立以問題或項目為導向的學習型實踐學習小組,讓學生在互相分享、啟發以及團結合作的氛圍中共同成長。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課時、授課形式以及評價方式要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如,針對低年級學生,要著重培養其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與簡單應用。對于高年級學生,在有一定基礎和實驗能力的基礎上,學校應開設探索性、綜合性課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組建實踐小組并舉辦比賽,增強師生的參與感,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要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實驗平臺建設。實踐教學既需要課程安排、培養方案設計等軟性條件,也需要實踐教學基地以及相應基礎設施等硬性條件的支持。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建設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從而使優質資源得以充分共享。

3.2建設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要注重師德師風,讓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因此,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其助力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農業應用型人才的自覺性。學海無涯,作為傳統意義上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也需要終身學習。農業院校要搭建教師互助學習平臺,鼓勵分享教研教學經驗,建設學習型教師組織。如,定期組織學院內部的讀書會,讓教師輪流分享近期科研、教學以及生活中所得到的啟發與收獲,還可以將其優秀部分定期整理分享給學生。建立重視實踐教學的教師評價制度,扭轉輕視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過分注重科研的風氣,在教師的績效評定和晉升機制中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農業院校在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時,應注意把經驗豐富的一線農村農業工作人員作為社會指導教師資源,將具有企業、政府背景從事科技推廣、農產品市場經營等方面的人才、專家聘請到農業實踐基地作為學生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3.3主動對接市場需求,調整培養結構高等教育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這意味著作為高等教育主體的高校不僅要關注高校內部科研、教學、行政等工作的正常運轉,還要關注外部社會,如產業結構的變化和人才需求的轉向。產業發展對學科結構起決定性作用,學科發展對產業升級有著積極或消極的反作用[4]。農業高校要對接農業農村的產業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前布局,培養我國鄉村振興所需的應用型農業人才。農業院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利用優勢,找準定位,進行特色辦學。特色辦學既體現在學科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上,也體現在大學獨特的精神氣質、物質標識上。學科專業的設置和發展不能單純地緊跟市場潮流,農業高校要結合自身優勢在對市場需求的預測下提前布局,如提高教師相關專業領域素質、打磨可以服務于鄉村振興的專業和課程內容,從而積淀能力與經驗,從總量上保障應用型農業人才的供給。農業高校專業設置要兼具靈活性與適應性。在適應產業需求、明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靈活調整專業結構。為適應鄉村振興戰略需求,農業高校在本科專業設置上要把農業與網絡科技結合在一起,以滿足智慧農業、旅游休閑及農業互聯網等產業的農業人才需求。提高涉農專業畢業生扎根基層、服務農業的待遇與自豪感。農業高校從學校到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關于鄉村振興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讓其意識到農業農村有一片廣闊的舞臺,自己大有可為。

4結語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農業人才,并讓其有意愿留在農村是重中之重。當前,實現鄉村振興亟需一大批懂技術、能經營、懂管理,甘心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應用型農業人才。如何改善農村工作環境,使之成為具有就業吸引力的市場,也是鄉村振興必須關注的問題[5]。農業院校目前培養的涉農人才尚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可以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建設以及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節3個方面,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王紅芳.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亞太教育,2016(24):296.

[2]嚴瑾.高校新農村服務基地培養復合應用型農業人才的探索與思考———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8(05):40-45.

[3]程華東,惠志丹.鄉村人才振興視域下農業高校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農業教育,2019(06):34-41.

[4]劉暢.基于產業發展的高校學科結構優化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11(08):46-49.

[5]李曉君,和敏,周會明,等.新時期云南地方涉農高校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路徑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9(14):251-253.

作者:陳賽銅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变态夫妻|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韩国三级|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99re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2021年最热新版天堂资源中文|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 最近高清日本免费|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3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黑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青青网在线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综合亚洲图片综合区|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高清|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国产片AV片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中文字幕第9页萱萱影音先锋|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91啦视频在线| 男人的天堂影院|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re6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