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4: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畜牧學課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B-0040-03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水產養殖業作為水產品供給的主力軍在日益壯大。然而,由于水產養殖本身的生態結構和傳統養殖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大部分的養殖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要求從事水產養殖業的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英語,以便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從而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然而,廣西水產畜牧學校水產養殖專業學生英語基礎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容樂觀。根據教育廳中職教改項目要求,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對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改革,以期培養水產養殖專業實用型英語人才。
一、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容
(一)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編寫校本教材,優化課程內容。編寫校本教材《中職水產養殖實用英語》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用的教材缺乏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內容,與學生就業崗位脫節,滿足不了相關工作對實用人才的要求,因此,編寫適應本校實際和學生需求的校本教材顯得極為迫切和必要。
校本教材的編寫主要根據“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思想和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以各種規模養殖場的技術人員、參與魚類產品出口相關的貿易人員及從事遠洋捕撈的從業人員等工作崗位的能力培養為重點,培養學生借助英語完成目標崗位工作的能力,不僅注重實用性和專業性,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基本文化素養和終身發展的實際需要。
校本教材由16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英語、職業英語和拓展閱讀三大部分,由導入(Warming up)、聽說(Listening and Speaking)、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 、養殖專業英語(Fisheries English)、語言綜合運用(Language in use)、拓展閱讀(Further Reading)組成。在原用的英語教材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取舍,內容實用,語言真實。內容的選取注重語境化,充分考慮學生進入職場后可能出現的能力需求,為用而學,使學生學而能用;專業英語的選材上,教學內容貼近專業,從學生感興趣的專業詞匯或縮寫詞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逐漸過渡到有關養殖生產管理貿易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對話及小短文。拓展閱讀主要滿足對英語感興趣及基礎較好的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的需要,讓他們借助學習工具理解富有時代氣息的趣味閱讀材料的內容,拓展文化視野,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充分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在英語課程改革中,廣西水產畜牧學校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景模擬實訓法等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種將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情境模擬活動,教師根據教材中要完成的課堂任務,通過創設、模擬逼真的情景,安排學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將課堂任務中需掌握的詞匯和句型有機地融入其中,用對話和動作表達出來,最后由觀察者(學生擔任)和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定和反饋。這種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練習使用所學的實用語言,又能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做中學,使學生學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職場能力。例如,在學習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基礎模塊第一冊)時,教師先播放一段英文購物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出常見商品的英文名稱及購物過程中常用的重點句型,然后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熟記常見商品的英文名稱及購物的重點句型,最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明確角色分工(售貨員、顧客、收銀員、觀察員),輪流到課前布置好的收銀臺、試衣室等購物場所(在教室的講臺上)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其他同學認真觀看,記下參加表演的同學在扮演過程中的閃光點及語音、語調方面的不足之處。表演一結束,每組的觀察員就匯總各組的記錄,各抒己見,相互評價,教師與學生選出最佳扮演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最后教師點評。學生在逼真的購物情景活動中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口語交際得到真正有效實踐,從而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2.多媒體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情景教學法是指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結合教學內容,真實立體地展示所學語言的背景,集形、聲、色、光于一體的教學手段,是切實可行的激發學生思維和潛能的方法。多媒體情景教學中,除常見的視頻、圖片教學外,鏈接相關的英文歌曲和精彩的英美原聲電影片段也能有效地渲染氣氛,給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率,不斷地保持教學的新鮮度,達到教有所樂、學有所趣的境界。例如,在學習Unit 3 Rainy Days, Sunny Days(基礎模塊第一冊)中,在完成一系列教學活動后,教師讓學生以欣賞Weather英文歌的形式來鞏固重點詞匯和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t is sunny(rainy/cloudy/foggy/snowy/).It is cold(hot/cool/warm/cold)。實踐證明,這種獨特的教學設計是抵御學生厭學情緒的良策,不僅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英語口語,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
此外,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如果教師還是照本宣科要求學生背熟規則然后做大量語法來鞏固,這必然讓不少學生知難而退。但是利用精彩的英美原聲電影片段來學習操練,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祈使句時,教師精心挑選英文電影《冰雪奇緣》(FROZON)的精彩片段,影片中高頻率出現了口語交際中常用的祈使句,如Come on/Get faster/Slow down/Don’t worry about it等,而且其優美動聽的主題曲Let It Go(隨心而行)更使得學生對祈使句的鞏固起到強化作用。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在充實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
3.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緊緊圍繞特定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教學的成就是以展示成果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切實達到“做中學”,“學中做”和“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教師在設定任務時,應將教材中的話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工作需求有機結合。任務型教學法尤其適合應用于以下教學內容:制作英文名片、賀卡、個人簡歷、求職信(個人表格填寫)和中職生工作實踐中常用的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業務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廣告、產品介紹及使用說明書、合同、進出口及保險的單證等。這種教學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培養自主探究互動合作能力和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4.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為學生今后繼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課后復習和反思的習慣、做題后進行歸納的習慣等,還應重點教給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英語閱讀技巧、英語聽力技巧等。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筆者認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條不錯的途徑。
2012年春夏學期,教學學校公開課(Unit 9 Reading & Grammar)時,筆者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效果顯著。具體操作如圖1所示:
圖1 小組合作學習法示意圖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個體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分享學習成果,提高課堂的參與率。
5.情景模擬實訓法。情景模擬實訓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模擬扮演某一崗位角色,在教師創設的以接近現實的工作內容和范圍為場景的教學環境中,以相關道具為輔助,設計教學環節,有機地將教學內容和工作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通過現實的各種手段來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淡水養殖專業對外貿易過程中,商務英語口語的實訓主要體現在商務交際(機場迎接、帶外賓參觀公司、企業,介紹企業、描述產品等)。教師播放相關視頻,學習專業詞匯和商務英語口語常用句型,設置情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明確任務與崗位職責和要求,設置外賓(客戶、合作伙伴)、各部門經理和商務助理等角色,在課堂上演示出來,學生成為模型訓練的參與者、觀摩者、學習者和評價者,最后從兩大方面評價學生,即模擬實訓結果與實訓過程中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使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逐步實現無縫隙接軌,切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建立綜合性考核模式,完善評價機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課程成績評定是很重要的環節,建立合理的課程考核模式也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教學改革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考核學生的基本內容是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即英語課程成績總評=40%平時成績+60%期考(筆試)成績。期考成績占考核成績的60%有不合理之處,不利于培養中職生的職業能力。實施教學改革后,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建立了綜合性考核模式。即除筆試、口試外,還增加課堂評價(出勤情況、參與學習的積極程度、完成作業情況等方面)、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等,改變了單一的教學評價方法,在考試和教學評價上細化內容,將終結性評價變為動態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對考核成績進行了以下調整:學習過程綜合考核占40%(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參與學習的積極態度、完成作業情況,)口試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30%(包括聽力、單項選擇、補全對話、選詞填空、閱讀理解題)。實踐證明,改革后的課程成績評價模式使考核更加合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有利于學生發揮英語口語方面的潛力,進一步實現了英語實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效
(一)促進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課程改革始終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堅持教學為生產服務原則和教學內容貼近生產實際的原則,以企業生產發展需要和學生就業與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資源優勢,促進了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教師在發展自身專業的同時保證教學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推動了教育科研的發展。在課題研究期間,課程改革主持人發表了論文《中職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
(二)切實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英語實用型人才。通過在2013級水產養殖專業試驗班進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程成績評價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及應用,實踐證明,收效頗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及課堂的參與率,學生對《中職水產養殖實用英語》的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學(下轉第74頁)(上接第41頁)效果評價滿意度達91.7%;另一方面,課程改革既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綜合素質,也增強了學生的職場能力。淡水養殖專業有兩個學生在參加學校2014年英語技能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通過課程改革,編寫了校本教材《中職水產養殖實用英語》,設計了中職水產養殖專業實用英語人才培養方案,集成了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授課教案、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真正將英語學習與崗位目標有機融合起來,還設立了《中職水產養殖專業實用英語人才培養實踐》的課題進行系統的研究與實踐。該研究理論和成果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專業英語課程的開發和應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總之,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與實踐,廣西水產畜牧學校英語課程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水產養殖專業實用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曉艷.江蘇省中職英語教材基礎模塊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2(3)
[2]楊苗捷.英語情景教學法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1)
[3]周珊紅.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2(12)
[4]李志強.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1(22)
(一)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反映了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構建應符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大部分中職生是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而就讀中職學校,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后,難以適應新的環境,缺乏學習主動性,如果學校仍按照傳統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就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將學科體系中適度夠用的知識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按照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要求,我們深入養殖企業,對職業崗位進行調研分析。針對畜牧獸醫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與行業專家共同研討,分析職業崗位的意義,確定職業崗位中應具有結構完整的典型工作過程,從而確定工作任務,并將其歸類為8個行動領域、22個學習領域,形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為綜合素質課、技能平臺課、技術課和拓展課。其中,豬病防治是技術課的核心學習領域之一,是由動物科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病學、動物外產科學和中毒學等傳統學科有關豬疾病部分內容進行改革和整合后形成的一門全新的學習領域課程。該課程按照養豬生產過程中必須掌握的豬病防治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來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完善課程成績評價。學生通過豬病防治課程的學習,不斷提高其職業素養,如豬病預防、診斷、治療、保健等職業崗位能力,為我國養豬業保駕護航。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設計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是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基礎。豬病防治課程改革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各種規模豬場、動物醫院和獸藥技術服務等工作崗位的能力培養為重點,根據豬病防治崗位的工作過程、技術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來設計豬病防治課程學科體系內容,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內容,確定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第一,深入養豬企業,對崗位人才需求進行廣泛調研,并在此基礎上由養豬企業的豬病專家、管理人員與教師共同研討,最后確定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案,按照生產流程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第二,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完成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依據,根據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標準來確定具體的學習任務、關健技術和綜合技能,將豬病防治課程教學內容歸納為5個項目(豬場預防保健技術、哺乳仔豬疾病防控技術、保育豬疾病防控技術、育肥豬疾病防控技術、種豬生產疾病防控技術)和14個能力目標。
第三,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教師應拓展教學內容,及時將豬病防治的新知識、新技術補充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和創新性。
第四,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人才培養理念,樹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念,把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注重學生豬病防治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訓環境,強化實踐教學
根據“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將豬病防治課程教學實訓場所,如豬病診療實訓室、動物醫院、校內實場和校外養豬企業等場所建成“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訓環境,強化實踐教學,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做合一的培養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
第一,豬病診療實訓室,包括豬病診斷室和豬病治療室。豬病診療實訓室內病理標本充足,診斷儀器先進、治療設施完善,能完成常見病毒性、細菌性等豬病的實驗診斷,能滿足豬病防治課程實驗實習的需要,還對校外養豬企業開展常見豬病病原的檢測與診斷。
第二,動物醫院為周邊養殖場開展常見豬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斷、治療業務,并充分利用門診豬病病例開展現場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病的診斷、檢測和治療等知識技能提供了與獸醫診療機構一樣的工作環境,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第三,校內實場為豬病防治課程的豬場消毒、豬疫苗免疫接種、豬藥物保健預防及驅蟲實訓實習提供了真實的場所,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訓實習情景中培養其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第四,校外養豬企業,即進行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校外養豬企業基本滿足了學生參觀實習和頂崗實習的需求。學校先后與廣西畜牧研究所豬場等10多個養豬場簽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協議,協議規定學生在豬場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由豬場和學校共同管理,學生可以將豬病防治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專業技能。在服務于養豬企業的同時,學生的豬病防治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融合。
(四)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豬病防治課程是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核心課程,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和豬病防治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創新和優化該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是案例教學法。它是指在豬病防治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包括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和案例分析式教學法。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典型的病例為先導,提出問題,先讓學生在具體的病例情境中主動參與分析、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提出初步的診斷意見、診查思路和防治措施,最后,教師進行常規講解。案例分析式教學法就是在一個豬病講授結束后,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豬病臨床案例,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得出初步 診斷結論,分析診斷依據以及所須的進一步檢查,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后由教師點評和總結。
二是現場病例教學法。它是充分利用動物醫院或豬病診療實訓室接診病例,根椐臨診情況把接觸到的典型病例進行現場教學。首先,組織學生對病例展開討論,并針對疾病發病原因、癥狀表現、病理變化、診斷依據和防治措施等問題發表個人觀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原則,要讓學生成為現場病例教學的主角。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評,達到復習鞏固、加深理解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多媒體教學法。它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綜合文本、圖片、視頻、聲音等素材于一體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把平時拍攝的豬病癥狀和病變彩色圖片、視頻,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制作成直觀、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講解和歸納,以加強學生對豬病癥狀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知識信息量,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學習。
(五)完善學生課程成績評價制度
學生課程成績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制定合理的課程考核辦法也是豬病防治課程改革內容之一。學校教學改革前,學生的課程成績評價主要分布是期末理論知識考試占60%;平時成績占40%,即考勤占10%、實驗占10%、課堂提問占10%、作業占10%,這種課程成績評價存在著諸多弊端,不利于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豬病防治是一門應用型和實踐型的課程,實施教學改革后,學校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成績評價體系,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和豬病診療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知識技能應用能力的評價。因此,教學改革后的課程成績評價分布是期末理論知識考試占40%,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和簡答題;學習過程考核占30%,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平時作業、實驗報告、病例分析報告;職業能力考核占30%,這項考核根據現場教學過程、實驗實習操作過程和豬病例診療過程中學生表現及團隊合作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分。實踐證明,新的課程成績評價制度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既能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培養了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
二、豬病防治課程改革實施的成效
由以上對豬病防治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的研究與實踐分析可知,課程改革后,在教師和學生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第一,課程改革使教師的教學目的更明確,課程教學資源更充足、教師的教學方法更靈活多樣,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很大提高,對學生考核方法更趨合理化。課程改革主持人主編并出版了《中職畜牧獸醫職業技能訓練教程》和《中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習題集》,發表了《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豬病防治”教學中的應用》等3篇論文。
第二,課程改革制訂的豬病防治課程標準、教學方法、課程成績評價制度等在畜牧獸醫專業試驗班學生中試用,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對豬病防治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滿意率為93.2%。通過豬病防治課程的教學改革,學生的豬病診斷和防治技能有了明顯提高,有效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學生參加中級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等職業資格考試的合格率達95.2%,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第三,豬病防治的課程改革后,最終集成了中職豬病防治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習題集、授課教案、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創建了豬病防治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真正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結合,其教學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對同類專業課程建設起到借鑒作用。
總之,課程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廣西水產畜牧學校豬病防治課程經過近四年的改革與實踐,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實訓環境的創建、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學生課程成績評價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細致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隨著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豬病防治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豬病防治課程教學改革仍存在許多問題,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不夠緊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場所建設滯后等問題都有待今后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進一步探討與完善。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08-0119-01
一、當前中職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的問題
1.現有的實驗教材需要不斷更新。現有的實驗教材雖然經過多次更新,但實驗項目和內容還不能滿足當前畜牧業發展的需要。教材中介紹的一些實驗儀器設備在實驗課中逐步被淘汰,新的儀器設備在教材中又沒有介紹;有些實驗由于內容重復或實驗手段的更新近來已經不適宜開設;而社會有需求的,目前已經具有的新實驗方法,很多還沒有納入實驗指導書中。以上情況說明,為了適應課程的發展及培養高質量畜牧獸醫合格勞動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進新的教材,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2.中職生對專業課的學習態度需要端正。雖然大多數中職生學習態度端正,重視專業教學,但仍有部分中職生上實踐課時表現出怕臟、怕累、怕辛苦,有的干脆不來上課;即使來上課,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專心做實驗,得過目過,馬馬虎虎。還有的中職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按照實驗指導教師的要求去做,而是按自己的主觀想象去做,結果配置的實驗藥品達不到要求,實驗所得的數據不準確、不完整。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中職生對實踐課不夠重視,是由于實踐課是附屬于本門理論課程的一個教學環節,實踐成績只是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占的比例也不是最大的。
二、畜牧獸醫專業的理論教學改革
1.轉變“填鴨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開展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講解新知識時,務必要明確“教學工作實際上是從質疑到解疑的過程”這一概念,在課前設置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解。課堂教學主要介紹基本知識,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通過聽課、問答、討論、設計和實踐操作等方式來學習。以《豬生產學》為例,課堂講授占課程總學時25.7%、現場教學占31.4%、媒體演示占11.4%、討論分析占8.6%、作業訓練占5.7%、論文寫作占5.7%、專家報告占11.4%等。
2.推廣現代教學方法,試行網絡和或明天教學。科技水平的進步讓網絡互動系統、多媒體技術走進教學領域,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應用。此種教學方式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學生也容易被此吸引,進而產生較高的學習熱情。目前《畜牧學各論》的品種介紹、設備觀摩、養殖場建設、人工授精、飼料配合、家畜、家禽的飼養管理等均可用多媒體或錄像教學,鮮活生動的畫面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改革考試形式。以前各門課程均采用單一的閉卷形式考試,以百分制來進行成績的評定,影響了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畜牧獸醫專業教學改革就是要改變畜牧獸醫專業考試的形式,按課程性質和特點,靈活運用筆試(開卷和閉卷)、口試、實際操作、寫小論文或小綜述等多種考核方式,鼓勵采取多種考核方式聯合運用的考試形式。
對專業主干課程和必修課程可實行嚴格的閉卷考試,選修課程和考查課程可采用開卷考試、口試、小論文或小綜述形式進行考核,按優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及格五檔記入成績,控制優秀比例,優秀生的評定在選修和考查課程合格的基礎上按主干課程的成績計算。促使學生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主干課程上,同時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給學生以更大的學習自由度,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條件。
三、畜牧獸醫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
1.對所使用教材進行優化。中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使用的教材必須具備新、實、變的特點,其中,“新”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必須緊跟時展步伐,及時糾正傳統教材中滯后性和理論驗證性問題,與生產第一線的最新技術保持高度同步,且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實”指的是教材不僅要針對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還必須與企業、單位目前或將要使用的設備、技術相關聯,也要避免過分超前技能的出現;“變”指的是所使用教材應處于變化狀態,隨著技術、設備的進步而不斷更新,使學生所學技能有效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校方也應責成專人做好教材的審查工作,避免因教材質量低下而影響本校的教學效果。
2.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習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學的引入,能使深奧、概念抽象的動物病理學知識與臨床診斷、治療技術聯系更緊密,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取知識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吸收轉變,這樣能更好地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例如,將一些常見的病理變化與臨床案例相結合,引導學生將以往所學動物解剖學、動物微生物學、動物臨床診斷學等相關知識進行縱向或橫向聯系,學會融會貫通、相互滲透、靈活運用。既鞏固已學知識,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臨床診斷等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真實案例的討論,親身感受臨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斷的全過程,充分體會到主動參與、探究發展、交流合作、樂觀向上的學習方法帶來的樂趣與幫助。
3.加強實訓教學環節。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一些與專業和就業有關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就業能力。技能培養是中等職業教育重要的教學環節。本專業強化技能訓練的具體措施包括:①將畜牧獸醫的必備技能單設畜牧獸醫技術課程,以保證足夠的課時安排實訓;②教學過程強調實踐性,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以實踐為主(實踐訓練課與理論課之比為7∶3),把重實踐、重技能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③將單項技能或綜合技能引入學分制,學生達到規定學分才能畢業;④將實訓基地和實驗室設施標準化、規范化,確保實習順利進行;⑤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并記入學分。
4.增加學生到基地或生產單位實習操作的機會。過去上動物病例解剖實驗課時,通常是指導教師一邊解剖一邊講解,學生則在一旁觀看,這樣學生一是沒有動手的機會,二是由于實驗經費及實驗條件的限制,做大動物解剖的實驗次數不多,導致學生對這些實驗不太熟悉。要實現教學改革,可安排學生到校內寵物醫院或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多接觸病例,要求學生做好病歷記錄,解剖記錄、學習治療用藥。回校后,由教師組織大家進行病例回顧,分析討論病例中診斷、治療的原理、治療方法的合理性等。實習過程中,有時碰到新的典型病例,可讓學生采取病料回學校進行實驗室培養、分離、鏡檢之后確認。通過這種走出實驗室實習的方式,使學生接觸更多、更復雜的各種禽畜病例,與學生的共同分析討論、診斷和處理,可促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養禽學是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在現代化養禽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門課程在學生專業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實踐教學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鞏固和拓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1],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畜牧獸醫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培養出現代畜牧獸醫專業復合型人才,就要重視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只有加強實踐教學才能培養出既具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服務。
一、《養禽學》的內容和意義
養禽學是在本專業學生系統地學習了公共基礎課(如數學、物理和生物化學)和專業基礎課(如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營養學、家畜生理學、家畜遺傳學)后開設的。養禽學是主要研究家禽的外貌、育種、生物學特性、人工孵化、飼養管理、衛生與防疫及產品質量控制的一門科學,是一門以課堂講授與實驗操作、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養禽業的發展動態,讓學生在了解有關家禽基本生產原理的基礎上,熟悉家禽養殖基本理論和技能。[2]
二、實踐教學的作用
實踐教學指的是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學生通過實驗實踐等實際操作獲得感性認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國外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我國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性文件,強調“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加強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切實理解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的關系,從而形成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理論的良性循環。
三、《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
《養禽學》作為畜牧獸醫專業的專業課,其實踐教學必須嚴格遵守貫徹“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培養畜牧獸醫專門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形式和方法,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的有力措施和必要保證。[3]
1、優化課程實驗設計,提高綜合性實驗比例
對養禽學實驗進行優化組合,養禽學實驗共有20個課時,因此要合理設計實驗項目和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實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綜合性實驗。如在家禽人工孵化綜合性實驗中[4],對于雞來說孵化期為21天,所以需要實驗和實習相結合才能保證本實驗的連續順利進行,同時在實驗之前,除了講授種蛋的收集、保存和消毒等知識外,還需要講解孵化器的結構、操作方法及孵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學生明白孵化所需的溫度、濕度、通風及翻蛋等操作的必要性,以便讓學生做好本實驗所使用的設備、用具和記錄表格等準備工作。經過學生的準備實驗到動手完成實驗,綜合性實驗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孵化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兩個死亡高峰,其原因是什么,照蛋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采用頭照和二照,以及每次照蛋的時間選擇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學生就需要查閱資料,尋找辦法,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相應的也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思考能力、設計能力、 動手能力和解決能力。
2、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實驗操作
養禽學實驗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部分為禽蛋方面,如蛋的構造和品質鑒定、蛋的清洗、消毒;一部分為禽蛋的孵化,如孵化器的構造、操作方法,孵化期間的操作;另一部分為家禽方面,如雛禽的雌雄鑒別、母禽產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鑒定、 家禽的體尺測量、家禽人工授精操作、家禽的屠宰、屠宰率的測定以及家禽的飼養管理等。這些內容單憑課堂講解,學生有時很難真正掌握,所以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實踐,可以在校內開辟養雞實踐場所,讓學生了解肉雞的孵化、出殼、雌雄鑒別、名階段的飼料配制,飼養管理等。讓每個學都參與其中,加強期實驗操作能力,具體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選派學生輪流參加日常的喂料、喂水、清糞、沮度記載和觀察等技能操作。[5]通過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基本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了學習效果。
3、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為滿足教、學、研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校內外實驗實習教學基地,努力加強與企業、肉雞場、蛋雞場、獸藥廠等的聯合,為學生提供實驗技能培養與鍛煉、提供感知的基地,鼓勵學生深入生產一線,讓有志從事動物科學研究的學生有機會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中去,[6]學習其科學合理的圈舍設計、先進的養禽設備、孵化設備以及配料設備。通過實習基地的實驗實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技能、職業素質。
4、通過參與教師科研、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可初步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吸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這樣實驗與科研任務結合起來,使學生擔當教師的科研助手,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通過科研工作,培養學生勤奮努力,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工作作風,科學態度,鍛煉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總結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雞的飼養管理過程中,我們結合了部分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了雞的散養配套體系,如溫度控制、濕度處理、光照管理、疾病免疫等技術手段,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又如對雞場的污染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的方式進行,使學生認識到雞場糞污處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5、合理設計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組織課堂討論和評比
傳統的實驗教學評價強化的是得分功能,如主要以學生的實驗成績(實驗報告)為主,其弊端主要在于學生的實驗報告有時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實驗技能掌握程度,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完全客觀的評價,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通過合理的實驗評價體系,在考核方式上實行多元化評價,學校也在進行《天津農學院本科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實施辦法》的探索,我們可以多維教學目標作為教學的評價依據,對實驗內容以知識、技能全面評價,方法以筆試、口試、操作等多種形式綜合運用,[7]如可采用組織課堂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學習空氣,如討論肉用仔雞的飼料配方,可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自行設計,然后進行對比討論總結,對每一小組的設計進行評比,最后得出結論,還可在實驗實習結束時,安排課程論文的寫作,來鍛煉他們的論文寫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8]
四、《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成效
通過《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9]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家禽生產的最新技術進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從事養禽生產與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群英,黃勤妮,董克奇.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9):1-3.
[2] 趙小玲,朱慶,杜曉慧,等.改革《養禽學》課程初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9): 79-80.
[3] 杜曉惠,趙小玲,王繼文,等.提高《養禽學實踐》教學質量的探索與總結[J].中國家禽,2011,33(11):54-55.
[4] 何丹林,羅慶斌,劉德武,等.家禽人工孵化綜合性實驗的實踐與探索[J].廣東農業科學,2010,8:300-301.
[5] 姜潤深,丁淑荃,陳興勇,等.《禽生產學》教學效果調查及教學改進探討[J].中國家禽,2010,32(3):58-59.
[6] 孫志良,劉進輝,易金娥,等.動物科學專業基礎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4(增刊):113-114.
[7] 趙聘,趙云煥.《家禽生產技術》課程考試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9(5):74-75.
[8] 朱宇旌,張勇.飼料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6:174-176.
[9] 朱正偉,劉東燕,何敏.加強高校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7,1:76-78.
作者簡介:
在我國的研究生學科目錄中,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為一級類學科,其下設有糧食油脂、食品科學以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和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這4個二級學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制糖工程、動物營養與飼料這3個二級學科分別歸類于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輕工技術與工程、畜牧學這些一級學科。我國的十三所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院校也根據各自優勢,自主設立了食品貿易與文化、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物理、食品營養與安全等二級學科,這不僅進一步拓展了我國食品學科與工程的人才培養領域,而且也更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開設食品學科與工程這個專業的院校大多集中在沿海的經濟發達區域,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為主、全方位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現已培養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已逾千人。
二、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食品學科與工程本科專業設立以來,充分體現了高等教育寬口徑、重素質、厚基礎的育人理念,論文格式在培養該專業各層次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加速發展,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和重要,我國在食品質量管理以及安全檢測方面的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因此,教育部于2011年在本科生專業目錄中新增了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專業,以期滿足該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快我國教育發展的國際化,提高教育水平,加強畢業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全國功臣該教育專業認證委員會將中國海洋大學和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列為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單位并經過了嚴格的考察,由此,食品科學與工程成為了我國第一批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
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速度加快,社會對學生實線和動手能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實踐教學在各個院校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首先,可以通過中試規模的實習生產線、校外生產實習基地、生產實習模擬實驗室等實習場所的陸續建立來改善實踐訓練的硬件條件;其次,可以通過增加實習以及實驗課程的課時數、設立綜合性的實驗研究項目、推進大學生科研立項工作的進行、設立大學生創新活動相關學分等措施,來增加實踐性訓練的軟件環節;另外,還能通過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積極推進的國際性賽事,提高學生學習食品專業知識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例如美國大杏仁學生創新大賽、諾維信杯“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創意大賽、丹尼斯克杯“營養與健康”學生創新大賽等,現在參與的學校越來越多,作品的創新水平也越來越高,這些都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取得的可喜的成績。
三、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盡管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在過去的10年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其中有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在學生教育培養中重科學、輕工程的現象特別嚴重,學生的食品工程能力、實際動手能力比較薄弱,這些都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食品工業的需求。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幾點:[ LunWenData.Com]
第一,教學計劃不夠合理。在現階段的教學計劃中,工程內容的比例很小,例如主要課程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化學、化工過程與設備和食品技術原理,化學類課程比例很高,而物理類及其延伸———工程類課程比例較少。這樣便導致了學生在基礎理論學習方面無法掌握堅實的力學、電子學、機械工程學等工程類學科的知識,從而無法將這些工程學科與傳統食品學科進行交叉。
第二,進行實驗以及實習的教學條件嚴重不足。學生工程能力的訓練需要大量實驗設備的投資,因此許多院校,尤其是財力比較薄弱的學校,在實驗室的建設經費投入缺乏的情況下,只能開設一些費用較少的食品科學類實驗教學課程,學生也就無法獲得嚴格、廣泛和全面的工程訓練。
第三,學校工程學科基礎薄弱。工程類課程的開設需要所在學校有雄厚的工科背景,包括師資力量。但目前開辦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校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實力雄厚的高校,工程類課程和環節教學非常薄弱,因此自然就出現了“重科學、輕工程”的現象。“重科學、輕工程”的培養模式必然偏廢了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從而帶來以下問題:首先,畢業生難以根據食品生產工藝方案,進行生產線的設計與設備配置;其次,畢業生難以對食品生產過程與裝備提出改造與革新方案,提高食品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再次,非常缺乏單機研制、設備成套化、過程自動控制設計方面的人才,導致大量生產裝備依靠從國外引進;另一方面,由于進入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食品技術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因其不具備食品工程方面的知識,導致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大量成果束之高閣。
新舊時代交替、戰時局勢以及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的支持,為王川職教辦學創造了條件。江西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解放前期“江西吉安、金溪、寧都等地相繼發生牛瘟”,i牛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934年,江西農業院院長董時進先生邀請王川主持全省獸醫工作。王教授經過長期調研后,在南昌創建了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當時獸醫人才缺乏,王教授組織舉辦防疫人員訓練班確保獸醫數量。此舉為以后的獸醫養成所和獸醫專科學校的創辦提供了可能。
一、王川獸醫職教辦學的歷程
王川于1914年至1917年在日本東京帝大留學期間主修獸醫科,并且進入東京帝大研究部專攻血清制造。ii系統學習了家畜防疫和血清制造方面的專業知識。此外,王教授于1920年至1934年間,先后在江蘇淮陰農校、南通學院、東南大學、中正大學、南昌大學任教或兼課,并且在上海華德奶牛場以及工商部青島商品檢驗局工作。iii豐富的任教和工作經歷為王教授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為創辦血清制造所和獸醫職教辦學提供了經驗參考。
1.獸醫人員培訓班和獸醫養成所
王川于1936年創建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獸醫人才緊缺,王教授在建所的同時舉辦了獸醫人員培訓班。抗戰爆發前,培訓班共開辦三期,為血清制造提供了人員支持。1937年底,防疫人員培訓班發展成為獸醫養成所,養成所內設一年制和二年制的專修科,獸醫職教初具規模。
2.江西獸專
1938年11月,獸醫養成所經教育部批準改為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并在短期內發展成為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等獸醫院校。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對獸醫事業極為重視。學校幾經搬遷至蓮塘伍農崗前南昌鄉村師范校舍,增撥經費,擴建校舍,具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1952年10月,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江西獸專與湖南、河南、廣西三省(區)有關院校中的獸醫專業組建起江西農學院獸醫系,列為全國重點”,iv從此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
王川獸醫職教辦學主要經歷了從獸醫人員培訓班到獸醫養成所,再到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江西獸專是王教授辦學理念和實踐的主要體現,所以本文就結合江西獸專的師資隊伍建設、學制與專業設置、辦學成果等方面綜合分析王教授的獸醫職教辦學特色。
二、江西獸專辦學情況總結
1.獸專師資隊伍建設
王教授從辦學起初就認識到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從1937年到1952年間,王教授廣聘國內外具有留學經歷和教學經驗的教授及老師到獸專任教或兼課。
王教授自身是一名資深獸醫專家。他在日本留學歸國后,在江蘇、湖北、江西、西北等地多所大學任教,v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參加中華農學會和中國江西畜牧學會,編寫豬病學、家畜內科學道義、家畜保險等著作”,vi為我國的獸醫職教提供了先進的教材參考;1940年以前,到獸專執教的老師包括留美老師張明善,講授遺傳學;留德老師盛彤笙,講授家畜傳染病;留日老師王履和,講授家畜病理學等等vii。1940年后,在獸專任教的教師包括留英昆蟲學家何琦,講述家畜寄生蟲學;留日老師王宗佑,講授家畜內科學;留比利時老師龔芬,講授講授家畜外科學;此外,還留用了優秀畢業生楊圣典、諶亞英、徐先善等人留校任助教viii。據初步統計,獸專在12年間共聘請老師30余人,擁有留學經歷的有10余人,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王校長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充分利用了具備留學經驗老師的先進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為獸專辦學服務。
2.獸專學制和課程設置
江西獸專在辦學的14年間,采用了靈活多樣的學制。獸專初期學制是三年,除招收三年制大專新生入學外,還將獸醫養成所的兩年制專修班,延長一年學制,轉為第一屆大專班。為了擴大學生來源,到1944年又增加五年制大專班。三年制招收高中畢業生,學習年限為三年,五年制招收初中畢業生,學習年限為五年。除此之外,獸專還增設研究部,招收大專院校畢業的獸醫人員,參加學習三個月,連續招考兩期。
江西獸專始終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學校的文化程度作為課程設置的依據。“三年制大專班開設高等數學、英文和第二外國語(日語)等基礎學科,以及農業概論、家畜解剖學、家畜生理學、家畜病理學、獸醫藥理學、家畜傳染病學、家畜內科學、家畜寄生蟲學、畜產品制造、生物藥品制造和獸醫行政等專業課程。五年制大專班除了開設上述課程外,還須把高中必修的課程如國文、英語、化學、數學、物理等用兩年的時間學完。”ix從獸專三年制和五年制大專班開設的課程可以看出,獸醫專業設置做到了基礎學科和專業課程的有效結合,保證了專業學習的完整性。
3.獸專辦學成果
在獸專辦學期間,王校長帶領在校老師建立了家畜病院,該院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場地,而且解決了附近農民和城鎮居民畜禽疾病求醫難的問題,深受各方好評;王校長在獸專增設研究部,招收大專院校畢業的獸醫人員參加學習,為期三個月,連續招考兩期,共58人參加學習。研究部學員畢業后組成四個防疫大隊,開展消滅牛瘟的工作x,為江西最終贏得消滅牛瘟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獸專畢業的學生大都數進入了全國各地的科研和教學機構工作。如徐漢祥進入江蘇農科院牧區研究所工作,王亨之進入江西畜牧獸醫研究所工作,李克平進入華東農業大學牧醫系工作,葛頤昌進入福建省農哲院畜科所工作等等。
江西獸專辦學14年,歷經波折,曾先后招收3年制大專科13屆,5年制大專科4屆,研究部招考培養學員兩期。共培養高級獸醫300多人。分布在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幾十個省區的獸醫生物藥品制造、教學、科研、獸醫防治和衛生等部門,成為獸醫技術骨干。
三、王川獸醫職教辦學的特色總結
王川是我國獸醫生物藥品制造的開拓者,是江西高等獸醫教育的奠基人。他充分利用其留學和工作經驗,為獸專師資隊伍建設、學制制定、專業設置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下面就王教授的獸醫職教辦學特色作出總結:
1.重視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王川充分認識到政府不重視和戰爭等客觀因素對其獸醫職教辦學的局限性,于是根據社會需求制定了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獸醫人員培訓班是為了滿足血清制造和生產的需求,三個月為一期,共開辦三期;獸醫養成所初具學校規模,內設一年制和二年制的專修科;江西獸專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專科學校,并在兩、三年內發展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高等獸醫院校。設置了三年制大專班、五年制大專班和研究部。從王川辦學的時間線來看,可以總結出此特點。
2.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教學理念
王校長辦學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除了血清所可供學生實習外,還根據教學需要,增設內科診斷、病理寄生蟲、解剖和細菌免疫等六個實驗室,創辦實習牧場和家畜病院,同時還陸續收集病理、解剖標本。每個階段性課程結束后,必由主持教師率領學生參加實習。學校安排畢業班全體學生共20人到血清制造所實習,要求從洗瓶子、做棉塞、消毒和采血做起,使學生接觸實際,獲益甚大。此外,家畜病院不僅提供了學生的實習場地,同時還解決了附近農民和城鎮居民畜禽疾病求醫難得問題。
3.利用師資優勢進行專業理論的更新完善
王川在獸醫職教辦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師資隊伍質量和數量的提升。從1938年至1952年間,共聘請20余位具有留學經歷的教授和老師到獸專執教或兼課。這些留學生在國外學習了先進的畜牧獸醫專業知識,具備了科學完備的教學理念和工作經驗。在獸專授課期間,很多老師主編或參與編寫了多本專業教材,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為獸專以至國內各大獸醫專科學校提供了教學經驗和教材參考。除此之外,獸專還聘請了國內很多經驗豐富的中青年老師以及留用優秀畢業生做助教,為獸專的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
4.采取技術推廣和行政管理相結合的方式
為了推廣獸醫技術,組織獸醫工作,王校長主張要依靠行政力量。為此學校專門開設了一門《獸醫行政》課程,由他親自講授。大致內容是:獸醫行政概論;疫情調查統計;制定家畜防疫計劃;設置家畜防疫、診療機構;舉辦耕牛保險;宣傳家畜防疫知識;組織與發動群眾,開展防疫工作等等。采用技術推廣和行政管理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獸醫行政管理水平,以符合社會的需要。
5.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面向生產的目標
王校長辦學的指導思想是學以致用。長期以來,他致力培養獸醫人才,積極組建血清制造所,舉辦耕牛保險、設立獸醫防疫處等等,都是為了更好地開展以防治牛瘟為主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以保護畜牧業生產發展。期間,由于爆發,政府腐敗無能,獸醫防治工作一直沒有很好開展起來。直到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對獸醫工作的重視,按照王校長制定的方案,在獸專增設研究部,招收大專院校畢業的獸醫人員。第一屆研究生畢業之際,江西多地牛瘟肆虐,于是這些畢業生迅速組成四個防疫大隊,開展消滅牛瘟的工作,成為江西建成消滅牛瘟的之偉業的核心力量。
王教授獸醫職教辦學歷經十六年,是江西高等獸醫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和辦學實踐為當今我們的職業教育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具有切實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注釋:
i 《江西日報》,1950年6月4日。
ii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頁。
iii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頁。
iv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頁。
v 《中國自然科學工作者登記表》,見江西省檔案館:X105-1-001。
vi 《中國自然科學工作者登記表》,見江西省檔案館:X105-1-001。
vii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9頁。
viii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9-10頁。
ix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11頁。
x 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編《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1990年9月,第7頁。
【參考文獻】
[1]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校史[Z].1990.
專業代碼及名稱
1 月 9 日
1 月 10 日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A020103
財稅(專科)#
00061
國家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A020179
會展管理(專科)
03872
會展營銷
03873
現代商務禮儀
08884
會展經濟學
A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A020205
人力資源管理(專科)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0165
勞動就業概論
06183
工資管理
A020234
物業管理(專科)
00172
房地產經營管理
04363
物業管理實務(一)
04365
物業管理財務基礎
05565
物業管理法規
07489
應用寫作
04364
物業管理實務(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82
物業管理概論
18960
禮儀學
A020238
國際旅游管理(專科)
00192
旅游市場學
06010
旅游英語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00194
旅游法規
02519
食品營養與衛生
11341
國際旅游學
06123
導游學概論
11506
旅游飯店財務管理
07489
應用寫作
A020242
會計電算化(專科)
05946
關系數據庫原理與程序設計
08310
會計電算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A020276
環境保護與管理(專科)
02764
水土污染與防治技術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7847
環境經濟學
05580
環境保護
03164
環境科學概論
02757
環境監測(二)
07481
管理學基礎
04516
環境問題案例分析
A040106
教育管理(專科)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1282
外國教育史
00448
學校管理學
A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專科)
04265
社會心理學
03518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03372
團體心理輔導
A040115
英語教育(專科)#
06423
英語語音學
11488
基礎英語(二)
11487
基礎英語(一)
01212
英美概況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489
基礎英語(三)
11491
中小學英語教材教法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0
實用英語語法
A050102
秘書(專科)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50128
漢語言文學教育(專科)
11486
中學心理學
11350
基礎寫作
11493
現代漢語(二)
11485
中學教育學
11495
古代漢語(二)
11496
中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492
現代漢語(一)
A050129
商務秘書〔商務管理〕(專科)
07489
應用寫作
00776
檔案學概論
08020
商務秘書學
07786
國際商務
18960
禮儀學
18961
財務管理與會計基礎
11520
秘書事務管理
18956
法律事務管理
A050226
商務英語(專科)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A050301
廣告(專科)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7
廣告媒體分析
00636
廣告心理學
00634
廣告策劃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851
廣告文案寫作
A050303
公共關系(專科)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A050316
廣播電視編導(專科)#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A050407
音樂教育(專科)#
00727
民族民間音樂
11373
學校音樂教學法
00721
基本樂理
A050436
藝術設計(專科)
00504
藝術概論
10177
設計基礎
A050442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科)
03904
服裝生產管理
00683
服裝市場與營銷
00677
服裝材料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05
服裝企業督導管理
03906
服裝品質管理
A050454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科)
08878
動漫產業概論
08881
動畫編導基礎
A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科)
10725
生產作業管理
10718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2358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A080304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科)
05511
現代模具制造技術
01636
塑料成型工藝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1620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A080311
農村機電工程(專科)
11478
農村電力系統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7743
機械設計基礎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11479
電器設備使用與維護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9439
計算機實用基礎
08214
農業機械
11480
汽車拖拉機構造原理與應用
A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科)
10725
生產作業管理
10738
工廠電氣設備控制
04107
機械制圖(三)
10764
電工原理(一)
A080604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科)#
02300
電力系統基礎
02269
電工原理
02304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02301
發電廠電氣主系統
A080704
電子技術(專科)
02342
非線性電子電路
05575
電視原理
02344
數字電路
02277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08679
電路分析基礎
02348
電子測量
02585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A080744
數控技術應用(專科)
01667
數控加工工藝及設備
02189
機械制造基礎
03395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04108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
04107
機械制圖(三)
A080786
移動商務技術(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專科)
02394
房屋建筑學
A082217
電子政務(專科)
03333
電子政務概論
03332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0346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
A082229
汽車服務工程(專科)
05872
汽車營銷案例分析
05868
職業道德與禮儀
05870
汽車售后服務管理
05869
汽車應用英語
05871
汽車營銷技術
A090603
鄉鎮企業管理(專科)
00332
鄉鎮經濟管理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0333
鄉鎮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3971
經濟學基礎
11383
鄉鎮企業生產管理
07787
會計學原理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A090604
農村財會與審計(專科)
03172
農業經濟學(二)
02827
農村企事業會計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0944
審計
08114
財務管理學(一)
04540
寫作基礎與應用
07481
管理學基礎
07492
農村政策法規
07787
會計學原理
A090620
畜牧獸醫與管理(專科)#
01376
配合飼料學
11431
動物衛生檢疫學
00133
畜牧學
02796
畜牧業經濟管理
02765
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
B020104
財稅(獨立本科段)
11389
財稅史
00069
國際稅收
00062
稅收管理
00999
政府預算管理
00068
外國財政
B020110
國際貿易(獨立本科段)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B020119
餐飲管理(獨立本科段)#
18960
禮儀學
B020157
財務會計與審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0061
國家稅收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00944
審計
04532
財務會計專題
03702
會計制度設計與比較
04534
財政與農村金融
04533
管理與成本會計
04531
微觀經濟學
06069
審計學原理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180
會展管理(獨立本科段)
03877
會展項目管理
03872
會展營銷
08889
會議酒店管理
08884
會展經濟學
08725
會展客戶關系管理
08886
會展心理學
08890
會展管理信息系統
B020204
會計(獨立本科段)
00974
統計學原理
04531
微觀經濟學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08
市場營銷(獨立本科段)
07072
企業形象設計(CIS)
B020216
電子商務(獨立本科段)
03339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
B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64
勞動經濟學
00324
人事管理學
00463
現代人員測評
06183
工資管理
00294
勞動社會學
07484
社會保障學
11467
人力資源統計學
11366
人口與勞動資源
11365
勞動力市場學
11466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11470
國際勞務合作和海外就業
11468
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
11465
現代公司管理
11469
宏觀勞動力配置
11471
勞動爭議處理概論
B020222
物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2659
房地產項目管理
05673
城市社區建設概論
00176
物業管理
05674
物業信息管理
05672
物業設備管理
05675
物業管理國際標準與質量認證
06569
物業管理實務
05676
城市環境保護
07519
公司管理學
B020230
公共事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3335
公共管理學
05725
文化管理
03331
公共事業管理
05726
國土資源管理
05724
公共衛生管理
B020235
國際旅游管理(獨立本科段)
11403
中國旅游文學作品選
00187
旅游經濟學
00188
旅游心理學
04138
旅游文化
11406
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05034
旅游地理學
03529
國際旅游飯店管理
11404
旅游飯店設備管理
18960
禮儀學
11341
國際旅游學
11343
旅游會計學
11405
美食與菜系
B020236
會計電算化(獨立本科段)
08674
計算機網絡基礎
11399
面向對象數據庫技術
02376
信息系統開發
03703
國際會計與審計準則
B020256
項目管理(獨立本科段)
05060
項目范圍管理
05058
管理數量方法
04154
項目采購管理
05063
項目時間管理
05067
項目管理案例分析
05062
項目質量管理
05061
項目成本管理
05066
項目論證與評估
09413
項目管理概論
10427
項目人力資源與溝通管理
B020277
環境保護與管理(獨立本科段)
04518
環境化學
0452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
02472
環境質量評價
02471
環境生態學
04525
環境微生物學
04526
環境工程導論
04521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04519
固體廢物管理
04528
城市生態與環境學
05041
環境學原理
04527
環境規劃與管理
04529
環境地學基礎
04530
環境儀器分析
05580
環境保護
06270
技術經濟學
B020279
工程管理
03303
建筑力學與結構
06962
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
04037
施工技術與組織
06087
工程項目管理
03823
建筑制圖
08262
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06936
建筑法規
06289
工程招標與合同管理
08263
工程經濟學與項目融資
06393
土木工程概論
B020309
現代企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8816
現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05171
中小企業戰略管理
06092
工作分析
08819
企業管理咨詢與診斷
10425
企業內部控制
06093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7114
現代物流學
10422
電子商務運營管理
18960
禮儀學
10421
客戶服務管理
07481
管理學基礎
10424
資本運營與融資
10423
銷售業務管理
10426
團隊管理
B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00278
社會統計學
05963
績效管理
00280
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1
社區社會工作
03335
公共管理學
00282
個案社會工作
03346
項目管理
B040102
學前教育(獨立本科段)
00881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403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6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00399
學前游戲論
00884
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
00887
兒童文學名著導讀
00885
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B040107
教育管理(獨立本科段)
10488
班級管理學
00442
教育學(二)
10489
現代學校人力資源管理
10490
教育財政學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B040108
教育學(獨立本科段)
01281
中國教育史
00442
教育學(二)
00471
認知心理
00448
學校管理學
02018
數學教育學
01282
外國教育史
07824
語文教育學導論
B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獨立本科段)
00266
社會心理學(一)
02108
實驗心理學
00471
認知心理
03519
心理測評技術與檔案建立
05951
心理與教育統計
04269
人格心理學
04267
學習心理與輔導
B040302
體育教育(獨立本科段)
11123
社會體育學
00486
運動生理學
00501
體育史
00502
體育管理學
11397
體育科研方法
06743
運動醫學
B050113
漢語言文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00821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00814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
11344
中國近代文學史
11345
文體寫作
11495
古代漢語(二)
04579
中學語文教學法
11494
古代漢語(一)
11346
近代漢語
11347
唐詩宋詞研究
11501
中國當代文學史
B050206
英語教育(獨立本科段)
07374
高級英語(一)
05187
中學英語教學法(小教)
11416
翻譯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10101
美國文學選讀
06422
英語語言學
11487
基礎英語(一)
10100
英國文學選讀
11499
英語論文寫作
11488
基礎英語(二)
11497
高級英語(二)
10876
英美報刊選讀
11489
基礎英語(三)
11500
外語教學心理學
B050218
商務英語(獨立本科段)
05355
商務英語翻譯
05439
商務英語閱讀
05440
商務英語寫作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B050302
廣告學(獨立本科段)
0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0639
廣播電視廣告
00641
中外廣告史
00634
廣告策劃
00850
廣告設計基礎
00640
平面廣告設計
B050311
廣播電視編導(獨立本科段)
01183
電視文藝編導
01184
電視藝術片創作
01170
電視畫面編輯基礎
B050408
音樂教育(獨立本科段)
06955
中國音樂史
04366
曲式與作品分析
11419
和聲學(二)
00732
簡明配器法
11423
復調音樂
11421
外國音樂史
11427
歌曲作法(二)
B050410
美術教育(獨立本科段)
00747
美術教育學
11330
設計學
00745
中國畫論
00744
美術鑒賞
B050418
數字媒體藝術(獨立本科段)
00504
藝術概論
05710
多媒體技術應用
07759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B050437
藝術設計(獨立本科段)
09235
設計原理
04026
設計美學
10177
設計基礎
B050443
服裝設計與工程(獨立本科段)
03907
西洋服裝史
03908
服裝材料學
03911
服裝國際貿易
03902
服裝發展簡史
03918
服飾流行分析
03916
服裝消費心理學
03915
服裝連鎖店管理
03910
服裝工業工程
03921
服裝專業英語
07541
服飾文化
03920
服裝商品檢驗
03919
服裝市場調查與分析
B070102
數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11400
數學分析續論
10544
線性規劃
02005
常微分方程
02013
初等數論
11401
中學數學方法論
11402
應用統計方法
02011
復變函數論
02600
C語言程序設計
11502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
11503
組合數學
10099
近世代數
B070202
物理教育(獨立本科段)#
02040
理論力學(二)
02023
熱學
02022
力學
02025
電磁學
11439
物理學方法論
02024
光學
02344
數字電路
04549
微機原理及應用
B080324
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
01094
機械原理
01095
機械設計
02209
機械制造裝備設計
01097
幾何量公差與檢測
01099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01100
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UG)
03395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01457
企業應用文寫作
01102
機電傳動與控制技術
2.2.1.3完成自我學習評價軟件-中藥鑒定學在線考試系統,所有考試題型全部由系統自動判分,可以設定是否要進行試題答案解析和分數顯示,考生是否可以查看自己試卷的權限。用于及時發現問題、獲取反饋信息。系統的遠程管理功能非常強大,提供了分類查詢、分類打印、分類刪除、分類試卷查看等功能。
2.2.2《中藥鑒定學》數字化教學方式的構建
筆者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協商討論,并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收集、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以及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具有資源利用、自主發現、協商合作和實踐創造幾種途徑[11-12]。《中藥鑒定學》數字化教學流程見圖1。
力求在教與學數字化環境的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師課程重建、課程開發、教學過程重建能力、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等方面的理論和應用上求得突破。
教學素材庫包括了電子教學大綱、電子教材、授課教案、網絡多媒體課件、授課錄相、作業習題、網上測試系統、常見中藥材飲片圖庫、偽品藥材圖庫等,筆者已經完成了電子教學大綱、電子教材、部分授課錄像、大部分網絡多媒體課件、授課教案、作業習題等內容,正在完善常見中藥材飲片圖庫、偽品藥材圖庫。筆者與廣東力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正進行虛擬實驗情境的設立,計劃完成顯微測量、中藥材常規檢查、120種重點藥材的性狀鑒別、40種中藥材橫切面組織與粉末的顯微鑒別、2種未知藥材混合粉末的鑒別等內容。
測評系統已經完成題庫建設,初步完成自我學習評價軟件――中藥鑒定學在線考試系統。擬將系統測評結果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自我評價相結合,作為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最終評價。評價部分占最終課程期末成績的比例為20%~30%。
以中藥鑒定學精品課程網站為平臺載體,綜合教學素材庫、虛擬實驗情境、測評系統、討論交流工具,創立藥材鑒別的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情境,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實踐,完成每種藥材鑒別知識框架的構建。根據個體的差異性,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異議,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根據學習個體的不同,可以逐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引導和啟發,也可以通過網絡共享的形式,建立公共分享系統,如微信群,讓學生可以在這種學習氛圍下,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信息教學模式,為學生和教師營造了一個“輕松-開放-趣味性強”的新型教學氛圍,使這種信息教學模式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體,創建一個完整的創新教學模式[13-14]。
2.2.2《中藥鑒定學》數字化教學效果的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安排3次專題探究:中藥鑒定學的歷史與發展、藥材的經驗鑒別、藥材市場調查。利用湖南邵東廉橋中藥材專業市場和長沙高橋藥材大市場見習環節,或其他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課外分組,以報告或課程論文的方式完成,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完善中藥鑒定學知識體系。
最終建立以“情境探究學習”模式為主,“藥材市場―專題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模式為輔的中藥鑒定學數字化創新性教學模式,達到能使學生熟練掌握中藥材真偽鑒別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學習目標。
3小結
在網絡數字化的學環境下,教學模式必須不斷更新,使教學數字化、學習自主化、作業協同化,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作為教學的培養目標。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的學習,從而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新模式,更好地培養大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縱觀國際上先進的教學模式,都已經通過數字化的信息處理技術,為學習者創造了一個富饒的學習寶庫。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數字化的信息技術成果,為自己終身的學習建立起一個知識資源寶庫。對于學生來說,擁有了主動學習的能力,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
本研究完成后,對中藥及其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拓展《中藥鑒定學》教學的時空界限,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率和主觀能動性;使教育資源共享的原則得以貫徹,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學習、因材施教真正成為可能,從而提高中藥專業的教育資源質量,促進優秀教育資源共享。不僅在校學生能受益,而且社會上的中藥從業人員也能受益,對中藥工作者的繼續教育將發揮重大作用。同時,能夠在社會上普及中藥鑒別的科學知識,為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作出積極貢獻[15-16]。
[參考文獻]
[1]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
[2]唐科莉.為21世紀的數字化世界做好準備―澳大利亞《2014年國家評估項目:ICT素養報告》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6,(3):50-55.
[3]林亮亮,騰興華.淺談數字化學習[J].Software Guide,2010,9(7):184-186.
[4](美)葛洛蒂,(中)張國治.數字化世界[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5]趙蔚,余延冬,張賽男.開放式e-Learning解決方案個性化推薦服務――一種面向終身學習的數字化學習服務模式的探索思路[J].中國電化教育,2010,(11):110-116.
[6]周媛,吳文春.情境學習觀點對數字化學習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8,(8):74-76.
[7]劉玲玉.英國高校教研態勢初探[J].學園,2015,(29):8-9.
[8]胡曉虹.美國數字化學習市場正掀起創新風潮[J].中國遠程教育,2008,(2):78.
[9]王功亮.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其對策[J].學周刊,2016,(3):20-21.
[10]祖寧,王運武,李子運,等.數字化學習資源視覺要素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4):11-15.
[11]羅莉.高校數字化校園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6):190.
[12]張金龍.學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的有效利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5):135-137.
[13]顏笑健,龔麗華,陳莉鋒.數字化教學模式在婦產科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研究,2014,34(4):469-470.
科學思維常常被認為是抽象思維,代表著嚴謹、邏輯、合理等特點的有規則的鋸齒形、幾何形等。音樂藝術思維則被認為是形象思維,流動變幻的云或輕快飄逸的曲線等極富想象力。隨著社會科學發展,科學與音樂藝術之間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二者極具互補性,并呈現出重新匯合之趨勢,其發展前景之研究將極大地促進科學與音樂的繁榮進步,促進社會和諧與繁榮。
一、科學技術促進音樂發展
科學技術是音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離開了科學技術,音樂家無法創造出今天如此多樣化、豐富的音響世界,音樂也不會得到今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伴隨著磨制工具、冶金技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的出現,石磬、編鐘、樂譜才得以廣泛流傳。現代技術革命又從根本上改進了人類音樂生活:首先,電子音樂徹底顛覆了傳統音樂思維和音樂理念,它橫跨“模擬技術”和“數字技術”兩個技術時代,從具體音樂(Musique Concrete)、磁帶音樂(Tape Music)到計算機音樂(Computer Music),不同的發展階段給音樂創作和欣賞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其次,樂器的發展始終推動音樂自身發展,紛紛涌現的特色電樂器如電吉他、電貝司、電子打擊樂、電子小提琴等等深受廣大樂迷青睞。再次,這種改進還突出體現在層出不窮的音樂欣賞形式當中,如磁帶到CD唱片,再到mp3下載等。同時,也不斷改進了舞臺表演的創新與發展,舞臺設計新穎化,燈光色彩神奇話,音響效果逼真化……處處洋溢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精神享受!
科學技術發展還帶來音樂教學革命。千百年來“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教育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其所持的“紙上談兵”教學法已呈弱化趨勢。先進的教學硬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音樂軟件在電腦上進行講解、建立數碼鋼琴教室等可稱之為“富裕教育”的盛行;遠程教育更使教育資源的享用社會化,使其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廣泛運用促使音樂藝術達到實質性的進步。
二、音樂促進科學研究發展
科學技術發展促進音樂發展,音樂也極大地促進科學研究。音樂在科學研究中占著特殊的地位。
第一,音樂對科學的影響直接體現在對科學家科研活動的深遠影響。
科學家們不僅具有敏銳的科學思維,同時擁有精深的音樂修養。西歐科學家始終深信古典音樂與現代科學有共通之處:大數學家拉格朗日求積分極值的變分法念頭是在都靈圣保教堂聆聽圣樂時而萌發;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成功完成原子躍遷基頻與次頻的實驗則源于音樂理論中泛音振動頻率是基音振動整倍數的啟發;英國化學家紐蘭茲創造出“八音律”是受音階的啟示;物理學巨擘“相對論”開創者愛因斯坦不僅酷愛音樂且造詣很深,心愛的小提琴陪伴著他的整個科學生涯,他說:“在科學思維中,永遠存在著音樂的因素,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我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啟發的。”一個嚴密、完美的創造思維過程是人腦左右兩個半球相互協調配合的結果,音樂與科學的結合正是身、腦同步運行的最佳境界。一串串閃爍跳躍的音符激發了科學家們的想象力,喚起了他們無窮無盡的聯想,打開了通向科學道路的大門。
第二,音樂對科研的作用體現在音樂治療以及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一方面,音樂治療方興未艾。它掀開醫療史的新篇章,擺脫只靠藥片和手術治療疑難雜癥的方案,病人在無痛中輕松愉快地接受治療即可獲得康復。目前應用有效的音樂治療法主要有GIM和MEDR療法。GIM也稱音樂引導想象療法,首先利用半小時對病情進行談話討論,后進行催眠并播放音樂,治療師引導病人自由聯想。MEDR也稱音樂同步脫敏與再加工技術,治療師通過了解病人生活經歷及具體創傷事件后進行治療。國外,音樂治療廣泛應用于精神科疾病、老年病人、智障和自閉癥兒童等領域的治療。國內,音樂治療也不斷得到重視,97年創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培養音樂治療高素質人才。音樂治療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在人文關懷的背景下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專家預測音樂治療師將成為龐大的職業群體。
另一方面,音樂在農業生產上起著特殊作用。世界各國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農業正由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化,無害、高效的科學技術在21世紀的農業中將得到更加廣泛應用。植物聲控技術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草木知音”的科學原理精確測定出植物自發聲和接受聲頻率,大大提升了作物產量和品質。“音樂農學”、“音樂畜牧學”、“音樂園藝學”等新興學科的涌現將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
第三,音樂在科學基礎教育方面扮演著日益突出的角色。
音樂促進人的左、右腦均衡發展,培養人類的美育。隨著教育制度現代化、科學化, 音樂教育必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認知神經學教授勞倫斯帕森斯博士發表了《音樂與人腦的發展》專題演講,以嚴謹的科學實驗結果向人們展示出音樂對各國政府制定音樂教育政策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朱迪思杰利森博士以《音樂與特殊兒童教育》為題,用大量感人至深的實例證明音樂對特殊兒童完善人格與改善心理健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音樂教育致力于內在的人化,塑造主體自身,塑造全面和諧的人。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音樂活動就是主體通過音樂美的感知、想象、理解實現自我優化與完善的過程。音樂學家、音樂教育家張前指出:“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各種社會活動,提高對美的形態的審美能力,造就全社會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大隊伍。”教育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即實現兩個層次:做人與成才。
傳統教學觀過分強調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在學習中的功能,把豐富、生動的教學活動局限于狹窄單調的認知主義框架中。知識為中心、知識標準化、知識統一化支配著課程構建、設計與實施,使科學教育與其他學科割裂,變成孤立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感到枯燥、單調、恐懼、苦惱,喪失學習興趣。音樂卻使許多看起來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在輕松快樂中印刻于人的大腦,為教育實踐提供良好途徑,這顯然是更有效率的教育方法。
三、音樂與科學研究的發展前景
音樂對科學的呼喚不僅體現在音樂如何“享受”科學技術帶來的物質成果。科學研究的理性思維、數理邏輯以及高科技發展給音樂帶來的重大變化,使這一研究領域更具前瞻性。音樂本體與科學存在密切的關系,除了形象思維和想象力,作曲也需要非常嚴密的抽象思維,甚至需要非常精密的數學模型。
北大老校長把科學和藝術比作車軸兩邊的輪子,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李政道說科學和藝術是硬幣的兩面。法國大文豪福樓拜說科學和藝術并肩而行,在山路上分手在山頂上重逢。隨著音樂與科學聯系更加緊密,二者的融合不斷加深,音樂與科學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有機化學是農科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具有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應用性強的特點。它是學好生理學、生物化學以及其他一些專業課的基礎。通過有機化學的學習,對學好本課程以及后續課程,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乃至提高學習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精心安排各個環節,認真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及時發現、反饋、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注重教學結果的評判,以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1合理選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它直接反映了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創新的核心。因此,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根本。而農科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統一的大綱、教材,有機化學教材的編寫往往追求系統性和全面性,出現量大、深難的傾向。教師面臨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既要注重“基礎”又要“增新”,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仔細研究教材、優化教學內容。雖然農科專業的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要求不如化學專業的深難,但作為教師還是應博覽群書,以便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生動有趣。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知識的深度、精度、廣度都不盡相同,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因材施教。例如,在對實踐生的教學中,針對實踐生基礎知識薄弱就應偏重于應用性知識的特點,教學內容應堅持系統性和少而精的原則[1],并注重多聯系實際。此外,課堂講授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還應講究自身特色,講授內容、先后次序、時間分配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布置。講稿不是教材,講稿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甚至精簡,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注重新授課題的導入
在有機化學的課堂教學中,新授課題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良好的導課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新課。一是結合化學史導入新課。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智力。例如,在學習格林尼亞(grignard)反應時,介紹一下法國化學家格林尼亞,他31歲才獲得博士學位,一生的科學論文多達600多篇,并于1912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2],這樣學生便對格林尼亞反應產生濃厚興趣,對其性能、用途的理解和記憶也就更加扎實。二是溫故而知新的導入新課。復習與新授課程有關的知識,以舊引新,有意識地使學生聯系與后續知識有關的舊知識,便于舊知識的溫習和新知識的延伸,有利于教學的進行。三是通過演示實驗導入新課。化學演示實驗是有機化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四是聯系實際生活導入新課。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可以介紹學生非常熟悉而又運用廣泛的事例導入新課,這樣有利于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經常思考生活方面的有機化學知識,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類,也有助于建立輕松良好的師生關系。
3講究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灌注式教學為主,基本上遵循“老師講、學生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就忘記”的規律[3]。而事實上,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按照化學特點來尋找規律巧妙的學習。例如,在講述鹵代烷的親核取代反應sn1與sn2反應機理的特點后,可以啟發學生對伯鹵丁烷、仲鹵丁烷、叔鹵丁烷在這2種反應機理的反應速度進行比較。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科學的系統性,抓住有機化學的教學主線——結構、結構與性質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邏輯性、獨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使學生積極接受知識。上課時還要注意語言簡練、重點突出;甚至借助于手勢、表情等體態語言,或穿插一些小故事、小趣聞,加深學生印象和趣味性;板書快而流利,注意在單位時間內語言有較大密度和適度的節奏。過快,學生不適應,太慢,學生的注意力要分散,這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在學生基本適應后,可以加大單位時間的語言密度,以訓練學生的靈敏性。
講課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精講、導學和研討3個部分。精講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難點,一定要講清講透。因此,教師應從心理學角度去考慮如何講解使學生容易接受。如對于較難理解的化合物的芳香性,應采取由淺入深的方法。從有機化學的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簡單理論入手,講苯環的共
軛大π鍵的電子云分布、軌道重疊和形成情況,從而引起電子離域、鍵長平均化、電子云高度均勻化導致其有芳香性;可以再引伸到其他芳香性物質的共軛效應,找出它們和苯環結構的相似點,推導出其具有和苯相似的性質——芳香性。對于導學內容,由于大學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化學知識,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老師可以結合導學內容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回答問題或寫出書面報告。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開拓思想、探索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緩解課時的不足。在精講和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自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設計課堂討論。當然,也可就現在相關有機化學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比如環境保護、綠色化學等。這樣的授課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關系。
4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
在傳統的有機化學教學中,有些內容如分子結構、分子軌道、共軛體系等一直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借助于分子結構模型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減少講解的難度,但模型的保存、制作、使用都受一定的限制[4],而利用計算機的三維圖形功能則可以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且比傳統的掛圖、模型更接近于真實情況。例如,有機化學中對映異構體的理解一直是一個難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動畫功能,設計成先顯示出左旋體的結構,然后再顯示一面鏡子,將左旋體通過鏡子投影得到右旋體,很容易使學生理解它們之間互為實物與鏡像的關系。然后將鏡子去掉,拖動其中一個異構體,無論如何放置,兩者在空間上不能完全重合,即實物(左旋體)與其鏡像(右旋體)是不能重合的一對物質,從而導出對映異構體的概念。此外,利用多媒體還可增加教學容量。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并不能排除板書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適量的板書能使教學主題突出,并能克服多媒體教學中講課節奏太快、學生不易記筆記、不利于課后復習等問題。因此,教師應注意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相互配合,取長補短。
5選好練習,上好習題課
在講課過程中還應注意學用結合。在講授一定內容后,讓學生做一些練習,然后再講下一部分內容。但如何在做練習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卻需要對練習題有個精選過程。因為做題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實踐活動,它既需要一定時間,又需要動腦分析才能完成。因此,在上完每個單元后選習題時,習題既要有一定難度和代表性,又要有“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通過這樣精選的練習題和思考題,學生在演題實踐中就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5]。
根據農科院校有機化學課的特點,需要有選擇性地開一些習題課[6]。習題課要適時、適量。例如,在講完烷烴、烯烴、炔烴、二烯烴之后,安排一次習題課,重點用于比較這幾種化合物的成鍵特點、化學性質以及相互轉化的關系,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大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注重理論課的傳授,對習題課重視不足。事實上,習題課是學生強化記憶、調整思維、加強靈活運用和發散思維的好時機,也是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學生錯誤的好時機。在平時,要求學生及時完成作業、教師及時批改,反饋意見;在習題課時,教師可就學生中出現的代表性問題進行討論,并及時對知識進行對比、歸納、總結。通過理清解題思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嚴密性、全面性[7]。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思維靈活性,培養發散思維,加強思維敏捷性。
6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成績
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是應試指標,靜態分析,形式單一,強調學生對知識過分記憶,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必須改變考試評價標準,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8,9]。例如,根據有機化學規律性強的特點,可以要求學生對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寫出書面小結,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一部分。由此,不僅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而且也能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標準應以考察學生創造能力為目的,建立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具有動態性的評價制度。學生的學習成績應包括知識和創造力2個部分。知識包括平時分、測驗分、期末分;創造力包括自學能力、課堂參與分、動手實驗分、答辯分。這種評判標準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也符合未來應用型人才的評判標準。
7結語
雖然農科有機化學的教學量多、課時少,不能等同于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但只要教師善于研究、總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使教學精煉化、系統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雙贏[10,11]。
8參考文獻
[1] 蘇學素.提高農業院校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
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4(10):77.
[2]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傳》編委會.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傳(第一卷)[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3] 高洪君.在有機化學中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j].哲里木畜牧學院學報,1994,6(4):74.
[4] 梁開玉.有機化學教學如何面向新世紀——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4(2):200.
[5] 許志鋒,鄺代治,張復興,等.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能力培養[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30(3):159-161.
[6] 叢恩同,李業霞.對有機化學習題教學改革的研究[j].濱州師專學報,2000(4):56.
[7] 劉濤,熊偉,白瑪卓戛.農科院校有機化學的教學改革思考[j].西藏科技,2007(3):42-43.
[8] 楊巍.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1):12-13.