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實習小結模板(10篇)

時間:2024-02-20 15:44: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理專業實習小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護理專業實習小結

篇1

隨機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進行實習的護理專業實習生5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例,女28例,年齡17~22(18.9±1.2)歲。觀察組男1例,女28例,年齡17~23(19.1±1.3)歲。兩組護理實習人員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帶教。實習護生跟隨護理人員進行臨床護理實習,護理人員對實習護理人員護理中不規范、錯誤的護理進行規范指導等。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系統帶教。具體內容為:(1)制定帶教計劃。本次護理人員根據實習護生的個人情況、能力、素質,對其實施針對性的管理,制定帶教階段計劃。第一,初級帶教階段。對本組的每一個實習護生進行最基礎的帶教,其中包括了查房、護理工作流程等,幫助實習護生了解科室環境、儀器操作等。第二,護理提高階段。進入該階段之后,對本次實習的實習護生,進行護理基本技能進行訓練、實際操作訓練,了解臨床護理的基本方法、臨床護理處理措施,對骨科疾病的護理常規進行了解、熟練使用骨科儀器。第三,護理知識鞏固階段。進入本階段之后,對本組的實習護生,進行臨床護理知識、技能考核,對存在護理問題的實習護生進行護理規范指導、護理錯誤糾正。第四,綜合考評階段。在該階段,對本組的實習護生進行全面的、綜合型的考核。(2)帶教計劃的實施。第一階段,對實習護生進行專業的護理實施強化學習,對每一位實習護生進行相關護理知識的詳細講解,例如服務理念、服務態度、護理動作的規范等。進行科室介紹,制定科室規章制度、工作紀律等。第二、三階段,由骨科護理室的護士長或護理組長根據實習護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帶教學習計劃,并對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技能進行鞏固,進而更好地促進護理人員對實習護生進行實際的護理操作示范,指導實習護生進行正確的護理記錄等,并對實習護生進行小講課,讓其掌握骨科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護理、健康教育知識等。第四階段,對實習護生護理知識學習情況(護理臨床理論知識、護理實際操作能力、護理態度等)進行考評。(3)檢查。該階段與實施中的第四階段相似,就是對實習護生的實習質量和效果進行檢查考核,設置提問檢查、出科考核、小結鑒定、結束考核等。(4)處理。該階段主要是對實習護生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各種反饋途徑進行掌握,進行帶教評價,并給出改進建議和意見。PDCA循環系統在骨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分為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環節進行的,在這四個環節中又分為很多個子系統,按照這要計劃、要求對實習護生進行護理帶教。

1.3觀察指標

針對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護理專業技能、護理服務態度、臨床帶教綜合評分,進行分析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實習護生護理理論知識、護理專業技能、護理服務態度、帶教臨床效果綜合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篇2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5-0159-01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提升的過程,是護理工作者踏入工作崗位,從一名學生轉變為護理工作者的橋梁。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實習管理,是提高實習質量,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的重要保證。由于學生實習是分散在不同的實習單位,使得學校管理較為薄弱。為此我校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

一、加強實習指導,開展一系列實習前培訓

1.加強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使學生順利進入實習生角色。護理專業學生一般于每年6月份結束四個學期的理論學習,隨后分配到實習單位進入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階段。護理操作技能伴隨基礎護理學的教學進行,根據教學安排,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進行,同時重要的操作技能實行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考核并及時點評的方式以加強學生的熟練程度。在第四學期的下半學期,針對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靜脈穿刺、青霉素皮試液的配置等加強訓練,使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過程。

2.舉辦實習講座,堅定學生完成實習任務的信心。在學生實習之前,請有經驗的老師講解護生在實習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如聘請醫院的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到學校舉辦講座,介紹醫院規章制度,講解同學們到實習單位應該注意的問題,例如加強護生的法律意識,學生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法律身份,是正在學習護理專業的學生,只能在帶教老師的嚴密監督與指導下,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進行護理操作。還可請實習結束即將畢業的學生現身說法,打消實習前的顧慮,堅定護生完成實習任務的信心。

3.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消除異常心理問題。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學生在實習前存在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主要為以下幾點因素:

(1)對實習工作缺乏自信心,護生在校期間所學的護理操作都是在實驗室模擬的病房環境中進行,許多同學擔心進入醫院之后不能適應醫院的規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處理護患關系,不能對病人熟練地進行護理操作。

(2)擔心分配的實習單位不理想,部分學生希望分配到離家較近的實習醫院,利于食宿和就業;又想到管理規范,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的醫院實習,更好地鍛煉自己的操作水平等要求,針對上述因素,在實習前,一些學生會過多的考慮實習分配而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為此在實習前一段時間,開展針對性的設心理咨詢和談話,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使學生愉快的進入臨床實習。

二、校系兩級管理,努力提高實習質量

實習學生分配到各實習單位后,依舊實行校系兩級管理。

1.學校統籌管理。召開會議討論制定實習分配方案,不斷修訂和完善《實習生手冊》,包括實習教學大綱等。集中對學生進行安全和實習紀律教育,與每一位學生及家長簽訂安全協議書。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由實習管理小組親自挑選各實習單位的實,由實及時向學校反饋情況。

2.班級細致管理。在學生實習階段,班主任需要做大量工作:諸如通知學生參加護士資格證報名及考試安排;登陸畢業生信息網進行注冊,完善簡歷,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等。都需要班主任通知到每一個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與實習學生經常進行信息互動。讓學生經常登陸學校網站,設立QQ群,移動飛信等媒介讓學生隨時了解和掌握信息。通過這幾種形式,可以將信息及時、無誤的傳達到每一位學生。

三、院校緊密合作,強化醫院教學意識

安排專兼職實習指導老師到實習單位巡查,檢查帶教老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實習情況。

1.注重帶教老師的選擇。帶教工作的優劣,關系到護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帶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護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在選擇帶教老師時,要根據其個人素質、學歷水平、業務水平、教學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擇優選拔。要求帶教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臨床護理專業知識和經驗,規范的護理技術操作,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要通過考評評出真正具有臨床帶教資格的護士來擔任帶教老師。

2.召開座談會,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分別召開帶教老師及護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在醫院的表現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出勤情況等,以及醫院希望學校在教學方面有哪些改進。對個別學生出現脫崗,私自停止實習等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3.制定雙向考核制度,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通過雙向考核制度,讓學生與帶教老師相互考評,每年評選出“優秀帶教老師”及“優秀實習生”,有力的促進了醫院的帶教工作。

4.抓好出科考試和出科小結。出科考試是檢驗護生實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可以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考試內容主要是與本科室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將考試成績與平時的服務態度、組織紀律、技術水平等掛鉤。同時在實習生轉科結束時,召開實習小結會,總結實習經驗和教訓,以順利進入下一科實習,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臨床實習是護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關鍵時期,是踏入社會的過渡時期,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做好護生的實習管理定能培養出新時期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of Coping Style in Nursing Students

GAO jingjingYUAN qiuhua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the coping style of nursing students by the personality type, the level of favorite nursing, whether the class cadre,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Methods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imple Coping Style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1018 nursing student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LSD), 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extravert type got the highest positive coping style score, the central type and introvert type successively(all P<0.05); 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favorite nursing got higher positive coping style score than who are not(P<0.01).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wo sample/group t-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class cadre got higher positive coping style score than who are not(P<0.05);practical experience affects nursing students how to choose coping style.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extroversive, favorite nursing, and have practical experience are apt to take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 should do ideological work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training for the reason that practical experience affects coping style of nursing students complicatedly.

Keywords:Coping styleRelevant factorNursing students

應對方式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采用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又可稱作應對策略或應對機制。個體的應對方式影響應激反應的性質與強度,進而調節著應激與結果之間的關系。良好的應對方式能改變個體的主觀認識[1],起到提高個體處理問題的能力及調節情緒等作用。國內研究表明,護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消極應對方式密切相關[2],即采取消極應對方式的護生有較多的心身癥狀,國外研究亦顯示,參加臨床實踐期間護生出現精神癥狀者明顯增多[3]。鑒此,研究性格類型、對護理專業的喜愛程度、是否班干部、有無實習經驗等因素對護生如何選擇應對方式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策略。

1研究對象

山東大學護理學院、青島大學護理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的1018名學生,其中女生987人,占97,男生31人,占3;平均年齡為20.73±1.689歲;均為高中畢業后入校。問卷采用不記名填寫的方式,由研究者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調查。在說明本研究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征得研究對象同意后,統一發放問卷,問卷完成后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050份,回收有效問1018份,有效回收率96.95。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2.1.1一般資料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性格類型、喜愛護理專業的程度、是否班干部、有無實習經驗等。

2.1.2簡易應對方式量表: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組成,采用多級評分分法,在每一應對方式項目后列有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和經常采用4種選擇(相應的評分為O、1、2、3),由受試者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的重測相關系數為0.89,α系數為O.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α系數為O.8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α系數0.78。

2.2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經整理、編號后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①采用t檢驗對是否學生干部、有無實習經驗護生的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得分差異進行比較分析。②采用ANOVA分析不同性格類型、喜愛護理專業程度不同護生應對方式得分差異,并作多重比較(LDS)。

3結果

3.1性格類型對護生如何采取應對方式的影響。

外向型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最高,內向型得分最低。見表1、2。

表1不同性格類型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差異

性格

類型 人數 積極應對 Levene

方差齊性檢驗 F P

F P

外向 108 2.01±0.40 0.002 0.998 9.2741) 0.000

中間人格 744 1.90±0.40

內向 94 1.80±0.39

1)P<0.05

表2不同性格類型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差異多重比較(LDS)

均數差值 P

外向與中間人格 0.10401) 0.002

外向與內向 0.21241) 0.000

中間人格與內向 0.10842) 0.014

1)P<0.01;2)P<0.05

3.2喜愛護理專業程度對護生如何采取應對方式的影響。

與對護理專業持無所謂態度的護生相比,喜愛護理專業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較高,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喜歡與不喜歡、不喜歡與無所謂護理專業組間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表3喜愛護理專業程度不同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

得分差異方差分析

喜愛護理

專業程度 人數 積極應對 Levene

方差齊性檢驗 F P

F P

喜歡 397 1.96±0.40 0.871 0.419 4.4031) 0.012

無所謂 423 1.88±0.40

不喜歡 198 1.92±0.41

1)P<0.05

表4喜愛護理專業程度不同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

得分差異多重比較(LDS)

均數差值 P

喜歡與不喜歡 0.0336 0.338

喜歡與無所謂 0.08311) 0.003

不喜歡與無所謂 0.0495 0.154

1)P<0.01

3.3是否學生干部對護生如何采取應對方式的影響。

與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相比,不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消極應對方式得分較高。見表5。

表5是否學生干部護生應對方式得分差異t檢驗

是學生干部 不是學生干部 t P

積極應對 1.93±0.40 1.89±0.40 1.494 0.135

消極應對 1.14±0.47 1.20±0.50 -2.0901) 0.037

1)P<0.05

3.4有無實習經驗對護生如何采取應對方式的影響。

與無實習經驗的護生相比,有實習經驗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較高,消極應對方式得分亦較高。見表6。

表6有無實習經驗護生應對方式得分差異t檢驗

應對方式 有實習經驗 無實習經驗 t P

積極應對 1.99±0.40 1.89±0.40 -3.1311) 0.002

消極應對 1.25±0.49 1.15±0.48 -2.831 0.005

1)P<0.01

4討論

4.1性格類型研究結果提示,性格外向的護生與性格內向的護生相比,積極應對方式得分較高。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性格外向的護生活潑、開朗、樂觀,積極而且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善于人際交往和結識朋友,樂于接受挑戰,遇到問題時傾向于采取勇敢面對、向別人請教等成熟的應對方式。性格內向的護生比較沉靜孤僻、害羞、悲觀,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較少,不善于人際交往,應對挫折的方式相對不成熟[4]。

4.2喜愛護理專業的程度對護理專業持無所謂態度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較喜愛護理專業者低,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持無所謂態度的護生不只是對護理專業持此態度,面對生活應激事件時亦是如此,生活態度不積極,應對方式相對不成熟,解決問題時不夠積極主動。喜愛護理專業的護生則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和生活中,能獲取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漠視問題的存在。

4.3是否學生干部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較不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得分高,但是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大多數護生應對生活事件的方法較成熟有關[5]。與不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相比,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消極應對方式得分較低,具有統計學意義。原因在于,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通過班級管理,參加學院、學校活動,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遇到問題時,敢于面對并主動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習慣于接受班干部、老師、學校等的幫助,遇到問題時相對較多依賴于別人或.幻想有奇跡發生。

4.4有無實習經驗有實習經驗的護生較無實習經驗的護生積極應對方式得分高,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前者較后者年級高,通過護理心理學、人際溝通與交流等課程獲得了較多的心理學知識及應對技巧,并應用于處理生活中的一些應激事件;前者的閱歷較后者多,個性日漸成熟,能較好地運用應對技巧。而有實習經驗的護生較無實習經驗的護生消極應對方式得分也高。這可能與護生實習期間受以下的負面信息影響有關:由于受傳統習俗和社會偏見的影響[2],護理工作還沒有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有的患者仍以傳統觀念看待護理,將護理工作看作“只是打打針,發發藥而已”。這些低期望值的評價使護生對未來工作美好的憧憬產生困惑和動搖,甚至喪失信心。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下,護生傾向于采取接受現實、自我安慰、拋開問題等消極應對方式。

5小結

綜上所述,性格類型、喜愛護理專業的程度、是否學生干部、有無實習經驗皆是護生應對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建議:鼓勵內向型護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幫助不喜愛護理專業的護生了解護理專業的重要性;引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增強自身的獨立性,鼓勵其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實習期間,帶教老師要鼓勵護生復習專業理論知識、練習臨床操作技能、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增強自信心,從而對護理專業及工作產生濃厚興趣,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臨床應激事件,為今后更好地勝任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0ermann M H,Standfest K M.Differences in Stress and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AND and BSN Stu.dents in Varying Clinical Co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5):228.

2. 李麗紅,楊國輝,復星華. 本科護生實習期間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19):2056-2058.

篇4

1.1加強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使學生順利進入實習生角色

我校專科護理專業學生一般于每年6月份結束四個學期的理論學習,隨后分配到實習單位進入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階段。護理操作技能伴隨基礎護理學的教學進行,根據教學安排,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進行,同時重要的操作技能實行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考核并及時點評的方式以加強學生的熟練程度。為了使學生順利的進入實習生角色,在第四學期的下半學期,針對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靜脈穿刺、青霉素皮試液的配置等加強訓練,使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過程。

1.2舉辦實習講座,堅定學生完成實習任務的信心

在學生實習之前,請有經驗的老師講解護生在實習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如聘請醫院的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到學校舉辦講座,介紹醫院規章制度,講解同學們到實習單位應該注意的問題,例如加強護生的法律意識,護生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法律身份,是正在學習護理專業的學生,只能在帶教老師的嚴密監督與指導下,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進行護理操作。還可請實習結束即將畢業的學生現身說法,打消實習前的顧慮,堅定護生完成實習任務的信心[1]。

1.3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消除異常心理問題

許多研究資料表明護生在實習前存在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主要為以下幾點因素:

1.3.1害怕不能勝任實習工作

護生在校期間所學的護理操作都是在實驗室模擬的病房環境中進行,許多同學擔心進入醫院之后不能適應醫院的規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處理護患關系,不能對病人熟練地進行護理操作。

1.3.2擔心分配的實習單位不理想

有的同學希望實習分配到離家較近的醫院,一方面食宿較方便,另一方面畢業之后有利于直接在此參加工作;有的同學想到省級醫院去實習,主要是因為省級醫院管理規范,技術先進,設備齊全,可以更好地鍛煉自己的操作水平。因為有特殊要求的同學較多,學校不可能考慮到每一個同學的情況,又因實習單位所要名額限定,即使學校按照就近的原則分配,也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實習前,同學會過多的考慮實習分配而出現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在實習前一段時間,學校一方面針對性的設心理咨詢室,另一方面通過輔導員談話,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使學生愉快的進入臨床實習。

2、院校緊密合作,強化醫院教學意識

學校每年會安排專兼職輔導員到實習單位巡查,檢查帶教老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實習情況。

2.1注重帶教老師的選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帶教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護生的道德榜樣,帶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護生的身心發展。帶教工作的優劣,關系到護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因此,在選擇帶教老師時,要根據其個人素質、學歷水平、業務水平、教學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擇優選拔。帶教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臨床護理專業知識和經驗,規范的護理技術操作,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要通過考評評出真正具有臨床帶教資格的護士來擔任帶教老師。

2.2召開座談會,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

分別召開帶教老師及護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在醫院的表現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出勤情況等,以及醫院希望學校在教學方面有哪些改進。對個別學生出現曠班,私自停止實習等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2.3制定雙向考核制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

通過雙向考核制度,讓護生與帶教老師相互考評,每年評選出“優秀帶教老師”及“優秀實習生”,嚴格執行獎懲制度,評議極差的取消其帶教資格。并對醫院帶教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以利于把護理帶教工作做得更好。

2.4抓好出科考試和出科小結

出科考試是檢驗護生實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可以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考試內容主要是與本科室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將考試成績與平時的服務態度、組織紀律、技術水平等掛鉤。同時在實習生轉科結束時,召開實習小結會,總結實習經驗和教訓,以順利進入下一科實習,圓滿完成實習任務[2]。

3、校系兩級管理,努力提高實習質量

實習學生分配到各實習單位后,依舊實行校系兩級管理:一是學校教務處,實踐教學管理科管理,二是各系部、班級管理。學校各部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強對實習生的管理,努力提高實習質量。

3.1學校統籌管理

篇5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08-0021-04

近幾年,襄樊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護理專業以專業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推動專業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09年,護理專業被確定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護理教學團隊被授予“省級教學團隊”稱號:2010年,護理專業被確定為國家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目前,護理專業建有2門國家精品課、1門省級精品課;完成省級教改項目8項;出版教材15部,其中1部為教育部精品教材。畢業生受到上海寶鋼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廣州市第一醫院等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2009年我院接受教育部護理專業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實地考察時,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處、湖北省教育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考察團成員的高度評價,被確定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攜手中西部,共創護理教育新模式”的合作院校之一,全國僅有3家學校人選。2009年11月,我院護理專業作為校企合作的優秀案例,在國家示范院校三周年成果展示會上進行推介,交流校企合作的難點、突破點、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內容,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現對本專業建設情況介紹如下:

一、深入調查。了解行業與社會需求

近幾年,我們調查了襄陽市及省內外的各級各類醫療單位40多家,并與襄陽市護理學會的專家進行了多次行業分析。結果顯示:隨著新的健康觀念的轉變、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建立,護理工作的內涵不斷豐富,護理服務的領域由醫院拓展到家庭和社區,護理服務的范圍由協助疾病治療擴大到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等方面。同時,臨床新技術不斷呈現,醫院急需重癥監護、急診急救、手術室護理、腫瘤護理等專科化護理骨干。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指出:到2020年,實現我國千人口護士數3.7人。襄陽市目前千人口護士數為1.03人,與全國平均水平大抵相似。要實現上述目標,襄陽市乃至全國都還需要補充大量護士。行業與社會的發展,為護理教育迎來了良好的機遇,但同時也對傳統的護理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戰。

二、適應行業與社會發展,構建課程體系。改革護理人才培養新模式

1 適應行業與社會需求,重新定位專業培養目標。為了培養行業需求的人才。我們緊密依靠襄陽市衛生行業優勢資源,以襄樊市護理學會為平臺,與行業專家一起,在廣泛深入進行行業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行業與社會發展對護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培養規格變化。將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具有現代護理理念、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文化素養,掌握護理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護理操作技能,具有關愛病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職業操守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并具有專科化護理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2 以崗位能力需求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對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崗位(群)的崗位設置、崗位工作任務、崗位能力進行調研分析,依據崗位需求,融人護士執業資格標準,在“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指導下重構課程體系。設置素質領域課程、基礎領域課程、專業領域課程和拓展領域課程,如表1。

在素質領域課程中,滿足護理崗位對護士的專業人文素質需求,開設護士基本素養課程,強化學生對護理文化的學習,訓練學生規范的護理禮儀與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在專業領域課程中,將“護理崗位工作規范”融入相應臨床護理課程中,讓學生明確各醫院護理崗位的基本職責、知道常見應急事件的防范及處理;同時根據護理崗位的延伸,增加“社區護理”課程。另外,開設拓展領域課程。滿足專科護理發展需求。結合襄陽市專科護理特色,開設重癥監護、康復護理2個專科化方向的拓展課程,為學生發展專科方向奠定基礎。在上述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中,確定8門核心課程,即:健康評估、常用護理技術、內科護理技術、外科護理技術、婦產科護理技術、兒科護理技術、急危重癥護理、社區護理。

3 依托行業、醫院和自辦實體,實施“識崗”、“練崗”、“臨崗”、“頂崗”能力訓練體系。我院擁有一所300張床位的綜合醫院,一直為護理專業臨床見習提供便利。2005年,護理專業依托自身優勢,建設了惠民老年護理中心。目前,該中心目前已成為襄陽市最大、最正規的老年護理中心,常年保持100位以上老人的人住量,年經濟收入在150萬元以上。

我們充分利用惠民老年護理中心和附屬醫院的優勢資源,與襄陽市內6家教學醫院、2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遍布全國的32家實習醫院緊密合作。實施“識崗”、“練崗”、“臨崗”、“頂崗”能力訓練體系。

(1)第一學期,“識崗”。在文化素質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中,安排學生到醫院和社區護理崗位見習、聽取行業專家講座、參加醫院文化活動等,使其認識護理崗位。明確學習目標。

(2)第二、三、四學期,交替安排“練崗”、“臨崗”。“練崗”之一是在校內仿真實訓室。通過反復練習,規范而牢固地掌握基本護理技術,通過綜合性仿真情境練習和虛擬訓練,學習將專業知識初步向崗位能力轉化;“練崗”之二是在學習《常用護理技術》課程時,安排學生在我院惠民老年護理中心,以小組為單位,負責一名老人的生活護理和基本的病情觀察,夯實基礎護理、提高服務意識。“I臨崗”是根據護理專業的特殊性,將在教室和實訓室難以達到效果的特定知識、技能學習,安排在真實環境中學習:一是結合臨床護理課程,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安排學生在在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在兼職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指定病人的病情信息收集、護理效果評價,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二是根據專科化方向護理課程的選擇,分別安排學生在重癥監護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為期2周的“一帶一實習式”臨崗學習,以提高學習效果,并為頂崗實習打下基礎。

(3)第五、六學期,“頂崗”。學生輪流在實習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40周的頂崗實習,全面提升職業能力,實現護生向護士角色的轉化。

4 以護理程序為主線,院校結合,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對于核心課程的教學,以護理程序為主線,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個環節實現任務驅動式教學。

(1) “評估――收集病情資料”,學生分組進入教學病房,由臨床兼職教師指導,通過查閱病歷、直接與病人交談等方法收集病情資料。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真實職業情境中培養護患溝通能力,學習運用基本的護理體檢方法。

(2)“診斷――提出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學生在專任老師的引導下,將收集的病情信息進行歸類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學會臨床思維。

(3)“計劃――設計護理措施”,根據病人存在的健康問題,老師引導學生提出針對性護理目標,設計相應的護理措施。

(4) “實施――實施護理措施”,通過角色扮演、仿真訓練、床邊觀摩等方式學習相應的護理措施。

(5) “評價――評價學習效果”,教師對照每個實際病例的護理實施情況與效果,引導學生對每組的前四個環節進行分析、評價和小結。

這種教學模式交替在教學醫院、附屬醫院、惠民老年護理中心、護理實訓中心完成,綜合采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學生在真實護理任務的驅動下完成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在行動中培養崗位能力。

5 開展訂單培養,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在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兩年多的合作基礎上,我們在2010級護理專業學生中,組建了“北醫人民班”、“北醫國際班”。分別按照這兩家醫院的護理崗位能力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課程標準,單獨開設課程,由在該院進修過的教師及課程負責人承擔兩個班的主要課程教學。第三學年,兩個訂單班學生全部安排到這兩家醫院實習,并擇優留院就業。

三、引進行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共同打造雙師結構省級教學團隊

我院護理專業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專任教師均為雙重身份,接受雙重管理,既直接參與臨床護理工作。又輪流承擔教學工作,所以她們的教學始終保持鮮活的職業源頭。

兼職教師全部是經過挑選的l臨床一線護理骨干,通過職業教育培訓、共同承擔專課程建設、基地建設等,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聘請襄陽市護理學會理事長、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何紅燕擔任本專業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師”兼校外專業帶頭人;擇優聘請行業專家4人擔任“襄江能人”和“千山顧問”,指導、參與專業建設。在“院校結合、醫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通過課程建設和教學項目研究,團隊的職業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與科研水平整體提升,2009年護理專業教學團隊被確定為省級教學團隊。

四、與行業、醫院共建良好教學條件。保障教學改革,提供社會服務

1 校內護理實訓中心建設。按“仿真醫院”模式建設校內護理實訓中心。在7600平方米的護理實訓中心內,建有仿真急救室、監護室、手術室、產房,以及內、外、婦、兒科病房等。可滿足學生進仿真情境訓練、開展一體化教學需要。另外,實訓中心承接了襄陽市新護士上崗培訓、在職護士護理禮儀培訓、社區護士培訓,近三年,每年培訓300人日。利用實訓資源,常年對周邊學校和社區開展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每年培訓5000人次。實訓中心實行由學生參與的開放管理,在保持高使用率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 校外教學條件建設。按“廠中校”模式建設教學醫院。重點建設了襄陽市中心醫院、襄陽市一醫院等6家教學醫院。每個教學醫院均建有教學病房和多功能教室,設置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統籌安排各項教學活動。正是教學醫院的大力配合,使“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和“醫教一體”的教學組織模式得以推行。強化實習教學管理,我們與遍布全國的32家醫院保持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了以醫院管理為主、學校全程參與的實習教學管理模式,有力保證了護理專業頂崗實習教學。

五、校院共管。構建多元質量保障體系

我們成立了護理專業合作建設委員會,成員包括學院骨干教師、市護理學會相關專家及6家教學醫院的護理骨干。在護理專業合作建設委員會的指導、參與下,學校和醫院共同保障教育教學質量。

1 注重源頭控制,學校和醫院共同制定質量標準。包括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標準、實習質量標準等,其中把畢業生當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過關率作為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之一。

2 強化過程監控,學校和醫院共同保障教學實施。除學院常規教學管理外,根據教學組織特點,重點加強以醫院為主要陣地的“識崗”、“臨崗”、“頂崗”管理制度的建設,醫學院建立教務科、專業研究室、專任教師三級教學管理制度;教學醫院建立科教科、護理部、臨床科室三級教學管理制度。“頂崗”實習管理與教師進修相結合,駐點管理帶進修。

篇6

結果:方差分析顯示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地區對護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無顯著的影響;擇業標準對護理中職實習生的擇業就業有影響。總體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護理中職實習生對職業生涯的相關知識不是太了解,但對專業忠誠度較高,但大部分學生希望能盡早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

結論:通過在校期間開設有關課程、講座等引導護理中職生盡早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區內實習的60名護理中職生。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問卷運用了康建芳護理實習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研究中的調查問卷。

(2)統計分析法。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描述、獨立樣本的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分析。①用描述性統計學方法分析護理中職生的一般人口學特征及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②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學特征對職業生涯規劃狀況的影響。

3.資料收集

從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由本課題研究者親自發放問卷并當場回收。所有調查均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問卷率在60份中達100%。

二、結果

根據人口學變量的特征,對于二分類的變量使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三分類及三分類以上的變量使用單因素的方差分析來探討人口學變量因素對護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見下表)

對專業的忠誠方面

三、討論

1.人口學變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結果: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的地區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六個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可能與護理中職生大多數為女生且學歷較低,就業競爭力普遍較弱,選擇行業的主動權較小有關。擇業標準:擇業標準在自我提升的差別上有統計學意義,發展地位因素在自我提升中得分最高,保健因素次之,聲望因素最低,可能是中職護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忠誠度相對較高,希望通過在護理崗位上不斷努力獲得較好的職業發展。

篇7

為了鞏固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基礎護理技能,使學生初步熟悉臨床工作環境,了解臨床護理工作程序,為學生的后續護理專業課程學習指明方向,我院二年級護理本科生在基礎護理學理論與實驗教學完成后,進行為期兩周的臨床階段實習。實習中要求每名學生書寫實習日記,記錄每日所聞、所見、所做、所想。通過閱讀學生實習日記,反映出在護理教學中我們應加強與改進的內容,并由此開通了一條有效的學生與教師溝通的途徑。

一、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2010、2011級兩屆護理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共186人,男生28人,女生158人。每組4~5名學生,每位任課教師帶3~4組。在進入階段實習前,為學生做實習日記書寫說明,書寫形式不限制,基本內容包括每日的實習收獲、自己的不足、有觸動的事情、對某項操作的體會等其他想表達的內容。實習過程中,小組帶教老師每周進入臨床1次與學生及臨床帶教老師面對面交流,再集中交流溝通結果;實習結束后,任課教師閱讀學生實習日記,歸類、分析、總結,向學生做出反饋,并提出對教學的改進意見與措施。

考慮到周記內容可以是護生的真情流露,也可以是護生想要向教師表達的觀點,教師從這扇心靈之窗看到的是作者想讓你看到的部分,不想讓你看到的內容不會出現在周記上。為此我們向學生說明教師一定會向他人保密其中的敏感或隱私內容,以消除其顧慮。

二、結果

經分析、歸納,學生對護理技術學習效果、未來自己從事的護理職業相關情況關注較高。186份實習日記主要內容及分布情況見表。

三、結果討論

1.學生高度關注自身學習效果

180名(占97%)學生描述了臨床實際操作的感受,“緊張,面對患者(真人)有壓力”,認為與實驗室模擬練習不同,在實驗室并不把模型看作“患者”,不知“他/她”會有感覺,不知“他/她”的需求,不能真正感同身受;160名(占86%)學生認為自己的技術水平不高,“希望能像老師一樣”,認為在今后實驗課中應多練習;學生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動手機會,有靜脈輸液經歷的學生,穿刺成功能極大鼓舞學習的興趣。

2.臨床階段實習可以讓學生對護理工作有更深刻的認識

176名(占95%)學生在日記中記錄通過兩周的階段實習,自己對護士這一職業相較于學校教師的介紹有了更直觀、更真實的認識。切身體會后,對比護士素質的要求,部分同學能夠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指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但大部分學生只是提出問題,不知解決辦法;有26名(占14%)學生流露出對護士這一職業的排斥,其中24名(占86%)為男生,這與面對面交流時男生表現出的狀態一致;僅5名(占3%)學生認為護理工作非常有價值,崇尚護理職業,堅定從事護理職業。

3.書寫實習日記可以增強學生思維能力

每天書寫實習日記,將一天的點點滴滴變為文字,這是一個梳理、思考與沉淀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對自己每一天的收獲、不足、感受進行認真理性的思考,由此使自己不僅在理論知識、技術操作方面得到提高,還能起到提醒促進的作用,使自己再次面對類似情境與問題時,能夠選擇恰當有效的方式,能夠呈現出更好的護理效果,由此良性循環,促進護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有助于護生職業素養的形成。例如,學生通過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總結,印證了護理程序對實際護理工作的指導作用,充分理解了收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也深刻意識到病情觀察的重要性;將護理操作技術的臨床實際應用與實驗室練習相比,得出“護理操作技術的操作步驟并非一成不變,以患者病情為前提,結合實際物品等情況,可以變化操作方法,但同樣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這些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的總結,必定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使其受益終生。

四、分析

1.教學中應提高護理本科生職業認同感

兩周的階段實習后,在真切感受到護士的辛勞后,在護士巨大的勞動負荷的壓力下,加之社會對護理專業的認可度偏低,由此出現了部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排斥。經調查,大部分學生選擇護理專業,看中的是其“好就業、穩定”、“家長認為女生更適合”等現實因素,入學前對護士這一職業了解不多,工作內容大多只知道是“打針、輸液”,部分同學喜歡優雅的護士形象等,而對于護士應具備的素質與職業精神,對于護理專業的內涵理解,自身是否適合護理專業未做認真分析。

在護理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護理本科生職業認同感。將對護理專業的詮釋寓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教師的言談舉止中,給予積極引導。尤其是對于護理本科男生的職業認同感的培養。有研究認為,對護理本科男生的教學可能因為以下的因素存在隱患:(1)男生專業認同感低。社會對男護士的專業認同感低,周圍同學多為女生,使男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部分處于班級的“后進梯隊”。(2)因為屬于少數群體及護理工作內容影響,護理本科男生敏感羞澀。男生不愿學習生活護理內容,總是處于邊緣游離狀態。

但也有研究發現,認為最適合男護士參與的護理工作中,急診患者的處理配合排第一位,手術中協助排第二位。且男生思維活躍,對機械類、電子化等新技術接受更快。這與我院其中一名男生的經歷感受相符,這名男生安排在CCU監護室實習,兩周的工作,臨床帶教老師給予了高度評價,其亦認為可以發揮自身作用。故可在教學中設置能夠充分發揮男生優勢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使其樂于融入,提高學習興趣,獲得正性評價,增強職業認同感。

2.改進教學中溝通能力的培養方法

62名(占33%)學生在日記中寫到與患者溝通困難,“不知該說什么”,與實驗課中學生表現出的交流狀態有距離。臨床帶教老師也反映學生與患者溝通生硬,不能勸說過多的患者陪人離開病室。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與環境陌生、初次為患者獨立操作緊張、專業知識不足等有關,也要求我們改進溝通能力培養的方法。

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可增加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內容,運用“錄像-反思”教學法,或引入標準化病人,增強學生溝通能力;根據操作內容與學生討論可能出現的情景與溝通用語和溝通方式;進一步細化溝通能力評價標準,使評價內容除治療性的必要溝通外,增加人文關懷內容,增加健康教育內容。然而僅通過試卷的形式難以反映出學生的實際人際溝通能力,可以借鑒高燕在研究中采用和定性相結合的考試、考核評估體系。在溝通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還可提高學生的“愛商”,增加對患者的尊重、同情、誠實等職業精神的培養。

3.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的細節

(1)在適應臨床病區環境中,學生對除銳器以外的醫療垃圾分類不熟悉,應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增加對棉簽、輸液瓶、各種引流管、吸氧管、包裝盒/袋等分類的嚴格把握,并在實驗室中設立污物室。

(2)增加對臨床常用護理標識的教學內容,如分級護理標識、藥物警示標識、提示類標識、區域標識、消毒隔離標識、患者身份標識、安全標識等,應在教學中增加這部分內容,并在實驗室環境設置時增加醒目的標識,起到明示、提醒作用,加快學生對醫院環境的適應。

(3)學生反映醫院中一次性護理用物使用較多,且認為一次性物品使用更便捷。實驗教學中可增加一次性護理用物的使用,也可由學生分析實驗室用物與臨床一次性護理用物的根本性區別,比較優缺點,比較使用方法,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在實驗教學中增加護理職業防護內容,將理論內容更直觀地反映出來,使學生意識到職業防護的重要性,以保護自身健康,避免損害。

4.書寫實習日記可以成為教學反饋的有效途徑

書寫實習日記為反思教學法的一種形式。在此次總結分析中,我們獲得了很多對教學有幫助的內容,也增進了對學生的理解與了解。實習日記為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開辟了新的途徑,相比于集體課程評教、集體開座談會,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學生的實習日記獲得更多的感性內容,學生可以將實習日記作為與老師一對一的交流,將不能面對面說出的困惑、感受、心得等付諸于文字,由此相互理解,共同進步。

5.階段實習前應做出明確的實習計劃

部分學生在階段實習第二周即表現出已完全熟悉臨床工作內容的態勢,新奇感消失。這除了與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足有關,也與沒有明確清晰的實習計劃有關。在進入階段實習前,教師應向學生詳細介紹階段實習的目的、內容、意義,根據學生情況,與學生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將目標具體化、量化,可實現、可測量、客觀的目標可以使學生目標明確,動力延長,使階段實習效果更突出。

小結

護理本科生臨床階段實習日記,向老師呈現出豐富的內容,對增進師生間溝通與了解,促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均有很大益處,可以將此種方法應用于其他課程教學與教學管理。

參考文獻:

[1]謝金蘭,朱金蘭.師生對實習周記的看法調查.南方護理學報,2004,11(12):32

[2]王歡,符冬梅,劉濤.對男護生心理特點及心理調適方法的探討.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7):99~100

[3]丁美卿,蒲燕.手術室男護生臨床帶教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09,15(4):22

篇8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96-02

生存質量(quality of life)通常簡稱為QOL.WHO生存質量研究組認為生存質量是指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與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有關的生存狀況的體驗,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心理因素、生活與行為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生存質量這一指標已被應用于不同群體的研究中,成為職業衛生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1]臨床實習階段是每個護生走上工作崗位的必經之路,是學校與醫院相互連接的橋梁。在臨床實習初期,實習護生離開原來熟悉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而進入陌生的工作環境,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護理本科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感受到的壓力明顯高于同年級的醫學、社會學和藥學等專業的學生。[2] 本文應用生存質量量表及護士工作壓力量表,測評實習護生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與行為方式,為促進實習護生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象選擇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某三甲醫院臨床集中實習的護理專業臨床學生100名。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完整資料100份,回收率100%.

1.2 調查工具

1.2.1 生活質量評定量表。應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3]包括心理、生理、社會關系、環境四個領域24個方面,2個獨立分析的問題。

1.2.2 中國護士工作壓力源量[4].量表共35個問題,分為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時間分配及工作量問題、工作環境及儀器設備問題、病人護理方面的問題、管理及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等5個方面。

1.3 統計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接受研究工具1-2項測評,通過自填問卷方法收集資料。征得被測評者同意后發給調查表,以不記名方式填寫問卷。

將收集的資料檢查核對后錄入電腦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為t檢驗、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統計結果

年齡最小19歲,最大24歲;學歷:大專35人(35%),本科65人(65%);

2.2 實習護生主要的工作壓力源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35個條目中,護生前10位的工作壓力源依次是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很低、工作量大、沒有時間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等,詳見表1

2.3 實習護生生存質量(表2)

2.4實習護生生活質量與工作壓力相關性(見表3)(r)

3 討論

3.1實習護生工作壓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表明,臨床實習護生所體驗的常見的壓力源包括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很低、沒有時間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護士工作量太大及工資太低等。工作壓力又稱職業壓力,護理人員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其所承受的壓力已成為一種職業性的危險[5]。處于此實習階段的護生尚未深入接觸和理解臨床實際,對臨床護理工作的主觀感受容易受到臨床實際的影響因而雖然尚未正式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員,仍舊能夠體驗到來自于護理職業方面的壓力.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護理專業知識及操作的不熟練﹑缺乏溝通技巧再加上實際的護理工作平凡鎖碎與繁重,導致護生產生一種“無力”感和對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懷疑與動搖,造成實習熱情明顯下降,從而對護生的工作造成壓力.

3.2實習護生生存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表2反映出的得分情況,社會領域和環境領域分值較高,但生理領域與心理領域分值較低. 生理領域質量由7個條目組成(疼痛與不適、精力與疲憊、睡眠與休息、行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對藥物及醫療手段依賴性、工作能力等), 本組分析對象中,對自己睡眠的情況,37.5%不滿意, 5%感覺很少有精力應付日常生活,42.5%感覺一般有精力應付日常生活.由于護生處在生長發育期,護理工作勞動強度大,體力嚴重透支;在臨床實習時需要上夜班,生物鐘打亂,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實習期間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包括認為自己理論知識不扎實、不能理論聯系實際、不能與病人、家屬、老師等進行有效溝通、病人病情重等,而這些壓力又對其身體有嚴重的影響…這些都嚴重影響護生的生存質量.

3.3生活質量與工作壓力的關系

由表3反映出護生生存質量與工作壓力呈負相關性,即工作壓力越大,生活質量越低。因此減輕護生的工作壓力,提高生存質量,是護理管理者因考慮且應給予足夠重視的問題.

4 小結

臨床護理實習作為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生對護理工作壓力源的感知將直接影響到護生的生存質量.國外研究表明:過高的工作壓力不僅會影響護士身體、心理、行為,而且會影響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護士出勤率、護理人員的流失率,還影響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6]因此在護生教育階段,注重心理素質培養,加強各種應對技巧的指導,通過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知識的輔導培訓,使其掌握自我疏導、自我調節、自我減壓等心理保健方法,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努力解決問題,護理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包括改善醫院環境、增加護理人員編制、合理調配人員、為護士提供多渠道的繼續深造機會、提高護士的知識層次和待遇、大力宣傳和樹立護理隊伍中的先進典型等[7],這些都將從不同層面影響護生,使之有效應對護理工作壓力,能夠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體驗自我價值和滿足感,提高自身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8.

[2] Beck DL,Hackett MB,Srivastava R,et al,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 (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1997,36(4):180-18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9:11~18

[4] 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

篇9

[結論]護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并影響臨床實習效果,應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校學生由于學習和就業等壓力,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in.27。在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中,其心理健康水平亦有一定程度的差異(a7。護生在畢業實習期間常常因面臨各種壓力,從而影響身心健康與實習效果。臨床護理實習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向社會輸送的護理人才質量。如何提高他們的臨床實習效果,是護理教育者一直關心和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雖然對護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以及對護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較多,但是對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較少,僅在王粵湘等川所做研究的結論中有所提到。因此,本研究試圖了解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臨床實習效果的相關性,為對該人群進行心理健康防護提供理論依據,以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培養合格的身心健康護理專業人才。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選擇2007年1月在北京腫瘤醫院、中日友好醫院、朝陽醫院、東直門醫院4所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臨床實習的護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65份,收回62份,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92.31000年齡18歲一24歲。

1.2方法

1.2.1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Cs,s〕測量,該量表由Derogatis于1975年編制,共90個項目,按5級評分((1分~5分)。心理健康狀況評定標準:總分()160分為陽性)、陽性項目數()43分為陽性)以及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分()2分為陽性)。1.2:2自制臨床實習效果問卷問卷根據“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行為評價表”(BrSN''''sclinicalevaluationtoo1,CET)、相關文獻〔7一,〕以及實綱自行設計,共4個方面(知識、態度、技能、德能)15項。問卷各選項分值:非常同意4分,基本同意3分,基本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總分最高60分,最低15分,所得結果按優秀(>53.25分)、良好(46.50分~53.25分)、及格(42.00分一46.50分)、不及格(}}2.00分)劃分為4個等級。臨床實習效果問卷重測信度為。.92690單側a=0.05e

1.2.3統計學方法將所有合格問卷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t檢驗和相關分析。

2結果

2.3護生心理健康狀況和臨床實習效果的相關性分析護生臨床實習效果的測評結果為42.85分士5.60分,不及格20人(33.33%),及格27人(45.000n),良好11人(18.33%),優秀l人(3.33."}i)o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SC:I.一90各因子之間呈負相關,見表zJo

3.討論

3.l護生J仁,理健康狀況分析

3.I.I護分心理健康狀況本次凋查結果顯示.護生:JLi一9。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水平,護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翹.這與張霞「’‘一所做的研究結果類似。其中S}"I,一9。因子中得分較高的是恐怖、敵對、焦慮、偏執、軀體化等,說明這幾項因子是困擾護生的主要精神癥狀。國外一些研究表明,護生參加臨床實踐時精神癥狀明顯多于普通人群自ZJ,臨床實習護生也感受到明顯的焦慮''''.,`.13.if本次研究結果與國外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1.2影響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護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水平,可能存在的原因有:①可能與護生多是由女生組成的特殊群體,缺乏與異流、溝通的環境,易形成不健全人格,以及女生特有的敏感、心胸不夠寬廣等個性特點有關。②與護理專業的特殊性有關。目前,護士的地位仍相對較低,工作瑣碎而勞累且付出得不到同等回報,病人法律意識增強,自身操作能力差等都給護理臨床實習生造成很大的壓力,易產生心理問題。③與本次樣本有關。本次樣本量較少,且僅來源千北京三級甲等醫院進行實習的護理臨床實習生、地域差異、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差異等都影響心理健康。

3.2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SC1一90因子的相關性本次調查顯示,護生存在心理問題17人,陽性率為28.33o,護理學生臨床實習效果檢測中不及格人數20人(33.33}>,兩者百分率基本一致,說明護生心理健康影響臨床實習效果。表3顯示,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SC''''.}.-9。各因子分之間存在負相關,其中軀體化、敵對性、偏執3項因子與護生臨末實習效果呈中度負相關,其余因子與護生臨床實習效果呈低度負相關,提示護理專業臨床實習效果受心理健康的影響。

3.2.1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軀體化因子相關性分析表3顯示,相對其他因子而一言,軀體化因子與臨床實習效果的相關性最大,說明護理臨床實習生身體不適改接影響其臨床實習效果。由表2可見,2污。。%的護生軀體化陽性,表明護生對瑣碎而勞累的臨床護理_I‘作較難適應。護生一直生活在長輩的關愛之中,很少有機會去照顧別人·‘,。臨床實習中繁瑣的護理工作、護生能力有限不能滿足病人需要而造成的緊張等易使護生身心疲憊,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工作,影響臨床實習效果。

3.2.2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敵對、偏執因子相關性分析表3顯示,敵對、偏執因子與臨床實習效果也有顯著相關性。由表2可知,23.33%的護生敵對因子為陽性,25.00%的護生存在偏執問題。臨床工作環境相對學校而言比較復雜,剛進人臨床,護理專業實習生操作技術不熟練,缺乏臨床工作經驗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工作中時常犯錯,遭受病人及家屬的多次拒絕與不信任。加之帶教老師的誤解,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甚至覺得別人故意為難自己,此種情緒無處發泄,久之,易產生敵對、怨恨、偏執情緒,影響工作積極性,動搖從事護理工作的信念,淡化臨床實習目的,最終影響實習效果。

3.2.3護生臨床實習效果與精神病性相關性分析由表1可知,與全國常模比較,護生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較高。表3顯示,精神病性與效果呈低度負相關,相對其他因子而言,兩者相關性最小。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精神病性因子本身一與臨床實習效果的相關性較小,也可能是與本次樣本量較少以及自制臨床實習效果問卷的信效度不高有關,需要今后完善自制臨床實習效果問卷以及加大樣本量對照研究加以探討分析。

篇10

護理專業學習解剖學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態特征和功能,為學習其他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準確地實施各項護理操作提供形態學基礎。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人才的知識結構、臨床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寬厚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社會人文知識和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將以醫學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向“突出護理、注重整體、加強人文、體現社區”的課程體系轉變,革新教材內容,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滿足培養跨世紀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膽革新解剖實驗指導,突出臨床應用特色

首先以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為主線,以臨床護理實踐為引導,根據護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特點,自編實習指導,突出與臨床護理操作密切相關的解剖內容,如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與注射、穿刺、插管和切開技術相關的局部解剖學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操作中的解剖學要點做到心中有數,如操作部位的選擇、結構層次、毗鄰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加強與護理專業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護理專業的教學需要,為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2 注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操作能力

護理技術操作70 %的內容與解剖學相關,其中搶救技術100 %與解剖學有關。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對患者進行多種技術操作,操作的準確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準確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學密不可分的,因此護理專業的解剖課教學更應該注重實踐。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靈活,把學與用結合起來,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解剖教學中,尤其是實驗課教學探索的課題之一。

體表的骨性和肌性標志是臨床操作中非常關鍵的定位標志,實驗課教學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在活體觸摸體表標志的能力,并把觸摸體表標志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把護士的素質教育融于標本觀察的實踐中,教會學生在觀察尸體標本、模型的同時,要在自己或同學的身體上觀察、觸摸、辨認這些標志性結構[1]。這種從標本到自身,從自身到標本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結構,避免了單純的機械記憶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臨床操作技術的成功率,培養了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護士的自身素質。

3 培養學生在標本上演示護理操作的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模擬臨床操作,能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擬臀大肌注射時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進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觀察染料的分布情況,注射針扎入的深度及針頭與臀區血管、神經的關系。操作結束后請大家總結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損傷的血管和神經。模擬臨床護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學生片面追求操作練習,忽略解剖的結構觀察。

4 結合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

在實驗課教學中,課堂討論能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結合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查閱資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如在講授肝門靜脈系統解剖時,引導學生就臨床肝硬化治療新進展、肝門靜脈系統與臨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現的癥狀的解剖解釋等多方面問題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并針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形成一系列系統知識。

5 適當應用多媒體小結學習內容

在每節實驗課結束前應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小結,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提供了比課本更豐富、形式更多樣的多媒體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形式生動、形象、直觀的表現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及感受,較好地解決口頭講授和板書無法實現的教學重點、難點,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6 改革考試環節,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

除了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外,課程結束考試時將傳統的筆試為主改為筆試加技能考核,筆試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內容包括在活體上進行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學為對象,準確的在活體上觸摸和指出題目要求的內容;在標本上演示及敘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學要點。每個學生從十個內容的試題中抽取一道題,當場回答,老師按學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對于還未掌握該結構的不得分,對于不能正確觸摸或指出結構者,給一半分,回答正確者為滿分。在考核后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當場糾正,至其正確掌握為止。這種現場考試的方法督促學生在學習中注重對活體資源和教學標本的應用,既能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訓練,調動了學生觀察標本、模型的積極性。這對于解剖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也為將來學習臨床醫學課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學基礎。

通過以上多方位的護理解剖實驗教學改革,使解剖學實驗教學效果提升一個臺階。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官网| 国产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波多野结衣丝袜美腿|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一级毛片美国一级j毛片不卡| 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 | 人气排行fc2成影免费的|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日本妈妈xxxxx| 免费a级在线观看播放|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 a级片免费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在一起| 午夜久久久久久| 色多多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eeuss在线播放| 小小的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版|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dvd毛片在线视频| 777成影片免费观看| 欧美xxxx做受性欧美88| 亚洲欧美色鬼久久综合|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亚洲娇小性色xxxx|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两根硕大的挤进了小雪| 校花公交车上被迫打开双腿 | 人妖系列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